📖 ZKIZ Archives


面對退歐後“爛攤子” 英國新財相發出轉向信號

比起風流倜儻俊朗小生39歲任財相的奧斯本, 英國新上任的財政大員菲利普∙哈蒙德,有著一張輪廓堅實的臉,沈靜而矜持。一路從交通大臣、國防大臣和外交大臣到財政大臣,哈蒙德一向很低調,很少在媒體上顯山露水,高談闊論。

“從他上任24小時內的言論來看,英國經濟會轉向,可能不會像奧斯本時期那麽激進,削減赤字的速度會放慢,經濟緊縮政策會放寬”。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學院經濟部主任奧古斯特∙阿姆斯特朗(August Armstrong)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對新財相知之甚少,相對陌生。

重新調整削減赤字節奏

“2010年的時候,我們做出決定削減赤字,對於當時的經濟境況來說,完全是正確的舉措,並取得巨大成功。現在英國債務減少了三分之二,對銀行進行了註資救助,創造了2500萬就業機會,撥亂反正,重新將英國經濟帶上正途。 英國經濟目前較那時已經強實了很多。現在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決定退歐,那麽經濟政策必須轉變。當然我們還是要削減赤字,但是以怎樣的節奏和進程、如何進行,是我們現在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需要思考的。”在上任財相第二天,哈蒙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明確了他“向左走”的經濟政策方向。

在奧斯本就任財相的6年里,“削減赤字”是每一次預算案的關鍵詞。而到了哈蒙德這里,“不征稅”則是重點:“征稅不是支持經濟發展的好途徑,保持消費信心,保障經濟增長才是出路。有一點對於我們這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就是必須繼續吸引投資以及由此創造就業機會。”

很顯然,哈蒙德不贊同征稅,之前的削減赤字目標也要放棄,而談到與歐盟的貿易來往,他堅持說“英國商業繼續全面開放”。事實上,在一些已經提出尚未上馬的大型基建項目上,哈蒙德都有著自己的鮮明立場,比如,由中資參與的欣克里角C項目,他一直非常支持;機場擴建項目他則保持中立。

英國工商業協會總裁卡洛琳∙凡比亞(Carolyn Fairbair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所謂開放商業在實際、特別是在大型基建方面看到的還不夠,我們希望航空系統擴建,第二條高鐵等項目能夠得到推進。”

退歐前吸引外資或受阻

對於哈蒙德經濟政策重心放在繼續吸引投資的問題,有經濟學家認為在退歐談判結束前存在一定難度。

“英國是個小國,但是卻是吸引全球投資資金流第二多的國家。這不僅僅是因為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是因為很多投資人是視英國是通往歐洲大陸的一扇大門。公投結果退歐決定,使得將來英國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撲朔迷離,而整個退歐談判過程將至少需要2年,與27個歐盟國家分別簽署貿易協議需要更長時間,在這一期間所造成各種不穩定性難以預估。因此,有理由猜測,那些英國最大的投資國,美國、德國和中國,在未來各種貿易關系並不明朗的情況下,可能會減少對英投資。”阿姆斯特朗認為。

“PPE”一等畢業生能收拾“後退歐時代”爛攤子嗎?

哈蒙德,這位61歲牛津政治哲學經濟所謂“PPE”(politics, philosophy, economics )一等畢業生、英國新任女首相梅組建新內閣第一個點名任職之人,不僅有著長達20年的議員資歷,早期還曾“轉戰”於醫療器械產業、自動化電子產業,做過企業負責人,有過實體經濟工作經驗;在開始其政治生涯之前,也從事過房地產、油氣等商業領域的工作,還曾為世界銀行拉丁美洲業務提供咨詢服務等。

即便如此,他是否能夠應對這場史無前例的“退歐”運動可能出現的不可預見的各種狀況甚至災難,也只能拭目以待。

英國央行7月14日的會議紀要指出,有跡象表明公投決定退歐之後,居民和商業消費信心遭到嚴重打擊,一些商業機構開始延後投資項目和招聘計劃;有報告顯示,英國房地產交易減少,總而言之,短期內英國經濟活力會減弱;由於英鎊下挫,通貨膨脹有向上壓力,進口貨品價格上升,而供需變化和匯率變動,會造成增長受阻,通脹上升。消費信心、商業活動、就業機會、經濟活力、房地產市場、通脹等等,都呈失衡狀態。

而發布會議紀要的當天,86%概率預測的、能夠為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支撐一把的降息沒有發生,英國央行決定保持利率和寬松規模按兵不動的決定,讓英國輿論猜測,英國央行並不想為新財相的經濟政策方向作出“指點”。

經濟平衡再次回到“左”和“右”的問題上——是先減赤還是先保增長?此次公投暴露出英國社會的階層分化和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保守黨的梅首相,不得不擺出非常接近工黨的執政理念:“政府不是為富有的一小部分人,而是要為每一個的我們服務”。站在如此“公平管理”的基本點,大刀闊斧砍向福利、砍向公共支出的行動必然停止;不征稅,不減支的另一條出路,就只有增加借貸,這就很可能意味著前任奧斯本6年的減赤努力功虧一簣。

由於哈蒙德已經明確表示近期不會有任何應急預算案出臺,那麽按照英國經濟政策制定周期,最新而明確的梅首相和哈蒙德經濟政策,將要等到11月秋季預算案發布的時候才能明朗化。

“商業人士都在等待新政府盡快表明經濟政策立場和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如果要等秋季預算案出臺,那等待的時間似乎是太長了。”畢馬威宏觀經濟負責人雅爾 賽爾芬(Yael Selfin)在接受采訪時道出了大多數商業人士和經濟學家的心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4

法國經濟不景氣 民眾看衰勒龐當選能收拾爛攤子

Catherine住在巴黎十五區Mairie D’issy街區的一幢老式公寓里,從結婚開始,她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每天下班Catherine都會在公寓隔壁的面包店買一些法棍回家當作晚飯,法棍配沙拉外加普羅旺斯燉菜是他們一家最熟悉的晚餐。但這兩年來,她已經好幾次稍晚一些回家就買不到法棍了。“我是這家店的老顧客,可是現在天一黑就不營業了,我只能轉去便利店買些別的吃的。”她略帶沮喪地對記者訴說。

沒想到原本只有周日不營業的法國商店,現在很多天一黑就關門歇業了。

巴黎市區一家連鎖便利店Franprix的營業員也告訴記者,之前一般都會營業到晚上十點才關門,但今年常常八點半一過就準備歇業了,顧客越來越少,營業額也不斷降低,工資收入已經很久沒有變化了,但是對失業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11月29日,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第三季度GDP修正值維持在0.2%,全年增速目標恐難達成。

法國經濟不景氣

Bernard Martin去年從他父親那里接手了位於巴黎拉丁區聖米歇爾大街的一個做高級定制西服的店面。法國作家雨果曾描述過這條街道,稱“到過這條街,就好比到過半個巴黎”,但Bernard說,現在這條街已大不如從前繁華,除了稀稀拉拉的遊客偶爾光顧,生意實在冷清。

經濟不好,連全歐洲最舍得花錢在吃穿享受上的巴黎人,都開始嘗試著要過緊日子了。

巴黎第九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Camille告訴記者,從前逛超市吃喝用度拿了就往購物籃里丟,但現在感覺“任性”不起來了,超過5歐元的就要對比一下同類產品,能省則省。

法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法國第三季度GDP年率修正值上升1.1%,升幅和預期值與初值一致;第三季度GDP季率修正值上升0.2%,升幅和預期值與初值一致。

該機構分析指出,三季度企業庫存雖大幅增加,但為國內需求普遍遲滯所抵消。消費者支出已連續第二個季度停滯,意味著國內需求對GDP增長率有0.1個百分點的貢獻,只是因為政府支出增加0.3%。

法國財政部長Michel Sapin 11月初曾表示,2017年法國經濟增長預期將維持在1.5%左右。

巴黎索邦大學經濟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Dominique Barjot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第一季度法國GDP增長0.5%,二季度下降0.1%,三季度增長0.2%,如果要實現年增長1.5%,那麽四季度增長率要達到0.9%,這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Barjot還稱,三季度的數據其實還算正常,這些年法國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太理想,數據可能還在增長,但真實情況其實更糟。另外,巴黎現在是全歐洲最危險的城市,安全是個大問題。

當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法國10月家庭消費支出年率上升1.5%,升幅高於預期值1.0%和前值0.7%;10月家庭消費支出月率上升0.9%,升幅高於預期的0.3%,較前值則下降0.2%。

YouGov的最新民調也反映了法國人對自身處境的失望之情:多達21%的民眾認為法國比大多數其他國家更糟糕。但即便如此,一向沒心沒肺的法國人仍然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抱有希望。

“明年大選或許會給法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我相信法蘭西不會讓我失望。”很明顯,Barjot是個積極樂觀的老頭兒。

誰能拯救法國經濟?

繼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此前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右翼初選中得票僅第三,無緣大選之後,現任總統奧朗德12月1日發表電視講話稱,他將不參加總統選舉以尋求連任。

目前,法國總統大選時間已經出爐,第一輪和第二輪將分別於2017年4月23日和5月7日舉行,根據最新法國民調顯示,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的支持率在29%左右,遠超左派社會黨奧朗德的4%支持率,以此推算,勒龐將穩穩殺入第二輪。

近年來,國民陣線在第一輪選舉中得票率均在25%~30%,在第二輪戰勝中右翼的幾率本來很小,然而在2017年這一局面將出現了不確定性,其原因在於薩科齊的意外出局。

YouGov認為,有跡象表明,權威民粹主義正在回歸歐洲,而體現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法國。法國有約37%左右的民眾支持自由左派,剩余63%的選民全部持權威民粹主義觀點。2017年的大選將取決於這些選民的選擇。如果他們在第一輪就偏向勒龐,而中右翼的法國共和黨無法得到足以進入第二輪的選票,打著民粹主義大旗的勒龐將輕易贏得總統寶座。

費加羅報近日撰文稱,右派主要候選人之一讓-弗朗索瓦.科佩(Jean-François Copé)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表示,勒龐很有可能贏得2017年大選。“危險是真實的,有人曾告訴我,風險會出現在2022年而不是2017年,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法媒Riposte Laïque近日也發文稱,特朗普巨震之後,勒龐勝券在握。

11月27日,法國前總理菲永在中右翼陣營總統初選中勝出,將極有可能在2017年大選中迎戰勒龐。菲永現年62歲,主張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

針對目前的競選趨勢,Barjot稱,現在推測法國未來的總統是誰為時尚早,勒龐雖然有希望當選,但國民陣線在議會只占2個席位,而且總統競選分兩輪,所以菲永勝出的幾率也很大。

如果勒龐上臺,法國人看起來會很崩潰。

標誌汽車公司工程師Xavier Vanben激動地對記者說,“如果勒龐上臺,那將是法蘭西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災難!她不是法國特朗普,她比特朗普更可怕。”

在受訪的十多位法國群眾中,竟無一人支持勒龐當選總統。

勒龐與特朗普有相似的經濟主張,她將歐元視為一個“經濟失敗”案例,認為法國應回到法郎時代,並主張退出歐盟。而這一主張卻遭到了法國民眾的強烈反對。

Vanben的另一位同事Sylla Malick對記者表示:“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是不能閉關鎖國的,倘若勒龐當選,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讓法國離開歐盟,我覺得如果這樣法國會很難在世界上立足。”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職業的巴黎人對記者表示,比起勒龐,他和他的家人都支持菲永當選,因為菲永是法國少數經濟自由派之一,他主張解放法國經濟,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另外菲永的移民和安全政策也更加溫和。

事實是,不論誰上臺,法國都有一大爛攤子的經濟問題要收拾,誰來收拾,難度都挺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13

行會通過劃線取消強積金對沖 勞資均拒接受 梁振英爛攤子送林鄭

1 : GS(14)@2017-06-25 09:00:22

■梁振英昨宣佈行會通過採納劃線方案取消強積金對沖。



【本報訊】梁振英5年前競選特首時承諾取消強積金對沖,直至任期只餘約一星期,在勞資雙方強烈反對下,昨與行政會議通過政府方案,即劃線取消對沖;全港逾300萬名僱員日後離職或遭遣散,計算補償的月薪比例要降至二分一。即將卸任的梁振英昨多次強調,下屆政府有「主權」修改或作新決定。勞資雙方炮轟梁特草草了事,為下任特首林鄭月娥「埋下炸彈」,將對沖爛攤子「送」給林鄭。記者:王家文



行會昨加開特別會議,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並採納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劃線方案。由於勞資皆反對,行會也有雙方成員,包括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經民聯林健鋒及商界廖長江等,究竟方案是獲行會一致通過抑或特首個人決定,梁振英拒絕透露決策過程。



■五大商會批評梁振英在卸任前,仍推出勞資未有共識的劃線方案,感到失望和遺憾。王子俊攝

降低計算補償工資比率


政府的劃線方案,是為取消對沖設立一個實施日期,實施前僱主強積金供款,可繼續用作支付遣散費及長服金;實施後則不能對沖,但會降低計算遣散費及長服金的工資比率,由劃線前以月薪三分二計算,劃線後改為月薪二分一。政府會撥79億元分10年補貼僱主部份額外開支。商界一直反對取消對沖,勞工界則認為接受以劃線取消對沖已是最大讓步,但要求維持計算補償的工資比率為月薪三分二。舉例一名年資10年、月薪2萬元的僱員,首5年屬劃線前年資,即可對沖,後5年為劃線後年資,不可對沖。



■3名勞工界立法會議員何啟明、潘兆平及陸頌雄炮轟政府方案原封不動。

梁稱新政府有主權作新決定


政府方案下,該僱員離職後可獲17.7萬元補償,較現時多4.4萬元;若劃線後的補償維持以月薪三分二計算,僱員則可領19.3萬元,比政府方案多1.6萬元。梁振英強調,若新政府對現屆政府提出的方案或就對沖問題有意見,「絕對有主權作出新嘅決定」。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都有份參與設計方案,張建宗沒正面回應下屆會否堅持「原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稱,若下屆政府接受方案,預計最快兩至三年後實施。候任特首辦發言人對下屆政府會否延續現方案時只稱不作評論。


五大商會昨晚開記者會還擊,批評梁振英在卸任前,仍推出勞資未有共識的劃線方案,感到失望和遺憾。商會表明反對取消對沖,中華廠商聯合會施榮懷指出,雖然政府承擔部份補貼,但中小企仍負擔沉重,「10年之後點呢?唔可以唔理將來生死」。香港總商會袁莎妮直言,勞資都反對政府方案,「如果最後拉倒都係好合理」,批評梁振英草草了事。3名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及6名勞顧會勞方委員發表聯合聲明,轟政府經過3個月諮詢,方案原封不動拒修改,態度強硬,更令人感到只為任期屆滿前草草了事,呼籲林鄭上任後調整方案。勞顧會勞方委員周小松表示,對梁振英感到失望,「根本唔係履行選舉時嘅承諾」。公民黨立會議員譚文豪質疑,梁振英急於在離任前「找數」,旨在逼林鄭接受方案,「為下屆政府埋下炸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4/20066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