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支持海南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南海開發有保障了

作為中國南海開發的一名建設者,陳海新(化名)對南海最深刻的一個印象是,生活所需要的淡水相對困難。“這里缺少,其中的飲用水主要是通過貨船從海口三亞等地方運過來的。”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通過海水淡化的水,主要是用來洗澡等用的,但也不是很足夠。”

為了支持海南的進一步改革,最近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與應用等新興產業。”

最新資料顯示,三沙市永興千噸海水淡化廠投入使用,加上永興島此前建設的海水淡化設備,預計每天可產淡化海水1800噸,全面保障駐島軍警民的用水需求。

“以前都是用島上的地下水,洗完澡身上黏糊糊的,有時還會過敏,飲用水都是從海南島運來的。”有永興島當地居民表示,“三沙設市後,大家用上了海水淡化的淡水,但有時候還會出現停水的情況,現在千噸海水淡化廠投入使用了,大家不用再擔心停水了。”

永興海水淡化廠共有3臺500噸量級海水淡化設備,其中兩備一用。該工程采用雙膜法處理工藝,通過去除雜質、反滲透、脫鹽、礦化、調質等一系列處理,產水可達到飲用水標準。該廠一天淡化海水約1000噸,其中700余噸達到直飲水標準。

海南四面皆水,水資源極其豐富,但作為一個島嶼型省份,水資源天然存續能力弱,存在季節性、區域性、工程性缺水問題,南海島礁島嶼分散,水資源短缺,且降水量分布時空不均,導致了冬春幹旱的時常發生,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發展海水淡化可以作為海南島水資源應急保障和南海島嶼的重要水源。

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電量。但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不足,也制約了當地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為此,近年來,中國通過多種途徑改善南海用電問題。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是發展海上核電站。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核電企業了解到,海上核電站,也稱海洋核動力平臺,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電力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官方資料顯示,海上核電站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目前,中國三大核電企業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電投正在開發海上核電站技術,並有能力在2020年投入建設。“到那時候,我們的南海開發就擁有足夠的電力。”中國某核電企業的一位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也會有足夠的淡水。”

根據《海南省海水淡化行動計劃(2016~2020)》,海南省將以科研為基礎,以重點工程為引導,通過一系列新建海水淡化工程的實施,提高以膜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和深層海水利用為核心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服務、應用等能力,扶持一批技術領先、具有一定規模和核心競爭力的重點企業,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海南海水淡化前景大有可為。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程師阮國嶺此前表示,“海南具有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先天優勢,海域廣闊、水質優良,可以以海水淡化示範工程為先導,帶動相關產業聚集,形成輻射東南亞的海水淡化產業服務體系。”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海南發展海水淡化應堅持綠色發展,加強國際合作,註重產業延伸,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借鑒國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經驗,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水淡化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0

雨季浪大 海水渾濁威脅搜救

1 : GS(14)@2015-01-11 20:07:36





亞航客機沉沒地點爪哇海,平均水深只有46米,在旱季天氣好時,可輕易從高空看見水底下的飛機殘骸。可是現在正值印尼雨季,大風大雨加上從河道流出的淤泥,令海面狀況和水底能見度都非常惡劣,不只妨礙搜索,更威脅蛙人和搜救船安全。澳洲海洋學家塞比爾表示,爪哇海海底是個封閉盆地,流經的海流也不夠強,所以在雨季風浪大時,沉積物在海中一直攪來攪去,就像一大盆黃泥水。他指這情況對蛙人特別危險,因為能見度低令他們易撞中殘骸尖處割傷,甚至被困殘骸內。印尼搜救蛙人巴斯羅里表示,風雨大浪除令水底能見度低,也令海底蒸氣不規則噴射,「這種情況令我們就算有射燈,都甚麼也看不見。大浪亦危害在海面守候的支援船船員安全。」他指在水下搜索尚有其他風險,如要提防鯊魚襲擊和被魔鬼魚尾針中,也要提防常在淺水出沒的有毒海蛇:「我們下水前都注射了抗毒血清。」印尼其中一艘搜救船船長阿迪爾說,大浪除威脅搜救船,浪花也多次令船上搜救員看錯,以為看到浮屍。美聯社/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8/18995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093

試驗用海水代替血液二戰日軍生劏8美軍做研究

1 : GS(14)@2016-11-06 15:49:01

日軍在二戰末期,曾在九州帝國大學(現九州大學)對八名美軍戰俘進行以海水作「代用血液」的試驗,並活體解剖美軍的肺葉作研究,造成八名美軍死亡。當時有份參與而目擊試驗的醫科學生東野利夫,現年90歲,是唯一一名在世證人。他說,日軍為迎接與美軍在本土決戰,進行以海水代替血液的研究,在1945年5、6月間,為被擊落美軍轟炸機八名被俘美軍進行4次活體解剖試驗,把博多灣的海水輸入美軍體內,再解剖其肺葉研究。東野利夫作為醫科學生,當時負責高舉輸液容器,在解剖進行後,他看見地板佈滿鮮血。參與活體解剖的人員戰後均成為戰犯,部份判處死刑,東野未被起訴,但被迫作控方證人。現成為婦產科醫生的東野對九州大學隱瞞此段不光彩歷史不滿,決心要向年輕一代講述當時經歷,「希望把戰爭的悲劇和愚蠢告知世人」。他說,校方視此段歷史為禁忌,迴避且不反省,「這比錯誤本身更為惡劣」。日本共同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6/198245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28

海水吸收無線電能量 民用潛航器多有線控制

1 : GS(14)@2017-11-04 15:38:33

【明報專訊】「無人潛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可分成有人遙控的ROV,以及在水中長期自主航行的AUV。民用的多數都是有人遙控的ROV,尤其是消費級。上文提及的幾款產品,全都是ROV。

以遙控方式來說,ROV可以再分細成有線遙控和無線遙控。前者的控制方式結合有線和無線,以線纜連接水面的浮標及水中的潛航器;而浮標和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則以Wi-Fi連接。

無線遙控的潛航器,主要採用水聲通訊技術控制;潛航器在水面淺潛,才可以使用Wi-Fi控制,因為無線電信號能量很易被海水吸收,在水中無法有效傳播。

內地50家公司競爭

以往無人潛航器大多是海軍和海事機構,或者海洋相關專業才會使用。但有見無人機推出消費級產品後,形成龐大市場,產生「大疆創新」等神話,吸引不少業者投入研發無人潛航器。

記者在「環球資源電子展」中以及在互聯網上,合共找到五六家這樣的新公司。據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何偉估計,內地約有50家公司正在研發無人潛航器,大部分是在去年成立,還未能付運產品甚或展示原型。

何偉覺得,以消費級無人潛航器來說,美國、日本、北歐等國家的市場,會較內地成熟。除了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均收入較高,亦因為當地有較深厚的探索海洋文化。「中國人對海洋的認識、熱情和嚮往,暫時不夠高。不過沒有一個強國對探索海洋不感興趣。」他相信,隨着中國國力增強,國民平均收入上升,內地會成為消費級無人潛航器的主要市場。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98&issue=20171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