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近兩個月後,在中秋節這天,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收到了一份來自英國政府的“禮物”。
“英國政府正式批準中廣核與EDF(法國電力)合作建設HPC(欣克利角核電站)等核電項目。”9月15日,中廣核通過官網發布消息稱,這意味著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繼續推進的障礙已經全部掃除,中廣核正式進入英國核電市場。
這則題為《英國政府批準中廣核參與新建核電項目,中廣核成功挺入英倫》的消息顯示,中秋節當天,英國政府正式發布聲明,稱在對HPC項目開展了綜合的審查,以及與EDF展開協商後,政府決定繼續推進英國二十年來的首個新建核電項目。
HPC項目原定於英國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正式簽署合同,但就在落筆敲定的11個小時前,英國方面意外宣布項目暫停,“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
英國媒體稱,英國政府當時這樣做的原因是,讓新首相特蕾莎·梅有時間評估該項目的高成本、未經驗證的技術以及中國投資者在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引發的擔憂。
與鼎力支持HPC項目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不同,這位新首相在上任數周後就決定對該項目展開審查。
2015年10月,中廣核和EDF正式簽訂了該項目的投資協議。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EDF共同投資興建英國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 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BRB項目擬采用中國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根據協議,HPC項目總投資高達180英鎊(約1800億人民幣),其中中方擬出資60億英鎊,占總投資的1/3。
HPC項目因此成為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昂貴的核電站。其造價是中國臺山兩臺同樣使用法國的核電技術——EPR核電機組——的2倍還多。來自2014年11月中廣核電力(01816.HK)披露的信息顯示,臺山這兩臺機組的工程總造價約為731億元人民幣。
而正因為其極其昂貴,英國內部以及EDF內部都曾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導致該項目在推行的過程中一波三折。比如,有英國媒體就曾撰文指出,該項目“在經濟上不科學”。
經過兩個月的考慮後,特蕾莎·梅最終還是選擇放行了HPC項目。畢竟這一項目除了擔負全英7%的電力輸出重任、惠及600萬英國家庭外,將幫助英國填補2025年後關閉所有燃煤電廠所導致的電力缺口。
但為安全起見,英國政府在此次聲明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在項目建成前,如EDF要出售控股權,需要得到英國政府的批準,而在項目建成後,英國政府也將有權幹預EDF的股權出售。對於此後包括核電項目在內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英國政府將實施新的保障措施,如英國政府將占據一定的股份,並有權對核電站控制權發生變化時進行幹預以確保國家安全。
多位核電專家曾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對於中廣核而言,如果能夠在英國核電市場有所作為,將提高其日後開拓其他國家核電市場的競爭力。他們表示,中國核企參與投資建設HPC項目的一個終極目標是,為日後華龍一號在BRB項目上得到使用提供基礎,提升該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進而為該技術日後在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等西方核電列強競爭時,獲得更高的勝出概率。
“英國對核電的要求,特別是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曾向記者分析說,“(如果)華龍一號能夠進入英國,標誌著我們(的核電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非常接近。”
中廣核此前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是中廣核與中核集團共同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其安全水平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技術相當。與這些國家的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的經濟性更具優勢,是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選擇。
但與此同時,接受記者采訪的核電專家也提出建議:在參與造價如此高的核電項目過程中,中國核企需要謹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0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當天,“一帶一路”上中核集團出口的第三座核電站----恰希瑪核電3號機組正式並網成功。
據中核集團介紹,恰希瑪核電3、4號機組是踐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深化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見證兩國人民兄弟情誼的友誼工程,機組功率為34萬千瓦,由中核集團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總承包建設。
“恰希瑪核電是中巴二十多年合作的典範,將有力推動中巴未來多領域深度合作。”在隨後的並網慶典儀式上,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表示,中巴兩國正在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致力於打造中巴命運共同體。
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核電委員約瑟夫代則表示,看中巴友誼就應該看恰希瑪核電。恰希瑪核電3號機組將向巴基斯坦提供源源不斷電力,為巴方人民帶來光明,期待與中核集團繼續加強深入合作。
相比中核集團“走出去”起點的阿爾及利亞,中核集團“走出去”的重要一站——巴基斯坦,則更為業界所熟知。巴基斯坦不僅是貫穿中東與南亞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境外“驛站”,還將成為該地區的“經濟中心”。
根據中巴核能合作協議,在巴基斯坦恰希瑪地區建設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是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核集團的前身)與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之間開展政府間和平利用核能的一個項目。該項目合同於1991年12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1992年2月25日,經雙方政府批準合同正式生效。1993年8月1日澆灌第一罐混凝土(FCD)。李曉明此前表示,該項目的簽約與實施,標誌著中國核電技術已走出國門,占據了國際核電市場一席之地,有力地提升了中國核工業在世界該領域的影響力。
官方資料顯示,恰希瑪一期核電工程是中國向國外出口的第一座核電站,是中國核電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以良好的運行記錄獲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巴基斯坦政府與中國政府的高度評價,被中國和巴基斯坦雙方譽為“南南合作”的優秀典範。與此同時,該項目使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八個核電站出口國。
恰希瑪核電項目一期工程由中方以交鑰匙形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以中國秦山一期核電站為參考,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成套設備出口帶動工程和勞務出口的高技術對外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5.8億美元。中方全面負責設計、設備采購、土建施工、設備安裝、調試培訓及電站試運行等工作。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中巴兩國文化高度融合。”李曉明此前說,“如果你到我們工程現場去,你會發現現場很多巴方員工的四川話說的挺好。當時我們去巴基斯坦的員工挺多都是四川籍的,雙方員工長期接觸,方言也成為交流的語言之一。”
和高鐵一樣,核電“走出去”已成為國家戰略,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期間多次力推中國核電“走出去”。
作為中國核電企業的老大哥,中核集團是中國唯一成功出口過核電站並實現批量出口的企業,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7臺核電機組、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並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與20多個國家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
目前,中核集團已向巴基斯坦出口建設4臺3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2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並正積極開展鈾資源、人才培訓等領域合作。
除了巴基斯坦,中核集團已經與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英國、法國、約旦、亞美尼亞等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
19日據新華社消息,主管核安全和輻射防護的法國核安全局日前要求法國電力公司停運5個核電站反應堆,並對反應堆蒸汽發生器部分區域碳元素含量過高的情況進一步檢測。
法國核安全局發布新聞公報稱,此次涉及的5個反應堆分別為法國西沃核電站1號機組、費斯內姆核電站1號機組、格拉沃利訥核電站4號機組,以及特里卡斯坦核電站2號和4號機組,法國電力公司已確認將在未來3個月內完成相關檢測。
法國西沃核電站
據了解,蒸汽發生器是法國目前使用的壓水反應堆中實現一回路與二回路熱量傳遞的設備,對核電站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4月,法國核安全局曾指出,在建的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和底部部分區域碳元素含量超標。這可能導致壓力容器強度不夠,不能承受蒸汽的高壓。
按照核安全局的要求,法國電力公司隨後對其運營的核電站展開了相關檢測,證實部分核電反應堆的蒸汽發生器確實存在局部區域碳元素含量過高的類似異常情況,有可能導致相關部件“機械強度低於預期水平”。
據報道,相關蒸汽發生器分別由法國阿海琺集團旗下克勒佐冶煉公司和日本鑄鍛鋼公司制造,目前安裝在18臺裝機容量分別為900兆瓦和1450兆瓦的核電機組上。除此次要求停運檢測的5臺機組外,另外13臺機組當中有6臺已完成檢測並重新運行,其余7臺仍待獲批重啟。
中國廣核集團4日在深圳宣布與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壓力容器采購協議,正式啟動海上小型實驗堆ACPR50S建設。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中廣核同時還與上海電氣核電集團簽署了《智能核電聯合推進框架協議》,“互聯網+核電”將從設計建造企業延伸至核電裝備產業鏈。
基於小型壓水堆技術的海上小型堆核電站分布式能源系統,被認為是解決我國近海、遠海及島礁等地區穩定能源供應的重要途徑。
“ACPR50S作為在海洋應用的核能綜合能源供給系統,由於能源輸出高效、穩定、可靠,以及能源補給需求很低、安全性高等特點,將成為解決海洋能源問題的重要選擇,也可作為海洋核動力的重要技術儲備。”他說。
此外,就智能核電項目建設,中廣核集團有關負責人孫奇介紹說,在局部業務單元方面,目前中廣核已完成智能核電研發設計的布置、系統、設備、儀控等協同設計子平臺建設,實現了華龍一號全三維設計等;在系統集成方面,建立了全球首個核電設計建造全專業業務流程邏輯網絡,實現板塊、專業間精細協同以及知識/信息的智能搜索和推送等。
與此同時,中廣核智能核電還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基於電廠實時數據的在線仿真技術等,開展核電廠三維虛擬漫遊、事故場景複現與分析、核電機組在線仿真與超實時預警等技術研發,具體可應用在碰撞及幹涉檢測、施工模擬、維修規劃、就地操作、事故預防等領域,顯著提高用戶體驗與工作效率。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與印度11日簽署了核能協定。如果雙方國會批準,將開辟日本核電站向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實際上的擁核國印度出口的道路。
報道稱,日本安倍政府瞄準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巨大市場,以經濟實利為優先。日本作為力爭實現“無核武世界”的“唯一戰爭核爆國”的形象日漸喪失。
“我與莫迪總理的互訪成為了日印關系飛躍性發展的原動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晚在東京舉行的日印首腦會談上,再次表明了重視印度的姿態。
11日晚,安倍晉三與莫迪在日印核能協定簽署儀式上交換文件。(圖:共同社)
報道指出,對於核爆國日本而言,目前與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國家簽署核能協定的只有印度。作為叫停舉措,日印通過其他文件確認了“如果印度重啟核試驗,日本將停止合作”的內容。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外務省說明“這是國際承諾,將成為擔保”,但究竟能發揮約束力到何種程度尚無法預料。
對日本核電相關業界而言,因為獲得訂單的越南的核電站計劃被撤銷,日印簽署核能協定是一道喜訊。電氣事業聯合會發表評論稱“以核能和平利用為大前提,日本活用自身經驗為國際社會作貢獻,這很重要”。
核爆地廣島與長崎:憤怒之聲不斷
然而,在核爆地,憤怒之聲也高漲起來。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和長崎市長田上富久在日印首腦會談前的7日,分別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要求終止談判的文件。松井稱“此舉背離了以核爆受害者為首的眾多市民的想法”,田上呼籲“希望真誠接受核爆受害者的想法,停止談判”。
據報道,核爆受害者堀江壯(76歲)向廣島地方法院起訴,要求叫停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站運轉,他憤怒地說:“這是優先經濟的強行推銷不幸。”“抗議核試驗長崎市民會”的山川剛(80歲)也批評日本政府“只看眼前利益”。
日本再一次遭到了地震的襲擊,震級高達7.4級。幸好,日本核電站目前處於安全狀態。
海嘯警報已解除
來自日本氣象廳的消息稱,當地時間22日5時59分,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7.4級地震。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7.3度、東經141.6度,震源深度約10公里。日本關東地區和東北地區多地有較明顯震感,福島縣和茨城縣部分地區觀測到5度弱的地震烈度。
日本氣象廳發布海嘯警報,稱福島縣、宮城縣、巖手縣等沿岸地區可能觀測到1米至3米的海嘯。7時左右,福島縣相馬港、小名濱港和巖手縣大渡船港等地相繼實際觀測到高度0.3米至1.4米的海嘯。
到東京時間上午10時,預測中的3米多高的海嘯並沒有襲擊日本福島縣和宮城縣。日本氣象廳為此解除了這兩個縣的海嘯警報。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觀測,震源地位於福島海域,深度達25千米。由於此次地震發生在5年前大地震後趨於活躍的地區,氣象廳稱,今後一周可能發生同等規模的地震,如果發生,可能再次引發海嘯。
震中接近上次福島地震但未對核電站產生影響
值得關註的是,日本本次地震與其2011年發生大地震加強海嘯的震中非常接近。不過,東京電力已經確認,福島第一第二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東北電力表示,宮城女川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
對於此次日本發生的7.4級地震,中國國家海洋局今天表示,日本地震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
中國核電企業同樣關註本次日本地震。
中核集團官方微博22日上午發布一則引述日本原子能安全廳的話的消息稱,此次地震,日本核電站“未發生核泄漏問題”。
2011年3月11日,太平洋和北美板塊的相撞引發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站並導致大規模海嘯。海嘯穿過防波堤,淹沒了福島核電站的備用發電設施。備用電源無法運行就意味著核電站控制室無法得到照明,控制裝置無法顯示電廠轉臺數據,設備無法運行。因為沒有了電,負責往核反應堆內抽水的水泵在斷電狀態下已經無法工作。這最後釀成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
當時技術人員對福島核電站的檢查
2011年,日本那場地震和海嘯導致逾1.8萬人死亡,並導致日本核工業遭受巨大損失。
日本官方曾表示,盡管東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5年了,但是因為“311”大地震時里氏9級強震,其影響將會更加長遠。而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22日的地震和上次“311”地震之間是否有關聯。
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核電建設的步伐曾一度被打亂,有關上市公司股價遭受重創。但也得益於福島核電事故,中國對國內核電站進行了安全審查,審查結果表明,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是安全可靠的。
第一財經註意到,中核集團上述消息還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的話說,日本福島的核電站和中國的有很大區別,原因是該核電站建設較早,且采用的技術在很多方面相對落後,“我們比它進步了很多”。
葉奇蓁說,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考慮了嚴重事故的影響,以及嚴重事故的應對措施。“我們的核電站是很安全的。”他說,“我在核行業也工作了快五六十年了,在核電呢也有二三十年,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我對中國核電的安全完全有信心。”
由於核電站的特殊性,在中國,多年來投資和參股核電站的,只有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企業。但最近,一家名叫永泰能源(600157.SH)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正打算參股一個位於廣東的核電項目。
民企參股核電站實屬罕見
永泰能源在11月21日發布公告稱,當天,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就廣東陸豐核電一期項目等領域開展合作達成框架協議。
根據公告,中廣核同意永泰能源以一致行動人的身份參股中廣核控股的境內新建核電項目,並願意在平衡各潛在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為永泰能源(含永泰能源控制的企業法人)參與廣東省內新建核電項目提供支持,並為其爭取適當的參股比例。目前重點合作廣東陸豐核電一期項目,永泰能源參股陸豐核電建設項目的比例不低於5%。
廣東陸豐核電項目規劃共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項目共有2臺機組。目前,陸豐一期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關於開展前期工作的函。
公開資料顯示,陸豐一期總投資約為422億元人民幣。
如果一切順利,永泰能源將與中廣核就上述項目達成最終商業合作協議。屆時,它將成為中國核電史上最先參股國內核電項目的民營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的資料發現,至今尚未有民營企業能夠成功參股國內核電項目。中國僅有三家核電集團擁有核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資質,在核電站中擁有控股權。他們分別是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電投。除此之外,中國核建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三峽集團等中央企業,以及個別地方國有企業,目前主要通過參股的方式進入在運和在建的商業核電站。
據永泰能源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30日,於1998年5月1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經營範圍包括:綜合能源開發;大宗商品物流;新興產業投資等業務。另據永泰能源2015年年報介紹,該公司在2015年的主營業務為主要是電力業務和煤炭業務。
在電力業務方面,根據上述年報,截至 2015 年底,永泰能源正在運營的裝機容量 496 萬千瓦,在建的裝機容量 332 萬千瓦,規劃建設的裝機容量 266 萬千瓦,總裝機容量 1094 萬千瓦,公司所屬發電企業規模已達到中等電力企業規模。
在煤炭業務方面,年報顯示,截至 2015 年底,永泰能源現有在產的主焦煤及配焦煤煤礦總產能規模為 1095 萬噸/年。公司所屬煤炭企業規模已達到大型煤炭企業規模。
廣東陸豐核電站效果圖
公司多位高管曾在央企幹過
記者註意到,永泰能源董事長等公司多位高管,均出身於從事煤炭業務的中煤集團旗下公司。永泰能源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董事長徐培忠曾任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礦黨委書記、副礦長,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路管理處處長,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業公司總經理,中煤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安監局長。
永泰能源副董事長王軍曾任中煤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監事,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營處處長。
永泰能源董事、 總經理常勝秋曾任中煤第五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安監局副局長,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安監局副局長。
永泰能源董事竇紅平曾任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莊煤礦副礦長。
永泰能源監事兼戰略發展部部長孫建運曾任中煤第一建設公司第十工程處信息部部長,中煤第一建設公司市場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永泰能源監事常寧曾任中煤上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資貿易部政工科科長;中煤第五建設公司上海分公司 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經理、項目部副經理。
永泰能源副總經理京虎曾任中煤第一建設公司第四十九工程處副總工程師兼項目經理、副處長、處長。
永泰能源監事會主席魯德朝曾任上海大屯能源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經濟師兼任人事部長、貿易部經理。
根據上述年報,永泰能源在石化板塊、物流產業、投資產業等方面亦有所作為。比如,在石化板塊方面,該公司在建的廣東惠州大亞灣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項目年調和配送燃料油 1000 萬噸,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船用燃料油調配中心。
再比如,在投資產業方面, 該公司聯手江蘇雙良、天碩投資等國內多家企業通過設立上海潤良泰物聯網產業基金平臺與感知集團合資成立了感知科技公司,布局 物聯網新興產業。同時參與股權投資基金和參股保險金融領域。
據新華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根據最新對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內部拍攝的視頻圖像分析估測,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值可能達到每小時530希沃特(1希沃特為1000毫希沃特),人若暴露在這種輻射中幾十秒即可致死。
1月底以來,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對2011年核事故中爆炸損毀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核心區域進行調查,以確定核事故中壓力容器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殘渣的位置等。調查通過安全殼貫通孔將前端帶有相機的管狀設備伸入安全殼內部進行拍攝。
福島第一核電站(資料圖)
由於相機不帶有測量核輻射值的功能,東京電力公司2日通過分析視頻噪音等對內部輻射量進行了推測,稱最大輻射量可能達到每小時530希沃特,這遠遠超過此前測定的每小時73希沃特的最高值。人若暴露在這種環境中可能幾十秒即可致死。
東京電力公司認為,上述估值可能會有30%左右的誤差,該公司計劃本月投入小型機器人進入安全殼內部進行檢查。
此外,東京電力公司經過詳細分析1月30日拍攝的畫面後還確認,壓力容器下方的網格狀鐵制平臺出現一平方米左右的破洞,可能是極高溫的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泄漏時所致。想要取出堆芯熔化的核殘渣絕非易事。
針對福島核電站輻射量爆表的報道,外交部發言人陸慷6日表示,外交部已經發布了相關的安全提醒。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
福島第一核電站(資料圖)
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據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根據最新對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內部拍攝的視頻圖像分析估測,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可能達到每小時530希沃特,人如果暴露在這種輻射中幾十秒即可致死。中方對此是否感到擔心?是否會影響中國公民赴日本旅遊?
陸慷表示,我們註意到有關報道,中方一向高度關註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我們也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及時做好有關處置,同時也做好事故的後續處理工作。對日本福島核泄漏及其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我相信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持續高度關註。我們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這不僅是對日本本國國民負責,也是對鄰國人民和國際社會負責。
陸慷指出,外交部已經發布了相關的安全提醒,我們相信中國公民會妥善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切實做好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