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醫保研限賺5% 違規開名 長遠或可跨境索保 擴至內地認可醫院

1 : GS(14)@2010-11-01 22:14:2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f-115968?category=m

自願醫保以500億元公帑鼓勵投保,其保費監察惹關注,據悉,日後為醫保監管立法時,可考慮限利潤及行政費只可佔保費5%,最多不可多於10%,賺過多者可考慮公開公司名。另當局考慮自願醫保長遠可跨境索保,包括擴大至內地認可的醫院。

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對加保費仍深感憂慮,促政府審批加價,或推出計劃時即以官辦醫保作制衡。

轉公司否 讓投保人自行決定

食衞局現正就自願醫保作諮詢,當局早已表明不會為自願醫保定價。消息人士表示,港府日後立法設定監管框架時,可考慮規定利潤及行政費佔保費的比例,這比例暫沒定論,相信可以是個位數如5%,不應是雙位數,因保險產品標準化,可減少經紀推銷。

對於若保險公司賺多於法定水平,消息人士稱,外國有做法會公開保險公司名稱,投保人自行決定是否轉投其他公司,可能有人覺得用開的保險公司有較大吸引力,即使被多賺都願留低。另消息人士指外國亦有做法是今年多收保費,明年便可減收,本港在立法時都可考慮。

在保費加價方面,消息人士稱會有一個批核過程,可能每年訂一個加幅水平,荷蘭及瑞士都有類似機制,未必需要有病人代表在內,亦未必需要經行政會議審批。

公帑鼓勵投保 恐掀醫療通脹

另外,自願醫保現雖建議只適用於香港私家醫院,但當局認為長遠可考慮容許跨境索保,如研究適用範圍擴至經過巡視或有認證的內地醫院。有醫生表示,內地醫院儀器先進,診斷收費便宜,相信未來毋須由醫生面對面的診斷,都可跨境進行,如在內地照腸,帶報告回港看醫生。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整頓醫保市場是必須的,但不會輕率支持自願醫保,最擔心公帑鼓勵投保,會有推高醫療通脹的危機,再加上公營醫生又被吸至私營,結果中產兩頭不到岸。張建議官辦醫保及保險不應視為最後板斧,這應是自願醫保的第一步,讓市場有制衡。

據悉,港府認為公營的醫療制度已可起制衡私營醫療的作用,惟一旦未能與醫療及保險界達成共識,不排除官辦醫保。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亦稱,最擔心醫保加價,要求政府審批加價。他又支持跨境索保,既方便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又可配合回鄉安老。

對港府認為自願醫保可減佣金及限行政費及利潤,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說,自由市場運作,不是如此簡單,不可能一廂情願,想約人去街,人家未必肯出去。

撰文:冼韻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82

50億加碼拓科研 擴至所有企業

1 : GS(14)@2015-01-15 14:07: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5/news/ec_ecb3.htm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在支援創新方面未有新猷,僅提出向現有創新技基金注資50億元,同時將原本只限於中小企的資助計劃,擴大至所有企業。


創新基金由首任特首董建華年代、1997年推出至今,成立初時只有50億元,不過由於透過外匯基金投資獲取回報而滾大基金規模。據政府消息人士稱,該基金至今已向企業資助高達89億元作科研,涉及4200個項目。目前只餘下約2億元,因此需要再進行注資。

資助上限 600萬升至千萬

另外政府亦會將推出新的「企業支援計劃」,取代原有「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有關計劃為1對1配對資助,即按公司投入金額,政府提供等額的免息貸款,原本只限中小企業申請,資助上限為600萬元,新計劃則會提升至1000萬元,同時開放予所有企業申請。消息人士指,過去計劃規定企業在虧蝕時可以暫免還款,直到有盈利才重新還款。經政府與業界溝通後,在最新計劃下持續處於虧蝕企業的貸款則有機會被視為撥備。

工業界:墨不足 報告「平淡」

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認為,是次擴大科研資助計劃能鼓勵業界產品開發,但相信只有具規模的中大型企業才能有財力用足1000萬元的配對資助。他表示,今次施政報告對工業界別墨不多,另一方面,亦沒有談及影響營商環境的議題,例如標準工時等,整體而言可謂「平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09

癌細胞擴至骨質放射治療減痛

1 : GS(14)@2015-04-28 01:58:38

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對本報記者指,肺癌是眾多癌症中致命率最高的,但隨着現在藥物治療進步,即使被證實患上末期肺癌,如獲適當治療,亦能延續數年生命。



台前樞機主教可堅持五年


對於三年是否一個長時間,應志浩指隨着現今藥物發展,已非奇事,他提及台灣花蓮天主教前樞機主教單國璽,單國璽於2006年證實患上末期肺癌,但在藥物幫助下,仍能堅持五年。直到2012年,他才因急性肺炎引致器官衰竭病逝,應認為這個個案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而在現今的標靶藥幫助下,末期肺癌病人能堅持三年並不意外。他又指,一般的標靶藥都是口服的,副作用並不特別嚴重,但亦可能會出現皮膚紅腫、肚瀉等情況。應又表示,像吳樹梁的個案,癌細胞已擴散至骨質,他會持續感到痛楚,有需要加止痛藥紓緩痛楚。如果情況加劇,更要進行紓緩性放射治療去減輕痛楚。應志浩指出,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是大腸癌及肺癌,其中肺癌的致命率,持續保持最高位。據香港防癌會網頁顯示,香港每年有超過3,500人死於肺癌,新症亦有4,300宗,男女比例為2:1,每年患上肺癌的人數更有上升的趨勢。吸煙是已知的肺癌元凶,而預防肺癌最主要的方法則是戒煙,非吸煙者亦應該盡量避免吸入二手煙。《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7/19126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80

人幣浮動區間料擴至3% 短期或貶值

1 : GS(14)@2015-07-28 18:20:0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8/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上周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定的意見,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區間,市場預期兌美元每天區間從現時的2%擴大至3%,令人民幣未來走勢再添謎團。分析稱現時提出擴大浮動區間,主要為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鋪路,但由於市波動,若政策實施將會令人民幣匯率短期內進一步貶值。

離岸人民幣匯率(CNH)自上周二起連續4個交易日貶值,上周五錄得6.22274,累計貶值0.3%,昨天回升,報6.2214。而在岸人民幣匯率(CNY)本月波幅極微,維持在6.21的水平。

鋪路成SDR貨幣

中金報告指出,預料擴大人民幣波幅在近期執行是「大概率事件」,此時推出有利於減少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技術障礙。

該行認為,如果央行不通過調整中間價或進行外匯干預,預計在浮動區間擴大之後,人民幣匯率在短期內走弱。不過由於現時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以及仍較良好的經濟表現,該行維持年底人民幣中間價為6.15、即期匯率6.25的預測。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在岸人民幣匯率近期相當平穩,同時中國外匯儲備減少近400億元人民幣,說明中央的確有干預匯率走勢。

但他認為總體來講現時人民幣的供需處於平衡狀態,外商直接投資仍錄得淨流入,而最令人民幣波動的槓桿套息盤亦在去年大量清理完畢,因此除非突然有大量熱錢流出中國,否則即使擴大波幅,引發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會太大。他預計年底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分別為6.2和6.22。

花旗:亞洲貨幣或同貶值

不過,花旗報告則預期擴大人民幣波幅將進一步引發資金流出,而且會帶動一眾對人民幣匯率敏感的國家貨幣一同貶值,包括台幣、新加坡元和韓圜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55

提出市場監控須擴至客戶 證監擬用識別碼 追蹤散戶

1 : GS(14)@2016-03-11 00:32:59

【明報專訊】去年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在公開場合表示,計劃在監管上由券商擴大至個人客戶。證監會市場監察部執行董事雷祺光日前接受《彭博》訪問時,便再次提到此概念,並稱計劃授予每名投資者一個識別碼,以便證監會追蹤買賣紀錄。證監會稱,此為長遠計劃,實行前一定會諮詢市場意見,並正與港交所研究各種適合監管本港市場的方法。有業界人士估計,證監會最快4月展開諮詢。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本港近年股份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愈趨頻繁,證監會亦就加強各方面的監控而作出多項不同諮詢(見表),當中以擴大監管層面的計劃,最為業界關注。根據現行機制,若證監會欲就可疑交易查閱買賣紀錄時,必先向中介機構發出交易查訊,再由該中介機構向證監會提供所需資料;惟歐達禮去年表示,研究計劃由券商擴至監控個人客戶層面。

雷祺光日前接受《彭博》訪問時稱,除非把監管層面延伸至投資者,否則證監會的監管只能流於表面,故計劃授予每名投資者一個識別碼,以便證監會追蹤個別投資者的買賣紀錄,同時證監會亦會參考美國、中國、韓國及馬來西亞等地的做法。前香港證券業協會會長、東英亞洲證券創辦合伙人陳立德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早前曾就此與證監會溝通,當局指最快亦要首季後才可諮詢,故他估計諮詢最快4月便會展開。

陳立德:料最快4月諮詢

證監會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概念為一個長遠計劃,並強調在現有機制作出任何改變前,必會先諮詢市場意見;並指,證監會亦正與港交所(0388)共同研究不同適合本港市場的做法。港交所則回應稱,證監會擬就穿透式監管模式諮詢市場,意在提升市場質素、維護市場秩序,有利於香港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陳立德稱希望當局諮詢時,必須在多方面作出考量,如證券行是否須為此承擔額外成本,又如何受惠;港交所須扮演什麼角色、私隱問題又如何解決等。時富金融(0510)董事關百良亦稱,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市場機制,讓市場健康發展;惟證監會的計劃,涉及龐大的人力物力,若最終僅為方便證監會監控市場,他對機制的成本效益有所保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0/news/ec_ech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25

逆按揭擴至未補價資助房

1 : GS(14)@2016-07-06 07:43:15

【本報訊】為改善長者業主的生活質素,今年財政預算案倡安老按揭計劃,即「逆按揭」,擴展至未補地價資助出售房屋。合資格長者可將未補地價居屋等物業抵押,繼續在原物業安居外,每月可獲取生活費。消息指,計劃最快今年10月推出,年滿60歲或以上長者、並持有未補地價資助房屋可申請。



最快10月推行


目前逆按揭計劃不包括未補地價資助出售房屋。但今年財政預算案建議,將計劃擴展至未補地價資助出售房屋,令合資格長者可作抵押,每月收取生活費,繼續在原物業居住。消息指,房委會及按揭證券公司已敲定計劃細節,倡申請資格為年滿60歲或以上長者,並要以個人名義持有未補地價資助單位、樓齡在50年或以下,超過50年要交驗樓報告。合資格長者可按個人需要選擇於10、15或20年,或終身固定年期內,每月收取年金。消息指,申請時年齡越高,選擇年金年期越短,每月獲取年金金額越高。





若以一個市值100萬元物業計算,申請者為60歲單身長者,選擇終身領取款項,每月可得2,000元,若選擇10年領取款項,每月就可獲3,700元。如果申請人為70歲長者,同樣以市值100萬元物業計算,選擇終身領取款項,每月可得3,100元,若選擇10年領取款項,每月可獲5,100元。房委會轄下的資助房屋小組周五開會商討計劃細節,若獲小組通過,計劃最快今年10月推出。如有長者趁樓市高位申請,按揭證券公司會鎖定樓價,即使將來單位價格下調,每月可取得的款項都會鎖定在申請時樓價水平。■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5/19682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92

AIA網上claim醫保 擬擴至中小企

1 : GS(14)@2016-11-15 08:02:34

【明報專訊】香港人保險意識好高,不過,個個都知claim保費程序有幾麻煩。填表、影印文件、仲要郵寄。呢個電子時代,可能一年當中唯一嘅郵寄機會就係為咗索償保費啦!小琴自己就有因為怕麻煩,錯過claim期限,要自己畀錢嘅慘痛經歷。

AIA兩年前已經係大企業推出「電子索償」。個人資料全部係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填一次就會紀錄低,以後再索償,會自動彈番出來。醫生診斷同收費單,就可以影張相send過去搞掂。仲有一樣好處,張醫療保障卡都可以用電子版本,不必隨身帶。而家AIA會將呢種方便提供給中小企,可能大多數AIA啲客都有的網上claim保費啦。仲有,出年1月1號起,專科都可以join呢個plan,網上claim專科保費上限就大概有1500蚊,普通科就大概700蚊度。小琴雖然並非AIA客戶,不過,都希望AIA掀起網上claim保費嘅潮流,等我間保險公司可以一起與時俱進。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26&issue=2016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45

港擬亞洲大增經貿辦 一帶一路獎學金擴至大馬

1 : GS(14)@2016-12-08 08:00:50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各界積極討論「一帶一路」的相關商機,《中國日報》昨日舉辦亞洲領袖圓桌論壇午餐會,討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超級聯繫人角色,《明報》為支持傳媒。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會上透露,計劃明年於亞洲多個國家增設一批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協助尋覓商機,並繼續將去年已在印尼落實的「一帶一路獎學金」計劃,進一步擴闊至其他國家。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梁振英昨日在出席論壇時表示,計劃於多個國家新增經貿辦,而與以往逐個增設不同,未來將計劃一口氣新增一批辦事處。

梁振英:韓國是下個目標

梁振英又表示,今年已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成功開設經貿辦,而韓國將是下一個開設目的地。此外,去年開設並於印尼先行落實的「一帶一路獎學金」,亦將繼續推廣至其他國家,近期剛剛於馬來西亞落地,本港與當地的優秀學生從下一學年開始將可以實現互相交流。

可為海外港人創造就業

梁振英續指,此前由於施政報告47次提及「一帶一路」而受社會詬病,「一帶一路」政策自推出以來亦備受質疑,惟自己在政策框架落實之前已嘗試發出信息,向他人說明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條件與發展機會。他表示,目前約有30萬港人於北京、上海及廣州等內地城市工作,佔香港總勞動人口約8%,這部分人亦已逐漸適應在外工作,而「一帶一路」亦將提供大量境外就業機會,雖然政策不代表年輕人一定要離開香港,惟亦應該把握發展機會。

陳坤耀:宜多建立自貿伙伴

對於香港如何定位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前海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坤耀認為,香港應多與不同國家建立自由貿易聯繫,並將資源重點投放於貿易與金融服務領域。

陳坤耀表示,香港首先應明確連接對象,首先應與內地、東南亞、南亞與中東地區確立連接,再關注中亞與歐洲等地。他續指,近年來香港的貿易量正不斷下降,而在經歷英國脫歐,以及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港府應作出回應,在簽訂香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亦應主動與南亞及歐洲國家,例如巴基斯坦、印度與英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一帶一路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31&issue=20161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72

槓桿反向ETF 擴至追蹤恒指 較為投資者熟悉 業界歡迎

1 : GS(14)@2016-12-24 05:42:53

【明報專訊】今年2月推出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實際操作類似ETF)將於明年1月初擴大產品種類,證監會昨日發出通告指,將於明年1月9日開始,接受追蹤港股指數,及非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有相關產品供應商對證監會決定表示歡迎,認為投資者對恒指、國指較熟悉,相關的槓桿及反向產品能令他們有更多選擇,增加吸引力。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證監會於今年2月首次容許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但當時只限追蹤韓國、印度及美國等海外股市指數。當時證監會曾表示會在首批產品推出6個月後檢討,並考慮將合資格指數擴闊至香港股票指數,有關檢討完成後,證監會昨日決定擴大範圍,接受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的申請,同時按個別情况接受追蹤非股票指數的產品申請。

現只限追蹤美韓印指數

港交所隨後發表聲明,歡迎證監會擴闊香港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合資格指數範圍。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表示,這標誌着香港成為亞洲交易所買賣產品中心的目標又邁進一步,可為有不同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及喜好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合適產品,協助他們實現投資目標。

現時在港交所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共有12隻,分別由韓國的未來資產、三星資產,以及中資的華夏和南方東英發行。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相關計劃,會盡快申請新產品,他又預期,新產品「絕對會受投資者歡迎」,因為恒指、國指等都是投資者較熟悉的指數,而隨着範圍擴大,市場產品更齊全,投資者選擇也將更多。至於下一步,陳志豪表示剩下的就是追蹤A股,但相信要等候一段時間,因A股市場未完全開放。

今年6月推出全港首隻槓桿及反向產品的三星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推廣副董事蕭曉婷稱,證監會今次動作符合市場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產品。她亦期望,公司能再次成為首批推出追蹤港股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供應商。

券商:港股低迷 散戶或願意嘗新

翻查港交所數據,自今年6月開始有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市後,過去7個月的成交額平均每月不足1億元(見圖)。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這些產品既追蹤海外指數,又要每日觀察變化,難免降低投資者興趣,但近期港股低迷,如果市場有追蹤港股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不排除有散戶願意一試,但要視乎產品推出時的市况而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95&issue=20161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74

槓桿反向ETF擴至港指數

1 : GS(14)@2016-12-25 13:15:14

【本報訊】證監會日前公佈,將於明年1月初起,接受追蹤港股指數的槓桿及反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申請,同時按個別情況接受追蹤非股票指數產品申請,惟表明目前未計劃接受追蹤內地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


暫不接受追蹤內地指數

港交所(388)隨後發表聲明,歡迎擴闊本港上市槓桿及反向產品合資格指數範圍,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稱,此為港交所買賣產品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近期港股低迷,「波幅細啲冇咁容易啲亂,初期測試吓市場反應先」,又預料入場費不高,對港股比較熟悉的散戶或願意嘗試。他又指,內地股票市場風險較高,暫不考慮接受追蹤內地指數的產品申請亦合理。張智威提到,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槓桿反向ETF吸引力不算高。今年2月,證監會首次將槓桿及反向ETF納入公眾投資產品,初期只可追蹤非本港及非內地、具廣泛流動性的海外指數。當局曾表示,首批產品批出後,將於6個月後進行檢討,再決定是否擴充至本港指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5/198762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