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跌11.5億!《爵跡》等紮堆上映也沒能挽救國慶票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02/1042780.html

昨日雖非公共假期,今年國慶檔的四位種子選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爵跡》、《湄公河行動》和《王牌逗王牌》均已亮相,國慶檔票房大戰就此拉開,大盤瞬間飆高到1.85億。與此同時,9月票房僅以22.8億的成績收官,今年內地第四次出現月票房負增長。這一月與一日的表現呈“冰火兩重天”之勢。

大跌11.5億!《爵跡》等紮堆上映也沒能挽救國慶票房

繼4月、5月、7月之後,今年9月票房也出現了負增長,且相較去年同期,票房差距高達11.5億,成為今年目前為止票房下滑最嚴重的月份。9月內地票房冠軍被《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4.39億)拿下,9月上映的影片中無一部票房過5億。秋意漸濃之際,內地影市也秋風四起。

圖片來源:時光網

很多電影人對國慶檔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為低迷票房走勢的拐點。事實證明,國慶檔確實是塊票房磁石。昨日,在四部大片的共同推動下,內地票房較29日暴漲91%,單日報收1.85億,成為今年9月單日票房之冠。其中,《從你的全世界路過》6270萬,累計1.39億;《爵跡》5716萬,累計6579萬;《湄公河行動》3832萬,累計3980萬;《王牌逗王牌》(18點上映)2223萬,累計2231萬。四部影片票房占比超過95%。

張一白導演,鄧超、白百何等主演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搶在9月29日上映,昨日排片被新上映的《爵跡》壓制(27.47%比31.91%),但前者票補力度更大,上座率高出對手很多(28.57%比16.40%),最終順利拿下昨日票房冠軍。

相比去年9月30日大盤2.24億的成績,昨日的票房表現依然不算亮眼。單片方面,去年9月30日票房前四名《九層妖塔》、《港囧》、《夏洛特煩惱》、《解救吾先生》當日票房分別為9152萬、8847萬、2327萬、1331萬,昨日票房前四的表現稍遜一籌。而像《夏洛特煩惱》這種一路逆襲到14.42億的票房黑馬今年國慶已註定不會出現,如無意外,今年國慶檔票房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77

TTIP談判正式擱淺,只有希拉里才能挽救?

因談判僅在技術層面取得有限進展,美歐雙方終於放棄了在2016年完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下稱“TTIP”)談判的設想。TTIP談判正式擱淺。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歐雙方在紐約結束第15輪TTIP談判,並首次不再提起2016年完成TTIP談判的這一目標。

美國首席談判代表達恩·馬拉尼(Dan Mullaney)表示,美方將繼續充分參與TTIP談判,並一如既往地致力於取得談判成功,為此美歐雙方將在2017年1月初之前繼續談判,直至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不過他沒有給出下一輪談判的具體時間。

考慮到馬拉尼在9月仍堅稱可以在2016年完成TTIP談判,這一發言代表了美方在此問題上的巨大轉向。而即便是在第15輪談判之前,歐盟方面就已經先行排除了年內達成TTIP的可能性。而在歐方看來,最現實的一種方案是,將TTIP的細節盡可能完善,然後等待下一任美國總統的裁決,如果他/她屆時仍想重啟這場談判的話。

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再被潑冷水

在美歐雙方之間,沒有人希望看到三年多的談判努力就此白費,因此在歐方,包括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北歐及波羅的海國家仍在推動TTIP,僅有法國提出希望直接暫停TTIP談判;而在美方,為留下政策遺產,並力求在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之前鎖定成功,美方一度提出了在談判方面實現“早期收獲”模式的設想,然而這一想法被歐方迅速潑了冷水。

其中的關鍵在於,美歐雙方談判底線迥異。歐盟希望美方在談判結束之前,可以在農業和政府采購等問題上實現非立法性質的退讓,譬如在不廢除“買美國貨”(BuyAmerican)法案的同時,可以同意創建行政性豁免條款,而這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

美方則在此原則上毫不退讓。原因在於美方認為,歐洲企業在美國公共采購市場方面的準入已經是美國企業在歐洲的兩倍,而且這還是在剔除了“買美國貨”法案以及其他限制之後算出來的結果。因而美方僅希望將目前談判成果鎖定,即達成此前傳聞中的TTIP“輕版本”。

這也是為何在第14輪談判後,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公開表示“作為歐洲人,我們不能聽命於美國人的要求”,當時對於歐盟大部分國家而言,TTIP談判事實上已經失敗。

在赴華盛頓談判之前的9月23日,歐盟召開貿易部長會議,在此期間聽取了各國想法後,歐盟貿易委員馬爾斯托姆就發出了TTIP無法年內完成的信號。

馬爾斯托姆表示,對於在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前完成TTIP這件事情,所有歐盟貿易部長都表達了疑慮,而且這現在看起來“確實不大可能”。

不過雙方的技術官員還是如期於10月3日~7日相聚在紐約並形成了20個工作組,試圖為推動TTIP談判進行進一步的技術工作。從框架上看,TTIP文本已然成型:TTIP約有30個章節,而且已經實現了文本融合。這意味著其中已經包含了來自美歐雙方的建議。

在此次談判中,美歐雙方在貿易技術壁壘(TBT)章節取得了進展,這是TTIP在監管合作方面的重要章節,而且在監管領域,雙方目前在醫藥、汽車以及醫療器械方面的監管合作談判已經接近尾聲。馬拉尼介紹說,在美歐分歧極大的“原產地原則”問題上,此次雙方在談判中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推進。

不過,歐盟首席談判代表貝爾塞羅表示,在此輪談判中,政府采購、農產品和服務業市場準入、數據跨境流動等敏感議題仍然被擱置。

而在歐方所希望寫入TTIP章節的地理標識方面,此次討論非常簡短;在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ISDS)機制方面,美歐雙方分歧極大,歐盟花大力氣提出的國際投資法庭系統沒有受到美方的任何歡迎。

此前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大使鵬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美國曾經進行了大量的辯證討論,最後設計了目前的ISDS機制,也是最先進的ISDS機制,TPP中使用的就是該ISDS機制,針對歐盟所提出的國際投資法庭體系,“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是否他們提出的解決方式是最佳的”。

美國大選之後重新開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美歐雙方甚至沒有給出下次再繼續談判的日期。貝爾塞羅表示,歐美談判官員將分別向歐美領導人匯報此次談判的進展,隨後再做出下一步決定。在歐盟方面,歐盟國家領導人和貿易部長將於11月11日討論TTIP。

目前歐盟商界都認為,TTIP有可能因美國大選以及歐盟國家成員國選舉而在2017年陷入停滯之中,最樂觀的估計也僅是在2018年達成TTIP。然而這要如何實現呢?

唯一的好消息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無論怎樣TTIP也要談下去。

“我們應盡可能持續下去,就TTIP進行談判。”默克爾表示,同時該談判將不能低於歐盟設定的標準。

加布里爾則直接表示,年內完成TTIP談判已無望,預計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將重新開始談判。

然而目前的現實問題是,無法確定新一屆美國政府是否希望重啟TTIP談判,目前兩黨候選人都強烈反對自由貿易協定,而此屆國會亦強烈反對TTIP。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其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得出結果,如果希拉里當選,其貿易政策對美國將可能“有害”,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顯然更具“可怕的破壞力”。

PIIE指出,目前有一些觀察家認為,各方寄希望於希拉里在當選後改變立場,重新支持自由貿易協定。

TTIP首輪談判於2013年啟動,根據此前計算,如達成TTIP,歐美雙方將建起世界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約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66

海南控股原黨委書記被"雙開",被指不珍惜教育挽救的機會

據中紀委網站16日消息,日前,經海南省委批準,省紀委對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貴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劉明貴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其妻調入某銀行工作,存入巨額公款,領取高額報酬;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程項目招投標、工程款撥付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劉明貴身為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且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頂風收受他人巨額賄賂,性質惡劣、情節嚴重。在組織初核期間,劉明貴到省紀委交代了部分違紀問題,但對其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避重就輕,心存僥幸,不如實徹底交代,不珍惜組織教育挽救的機會。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海南省紀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報省委批準,決定給予劉明貴開除黨籍處分;由省監察廳報省政府批準,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據海南廉政網8月16日消息,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貴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劉明貴

據悉,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是海南省政府為了更好地利用政府的資金、資源及信用,推進省內重大項目實施而於2005年2月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由海南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公司經營範圍主要是:投資、融資、投資咨詢、資產及股權管理等,重點投向具有資源性、基礎性、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工業支柱產業及基礎設施領域項目。

作為海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公司,海南控股下轄全資子公司7家,主要控股公司5家,參股公司17家,投資2只基金。截至2016年6月底,公司資產總額突破500億元,凈資產約320億元。

劉明貴簡歷

劉明貴,男,1963年9月出生,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文化程度,高級經濟師。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

1981.09-1986.07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學習

1986.07-1988.07浙江大學工業管理工程學系工業管理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1988.07-1989.03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發展部項目經理

1989.03-1992.07海南金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財務部經理

1992.07-1994.06 海口如來木業有限公司經理(期間:1993.11晉升為經濟師)

1994.06-1995.03海南計算機軟件公司總經理

1995.03-1999.11 海南計算機軟件公司總經理兼海南省電子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

1999.11-2000.11 海南省電子工業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法定代表人)(試用期一年)

2000.11-2004.10 海南省電子工業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其間:2002.01晉升為高級經濟師)

2004.10-2005.06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黨委委員、書記,海南華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5.06-2005.12 海南鋼鐵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黨委副書記,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黨委書記,海南華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5.12-2007.07 海南鋼鐵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黨委副書記,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黨委書記,海南華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海南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7.07-2011.01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2011.01-2013.05 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2013.05-2016.09 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06

美眾議長不爽特朗普,急著挽救共和黨分裂

去年,當特朗普宣布競選總統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Paul Ryan)看到了這個名字。此後的一年里,特朗普逐步闖關成功,最終拿到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從那一刻起,瑞安開始慌了。

因為瑞安逐漸發現,特朗普是個不受“控制”的政客、候選人。

在特朗普“錄音門”被曝光後,瑞安和一眾共和黨大佬公開表示不再支持特朗普,此後瑞安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維護共和黨團結和保持共和黨對國會的控制上,對自己黨內的候選人,他幾乎置之不理。比如,原本兩人要在威斯康星州一同露面,但最後特朗普並未受邀。原因很簡單,瑞安知道在11月8日的大選中如果特朗普敗選,那麽修補共和黨黨內分歧的重任就要落到自己頭上了。

但也有人認為,眾議院還願不願意由瑞安來為其發言,或者由另外一個更加信奉“特朗普主義”的議長來取代他,都還存在未知數。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 Ryan)

在瑞安放棄特朗普後,共和黨內右翼指責他不應該公開地批評黨內候選人,而民主黨則趁機數落瑞安過於審慎,當初沒有立刻放棄為特朗普站臺。

而對瑞安攻擊最咄咄逼人的,當然是特朗普本人。他一直指責瑞安是個“軟弱而毫無效率的領導人”,對自己打敗希拉里的“支持為零”,應該“花更多時間在預算平衡、就業和非法移民上,而不是和共和黨候選人較勁”。

這兩天,特朗普靠著指責希拉里團隊通過媒體操縱競選而霸占媒體頭條,瑞安終於打破沈默,在過去一周里首次通過發言人對特朗普的言論作出回應,稱:“我們的民主有賴於信任和競選結果,議長完全有信心各州能夠正直地完成競選。”瑞安還在另一次演講中稱:“我們真正想要的那種大選,並非現在這種樣子。”

正如共和黨議員、曾擔任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科爾(Tom Cole)所言,共和黨現在黨內的狀況就像在酒吧里打架,應該擔心的是大選之後遺留下來的內部分歧。

瑞安和特朗普從來都不是政治盟友。在特朗普決定競選之前,二者只在2012年大選的紐約籌款會上見過一次面,當時瑞安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競選搭檔。

而此後二者再未有過交集,瑞安的多年老友、阿拉斯加州共和黨眾議員紐曼(Mark Neuman)稱,在大選之前,兩人幾乎沒有互動,特朗普沒有在瑞安的“社交雷達”上出現過,而瑞安鐘情的徒步、打獵、健身,也並非特朗普所好。

而且,瑞安在政見上支持自由貿易、對移民問題持寬容態度,這兩點和特朗普的觀點均截然相反。大選把兩個沒有交集的人硬拉到一起,之間的關系可想而知。

因此導致了一個大選史上從未見過的局面:目前共和黨黨內權力最大的政治人物試圖讓黨內接受自己的政策,但跟黨內候選人的政策卻沒有半毛錢關系。這本身就是一種分裂。

今年6月份,特朗普聽從共和黨高層的忠告,在言行上有所收斂,這時候瑞安終於覺得是時候支持特朗普了,兩邊的團隊也更密切地為籌備共和黨黨代會合作,但是幾天之後,由於特朗普對一位拉丁裔法官出言不遜,瑞安嚴厲指責特朗普的言行幾乎是對“種族主義言論的教科書定義”。

但指責歸指責,瑞安並未放棄對特朗普的支持。可是,敏感的人可以從他的言語中感受到,他的支持非常審慎,暗示一旦丟失了他所稱的二者政策“共同點”(Common place),那麽他對特朗普的支持將受到極大挑戰。

而這也是很多共和黨精英現在面臨的兩難,一方面要支持自己黨派的候選人,另一方面則要與候選人的一些不當的、煽動性的言論劃清界限。光是這一點,就令共和黨黨內團結的基石變得脆弱不堪。而且,為保持共和黨在國會的優勢,他們還需要爭取那些支持特朗普的選民的支持,為此,非常值得共和黨精英們擔心的是,如果徹底放棄特朗普將激怒這批人。

在“錄音門”之後,特朗普的確面臨內外夾擊,支持率也非常難看,而他現在又指責選舉被操縱,顯然沒能得到政界普遍的支持。在“錄音門”中雖表示指責但並未離去的競選搭檔邁克·彭斯(Mike Pence)這次同樣試圖出面滅火,稱特朗普指的是“媒體的偏見”,而“我們絕對接受大選的結果”。

但是,承認選舉制度合法性和妥協精神始終是美國社會的普遍共識,特朗普這次再一次挑動的,依舊是主流意識形態的這根神經。這把火不僅難以澆滅,反而容易引火燒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91

奧巴馬外交謝幕之旅不忘挽救兩洋貿易協定

從北美的華盛頓到南美的秘魯去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為何非要繞道遠在歐洲的德國柏林?

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在他的外交謝幕之旅中,向8年任期內“最重要的夥伴”——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道別,盡管德國民眾和默克爾本人都不會忘記美國國家安全局常年竊聽她手機的事。

除了向親密盟友告別外,奧巴馬還希望挽救他的政治遺產:兩洋貿易政策。在柏林期間,他將再次會見德法英意四國領導人並討論《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在秘魯,他還將利用APEC峰會的間隙會見所有《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成員國領導人,並力促TPP生效。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歐盟已經正式認定TTIP完成的時間應是2017年年底之前,而TPP的前景也不樂觀。

向默克爾親自道別

當地時間26日,白宮發聲明宣布,在11月8日的投票後,奧巴馬將於11月17~18日訪問德國,並討論一系列有關雙邊、區域和跨大西洋的經濟議題。盡管白宮在聲明中沒有點名,實際上“跨大西洋經濟議題”指的就是TTIP。

奧巴馬真正的最後一次外交出訪其實是11月18~20日在秘魯利馬舉行的APEC領導人峰會。而外交謝幕之旅前,到訪德國,正如白宮所說,反映出美德之間戰略夥伴關系的重要性以及人民之間的緊密聯系。這將是奧巴馬任期內第六次訪問德國。屆時,奧巴馬將最後一次同德法意英四國領導人會晤,並討論一系列全球問題。

不難看出,奧巴馬借此機會要同默克爾親自道別。早在今年4月訪問漢諾威時,奧巴馬就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同默克爾之間的關系是“任期中最重要的關系,也是最重要的友誼。”

與此同時,無論下屆總統是誰,奧巴馬都需要同默克爾就TTIP的未來再次進行商議。盡管出於選情需要,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屢次公開反對TTIP,認為能在今年年底完成TTIP的想法“純粹虛構”,並呼籲美國向歐洲的立場妥協,但默克爾仍在TTIP第十五輪談判陷入僵局後力挺這一貿易談判。

目前,從框架上看,TTIP文本已成型:TTIP約有30個章節,且已經實現了文本融合。但政府采購、農產品和服務業市場準入、數據跨境流動等敏感議題仍被擱置。10月7日,美歐雙方在紐約結束第十五輪TTIP談判,並首次不再提起2016年完成TTIP談判的這一目標。考慮到德法即將在明年年中之前舉行大選,TTIP在2016年底能夠如期進行的可能性渺茫,不過目前看來歐盟方面並沒有徹底放棄TTIP。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仍然將TTIP列入其2017年的工作計劃。歐委會認為,考慮到美歐之間的共同價值觀以及跨大西洋關系的戰略重要性,“歐委會仍然準備好完成一份雄心勃勃、且高標準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與此同時,歐委會計劃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這一任務。

對美國而言,如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下任總統,那麽奧巴馬的此次告別之旅和歐委會的2017年工作計劃恐怕就白費功夫了。

最後一搏挽救TPP

白宮在聲明中指出,在參加APEC峰會期間,奧巴馬將遵循2011年以來的慣例,會見TPP成員國領導人。同時,他還將繼續努力說服國會通過TPP。在奧巴馬看來,對這份高標準協議的支持將惠及美國工人和商界,同時也將在亞太地區穩固美國的國家安全。

此前,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23日表示,若TPP失敗,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將遭受重大挫折,“TPP不僅有關經濟利益,還關乎美國聲譽,美國的開放態度以及美國深入構建雙邊利益的意願。”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盡管TPP文本已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然而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也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稱,兩位候選人目前都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而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的另一份報告中稱,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指出的那樣:“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將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84

老人的天空 | 上海市消保委常委 楊雄:行業協會應出面挽救老人的財產和生命

第一財經“老人的天空”專題報道推出後引發廣泛關註,對於如火如荼的“銀發經濟”發展中諸多不規範現象對老年人的傷害,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兼上海市消保委常委楊雄11月28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提出,各相關行業協會應出面救救老年人的財產和生命。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協副會長潘書鴻則呼籲多渠道監管老年人消費市場。

行業協會責無旁貸

楊雄表示,對於第一財經“老人的天空”專題里提到內容深有感觸,目前,相當多的目標針對老年人消費品和服務正是利用了老年人信息獲取不對稱,判別能力弱,小輩不在身邊或獨居而渴望關註關心等等特點或者說弱點,用各種不正當甚至欺詐的手段誘導老年人支付巨款甚至傾家蕩產,性質相當惡劣。不少案例是既要了老年人的錢,甚至差點要了老年人的命,看後十分痛心,這種行徑無異於謀財害命。

楊雄進一步分析說,從社會學角度看,之所以大量的糾紛案例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究其根源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手里有大量的積蓄,目前很多年輕小輩不但不用老人的錢,還會把錢給老年人。由此形成為了一個起碼有數百億元的老年人消費和服務的潛在市場,引發眾多商家和不法之徒紛紛來啃食“銀發經濟”這塊大蛋糕。

楊雄指出,根據他的調研,目前“銀發經濟”的亂象覆蓋各個領域,不僅有老年保健品、老年旅遊等日常消費領域,還有針對老年人的金融理財保險,騙術可謂層出不窮,令缺乏防範意識和甄別能力的老年人們防不勝防。

在既是社會學者,同時也是上海市消保委常委的楊雄看來,“銀發經濟”亂象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僅是老年人甚至外行人都看不出馬腳,很難予以識別。和之前引發關註的電話詐騙類似,很多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們形成了成熟的“腳本”,他們可以一環扣一環地誘導老年人鉆進消費的陷阱,防不勝防。

為此,楊雄建議,有關方面應積極作為,並且讓相關行業協會出面,凈化市場環境。楊雄此前參與了上海房地產中介行業的整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他表示,不論是保健品、旅遊還是保險等金融服務都有各自歸屬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之中的業內有識之士很清楚從專業角度找到問題所在,規範整個流程。

楊雄表示,面對老年人們的遭遇,行業協會責無旁貸,應積極作為救救老人的財產和生命,“第一步,可以出臺一個規範的操作手冊,列出應當嚴禁的誘導和欺詐等行徑。”楊雄說。

多渠道監管老年人消費市場

擔任上海市律協副會長的潘書鴻直言,有關部門在市場監管方面需要加強力度。在潘書鴻看來,“銀發經濟”亂象的產生是多因一果——多種原因導致最後一個結果。其中既有老年人對相關產品的信息不對稱,也有社會上的某些不法分子對老年人實施“洗腦式”消費。

潘書鴻指出,在具體產品里,老年保健品的問題特別突出,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年紀大了的各種弱點進行誘騙式消費,金融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這不是不是一種理性的,正當需求的消費。

潘書鴻提出,對於不正當、非理性的消費,有關方面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監管。保健品必須由國家相關部門許可批準,很多所謂的老年保健品沒有保健品批號,要引起市場監管者的警覺。

另外,潘書鴻表示,廣告法有明確規定,企業和產品推銷者在宣傳產品時不能誇大宣傳,必須告訴消費者,產品僅僅是保健品,不可以替代藥品,不能混淆。有很多不法分子把保健品誇大成藥品的功效就是一個明顯的欺詐消費行為。

“老年人遇到問題,發現自己被洗腦式消費了,就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渠道去解決,比如說消協維權,通過舉證來審查相關機構產品的推廣者在向老年人推銷的過程中是不是存在有欺詐等行為,通過多渠道來監管老年消費這個市場,凈化這一市場,形成一種風清氣正的市場氛圍,讓消費者們能實現理性消費,商家們可以完成良性銷售。”潘書鴻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84

澳大利亞等國對特朗普“說不” 為挽救TPP他們想到了中國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後,TPP成員國澳大利亞表示,中國和印尼可以加入該協定,以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

1月24日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消息,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長Steven Ciobo今日接受采訪時稱,TPP“原有的架構就是為了讓其他國家能夠加入。”

他表示:“我知道印尼已表達了興趣,而且如果我們能夠對其重新規劃,中國也有可能加入。

Ciobo同時強調,澳大利亞不會放棄追求高質量的貿易協定。澳總理特恩布爾對於美國的退出也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不代表交易的結束。

另據中國證券網報道,TPP另一成員國新西蘭的貿易部長表示,TPP剩余成員國的部長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開會,以討論如何挽救這一協定。

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外,目前TPP另外9個成員國包括加拿大、日本、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越南和文萊,經濟總量達全球40%。該協議旨在通過加強亞太各國經濟聯系,通過降低關稅等措施促進各國貿易及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716

“挽救”汽車和石油大逆差,美最早8月中旬重談北美自貿

上周,特朗普政府向國會遞信,正式開始論證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相關事宜,談判最早將於8月16日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從特朗普試圖把就業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那些美國在貿易中處於逆差地位的行業將會是談判的主要方向,其中包括汽車制造業和石油行業。

美國國會參議院12日剛通過了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提名,萊特希澤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特朗普向國會寫了一封信。

NAFTA的“現代化”

萊特希澤在向參眾兩院遞交的信中傳達了特朗普的計劃,稱將啟動有關NAFTA“現代化”的談判,在可操作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快地啟動該計劃。

根據美國現行的貿易法律,在做最終決定之前,國會有90天的“咨詢期”,這意味著,國會通過並且啟動相關談判的時間不會早於8月16日。並且,法律規定相關部門要在不早於談判開始前30天對外公開具體的談判目標,因此,粗略估計,在7月之前,外界將難以通過官方渠道知曉談判細節。

萊特希澤

萊特希澤

萊特希澤寫道,有必要更新NAFTA之中“不能反映現代標準”的章節,他認為,NAFTA已經存在了23年,當初談判之時,連數字化貿易都剛處於起步階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沒有具體細節,但這封信透露,將對自貿協定中關於知識產權、監管實施、國有企業、服務業、海關手續、衛生和檢疫、勞工、環境和中小企業相關的規定條款進行更新。

同樣在貿易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表示,這封信不只是給國會看,也是給美國的貿易夥伴看的。“自由和公平是美國貿易協定的新標準”,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將會“逐國逐商品”地審閱貿易條款。他還再一次把美國的制造業下滑、工廠倒閉和失業率歸咎於NAFTA。

目標:汽車和石油

萊特希澤認為,NAFTA對於一些行業來說還在起正面作用,比如農業、投資服務業和能源行業,但是對於制造業等行業,已經顯得過時,這些正是未來將發生變化的領域。

從特朗普打算填平貿易赤字,把就業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最有可能成為談判標的的行業自然是那些目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領域。

1960年~2015年間美國貿易逆差(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

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在和加拿大的貿易中,去年的貿易逆差在110億美元左右,石油是美國面臨貿易逆差最大的行業,大約350億美元,其次是汽車制造業(100億美元),有色金屬、天然氣、木材等行業也都存在貿易逆差。再看墨西哥,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逆差約為630億美元,其中汽車制造業的貿易逆差最大,將近600億美元,其次為通訊設備(近200億美元)和蔬果(超過100億美元)。

實際上,作為三方自貿協定,NAFTA給美國和加拿大及墨西哥帶來的貿易增長同樣驚人,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是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出口2660億美元的貨物和542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的前NAFTA時代分別增長了165%和218%;反過來,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進口了2781億美元的貨物和296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分別增長了150%和225%。

曾任國際貿易部長的加拿大外交部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強調,目前要求給出談判的時間點為時尚早,但是鑒於墨西哥的大選和美國的國會中期選舉將在2018年到來,自貿談判的完成不會遲於明年春天。

萊特希澤表示,很多這類談判都會以雙邊談判的形式開展,涉及到的很多事務也是雙邊的。但是弗里蘭認為,既然是三方協議,那就應該舉行三方談判。近期,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的外交部長及國務卿都將密切交流。

自貿談判是一個多方角力的過程,美國提出要修改條款,那麽他們自己首先要明確並通過將修改的方向。白宮現在已經向國會提交了計劃,國會將有90天時間就總統班子的意見進行審核並提供意見,參與這個咨詢過程的國會主體將是參眾兩院各自下設的貿易談判委員會,以及任何涉及到與貿易相關的委員會。與此同時,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將啟動類似過程,主要是派出談判團隊將向全國各地、商會、智庫和相關行業領袖進行咨詢,拿出最有利於本國的方案。

接著,三國的貿易代表將拿著各自的方案坐下來面對面協商,這個過程有可能是幾個月,也有可能持續數年,中途各方決策層將不斷調整談判方向和主要任務,確認已達成的共識,一旦談判代表們達成一致,方案將被發回各自國家的立法機構投票通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30

神奇柴油技術革命能挽救柴油車嗎

4月25日,德國博世集團首席執行官福爾克馬爾·登納宣布,一項具有決定性突破的柴油機動車尾氣排放技術可以大幅降低柴油車的氮氧化物排放,即可達到實現2020年開始生效的氮氧化物排放最低值要求。

登納在博世年報的新聞發布會上一改平日低調風格,慷慨激昂地說:“今天我們希望徹底結束關於柴油機終結的討論。”他甚至還使用了“革命”這個字眼。

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供應商的負責人,登納高調說出這番話的理由自認為是非常充分的。據介紹,博世的新技術是通過人工智能軟件,讓空氣管理系統快速對駕駛員駕駛方式做出反應,並結合精心設計的柴油噴射系統和智能溫度控制系統,最終讓柴油發動機的平均氮氧排放只有2020年開始實施的規定排放限值的十分之一。在實際駕駛排放測試(RDE)中,其氮氧化物排放最低可至每公里13毫克,遠遠低於今年9月即將生效的歐盟最低排放標準每公里168毫克。

其基本原理在於提高過低的尾氣溫度,尤其是在城市交通中,道路堵塞、等待紅綠燈、低速駕駛都是讓尾氣溫度過低的因素,而氮氧排放減少的關鍵是讓尾氣溫度至少不低於200攝氏度。該項技術不需要增加新的配件、對車輛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全部成本不到100歐元,並且能夠立刻批量生產、投入使用。

為了消除公眾對這項新技術是否名副其實的懷疑,博世公開進行了駕駛測試,同時使用規範的檢測儀器,面對不斷用批判視角追問的記者,登納則表現得從容自信。公眾對此能做出的初步判斷是,在德國“柴油車尾氣門”醜聞持續發酵了兩年半後的今日,博世集團的掌門人應該不會冒著本人職業和公司聲譽的風險,去大膽誇大新技術的功效。

其實眾人更感興趣的問題可能是:為何聽起來並不複雜的技術,要選在這個當口才公布?為何博世能幹的工程師們沒有一開始就把聰明才智用在尋找光明正大的解決方案,而將自己卷入柴油門的醜聞中?對此,博世交通業務的負責人回應稱:“我們只想公布完全成熟的技術。這需要上百次的試驗。”據稱,這項新技術的真正突破是幾個月前才實現的,而過去的四年里有上百名工程師在各種細節上付出了無數的勞動。

通常情況下,汽車供應商類似的研發是和其客戶即汽車生產商共同進行的,並且由汽車生產商亮相公布新車型和新技術,供應商一般站在幕後。雖然博世同時正和不同汽車生產商就這項技術的使用進行商談,但此刻的確顯得急於表現了。這次反常規的做法一方面體現了博世的自信心,而另一方面則說明,該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2015年9月開始發酵的德國柴油車尾氣醜聞毫無疑問對汽車供應商產生了影響。目前博世作為供貨商是否對生產商尾氣系統作假知情或者主動參與其中,還在調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博世從2001年起就為汽車生產商如大眾、保時捷、奧迪、奔馳和歐寶等開發發動機控制裝置,在這個裝置中有一個軟件不僅監控發動機的點火和柴油噴射,還監測和控制尾氣排放情況,專家們還發現了該裝置有掐斷尾氣凈化的功能,以及能夠識別車輛處於測試狀態的軟件。博世在這個裝置中發揮的作用尚無定論,但是目前斯圖加特檢察院正在對8名博世員工進行調查。而且除了已知事件,檢察院現在還在調查,博世是否為菲亞特、福特、現代和通用汽車等提供了欺騙軟件。不論如何回避和否認,博世企業的聲譽正進一步受到挑戰。

其二,柴油車需求在歐洲大幅減少。博世在柴油技術上是全球市場的領頭羊,柴油車業務為博世集團帶來了最大的銷售額和最高利潤,博世的柴油車業務在全球有5萬名員工,其中歐洲占有一半。由於歐盟引入了實際駕駛排放測試和更為嚴苛的排放標準,汽車生產商不得不通過成本較高的SCR系統(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來減少尾氣的有害物質排放。但是出於成本考慮,汽車生產商不願意在低端、小型車型配置SCR系統,因此部分轉向生產電動車或者汽油車。目前博世在歐洲損失的柴油車業務還能在中國等市場上彌補過來,但這一狀況不一定能維持到2018年下半年。

其三,德國政府和公眾一直在激烈討論禁止柴油車的議題。3月份,德國聯邦行政法院終審判決,裁定德國城市有權實施柴油車禁令,以減少空氣汙染。這項裁決進一步掃清了柴油車禁令的法律障礙,或將在德國各城市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博世的擔憂在於,柴油車一旦退出,作為汽車供貨商受到的損失要大於汽車生產商。因為後者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銷售汽油車、混合動力車以及純電動車,而博世在柴油噴射系統、機械和工具等方面的數十億投資無法輕易轉向汽油車。在不輕易放棄柴油車業務的壓力下,博世寄希望用技術創新來進行自救,因此在這個時候急於為柴油車的各種汙名平反,如汙染空氣、尾氣檢測容易作弊、排放技術改裝成本高等。

德國汽車生產商對於這項創新持友善態度,如寶馬公司,畢竟它們在歐洲銷售的一半車輛是柴油車。戴姆勒公司總裁蔡澈也表示:“最新的柴油車並不是未來混合動力的麻煩,而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戴姆勒公司認為,對於高端車輛,柴油的未來絕對是光明的。另外,從歐盟減排目標來看,如果沒有能耗相對低的柴油車,汽車生產商無法達到歐盟規定的碳排放目標。因此在汽車生產商眼里,柴油車不應短期內被輕易替換,在未來也不應被放棄。

有德國媒體和行業專家認為,目前在公眾中展開的關於禁止柴油車的討論開始脫離事實依據,缺少理性的聲音。而博世宣布的這項新技術為理性的討論提供了新的論點和論據。也有汽車專家對“突破”和“革命”這樣的定性持保留態度,他們承認該技術是一項創新或者說技術改進,它對未來棄用柴油機轉向電動交通之前的過渡期具有吸引力,但它能否重新贏回消費者對柴油車的信任還是個未知數。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17年德國小汽車保有量為4580萬輛,其中32.9%為柴油車,而汙染較大的老舊型號柴油車占比70%以上,大約1500萬輛。博世新技術並無法改變老舊車型的排放狀況,針對如此龐大數量的舊車,並沒有汽車配件商和生產商提出可行性的舊車改造技術方案,其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德國汽車行業並非真正願意集中精力進行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氣候目標也並非他們的核心關切。

對於政策制定者和汽車生產商而言,博世的技術也意味著新的壓力。因為如果按照博世的說法,新技術可以運用到其他發動機和大型車輛上,那麽目前通行的以及為未來數年規定的排放限值顯然太高。生產商和立法機構必須面對現有計劃和政策做出較大調整的問題,關於柴油和柴油車禁行的議題或將進行重新評估。在新一屆德國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中,新政府強調在氣候保護和能源轉向領域,應放下意識形態之爭、堅持“技術開放”的態度。博世這項新技術的公布將初步檢驗新政府對執政綱領的兌現能力。

姑且不論博世“神奇柴油技術”的革命性究竟如何,它出現的意義不可小覷。

首先,德國過去兩年在減排和交通能耗上的成績可以說不及格:官方表態2020年氣候目標幾乎無法實現;交通領域能耗不降反增,長期成為耗能和排放大戶。德國電動汽車發展速度緩慢,如果放棄能效相對較好的柴油車,完全依賴汽油車和電動交通,那麽作為最高目標的減排更是遙不可及。

其次,面對新能源車的沖擊,德國傳統汽車工業面臨艱難選擇。博世新技術提供了一個新選項,在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下,可能保證德國傳統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但同時也意味著將制約德國柴油車禁令的推行。

第三,據博世稱,新技術通過人工智能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功效。在可預見的未來,運用該項技術的柴油車將對新能源汽車再次形成競爭趨勢,在良性競爭狀態下,不論是柴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將在壓力之下優化各自性能,這對消費者和環保及氣候保護行為具有積極意義。由此可見,盡管未來屬於電動汽車,但柴油車時代的終結並非指日可待。

(作者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99

挽救破產企業 德勤「清盤王」有秘訣 「擺平各方利益最重要」

1 : GS(14)@2011-01-09 15:54: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4836622
《人物專訪》佑威國際( 627)、福記( 1175)、金至尊( 870)等本港上市公司破產,經常都見到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及其團隊,獲委任為臨時清盤人,令他成為問題企業的「公司醫生」,將企業「復活」。黎嘉恩化腐朽為神奇,秘訣就是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將冇可能變成有可能」。 記者:周燕芬

要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就要摸透利益集團性格,知道誰最想間企業「永不超生」。黎嘉恩指,小債權人往往是「第一個告你,逼你還錢,佢亦輸得起,逼大債權人買起小債權人啲債」;反而大債權人不會亂告人。
有抵押債權人因為已持有企業的抵押品,對方因此不欲浪費太多時間等候企業重組,反而希望企業早日破產清盤,「第一個逼你埋牆角」。而沒有抵押的債權人,則可謂與公司同坐一條船,真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要摸透誰最想公司死

還有,第二大股東往往會「睇大股東點死」,冀公司破產先賺一筆,待白武士拯救公司;而大股東遇上白武士,自然希望將上市公司賣多個錢。面對利益集團角力,黎嘉恩無奈說,作為中間人的企業重組顧問,很多時候會兩邊不討好。
如何處理眾多不同利益,他點出關鍵:大家都認同「有一樣嘢好過冇一樣嘢」。每個人都想在企業破產或重組過程中得到最多錢,但要讓他知道幻想是不可能發生,向他分析最好的選擇。他又表示,這份工要有很好的耐性,因為案件動輒長達多年。
要將企業重組,起死回生,他認為要周身刀,把把利。包括談判和表達技巧,給人穩重感覺;做人要正規,因會出現好多誘惑,如有人用錢收買;財務和法律知識要足夠,並需要知道問題所在,當然亦要勤力。
清盤個案吸引投行注意

原來處理破產清盤個案,不時會吸引到投資銀行家注意,主動接觸了解。他解釋,因為破產公司一旦重組成功,公司發行的債券將價值回升,債券有價;有時投資銀行亦會帶同客戶,對破產上市公司的「殼」感興趣。
被問及眾多處理個案中,哪些最煩,他認為每宗個案也有其煩處,只要是有利益衝突的地方,無論是大公司或細公司,均可以十分複雜;有時 3、 4年也未必處理完畢。
作為臨時清盤人,其收費是按照工作時間而釐訂;他指能否重組成功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非收費金額,業界便曾出現爛尾事件,因為公司重組不成,甚至欠下臨時清盤人服務費用未能繳付。
2010首 11月破產數據

*破產令數目為 8552宗,相當於 09年的 52.9%
*發出的強制清盤令為 398宗,相當於 09年的 69.5%
2 : GS(14)@2011-01-09 15:54:44

投資活躍
內地企業重組料增
2011年01月05日

去年本港破產個案顯著減少,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表示,去年的破產個案主要涉及股東爭拗、管理不善和賬目詐騙。而提出要將企業破產的人,往往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他分析指,去年本港企業破產個案並非經濟環境因素促成,反而是涉及賬目問題,企業內部出現詐騙行為;又或是經營不善,業務過度擴張;以及股東內部出現爭拗或爭話事權。
內地破產個案亦不多,因為法庭並未有普及應用,出現問題企業多會進行重組。
他預期,今年香港企業破產個案不多,企業重組活動保持平穩;反而內地因投資活躍,要求企業重組的活動將持續上升。
3 : GS(14)@2011-01-09 15:54:59

工作繁重
業界一哥嘆搵命博
2011年01月05日

黎嘉恩能夠在破產市場建立江湖地位,做出一哥成績,當然得來不易,他更揚言有今日的成果,「係搵命博!」
去年聖誕節( 12月 25日),他要飛返內地, 28日又要飛往韓國,出席一破產個案中的韓國債權人會議。假期都用盡,搞到日日做到無停手,因為作為重組部門主管,他要參與整個重組過程,每個步驟都不容有失。
可以想像,經他批核的事情特別多,扣除垃圾電郵,每天要閱覽 300個電郵,需要回覆的電郵亦有 100、 200個。訪問期間,他亦不停手回覆電郵,處事相當認真。
黎嘉恩望着手中的 Blackberry,他感嘆道, Blackberry對他而言等於「痛苦」。
4 : Wilbur(1931)@2011-01-09 22:10:16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5 : reference(1610)@2011-01-09 22:19:34

4樓提及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所言甚是.
個人經驗, 佢地很多時候拖慢重組進度, 以上單news當膳稿睇算.....
6 : 亞力士(1473)@2011-01-10 00:28:36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7 : GS(14)@2011-01-10 21:01:57

6樓提及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他們就是控制住D資產,所以多多錢都可以拿到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