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部公布上半年環境質量狀況 看看你所在地排第幾

環境保護部17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16年上半年,74個城市中,從第74名到第65名,保定、邢臺、鄭州、邯鄲、濟南、唐山、烏魯木齊、衡水、石家莊、西安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1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海口、惠州、廈門、深圳、珠海、中山、舟山、江門、麗水、拉薩。

監測表明,北京市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北京市上半年優良天數比例為58.8%,同比升高10.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7.9%;PM10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較2013年同期下降31.3%;O3濃度為2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5%,較2013年同期上升6.0%。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重點區域大氣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78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7%,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比例為2.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7.4%,同比升高11.0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63微克/立方米、1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20.3%,較2013年同期下降45.2%、40.9%;O3濃度為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9%,較2013年同期上升16.4%。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2.9%,同比升高3.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53微克/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4.4%,較2013年同期下降23.2%、15.5%;O3濃度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與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9.9%。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4.7%,同比升高4.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4.3%、13.2%,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1.8%、28.1%;O3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3%,較2013年同期下降1.6%。

羅毅說,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1940個斷面中,除33個斷面因斷流未進行監測外,其余斷面均開展監測,其中,Ⅰ類水質斷面54個,占2.8%;Ⅱ類679個,占35.6%;Ⅲ類579個,占30.4%;Ⅳ類296個,占15.5%;Ⅴ類98個,占5.1%;劣Ⅴ類201個,占10.5%。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68.8%,上升2.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0.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

十大流域中,Ⅰ類水質斷面占2.6%,Ⅱ類占39.2%,Ⅲ類占30.4%,Ⅳ類占12.1%,Ⅴ類占4.4%,劣Ⅴ類占11.3%。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3.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十大流域中,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流域為輕度汙染,遼河流域為中度汙染,海河流域為重度汙染。

112個重點湖(庫)中,9個湖(庫)水質為Ⅰ類,占8.0%;32個為Ⅱ類,占28.6%;36個為Ⅲ類,占32.1%;19個為Ⅳ類,占17.0%;5個為Ⅴ類,占4.5%;11個為劣Ⅴ類,占9.8%。主要汙染指標是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氟化物。106個開展營養狀態監測湖(庫)中,貧營養的10個,中營養的76個,輕度富營養的15個,中度富營養的5個(呼倫湖、沙湖、星雲湖、異龍湖和杞麓湖)。重點湖泊中,滇池湖體水質平均為Ⅴ類,同比明顯改善;太湖、巢湖湖體為Ⅳ類,同比有所改善。“三湖”營養狀態均為輕度富營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07

加拿大G20學者:中國主辦峰會是G20轉機所在

9月4~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杭州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G20峰會。

近日,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的研討會上,與會學者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複蘇緩慢的大背景下,各方其實對G20杭州峰會期待很高。“美國國內的政治僵局、歐洲的各類危機都在發酵,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認為,如果中國再不從中發揮領導作用,G20前途難測。”加拿大智庫國際治理創新中心(CIGI)研究員何興強說,“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一些西方學者都認為,中國在G20中的作用應該能更大、甚至是領導性的。而在此時恰由中國來主辦G20峰會,正是G20的轉機所在。”

8月31日,一直徘徊在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銀行(AIIB,下稱“亞投行”)門口的加拿大也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來華訪問的加拿大財長摩爾諾(Bill Morneau)與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簽署了協議。之後,只要半數以上的成員國通過,加拿大就能成為亞投行正式成員。

三大主導領域

何興強的新書《龍之印跡——中國與G20框架下的全球經濟治理》中,提出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他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實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與全球治理的機遇。這也是中國第一次進入全球經濟治理的核心,與美歐並肩為全球經濟複蘇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2013年後,中國在G20中的角色越來越積極。因此,何興強認為,不難理解此次中國首次舉辦的G20峰會緣何備受期待。

“如果說2年前對於中國能否主導G20峰會,還尚存質疑。”何興強說道,“那麽2年後的今天來看,這已不是個問題。”

在何興強看來,中國可能在三大領域主導本次G20杭州峰會。首先是貿易和投資領域,畢竟,金融危機後,中國對世界貿易和投資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而且,隨著亞投行的落地,中國也試圖通過基建領域的投資帶動全球經濟的複蘇。當然,在貿易領域,盡管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機制有待完善,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貿易與夥伴協議》(TPP)又似乎試圖把中國排擠出亞太貿易圈,但何興強認為,中國通過加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希望把亞太地區的貿易主導權依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是在發展。G20杭州峰會將結構性改革列為會議議題,何興強表示,這是杭州峰會最與眾不同之處。“通過峰會協調各國進行結構改革的政策、匯率,將這些內容寫在公報里,督促各國落實在實際中,這是杭州峰會能夠取得的最大成就。”何興強說道。

第三便是創新領域。本次G20峰會中,中國首次提出了“創新增長方式”。何興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中國將國內目標與國際目標相結合的舉措。此前,中國已在十三五規劃中對創新有相關表述,如今,又把創新置於G20議題首要,可見中國對創新引領經濟複蘇的重視,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就此達成共識。”

可能的議題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中心主任柯頓(John Kirton)甚至認為中國其實在G20誕生之初就成為了“領導者”,當然,這一領導角色在他看來,用“合作性領導”來形容更為確切。

柯頓認為,自1999~2009年,這是G20危機應對的時間段;2010~2012年,是危機預防的階段,旨在防止歐洲範圍內的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2012年至今,則是在全球範圍的引導。其間,中國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堅持本幣不貶值,減緩經濟危機對亞洲各國的沖擊。

至於本次G20杭州峰會中各國領導人可能討論的議題,柯頓認為,如何落實G20創新增長藍圖,促使經濟向新型工業化、數字化經濟轉型,打擊腐敗,這些都是比較新的話題,因此對於其中的細則非常期待。當然,如何緩解貿易保護主義、由美國的特朗普效應和英國脫歐對全球化帶來的沖擊都是值得關註的內容。此外,對於可持續發展議題,G20能否遵守並幫助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規定,也是一大看點。

“我希望所有G20成員在面對上述議題時,都體現出‘我們將會’(We will)而不是‘我們希望’(We hope)的決心。”柯頓如此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35

李克強哈瓦那首倡“知識合作”的深意所在

李克強總理到訪古巴首都哈瓦那,下榻當地著名的國家飯店。窗外便是深邃碧藍的加勒比海。海灣這段穿行一條8公里長的濱海大道,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哈瓦那會客廳”,他們愛與親朋聚在這里聊天遊賞。

中古建交56年來,中國總理首次正式訪問,更讓哈瓦那這座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會客廳”。李克強形容中古間是“肝膽相照的好同誌、持久合作的好朋友、相互信任的好兄弟”。在國家飯店和加勒比海的見證下,這一提法尤顯熱情而親近。

圖為李克強與古巴領導人出席中古“手拉手·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動

這位尊貴客人帶來的“禮物”同樣有著飽滿的熱情,並且務實可行。李克強與勞爾·卡斯特羅會談時提出“分享發展經驗,開展知識合作”,意味著首次將“知識合作”作為中古之間一項國家倡議正式提出。

無論古方表態還是外電評論,都稱李克強此訪具有歷史性意義。中國總理的“首訪”必將載入歷史,那麽,他對雙方合作所提倡議,長遠看必具重要價值。知識合作作為一種全新的提法,意味著中古之間一種全新的合作方式。中國改革開放成績卓然,目前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而古巴正積極推進經濟模式轉型,此間觀察人士稱中國的經驗可為古巴提供極大借鑒。

李克強走進哈瓦那這個“會客廳”,通過知識合作的倡議,為中古合作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此訪哈瓦那,李克強明確表示,中國支持古巴走符合自身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變。可以說,這正是中國經驗根本的價值所在。總理關於中古合作強調了四種方式:“工”在中方支持古巴工業化進程,開展基礎設施等建設規劃和工業裝備制造業合作;“貿”在擴大貿易往來和投融資合作;“文”在拓展人文交流,加強青少年才人培養;尤其值得關註的則是此次總理首倡的“智”,分享發展經驗,開展知識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最根本成功經驗,便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李克強提出的“知識合作”新方式,是以觀念為切入點,深化雙方合作共贏,這必將進一步夯實符合古巴自身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經濟基礎。

有一部蜚聲世界的紀錄片叫《樂滿哈瓦那》,描寫了古巴迷人的音樂。相信隨著“知識合作”落地推進、開花結果,當“智滿哈瓦那”時,中古友好合作的“紀錄片”里,李克強此次訪問的影像將會更加彌足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27

厚安創新基金成立後,基金管理人首次亮相總部所在地深圳

據科技部網站,1月24日,由中投公司、絲路基金、新加坡淡馬錫、深圳深業集團、厚樸投資與ARM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厚安創新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啟動。第一財經獲悉,在基金成立後,該基金管理人首次亮相其總部所在地、也是日益成為全球移動中心的深圳。深圳市委書記許勤會見了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ARM公司全球CEO西蒙·塞格斯(Simon Segars)和厚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風雷。

厚安創新基金由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公司及厚樸投資負責管理。基金將結合ARM的全球產業生態系統,專註於投資移動互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個關鍵領域具有潛力的技術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21

中藥材市場秩序混亂的癥結所在

筆者對近日國家監管部門公布的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倍感驚訝。

3月20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生產中藥飲片”的通告,通告指出公司存在的問題包括:篡改生產日期,將庫存時間較長的中藥飲片更改為近期生產的批號;編造中藥材產地和采收時間,將不同產地采收的中藥材標為主產區采收;外購中藥飲片進行分包裝並改為該企業的標簽銷售;生產管理混亂,在不符合規定的場所生產或儲存中藥材、中藥飲片;還存在隱瞞使用殺蟲劑熏蒸中藥材的事實。

5年後同樣的質量問題再次出現

之所以倍感驚訝,是因為公布的這些問題,與5年前國家食藥監總局派出5個調查分隊所得到的調查結果幾無差異。而就在5年前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的政府負責人,在2013年7月30日還被食藥監總局請到北京,簽署了“軍令狀”——《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責任書》。當初各地都表示會全力組織開展中藥材市場整治。

當時簽署這份“軍令狀”時,在現場見證的,還有當時的農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司局的負責人以及媒體記者,筆者當時也在場。

可是五年過去了,這份“軍令狀”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當初“軍令狀”的簽署,直接原因是當時國家食藥監總局對部分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明察暗訪後,發現問題重重:中藥材專業市場及其周邊存在假冒偽劣、摻雜使假、違規經營、非法加工等現象,個別地方還比較嚴重。

當時亳州調查組金鑫進行了報告,報告顯示不少問題:增重、被提取過的藥材、染色摻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雜使假、濫用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硫磺熏蒸、毒性藥材、摻雜非藥用部分藥材等。

且亳州市場周邊調查發現,存在非法加工生產、炮制藥材飲片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十九里鎮姜屯村和李樓村。在進入李樓村的小路右側的田里看到有大量的藥渣,村民們正在打包、裝車。在姜屯村發現一家有三位老人正用切片機切制藥材;在村里的空地上有部分中藥在晾曬。在十九里鎮的道路兩邊,密布眾多的藥材交易商鋪,一家緊挨一家,延綿兩公里。

總局副局長吳湞在2013年7月30日的約談會上說:有些資料不止這些,聽過五個專家組暗訪的情況,感覺如何?我認為,這些問題嚴重,觸目驚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所以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應,我們應該警惕起來,今天請來17個中藥材的地市級的政府,目的是給大家擺問題,堅決進行整治。今天我們這個會是約談會,實際也是中藥材市場整頓的開始。”吳湞當時表示。

2013年7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約談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政府負責人

然而5年後,我們看到同樣的質量問題再次出現。

事實上,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布局,中醫藥占據著重要地位,政府也從多層面進行了政策支撐和鼓勵發展。而中藥作為醫藥行業的子行業,近年更是發展迅猛,中成藥與中藥飲片相加每年的增長率已超過化學藥。由於快速的發展,行業管理滯後的問題日漸突出,更加亟待解決。

全產業鏈的漏洞

提到中藥行業,人們普遍認為其只涉及中藥飲片生產、中成藥生產及商業,但要保證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必須要關註其原料——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質量管理。中藥材質量的好與壞,不僅在最終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無法更改,且將影響臨床應用時的療效和安全性。

這個產業鏈很長,包括藥材的種(養)植、采收、初加工、藥材倉儲與流通、飲片炮制、中成藥生產,可將其分為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中藥飲片的生產和中成藥的生產三個階段。

事實上,三個階段目前仍然存在政府多頭管理、不能做到無縫銜接、存在質量管理空白和漏洞的問題。

首先,藥材的種植與中藥材的流通分屬農業部和商務部管理,中藥飲片、中成藥及其商業屬CFDA管理。

其次,農業部負責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而中藥材在農產品中屬於小眾品種,且農業部主要從種植規模和鼓勵扶持農民種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並實施管理,對於中藥材種(養)植過程中規範操作指導性文件、對過程和最終產品的質量監管,鮮有文件出臺。

再者,商務部主要負責流通領域的標準化和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對於流通領域中發生的質量問題極少關註與管理,這兩個領域由於缺少過程指導與質量監管,當發現問題時,一般已是既成事實。

最後,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主要負責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生產與流通的質量管理。近年來實施的GMP、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的飛行檢查、產品市場抽檢等一系列質量監管工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水平、質量責任意識。但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藥材的質量,中藥材質量若有問題,就會影響後續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質量。

從近年中檢院開展的中藥材/中藥飲片市場抽檢結果看:主要問題是性狀、鑒別、含量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藥典標準,同時存在染色、增重、摻假等問題,不合格率高達20%~30%。其中染色、增重、摻假等問題主要出自藥材流通環節,從該數據可以間接看到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這個階段的質量管控與監管問題嚴重,不容樂觀。

在這些環節的監管中,依然存在不到位。據了解,藥材生產環節主要以農民或農民集體生產組織形式開展藥材的種(養)植、初加工與儲存,管理松散,缺少專業的藥材種(養)植過程的技術指導與質量管控。近年來雖有少數中成藥企業為保證產品質量,將投資與質量管理向前延伸到中藥材的種植環節,但全國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面積占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在10%以內,遠遠不能滿足全產業對上遊高品質原料的需求。

而中藥材的初加工與儲存,也多為農民或農民集體生產組織形式,其集約化、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很低,對藥材的質量影響可想而知。相對而言,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是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組織形式,生產過程制訂有標準化操作,有嚴格的企業內及行業監管部門的質量監管。

由於中藥全產業鏈呈現農業化生產+工業化生產共存的特殊形式,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相差懸殊,但質量的好與壞最終是通過中藥飲片與中成藥的質量表現出來的,中藥材生產與流通環節出現的問題全部由中成藥企業來承擔。

近年實施的招標采購中存在不關註質量、唯低價是取的問題,沒有實行“優質優價”,這引發了為達目的不顧成本的無序價格戰。我們曾跟蹤分析過中藥產品的最終中標價格,多個產品的中標價格甚至低於所用藥材價格(未計算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水電等生產成本)。在這樣的市場狀態中,企業在藥材采購中往往將質量拋於腦後。這些也都會加劇中藥材質量的惡化。

癥結明確之後,那就得對癥下藥,筆者認為一是政府要進行一體化監管、無縫銜接不留死角,二是藥品招標采購不能唯低價是取。(作者系本報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74

中國救經濟希望所在?去產能幾乎不可能

1 : GS(14)@2016-09-07 08:08:02

■發改委最新公佈今年去產能進度嚴重滯後,達標恐怕遙遙無期。 資料圖片



【本報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全球關注,甚至在剛閉幕的杭州G20(二十國集團)峰會成為焦點,G20公報敦促中國解決鋼鐵產能過剩。面對這個拖累中國經濟的長年問題,中央今年公佈最新煤炭和鋼鐵去產能目標,即使順利完成,五年後最多亦只能減少一半的過剩產能。發改委更最新公佈,今年進度嚴重滯後,去產能達標恐怕遙遙無期。過去幾年,中國的固定投資突飛猛進,大幹快上,期望經濟可保持強勁增長,把這些超前投資消化。但去年起內地經濟急轉而下,鋼鐵產量近30年來首次下降跌2.3%,水泥產量出現25年來首次負增長跌5.3%,煤炭產量首次連跌兩年,再跌3.3%。但與此同時,上述三大行業的產能仍在增長!產量下跌的同時,按照官方數據,扣除去年實際產量後,煤炭的過剩產能達19.5億噸、鋼鐵的過剩產能達約4億噸、水泥過剩產能則有8.2億噸,均達到產能三分之一左右。令形勢更不樂觀的是,去年三大行業的產量均下跌而產能則持續增加,如當局去產能措施無效,過剩比例還將增加。



產能過剩的直接後果是,相關產品價格易跌難升,一旦價格有所反彈,企業就會加大生產,最終拖冧市。今年2月,國務院公佈煤炭和鋼鐵去產能政策,市場憧憬政策成效,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較年初彈33%;被視為反映鋼材價格的螺紋鋼價格則升37%,沒有公佈去產能目標的水泥行業,價格則只升8%。但市場憂慮價格大升後,煤企鋼企加大生產,煤價和鋼價升勢近日已放緩,在7月股價大升的煤股和鋼股,在8月均出現回吐。國務院2月公佈,煤炭業三至五年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即共減10億噸;鋼鐵業五年時間減產能1億至1.5億,均不達目前過剩產能的一半。即使任務完滿完成,五年後煤炭仍有過剩產能10億噸,鋼鐵超過2億噸。中央的樂觀估計是,如經濟保持增長,在五年後這些剩下的過多產能屆時就可被消化。但如實際產量延續去年跌勢,而產能還延續去年升勢,一減一加之後,過剩產能可能還不減反增,重複之前中央歷次要求越削過剩產能,最後反而增加的怪像。



對於化解過剩產能,中央實際並無良方,只是用簡單行政命令直接關停,但地方政府利益所在,未必完全買賬。在2月文件中,中央招數包括嚴禁新增產能,用環保、安全理由逼不合規的煤礦、鋼廠關閉,鼓勵鋼企用「一帶一路」轉移產能等。中央更在今年推出1,000億元人民幣獎金,補貼地方政府安置下崗員工。由於該巨額獎金,今次的去產能被視為歷年力度最大。但在8月中發改委於新聞會披露,截至7月底,鋼鐵去產能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47%;煤炭去產能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38%,均連一半都不到。在銀彈政策下,去產能都嚴重滯後,如果之後中央不再派錢,更難保障達標。如按照市場原則,存在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企業應大量倒閉,市場回復均衡。但由於煤炭和鋼鐵以國企為主,當局難以承受動盪的政治後果,惟有逼銀行借錢為這些企業「吊命」,成為殭屍企業。中銀監在8月中亦發佈文件,要求以債轉股化解鋼鐵、煤炭行業債務,將問題拖得就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7/19762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