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拚互動》他用「空中戰術」變工具App市占王

2016-02-22 TCW

「互聯網(指網路)時代,做業務不能只用傳統地面部隊的方式,一定要結合空軍一起轟炸,效果才會廣!」說這話的,是台灣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

職稱看起來是很有分量的「董事長」,實際上,二○一三年底創立雪豹科技時,含他自己在內,公司只有五個人。他一個人扛起業務大任,短短兩年內,從無到有,在Android行動工具軟體台灣市場上,打下八成的市占率,不重複下載次數達一千五百萬次,在台灣僅次於臉書與Line。

這個成績有多難?首先,雪豹科技的產品類似於防毒軟體,主要功能是清理手機內垃圾程式,既非有趣好玩的遊戲,也非黏著度高的社交通訊,屬於非必要的冷門工具類別。

再者,他並非在台灣研發製造,而是代理中國公司獵豹移動的產品。台灣對於中國軟體向來有極深的安全疑慮,就算是免費下載,一般人也不會冒著個資被竊取的風險,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上安裝來自中國的工具軟體。

同樣來自中國,號稱市占率第一名的奇虎360,比雪豹早一步進軍台灣,還大手筆找來明星代言,但根據Google Play商店上的數字,下載數還不到五百萬,市占率僅雪豹的三分之一。而台灣老牌的防毒軟體趨勢科技,市占率則與奇虎360差不多。

吳德威能力壓中台兩大競爭對手,不只把冷門硬僻的工具軟體塞進八成台灣Android裝置中,還讓華碩、宏達電等全部台灣手機廠,以及五大電信商都埋單成為其合作夥伴,除了產品本身好用之外,就是善用了網路的三大特性:廣度、速度與即時互動。

對外:吸納臉書粉絲

設計貼圖噓寒問暖,衝高按讚數他賣產品的第一步,是上臉書開粉絲頁。「這是空軍第一個要占領的灘頭堡,」吳德威說。

根據臉書在去年底發布的最新統計,台灣每天有一千三百萬人會上臉書,只要能吸引一%的用戶在其粉絲頁上按讚,就等於多了十三萬個潛在客戶。

一開始,他逢人就問用不用臉書,就連計程車司機也不放過。如果有,就請對方打開手機幫他在粉絲頁上按個讚。因為不涉及推銷,也不必留下聯絡方式,沒有打擾隱私問題,只花個幾秒鐘,大部分人都會願意。對吳德威來說,這就是第一批推廣名單。

但光是開個粉絲頁發廣告文吹噓自家產品,並無法留住粉絲。為此,吳德威自費跑去電腦補習班學了三個月的繪圖修圖,不管發任何文章一定附上照片或漫畫圖,若遇到跨年夜、農曆新年等節慶,還自製晚會攻略、賀年卡、各地天氣概況等實用資訊,增加點閱率與分享率。

這種做法等同於一般業務員會發問候簡訊或印傳單,只是一裝上網路這雙翅膀,陸軍立刻變空軍,花個幾分鐘時間發文就能觸及到數千人。

他還仿照Line的貼圖行銷術,設計了一隻虛擬的可愛小豹,把原本冷冰冰的產品形象轉變成溫暖又有親和力。週一上班日,就讓小豹發文替上班族提振精神;寒流急凍全台時,一張小豹在雪中的圖片,得到一千八百個讚與五十一個分享。

對內:24小時內回覆客訴線上談不攏,就殺去顧客面前處理再者是速度。只要有人留言,他一定在二十四小時內回覆。就連處理問題,他也是盡量在「空中」解決。

吳德威的手機裡,WeChat與Line的群組將近百個。每當客戶反映產品問題,他就立刻開一個群組,把客戶、產品經理、工程師等抓在一起,讓所有人都能即時對話溝通。

「他們比我們考慮得更多、更在意產品的好壞,」雪豹的合作夥伴之一,華碩技術長陳學群說。過去產品若有問題,一來一回的溝通就得花上十天半個月,但吳德威通常一週內就能搞定。

曾有一位使用者,在下載了軟體後,手機整支當掉,氣得到粉絲頁上留言大罵。

吳德威立刻指示工程師用通訊軟體,與使用者溝通,談了半天依舊沒解決問題,吳德威乾脆買了兩張高鐵票,要工程師直接殺到南部,幫使用者面對面處理完問題再回來。

「空軍解決不了,再出動地面部隊,空陸結合,才能完善整套客戶服務,」吳德威說。

過去賣東西出一點小瑕疵,只要不是大問題,消費者通常不會特別花時間計較,但在網路時代,一個地方做不好,消費者立刻上網圍剿,因此,如何應對就變得很重要。

客服學:把負評變交流話題他的服務眉角,華碩、遠傳都想學一般業務如果遇到客戶抱怨或是負面評價,大多想盡辦法息事寧人,避免醜事外揚,若在臉書上留言護罵,則是千方百計刪除。

但吳德威卻是大剌剌的把這些評價留著,甚王還會把當機過程拍攝下來上傳到粉絲頁上,問大家是否有類似狀況,創造交流互動的話題。

吳德威說,客戶若對產品不滿,通常就是直接刪除,「人家會罵你,代表對你還有期待,主動把問題告訴你,要你解決,慼謝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去刪除、封鎖

呢?」

而過去業務靠蒐集名片累積人脈存摺,吳德威則連名片都不發,見面直接交換WeChat。他的辦公室甚至不設分機,所有的業務統統在手機上談定。最高紀錄,可以三個月不開電腦,只用手機。

如今雪豹光是在台灣的粉絲數就多達七十八萬,平均每則貼文的按讚數在五百以上,是對手的五倍之多。

而華碩、遠傳電信等大公司,之所以願意與雪豹合作,就是因為吳德威用網路創造出一個可以與客戶共同獲利的生態系。在他們眼中,與其說自己是雪豹的客戶,「我們更像是靠網路結合在一起的夥伴!」陳學群強調。

這些做法說穿了其實並不高妙,更不需要額外的成本,任何做業務的個體戶都可以如法炮製,卻沒有多少人做得到,關鍵就在「心態」。

歷任過惠普、戴爾等外商硬體大廠高階主管,擁有六標準差、ISO講師證照,吳德威過去受的訓練其實「一點都不網路」,今年四十歲的他,也稱不上是年輕的網路原住民世代。只是為了運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業務,「我必須全部砍掉重練,」他苦笑著說。

他稱這個過程叫作「空杯」,意思是要將自己的杯子倒空。回想當初,他一個外商公司高層與十七、八歲的小毛頭擠在電腦補習班學修圖,舉手發問笨問題,「覺得自己真的很像沒見過世面的大嬸,」他推了推那副七百度的厚眼鏡說懂得放下身段,學習新事物,善用網路的特性來做業務,這,就是吳德威的勝出之道。

「網路時代做業務,一定要結合空軍!」遇客訴,開群組跟顧客對話;見客戶,不換名片換WeChat。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18

蔡文勝:如何解決創業實戰中的戰術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9/155493.shtml

蔡文勝:如何解決創業實戰中的戰術問題?
蔡文勝 蔡文勝

蔡文勝:如何解決創業實戰中的戰術問題?

在最近的“群英會”第二期的內部培訓中,隆領投資創始人蔡文勝從自身經驗出發,傳授創業者如何解決在創業實戰中的戰術問題。

本文根據蔡文勝演講的錄音整理,全文如下

創業第一個最關鍵的就是方向

創業第一個最關鍵的就是方向,你要找一個方向。創業方向會不斷變化,但一開始你得確定一個。

當時李彥宏回中國做百度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搜索引擎的提供商。從VC拿了第二輪融資時候,VC讓他做的是IDC。當時百度最強的是IDC的業務,但李彥宏堅持自我,他認為IDC沒有出路,一定要做搜索引擎。

從我自身來講,美圖一開始是做一個傻瓜版P圖軟件,一個傻瓜的photoshop,後面我們發現很多女孩子用來修她的臉蛋,所以我們就往這個方向改變,包括從美圖秀秀、美顏相機變化。所以方向一開始確認以後是必須不斷去調整的。重要的是,不管你怎麽調整,你必須做到這個行業里面的第一名,你才有價值,特別在互聯網行業。

在旅遊行業,已經有攜程、去哪兒,再成為第一名怎麽可能?大的行業,我們歸類下來全世界就那麽幾種,當然不可能每個行業都做到最大,但是在一個行業里,它還會有細分,有垂直領域,這里面也有機會。比如說,2008年,我們在廈門做了一個公司,叫欣欣旅遊。當時我們要做欣欣旅遊的時候,合夥人問我,已經有攜程,有去哪兒,我們怎麽做?

當時我們想了一個小的方向——旅行社,因為旅行社當時還沒有被滿足,攜程、去哪兒其實是去中間化。當時我們了解中國有12萬家旅行社,這12萬家的旅行社在未來幾年不會消失,它缺少的是一些互聯網的平臺幫助,所以欣欣旅遊就專註做旅行社的品牌。

比如現在的機器人,AlphaGo已經那麽厲害了,Google那麽厲害了,我們怎麽能夠跟它競爭?沒關系,我們可以在這個垂直領域里做,機器人分無數種,有的在教育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可以在家政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在學習方面會做得很好。

你必須找一個這樣的行業或者垂直化細分領域,並做到第一。在未來的創業里,不單單互聯網,包括在傳統產業里,只有做到前三名才有價值,第一名的價值會超過其它。所以你們現在做的,必須重新反省一下,是不是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做到第一。

3

定好方向後要找錢

方向定了,我們要找錢。雖然說一開始需要的錢不多,可以自己籌錢,但是為了快速,如果誰有能力,更快速地拿到錢,一定會比別人走得更快。

我記得李開複老師講過,找基金,怎麽找,找誰,怎麽定價,這需要高度重視。我覺得找到一個能認同你的人,理念相近的人,會比價格更重要。

舉個例子,當時58同城姚勁波在創業的時候,2005年找了一大堆投資機構,包括IDG、軟銀賽富,最接近理念的是什麽呢?IDG出300萬美金,要占25%。當時賽富基金出500萬,300萬先占20%,後面200萬再占17%,後來58同城就選擇了賽富,IDG就差5%,

一股你願意花一塊錢買,還是願意花九毛五來買,只有5%的差價。後來58在美國上市的時候,那天是想定17塊、18塊、19塊三個價格,後來我們選擇定價18塊,當天就漲到20多塊。漲到22塊,其實就差了4塊錢。回頭來看,IDG後悔了,軟銀賺了8億美金。為什麽後悔了?一天的價格差了4塊錢,而之前就為了5分錢不願意投這個項目,其實這個價格有時候你看到真正的成功才有價值。

剛才說的是VC選擇,同樣對於創業者來講是一樣的。我們現在計較多10%、20%的價格,沒意義,為什麽?那些錢不是裝到你口袋里,VC投你的錢是要讓你去發展,你只有最終做成功了,你那個部分的股份才有價值。如果不成功,我們當時計較再多20%、30%的估值,沒有任何意義。

利用互聯網找人

方向對了,我們也有錢,人才怎麽找?我相信這是無數人在討論的話題。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招數。我這里舉自己的一個例子,我2000年開始上網,從做域名開始,那時我什麽技術也不會,連打字都不會,前進、後退、打開新頁面我都不知道。於是我找到一個論壇,是姚勁波開的一個論壇,叫易域網,很多做域名的人都在里面。

從一開始,我就用勤奮來彌補,為了引起大家的註意,因為我也沒有技術,怎麽辦?我不斷發帖,天天發帖,那個論壇里面現在應該還能找到我發的帖子,短短幾個月我就發了幾千帖,用破了三個寫字板,很快就引起里面一些技術高手對我的註意。

我認識了我的第一個員工,叫張立,當時他在武漢上班。2000年的時候我經常跟他聊,後來我就誘惑他,你到廈門來跟我一起幹。2000年底他被我“忽悠”到廈門,成為我第一個員工,後來娶了我的第三個員工。我做265的合夥人一直都是他,包括現在欣欣旅遊的創始人也是他。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姚勁波,認識了吳欣鴻,那時候流行跟網友見面,跟吳欣鴻見面就約在泉州,他當時還在讀書。

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最近有一個很火的應用叫Faceu,做臉萌的團隊做的。臉萌爆屏出來的時候我去找他,他公司只有8個人,我問他怎麽找到7個人的,他是通過微博找到的。比如他要一個動漫的人,他就去微博里搜索所有跟動漫相關的人才,然後去看那些人微博發的帖子是怎麽樣的。他找的人至少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對動漫感興趣;第二,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我當時見他的時候,7個員工,有來自臺灣的,香港的,有中國各個地方,全部都是網上找的。我前面的創業基本上也是這樣。

這里給大家什麽啟發呢?以前我們找人才的方式,就是上人才網站、招聘網等,現在既然有了互聯網,為什麽不去善用它?通過互聯網,你完全可以在每個領域里找到最好的人才,也就是說你自己要知道要找什麽樣的人。當然你要花精力,不是隨便就跟人家搭訕,到我公司吧,那很難,你必須跟他磨。

我當時在磨張立的時候,就磨了差不多一個月,為了說服他到廈門來看看,我說我給你出機票錢,這樣來回溝通了一個月他才同意。

關於找人才的方式,我後面加了一句話,找人才、找女朋友、找結婚對象都一樣,有些人只有相處了才知道合不合適。找來之後,相處三個月,如果發現不合適,也可以盡早找一個方式離開,這在一個公司的發展中是很正常的,但是必須更快地做出決定。這是前面三點。

對創業來講,退出就是成功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取舍,這包含很多方面。你想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創業,做出某件事情,或者做出一定的價值,也算成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非常偉大的事情。對創業來講,我覺得退出就是成功。

對於創業來講,你們在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當然需要有這個目標,但是有的東西是階段性的。如果有需要並購或者合並,也算是蠻大的成功,有時候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當你賺到錢了,你想第二次創業,或許你的理想更大。就像2008年,265被Google收購,我們知道後來360導航,還有2345價值更大,但其實我已經很開心了。因為沒有那樣階段性的成功,我不會再去做其它的事情,我可能就會困在這里面。目前來說,並不是每個東西都能做到退出。但有選擇時,你要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

一開始我們想做一件事,一定是充滿激情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挑戰、有困難,包括合作不愉快等無數的事情。這就是困難,都可以跨過去,唯一跨不過去的是你不再充滿激情。最後一句話是給你們啟發,你們在這個創業的過程,如果真的發現你做這件事情是一個累贅,那麽就是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要麽是方向改變,要麽是你的策略改變,要麽你就停掉它,重新開始另外一個創業。這是前面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創業的看法。

回到我的演講主題,現在最火的,上到國務院總理,下到普通老百姓,現在創業成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浪潮,也是現在這個時代誰都在談的。對中國來說,這個市場還很大,你們不用擔心前面有BAT的成功,我們沒有機會,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機會,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

一、為什麽說中國擁有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1、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是中國跟美國,這是由什麽原因決定的?由人口的基數決定。2000年以前,美國進入中國的VC,比如說有10億美金,會分成三份,三分之一投到臺灣,三分之一投到香港,三分之一投到中國大陸,後面臺灣、香港前景不好,沒有成功,只有大陸得到了豐收。最早做VC的人少數的是從中國留學到美國,更多的都是香港、臺灣的企業精英。香港、臺灣的管理水平、創意等方面不會比我們大陸差,但為什麽大陸會成功?這就是人口基數的原因,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個。互聯網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為什麽要燒錢,要燒到一定的規模,規模化最終才能帶來很大的回報。

2、活躍的經營環境

我們擁有最活躍的經營環境,這是你們非常幸運的。我2004年最早見到IDG的時候,那時候遇到很多讓我興奮的事情,一兩天不洗手,都保留著。那時候都沒有紅杉沒有經緯這些VC,而到今天,我們都可以輕易地去接觸到一些資本。

3、有最努力、最能幹的創業者

中國擁有最多最努力、最肯幹的創業者,這是中國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條件。 

對於現在的創業來講,這意味著什麽?你們的選擇性更大,就算你專註於做好中國市場,方向一定沒問題。如果你們真的做得好,資本也沒問題。現在反而在香港、臺灣,哪怕是很牛的創業者都找不到融資。

我剛剛在香港投了一個項目,那個人在香港找了無數的投資人,要拿到錢,竟然都沒有辦法,我是偶然才認識到,可見,中國的條件反而現在變得更好了。

二、互聯網創業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海歸創業

創業同樣是在進入一個叠代的時刻,2000年那個階段,我們號稱海歸的創業。

2000年以前在中國互聯網的創業基本上是海歸,比如以張朝陽、李彥宏為主。

·        第一,在海外受過好的訓練;

·        第二,他們能帶回美元;

·        第三,他們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同樣那個時候,中國幾乎所有成功的互聯網都是copy美國,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加以改變,加以山寨化,這是第一代的創業。

第二階段,結合本土的中國式創新 

進入2005年以後,我們開始有了中國式的創新,以馬雲、馬化騰為主,他們不算海歸,但是他們結合了本土的東西,開始有了這種革命性的創新,做出來的東西開始跟美國不一樣了。

我們看淘寶,其實是模仿eBay的, 但是已經跟eBay原來的拍賣模式不一樣了。再看QQ,最早叫OICQ,它一開始模仿的是ICQ,但是後面,美國的ICQ都消失很久了,但現在QQ越來越強大了,這其實就是中國式的創新。

第三階段,被國外抄襲 

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國外開始要學習我們的創新,中國進入到成熟階段,競爭會加劇,我們要思考怎麽樣把我們的一些方式、方法結合中國的力量,往外輸出,以便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成果。

我們看中國的軟件,最早整個中國的軟件在國外有影響。

第一個是FlashGet,2000年的時候是一個下載軟件,這里年紀大的應該都會知道。FlashGet當時在全世界大概一百多個國家都有下載,這是我們當時統計的,因為它其實是解決下載速度快的公司,這個公司被我收購了,後來被迅雷打敗了。

再走出去的還有UCWEB,就賣給阿里的UC,UC瀏覽器當時進入到印度,也曾經成功了一段時間。

最近比較成功的案例,應該是獵豹,獵豹其實在國內打不過360,所以迫使它往外去發展,反而獲得成功。

這幾家其實相對都不是主動型的。

我知道有一個公司叫Garena,這個創始人叫李曉冬,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這家公司最開始就是把中國的一個對賬平臺複制到國外,公司在新加坡,但研發中心是在上海。後來它把中國很多的東西山寨到東南亞,包括把QQ山寨到東南亞,後來騰訊投資了它們。現在這家公司的估值高達到30億美金。

小的一些例子我就不舉了,這說明中國已經具備往外去擴充和創新的時刻,所以對於你們來講,我覺得你們的眼界也可以開闊一點,不要單單局限於中國。就像我們當時的制造業,可以橫掃整個世界,同樣接下來在互聯網,我覺得我們也可以擴展到整個世界。包括現在我在做的美圖,也是制定這樣的目標。

三、創業者如何拿到投資? 

又回到這句話,怎麽找錢?對VC來講,我們怎麽投資,我們為什麽要投資?這些我想是很多人想聽的。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會有三個大的內容需要考慮的。

4

1、方向與趨勢是否相符

比如你現在還在做一個跟PC有關的東西,你想一想你還會發展嗎?或者你到四、五線城市的確還有發展,還可能賺取一些殘遺的價值,但它不是未來。就像為什麽我們互聯網的公司估值都那麽高,其實傳統的產業里,人家也是賺錢的,一些傳統賣水的、賣房地產的,他們還是在賺錢,但那已經不是未來的方向。

2、能力與資源是否匹配

人是需要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成功。那些偉大的公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指標,但同時也要看到,哪怕就像Airbnb,它找遍了矽谷所有的投資人,也沒有人給它投錢,最後它找了好多人才拿到錢的。如果當時它一定要拿到很大的投資,才去幹這件事,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Airbnb了。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能力和資源是有匹配的,你去做什麽樣的事情,這很關鍵。

我記得2000年,因為經常看到VC投了別人,投了張朝陽,投了網易的丁磊,我也曾經憤憤不平,疑惑那些VC為什麽不投我?幹嘛給他們500萬美金。如果給我500萬人民幣,我就能怎麽樣,為什麽會去投他們?VC有他們的道理,別管他。你要回到你自己,你怎麽樣能拿到現有的錢,或者根據你現有的資源,你就一步一步做起來,這樣人家就會找到你。在制訂計劃、制訂資金的時候,一些資金、資源需要你匹配。

如果一開始就提出我們要做平臺,或者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大部分人都很難成功,不能一開始就喊那個口號,你可以有那個願景、憧憬,但必須是在某個階段。同樣,不管是蘋果也好,或者剛才提的Facebook也好,Google也好,他們的口號、願景其實也是在不斷地調整,不斷地變化。

四、創業者應該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 

1、一定要具備學習能力

王強老師說得對,人一定要具的能力,是關的一個品其實我讀書並不多,大家也知道我就讀到高一,但後面其實我也讀了很多書。我發現很多成功的創業者,知識方面都很強,因為知識的建立不一定是通過大學學到的,但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沒有學習的能力,我覺得他很難往前。

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品質,要具備非常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當然也不是天天就看書,所有的這些老師給你推薦什麽書,每一本書就買來看,那也沒用,這只是回到我們的讀書時代,只是背了一個東西,學習要有方法。互聯網時代,怎樣更快速地去學習,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和選擇方法尤其重要。這是第一,要有學習的能力。

2、要有激情,想到就去做,具備快速執行的能力 

學習到了,你怎麽執行?在北方,特別在北京很多人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天天開會,天天學習,你會發現你今天要做這個事,明天人家提出另外一個建議,說可以做得更好,你又開始在想,最後一個月、兩個月過去,沒怎麽做。在南方的創業者,相對就比較務實,因為他們沒有那麽多的機會去參加會議,所以他們想到什麽就做什麽,在做的過程不斷地調整。

在這里有一個例子,相信很多人知道。當時hao123賣給了百度,李興平又做了qq163,後來做了4399,他是我認為全中國最牛的產品經理,他最少服務了6億的中國人,而且是一個人。後來我在不斷地想,為什麽他能做好?他是在廣東梅州下面的興寧市,市的一個縣,縣下面的一個鎮、一個村里,一輩子沒出過廣東。後來出廣東是因為到廈門找我,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唯一的一次也是後來幾年以後從廣州到廈門坐的一次飛機,後面再也沒有。他也沒有去過深圳,沒有去過其它的城市。而且他初中畢業,父母都是農民,畢業出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一個組裝電腦店里面打工。

為什麽這樣一個人能做出服務幾億人的產品,就因為他沒選擇,他也沒有那方面的朋友。他跟我不一樣,我當時在個人網站會不斷地和各種個人站長交往,但他一個也沒有。後來我就在想,他為什麽會這樣,他也不是技術高手,就因為他沒得選擇,當然他也有一些自己優勢,不然沒得選擇的人多了。

他做的第一個網站叫oicq88,教人家怎麽用QQ。當時中國真的有幾億人不知道怎麽用QQ,我也是其中一個,他剛好就抓住了。我2000年開始上網,後來認識了張立,他才幫我安裝QQ。根據李興平的第一個網站叫oicq88,教人家怎麽使用QQ,怎麽安裝QQ。後來,在這個基礎上又做了hao123,這是個導航網站,教人家怎麽進入新浪、百度、搜狐。再後來,他又做了qq163,幫你找到頁面,他最後一個網站叫4399,怎麽幫助小孩子找到小遊戲。其實它的功能都非常簡單,技術也沒有多複雜,前面說的4個網站,你們在座的很多人或者一個技術人員花兩天時間就能做出一個,但你們執行力可能都沒有他高。

3、具備組織能力

像李興平這樣的傳奇很難再有了,因為在十幾年前,當時中國互聯網還不普及,所以他當時在做hao123的時候,2000-2004年中國有1億多人在用它,但沒人知道是他。4399是2004年做的,到2009年,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宣傳,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他有5年的時間慢慢做。今天沒有這個機會了,創業者太多,VC太多,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不能快速地突破,要成功就很難。因此,要有組織能力,靠個人英雄主義很難成功的。

組織能力就是補充你的不足,因為人不是萬能的。有的可能產品挺好,但是運營差,你就要想辦法找到運營來補全。有的人喜歡對外講,可以溝通,但有的人是內向的,而且在中國,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者是內向的,這是我自己的一個理解。像馬雲,或者像我這種會忽悠的人是偏少的,大部分來講還是比較理性,比較內向的,像馬化騰、李彥宏那樣,成功概率比較高。但別忘了,馬化騰-在2004年上完市他就把劉熾平(現騰訊的總裁)挖過來。你自己不擅長的,你要想辦法找到人來跟你一起幹。

記住未來的成功一定要具備三個品質:執行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

五、未來互聯網會有哪些機會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下我覺得未來哪些方向比較有機會。

互聯網的特征就是三個要點:類聚、眾包、分享,你們一定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第一、類聚

什麽叫類聚?大者恒大,強者越強,物以類聚,你要想辦法,你做一個東西,一定要能夠有贏者通吃的一個階段。

第二、眾包

眾包,就是讓人幫你打工,就像YouTube當時賣給Google,員工只有30幾個,但並不是30幾個,它有幾千萬的用戶在幫它打工,所以產品要具備有這樣的眾包理念,你就會成功。

第三、  分享 

分享說的就是社交網絡。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為什麽叫互聯網?就是互動的意思,在新浪階段,其實還是個機械時代,後來騰訊階段,是溝通時代,到了現在,進入到一個社交網絡時代。Uber、Airbnb如果沒有社交網絡的發展,這兩個東西不會出現。

六、未來的創業方向

未來的創業方向,我覺得有三句話:

第一句話:把閑置的資源重新優化分配  

目前我們看到的是Uber、Airbnb成功,是因為租車、租房兩個都是最大的類別,我覺得未來都會往這兩個方向發展。比如遊艇共享、會議共享、教育課堂共享,未來這類東西會有非常大的機會。

第二句話:把複雜的產品簡單化

這需要大家再想想,太多東西了,就像我們美圖能想到把photoshop簡化成一鍵修複。整個互聯網,包括傳統產業,很多東西都可以簡單化。

第三句話:改造傳統的流程,顛覆原來的模式

小米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它就是把很多中間層去掉,不需要店面、不需要大小供應商,不需要廣告,不需要明星,很多中間層都去掉了。沿著這個思路,有太多方向你們可以想。比如娃哈哈,一年可以賣多少水?它一年能夠賺幾十億,一瓶水一塊錢,成本大概是一毛錢,娃哈哈中間的九毛錢去哪里了?娃哈哈公司可能大概只賺了一毛到一毛五,另外的七毛多、八毛多都是在中間環節被浪費掉了,所以我們是不是能想辦法把這中間層去掉?沿著思路,太多的傳統產業都可以顛覆。

5+

有一本書叫《奇點臨近》,我推薦過,是Google的一個工程總監寫的,我自己看了很多遍,我建議大家可以再看一下。述的是對未來的思考,事情會超出我的想象。它最大的言就是2045年(30年以後)個世界上將不再有生物人存在,大部分人都會成半人半機器,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是90%。如果你相信,你就能知道未來2030年的創業還有多麽不可思、多麽多的機會,相在做的事情,真的都微不足道。

謝謝大家!

1461917316436_副本

創業 方向 機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83

杜蕾斯營銷背後的“男人”,做營銷要學會這7條戰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8/155457.shtml

杜蕾斯營銷背後的“男人”,做營銷要學會這7條戰術!
黑馬哥 黑馬哥

杜蕾斯營銷背後的“男人”,做營銷要學會這7條戰術!

朋友,你只見過杜蕾斯玩借勢營銷,但你見過大玩直播的杜蕾斯嗎?

想必今天看過早報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了昨晚發生的一件事。

對,這就是杜蕾斯搞的百人“試戴”現場直播。

從9點開始擺床,接著50對男女進場,到最後廣播體操…發水果…水果居然還是香蕉!

過程想必遭到了大多數觀眾的吐槽,但這場直播為6大視頻平臺帶來了百萬的流量

朋友,你只見過杜蕾斯玩借勢營銷,但你見過大玩直播的杜蕾斯嗎?

隨後遭網友亂侃,這真是

搬了60分鐘的床

聊了60分鐘的天

做了60分鐘的操

而最後,現場噴出一團幹冰氣霧,此次活動結束。

12

看來還是城會玩啊!!!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大半夜的,確定這不是停屍間嗎?

我覺得杜蕾斯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440W人同時在線看AV,而且不!

嗯…得知這個消息後,岡本是這樣回複他的Gay友的,真是滿滿的“基”情啊!

但你們知道這場活動的幕後策劃者嗎?嗯哼?

可能了解營銷界的小夥伴都會知道這個營銷出自何人之手。

13

沒錯,他就是杜蕾斯社交營銷的幕後推手——金鵬遠。

江湖人稱“老金”和“痛老師”的金鵬遠別看現在名氣十足,在這之前他已經創業4次,如今的環時互動是他的第5次創業。

他人生的賺的第一桶金,居然是寫情色小說賺的,而後還賣過盜版碟,開過書吧和飯館,真是我們眼中的人生贏家。

而對自己的過往經歷,老金更是輕描淡寫的說道,好玩就玩嘛,不好玩就不玩了嘛,人生就這麽長時間,你不可能把自己束縛在那塊兒。

雖然他為很多公司做過營銷,但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只有杜蕾斯,這讓他很郁悶。

其實,除了杜蕾斯之外,有很多廣告創意都是出自他之手,例如京東去年雙十一做的一組“極速達”重口味的廣告。

14

正是這組廣告的一些畫風變動(註意最後那張),被很多人解讀為暗諷競爭對手馬雲,隨即在網上引發爆點,被眾人瘋狂轉載。

不同的品牌標準是不一樣的。可能對於杜蕾斯來說,做得非常的高雅沒有用,因為它本質就是一個套套。

15

這是金鵬遠對於每個廣告案例標準的定義,畢竟每個品牌帶給人們的意義是不同的。但無節操和低俗只有一步之遙,在內容上金鵬遠還是需要進行把關的。

對於推廣本身,金鵬遠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你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很差,再怎麽推廣也是沒用的。

他總結了一下品牌的構成,主要分三方面。

知名度

好感度

溝通度

這三個方面恰恰代表了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能否讓消費者在無提議情況下想起你的品牌,能否讓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里被牢牢記住,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16

對於近些年的社會化營銷,涵蓋了多個渠道,它們包括微信、微博、論壇等。其中廣為人知的不乏這幾年比較火熱的微信和微博。

“微博更多的還是媒體屬性,平時有很多社會化熱點發生。而微信是一個個性的產品,並不是共性。”

除了微博這些平臺,金鵬遠覺得社群才是最為重要的,包括你的消費者和你的受眾人群。

“我並不會去關心平臺的未來,因為今天這個平臺沒了,明天又會出來一個新的,而保持與消費者之間長久的關系更為重要。”

對於傳播這個行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它更是一門學問。

17

做傳播一定要有愛,對品牌的愛。如果你連對品牌無愛,那你一定做不好傳播。除了對它的愛,你還要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個廣告高手,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熱愛與人溝通,你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麽,才能做好事。

“想做好營銷,就要多讀書。看到什麽覺得有用就記下來,其次是邏輯性,你面臨客戶的時候要知道它最大的問題是什麽。你把他的問題解決了他才會聽你的意見,你要是連他的問題都找不到,他根本不會聽你的。”

別看現在的金鵬遠已經成功,而創業失敗4回的他想起之前的事依然歷歷在目。

他總結了之前失敗的原因,除了付出之外還有運勢的問題。

“人要耐得住寂寞,沒有以前的失敗是不會有現在的。”

18

那麽,品牌如何在社交時代做好粉絲互動,玩轉借勢營銷?

對此,黑馬哥為你們盤點了一些金鵬遠曾講述的傳播之道,供小夥伴們取經。

1、要走到消費者當中去,不要自我陶醉

作為營銷人員,我們大多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微信朋友圈大部分都是跟你相似的人,大家的敏感點是一樣的。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案例都活在軟文中。

好的傳播要具有質感和美感,不能為了奪人眼球,去做一些下三俗的東西。廣告應該積極去創造流行的、美好的事情,需要知道你的受眾想要的是什麽。

你在做一個產品之前,至少需要半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去深入了解這個事情。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想,他們是不是需要,他們拿到這該幹嘛,我如何從中獲益。

2、消費者的習慣永遠和自身利益相關

很多創業者為了獲取用戶,玩命砸錢。消費者都是聰明的,占完便宜,你想從他腰包里掏錢的時候,不好意思,“No”。

我們試圖引導消費者改變習慣,有一些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而有一些習慣在與你利益完全相關的時候,是很難改變的。

3、90後都是互聯網大玩家

90後現在成為消費的主流群體,而我們很多企業管理者對90後卻壓根不了解。 90後的世界跟我們很不一樣,而他們正是互聯網傳播最重要推動力。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內容的傳播和放大,70%多是90後創造。

他們可能是一群叛逆者,更向往自由。他們可能是一群創新者,更想要了解這個世界是什麽,需要足夠多新奇而有趣的創意。他們是一群物以類聚的人,有虛擬的正義感。

4、你找的痛點消費者會痛嗎?

每次我跟客戶見面聊天之後,我會跟客戶講,你要給我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去消化。

怎麽消化?比如跟遊戲接觸,接觸完之後每天晚上我下班沒事,就去網吧溜達。我不打遊戲,只看小孩在打遊戲,我就坐邊上給他買瓶水,我問他好玩嗎?教我吧。為什麽呢?因為我要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

而我們很多時候在研發或創造產品的時,並沒有更多的了解,就說市場有機會,這是消費者的痛點,但實際上有幾個消費者真痛,只不過你以為會痛。

5、追熱點不要超過品牌底線

追熱點時要考慮你的品牌跟這個熱點的關聯度有多少,傳播渠道是怎樣的。

因為在這個世界,如果你的創意很安全,也意味著你的創意可能很無效。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些新鮮而冒險的創意,你要考慮到會不會損害你的品牌知名度。

我以前有一個論點,無論是好聲音還是壞聲音,只要有聲音就OK,就怕沒有聲音。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這句話不對,我還沒有一個定位。我們要知道你的品牌底線和做人底線在哪,不要超越它,如果超越它,你後面的麻煩就會很多。

6、自己不願意寫,也就沒有人願意看

營銷是用創意將無趣的世界變得有趣。有趣要創造時效,創造有效。

如果我們傳播的產品出來是面目可憎、言語無趣的話,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看。如果我們是苦悶的,覺得世界對我們非常不公平,帶著這樣的情緒去創業,去做東西,做出來的大部分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趣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粗制濫造。互聯網里中充斥著一些無聊到家的流行語和圖像,就算你絞盡腦汁去做一些吸引眼球或者引發爆點的事,有可能你一瞬間取得了銷量,但從長遠來看,如果你想做10年、20年的企業,你會有一天把你脫下的衣服一點點重新穿回來。

很多人覺得只要能夠吸引眼球,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任何底線也是可以突破的。我把這稱之為“裸體擁抱互聯網”。為了謀求眼球,你去裸奔了,但是裸奔的過程中,沒有衣服、沒有美感,人們對你也沒有印記。

7、好廣告並不能改變一個爛產品

所有的人對廣告先天是免疫的,但這個廣告講的是爛廣告。好的廣告人們往往樂於去傳播和放大它。一個好的營銷,首先要把你的產品做好,“一個壞的產品加上一個好的廣告等於死得更快”。

如果產品本身具有病毒式傳播的可能,受眾有分享的欲望,那麽廣告對你產品起到的作用並沒有多大,你只需要告知。

8、不要跟競爭對手撕逼

不要跟競爭對手撕逼,那是沒有意義的。你越攻擊別人,如果別人的品牌比你的大,他的獲益會更大,我沒有看到有誰攻擊哪一個競爭對手會真的有成功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出自金鵬遠之手的那些營銷案例:(可能大多數都是杜蕾斯…)

19

20

人機圍棋對決。AlphaGo對戰李世石

21

二月二,龍擡頭

22

小李子喜獲奧斯卡

23

電影《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24

辭舊歲,迎猴年

 

25

電影《老炮兒》

26

梅西獲得金球獎

27

28

29

30

 

杜蕾斯 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05

從戰略到戰術 日本如何關註南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379.html

從上個月在日本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到這兩天安倍晉三訪歐,外相岸田文雄訪問東南亞,日本政要一再提及“關註”南海,希望歐美和東盟國家響應,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政策。
 
日本的舉動,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為“刷存在感”。
 
為何關註
 
當然日本對南海的關註,也不是這兩個月才開始。實際上這兩年隨著南海問題升溫,美國越發高調介入,日本在南海問題上也越來越“積極”:與美澳聯合軍演、提議打造美日印澳的“民主聯盟”、尋求與越南合作、出售軍事裝備給菲律賓、努力把南海問題納入國際會議議題。不知不覺,日本已經造成在南海爭端中的“存在”。
 
日本並非南海區域國家,但它為何如何熱心關註?大概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中國經濟崛起,日本經濟相對衰落。一些日本人認為需要遏制中國;第二,日本希望在南海問題上牽制中國,使自己在釣魚島問題取得主動;第三,日本政府認為,日美同盟關系是日本安全利益的基石。美國出於世界霸主地位考慮,要在南海問題上遏制中國,日本也配合美國積極行動。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日本出於自身利益判斷做出的決定,不能簡單地說日本是美國的走狗或馬前卒。任何一國,尤其是大國都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做出戰略選擇。
把日本看成走狗,過於狹隘,也低估了日本。


從戰略到戰術 如何關註
 
那麽,日本采取什麽樣的策略來“關註”南海?
 
首先是緊跟美國,以日美同盟為基礎行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從安全上看主要是應對中國,這和日本的戰略目標一致。為了更好地配合美國,安倍政府在努力修憲同時,通過一系列新的法案,即“新安保法案”,架空二戰後確立的“和平憲法”,為日本自衛隊松綁,以便能夠更多介入與日本沒有切身關系的行動中。這對南海局勢自然有影響。
 
其次,近十年來,日本試圖建立“民主同盟”對待中國 。利用意識形態的差異,日本在2006年(當時首相是安倍,外相是麻生太郎)就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概念,即要從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和印度一直延伸到歐洲,建立一個民主之弧,應對中國和俄羅斯。安倍第二次組閣以來,又提出“鉆石聯盟”,即美日澳印四個大國組成鉆石形(菱形)民主同盟,應對中國。
 
“自由之弧”也好,“鉆石聯盟”也罷,日本的目的在於打意識形態牌,所謂“價值觀外交”,拉攏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家一起介入南海。當然, 由於其他原因,澳大利亞和印度沒有日本積極。
第三,如果說日美同盟和“民主聯盟”和日本在戰略層次上的構想,那麽日本在戰術層面上也有行動。這就是對南海地區與中國有爭端的越南和菲律賓合作,支持兩國與中國對抗。
 
越南和日本“價值觀”不同,但在遏制中國影響方面兩國有合作。比較引人註目的是,日本與2016年2月派遣海上自衛隊和兩架PC-3巡邏機在越南中部進行訓練和演習。合作的目的自然是針對南海。
 
日本和菲律賓的合作更加深入。日本不僅和菲律賓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軍艦停靠菲律賓港口,而且在2016年2月宣布計劃出售一些軍事裝備給菲律賓(沒有說明具體清單,只稱“看需要而定”),5月2日,日本和菲律賓國防部長又達成協議,日本將向菲律賓租借5架二手TC-90教練機,增強菲律賓海上監督能力。日本還支持菲律賓將南海問題提交到國際法庭進行“仲裁”的做法。
 
此外,日本近年一直努力把南海問題納入國際會議議題中。無論是在西方重要首腦會議,還是地區性的會議,或者日本政要出訪,日本的官員時不時就會提起“對南海爭端和對中國的擔心”。日本也在東南亞國家中積極活動,希望除越南和菲律賓之外,更多國家能夠與它合作,牽制中國。
 
可見,雖然是域外國家,但日本對南海的“關註”,從戰略到戰術層面,都是有計劃有準備的。日本的這種做法,不可不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17

每到晚上,我們就被題海戰術隔絕成兩座“孤島”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018

(新華社 曹一/圖)

“媽,我回來啦!今晚作業太多。”在讀八年級的兒子吃過晚飯,比劃幾下籃球,就一頭鉆進自己的房間開始寫作業。他每晚大概從7:20開始奮筆疾書,至少到9:30,最晚會到11:00之後。

七年級時遇到不會的作業,他還會從房間里走出來和我討論,並且寫作業時房間的門是敞開的。到了八年級,尤其是近段時間,基本上就不討論了。是孩子學習能力增強了,作業過程中沒有遇到問題,還是作業太多,沒有討論的從容心情了?

現在他的房門不但關著,而且從里面反鎖著,只有要我簽字的時候是開著的。每晚拿著一摞寫完的作業,他急吼吼地指揮我在什麽地方簽上什麽內容的字。我順從又體貼地簽完字之後,他勉強擠出幾個字“困死了”,牙不刷、腳不洗地就回房睡覺去了。

正如古時《禮記·學記》所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每晚兩個多小時的孤軍奮鬥,到底掌握內化了多少知識內容?且不說今天的我們還有浩瀚的互聯網資源可以利用了。

無數次,在另一個房間看書等待的我,內心糾結到看不明白書上任何一個字的時候,就拿起手機進入班級微信群看看,總會看到家長們有種“打不死的小強”般的精神:學習態度不好就“狠狠批評”,要“嚴格要求”“跟定咬死競爭對手”……唉,看來我是心太軟,想太多了,大家不都這樣嗎?挺著吧!

不過,就這麽挺下去行嗎?我無意中在一個關於項目式學習的紀錄片預告里了解到:今天的教育模式設計於1893年,當時是為了順應工業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今天是什麽時代?是智能機器大量取代人類甚至超越人類的時代,教育竟然滯後時代一百多年,何其荒唐!挺著,甚至以極端強硬的話語權推行並執行這種荒唐教育,何其愚蠢!

每個晚上,疲憊無奈的孩子和糾結無助的家長就像家里的兩座孤島,兩方近在咫尺,卻只能遙遙相望。

每個人可以是座小島,但絕不能成為孤島!“孤島”人生是種絕境!

(作者為河南省漯河市初二學生家長)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73

消失的互聯網紅利,神州易橋的“實體突進”戰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6/165858.shtml

消失的互聯網紅利,神州易橋的“實體突進”戰術
韋物主義 韋物主義

消失的互聯網紅利,神州易橋的“實體突進”戰術

企業要建立強大的壁壘,就要走最難而非最快的路。

互聯網紅利正在消失。

聯想創始人柳傳誌老爺子認為,純互聯網企業必須“下沈”才有機會。馬雲說,只有當鼠標和水泥結合時,才是產業未來的形態。

主板上市公司“神州易橋”董事長彭聰則有更進一步的觀點:中國經濟發展將重點回歸線下,由虛擬經濟回歸實業,從2C(消費端)轉向2B(企業端)驅動。

彭聰也曾是互聯網老兵,1999年進入聯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然而18年後,39歲的他卻成為了一家市值近百億的“非互聯網公司”的董事長。

國內近幾年不乏各類互聯網概念的2B公司,但“神州易橋”是國內第一個做企業級服務(2B)的上市公司。

巴菲特認為,企業要建立強大的壁壘,就要走最難而非最快的路。而在神州易橋關於發展路徑選擇上,彭聰就選擇了當時許多人看起來非常艱難的路——走實業不走虛擬經濟,做2B不做2C,做更苦更累的垂直服務,而不做輕松賺錢的信息整合。

直到近兩年,隨著互聯網咖啡冷去,BAT形成壟斷鐵幕讓諸多互聯網公司只能仰鼻息生存,2B產業興起,“實業興邦”成為新經濟方向,大家才驚覺彭聰“不投機”選擇的巨大價值——先於市場的深度布局,使得“神州易橋”在線下擁有數千家低成本獲客的“神州順利辦”門店,且專註企業級服務,讓其擁有了強大的行業護城河。

微信圖片_20171106160935

神州易橋董事長彭聰

彭聰早於市場敏銳的發現了互聯網泡沫的存在,以及一個群體興起的巨大價值。中國有9000萬企業註冊主體,數千萬創業者,“神州易橋”為這個人群提供服務。

2B服務崛起,

曾“被歧視的群體”將撐起新巨量市場

中國如今有9000萬企業主體,存在著數千萬創業者,而為這個群體提供服務,將是一個巨大的生意。

2B(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生意,其未來潛力不亞於如今BAT、滴滴、今日頭條、美團所專註的新2C領域。在美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一半是2B企業,而在中國2B型公司比例不到20%,空間巨大。

以巨頭為參照,阿里財報顯示,如今52%的利潤收入,來自雲服務、雲計算等2B業務。騰訊、百度也都在強推自己的企業級服務產品,他們都感受到了2B市場的巨大未來。

神州易橋則從線下布局2B市場,與BAT提供2B線上服務不同,神州易橋補充了另外的空缺,企業主只要到神州易橋的線下門店,就可以獲得從公司註冊、會計、培訓咨詢到法務等等專業服務,而這些服務都是需要人員直接對接,需要線下場景,在線上只會增加溝通成本,服務效率也會更低下。這是所有互聯網公司包括BAT也無法提供的。

神州易橋的線下門店“神州順利辦”為企業主提供面對面的企業級服務,在此之前還未出現過這種服務形式。“神州順利辦”數千家門店布滿數百個城市和地區,每個門店為周圍3公里內的企業提供從工商註冊到財稅、法務等400項企業主需要的各個企業發展階段的企業服務,目前“神州順利辦”有超過400個SKU(服務品類),服務覆蓋數百萬創業者。

彭聰說“一個國家的發展,各個產業的價值是要由家中的‘頂梁柱’,也就是神州順利辦服務的企業主、雇員創造。互聯網和創新商業也應該為他們服務,這就是企業互聯網、企業級服務的價值”。彭聰認為,這個市場將不亞於如今風頭正勁的2C互聯網市場。

2B服務產業在幾年前發展緩慢,“企業主”這個群體是沒有人在意的。長久以來大家關註的是2C互聯網發展,從BAT到滴滴、美團都想著怎麽刺激大眾去消費,而作為社會價值主要創造者而非消費者,企業主群體在如今2C互聯網中是被嚴重歧視的。前段時間互聯網圈流傳一張圖,2C互聯網中女人最大,其次是孩子,男人連狗都不如。

微信圖片_20171106160951

其實這張圖暗指的就是為家庭創造價值的男人們不去消費,2C互聯網公司就歧視他們。而神州順利辦現在舉起的2B互聯網大旗的主角,恰恰是服務這幫人,彭聰希望神州順利辦通過服務這幫人,讓他們更好地創業,來為中國的實體經濟服務,提高企業的效率。

神州順利辦的線下門店,不但是提供企業級服務的運營中心,更是獲取企業客戶的入口。

線下流量價值爆發,9000萬高價值客戶入口

英國著名作家、社會學者奧威爾(George Orwell)認為,反叛者大多是原體系中獲益的精英。作為“互聯網老炮”的彭聰,就是個典型的反叛者。他不用互聯網方式切入“企業級服務”市場,而是從線下建門店入手。

“神州順利辦”和房產交易平臺“鏈家”模式相同,用門店的方式,獲取線下流量,服務客戶。鏈家無論在服務效率、營收或是市值上,都碾壓著其他純互聯網概念的房產服務公司,因為線上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線下流量更劃算,並且用戶粘性更好。

目前,許多企業級服務互聯網公司發展不夠快,是因為線上流量太貴。企業客戶在線上的獲客成本在500元~2000元之間,這讓許多想快速發展的公司,舉步維艱。而神州易橋則用了回歸實體的方式進行破局。線下門店每年可以免費獲取百萬級別的企業客戶流量。這對於BAT之外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起碼需要支付十幾億的線上獲客成本。

升級產業,高溢價的整合價值

用線下門店獲取流量,然後提供專業的服務,神州易橋形成了一個面對千萬高價值客戶群體的商業閉環。而在這之前,傳統企業級服務市場小而散,效率低下。傳統企業級服務公司,例如公司註冊、商標註冊、會計服務等等,都是10人左右的“小作坊”,夫妻店為主,服務不專業,效率低下。

而神州易橋開始對傳統企業級服務進行更高維度的產業整合和升級,這讓整個產業上升了一個效率維度,並且產生了更高的商業價值。

神州易橋在全國各地開辦名為“神州順利辦”的線下企業服務運營中心,目前,神州易橋通過開設加盟店、自營、收購等方式來擴展自己的線下門店。也就是說,傳統企業級服務的小公司們,可以加入神州的企業級服務生態,在經過統一培訓之後,成為神州易橋服務體系的一環。

神州易橋通過自己的體系,為生態中的企業級服務提供者提供品牌支持,百萬級客戶流量,並在後端提供數據服務。

在神州易橋的生態中,有數萬員工,北京總部500人是做數據處理的。神州易橋用“服務+數據”的模式,在前端為創業者面對面提供全面的創業服務,後端再收集創業數據,優化效率。

彭聰說:“在前端我們踏踏實實服務創業者,為他們解決問題,後端我們有幾百萬創業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來分析創業形式,甚至可以知道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曾經商業價值低下的企業級服務,如今通過神州易橋的生態整合,上升了一個臺階。曾經許多小型的企業級服務公司,商業價值低下,如今通過加盟或並購加入神州易橋的生態之後,不但服務效率提高了,商業價值也急速提升,這體現在市值上,每個個體加入神州易橋的,都是幾十倍的市值溢價。

企業級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08

國金證券副總裁紀路:“傭金戰術”已失效,券商下個爆款比的是服務

2014年,國金證券推出客戶端產品“傭金寶”,並隨之推出全天候在線開戶、萬分之2.5費率等服務。這一產品直接改寫了當時營業部線下開戶等傳統證券服務模式,並在券商行業掀起了不可逆的“降傭潮”,券商互聯網展業迅速推廣。但與此同時,券商互聯網化的進程開始趨同,尤其是功能和服務同質化凸顯。

如何打好互聯網化的下半場,是券商當前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近日,國金證券傭金寶發布3.0版本,較上一次版本更新已時隔三年。“這不是應用功能層面的更新,而是基礎架構的突破,在後續更新叠代中的成效將非常明顯。”國金證券副總裁紀路向第一財經表示,靠降低費率來打造爆款的時代已經過去;券商經紀業務的下一個爆款產品,會從服務質量大幅提高的過程中產生。

比拼自主研發

從傭金寶點燃互聯網展業與傭金戰開始,到券商APP高度同質化、傭金幾無下降空間為止,券商互聯網化的上半場已進入尾聲。當前,越來越多券商開始進入到技術研發的比拼中來,掀起新一輪的卡位和競賽。

回顧券商的互聯網化進程,總會以傭金寶的推出作為起始的標誌。在紀路看來,傭金寶帶給行業的真正影響是經營理念上的沖擊。在此之前,券商的生產、銷售、服務環節時有脫節,產品研發很難接觸到一線的客戶,因而券商主要以現有產品和服務向用戶推薦;而傭金寶推出尤其是行業互聯網化整體提速之後,產品部門與用戶的關聯更強,反饋準確而敏捷,服務模式逐漸轉為以用戶需求為主導。

“當時提出傭金寶的產品模型後,我跟我們的團隊知道,這可能是我們唯一一次站在中國券商行業前沿的機會。”但即便是面對曾經幫助公司實現彎道超車的“爆款”,紀路坦言,仍有很多不足值得總結。

在當時券商自主研發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產品研發的部分工作必須要通過外包完成,這使得產品整體理念、研發反應速度等都與預想得存在較大差距。其次,當時券商的服務仍主要以線下業務為主,線上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交易通道,線上配套的服務並不完善。“很多業務不能線上化,線上的服務沒能形成閉環,這是第一款產品推出時我比較遺憾的。”紀路稱。

此後,當行業進入激烈比拼APP的推出和更新時,傭金寶的叠代卻進入了慢工出細活的節奏。在2015年推出2.0版本後,直到今年4月才推出傭金寶3.0版本。從用戶使用體驗來看,傭金寶新版本並未再帶來像最初一般的明顯優勢。但在紀路看來,這款產品是符合目前行業趨勢的,也是下個爆款誕生的基礎。

“新版本的差異,用戶的感知不會太明顯,但我們知道意義在哪里。除了部分模塊需要采購,底層的基礎架構都是自主研發完成。這不是應用功能層面的更新,而是基礎架構的突破;這個耗時很長,但在後續更新叠代中的成效將非常明顯。”紀路強調,在實現基礎架構自主化之後,產品研發和更新將更快,對於用戶需求的響應也更及時和準確。

國金證券互聯網金融總監房曄介紹,傭金寶新版本積累了兩個版本的客戶需求數據、行為數據以及服務經驗,推出了包括智能化咨詢服務、個性化賬戶服務、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等在內的新功能。

紀路還強調,當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券商的行業競爭重點已不是展業和增量,而是存量客戶的增值服務。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將更強調自主研發技術、增值服務水平。

經紀業務服務收費可行

傭金下滑,沖擊著券商原有的通道收傭優勢,同時也開啟了以增值服務收費的新場景。

在主打低傭和全程在線開戶的傭金寶後,券業鮮見讓人眼前一亮的“爆款”產品。紀路表示,如果仍局限在傳統的業務模式中,券商經紀業務現在已是“微創新”時代;即競爭結果不再是“我有人無”的關系,而是“人有我精”的比拼上。尤其是傳統老牌券商龍頭,集中度已經慢慢提高,傳統業務優勢凸顯,中小券商很難撼動。

但如果從戰略層面尋找新賽道,依然有細分領域目前仍一片藍海。紀路就表示,近兩三年不斷出現在某一業務領域迅速超車的券商,這說明當前看似是充分競爭的時代,其實是大變革的時代,充滿很多的可能。在當前良好的監管環境和市場環境中,要去找新的賽道,同時還要堅持做下去。在細分領域具備資源優勢的券商,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很大。

紀路更強調,過去的傳統爆款是通過降低費用來實現。券商經紀業務的下一個爆款,會從服務質量大幅提高的過程中產生。他表示,伴隨新版本的推出,傭金寶還要加快投顧線上化的轉換,以及與智能投顧的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33

人海戰術各借二十本 城大專上學院假藏書博升呢

1 : GS(14)@2010-10-31 16:09:44

2010-10-20 EW

上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將供副學士生升大學的資助銜接學額逐步增至四千個,但相對每年約有三萬名副學士畢業生,依然是爭崩頭。

不想做「倔頭進士」,不少副學士畢業生甘願付出十多萬元讀自資銜接學位,各間大學轄下的社區學院紛紛密謀轉型做私立大學,爭奪這塊肥肉。為了要在政府評審中過關,本刊獲悉,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社會科學部主管,竟發電郵動員三十多名教職員到城大本部圖書館各借二十本書回校濫竽充數,意圖製造藏書量充足的假象。

該主管本周一回應時辯稱,自己只是執行學院管理層的指令,又否認意圖欺騙專家評審團。

上周四下午,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多名專家,抵達位於九龍灣德福廣場平台的城大專上學院校舍,由院長黃玉虹、副院長蔡耀權等人親自接待。如此大陣仗,皆因該校已申請獨立開辦社會科學自資學位課程,成事與否很視乎這班專家的意見。

據了解,專家評審團一連兩日到校視察,除了跟學院高層開會,亦會見了部分教員和學生,並參觀課室、圖書館等設施。「院校辦學位課程,學生寫論文做研究要睇好多參考書,藏書量夠不夠是評審重視因素之一。」消息人士說。

城大專上學院校舍本身先天不足,它由平機會主席林煥光的母校威靈頓英文中學改建而成,面積與一般中學無異,位置所限亦難以擴建;後天補救似乎也較遜色,沒有飯堂之餘,學生溫書的地方大多在室外,圖書館僅有約兩個中學課室般大,大部分書架只是放了十多本書。

為了製造藏書量充足的假象,企圖在評審中蒙混過關,本刊獲得社會科學部署理主任張兆球在本月五日,發給學部三十多名教職員的緊急電郵。張在電郵中提到,校方計劃在德福校舍開辦社會科學學位課程,學評局會派人到校評審,但由於圖書館藏書量不足,他要求每名教職員到九龍塘城大的邵逸夫圖書館,各借二十本書,校方更會集合借到的參考書,運返德福校舍。

損毀由學院承擔

張兆球更指示教職員借出公共行政、傳媒、研究方法及公民參與等範圍的書籍,而最主要的參考書則由學院辦公室負責借;假如借書有任何損毀,責任會由學院承擔。從字裏行間可以得知,學院高層似乎默許社會科學部動用人海戰術,製造「假藏書」一事。

記者上周到德福校舍的圖書館視察,發現在不准外借的參考書書架上,除了有屬於城大專上學院圖書館的書,亦放了一批印有城大本部邵逸夫圖書館印章的書籍,供學生取閱。書架上更有部分沒有圖書館蓋印和編碼的參考書,懷疑是教職員的私人書籍也要「上架」,以求湊夠數。

假如收到電郵的教職員均聽話各借二十本書,即書架上至少有七百本是「假藏書」;不過放上這批借書後,書架仍未能填滿,「真藏書」的數量少得可憐。

城大專上學院今次冒險舉動,可能跟學院高層想早日脫離城大、自行升格做私立大學?銀有關。學院約有七千名學生及二百多名教員,開辦自資副學士及副學士先修課程,每年學費約三萬六千至四萬五千元,去年大賺七千萬元。

不過,城大專上學院與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去年分家,前者不再開辦自資銜接學位,交由後者負責,令專上學院盈利少了一大截。「城大專上學院沒有獨立頒授學歷資格,學生的畢業證書都是由城大頒發,如果要脫離城大自己頒學位賺錢,通過評審是第一步。」消息人士稱。

事實上,城大專上學院早已摩拳擦掌「升呢」做私立大學,副院長蔡耀權今年一月跟傳媒茶敘時,已吹噓做私大計劃,他說位於九龍塘的新教學大樓明年落成後,將安排所有副學士生到新大樓上課,騰空德福校舍開辦學位課程,預計可提供約二千個學額。

課程評審未過關

教育局今年三月撥出黃竹坑、何文田及沙田小瀝源三幅用地,供大專院校申請發展成為私立大學,據知城大專上學院亦有遞交申請,可見校方野心不小。

據了解,城大專上學院已通過院校評審,「這是第一關,專家主要睇校舍和學校資源是否適合開辦學位,當時已點出圖書館藏書量不夠。」下一關則是課程評審,主要審視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師資是否達標,同時亦會考慮學習資源等配套。

有大學中人認為,今次「假藏書」做法相當多餘,「校方其實可以寫明如果學位課程獲批准,會動用多少錢買參考書就得啦,以前未聽過有人做評審時,會借書回來放入圖書館的。」「課程設計和師資好難造假,雖然『假藏書』事件不影響課程質素,但會令人懷疑管理層的誠信。」消息人士稱。

對於被指以「假藏書」呃評審團,張兆球本周一回應時承認,曾向教職員發出「集體借書」電郵,但他辯稱自己只是執行學院管理層的指令,又否認意圖欺騙評審團。城大專上學院發言人則指,學院已成立「香港人文學院」籌辦自資學位課程,向城大本部借書純粹是證明教職員知悉要用哪些書籍。他又聲稱在評審過程中,無表示該等書籍屬學院擁有。
2 : 鱷不群(1248)@2010-10-31 16:27:46

低能,很多大學藏書以百萬計,借幾百本充數有何用
3 : GS(14)@2010-11-01 22:03:30

2樓提及
低能,很多大學藏書以百萬計,借幾百本充數有何用


我都覺得白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72

指港警進取戰術打壓集會自由

1 : GS(14)@2016-04-15 16:21:17

【本報訊】美國國務院2015年人權年報關注本港警方濫捕及扣留參與社運的人士,及採取越趨進取的戰術打壓集會自由,年報更以顯著篇幅提及佔領運動期間,公民黨成員曾健超疑被七警暗角毆打事件,以及法官質疑律政司為何拖延近一年才檢控涉衝擊公民廣場的多名學生領袖。



提及七警事件

該報告指,本港去年並無執法人員使用酷刑及不人道的報告,但報告關注本港警方去年過度使用武力的報道,隨意拘捕及扣留參與社運人士,並透過越來越進取的戰術阻礙集會自由。報告又針對監警會,指其成員由特首委任,有維權人士質疑監警會無權進行獨立調查,亦無法迫使警員參與調查。報告又有不少篇幅提及佔領運動,指雖然有許多專家表示,佔領運動期間,警方處理抗爭者的手段「專業及恰當」,但報告引述有片段顯示,公民黨曾健超在前年10月15日佔領運動期間疑被7名警員暗角毆打事件。報告又關注參與前年9月26日衝擊政總公民廣場的多名學生領袖包括周永康、岑敖輝、黃之鋒等有被延後檢控之嫌,報告引述負責審理案件的裁判官質疑相關案件案情簡單直接,律政司為何在一年後才檢控。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表示,今次美國人權年報與聯合國人權報告均留意,本港警方使用更武力及進取方式壓制集合自由,亦加強檢控,質疑司法檢控系統是否受不正當干預,「檢控係帶有政治目的」。他稱,最近出席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會議時,聯合國亦有相同關注,尤其是警方使用武力問題,要求警方公開相關使用武力指引,亦相當關注港人遊行集會時被捕後的法律權利是否受到保護。■記者謝明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5/195723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96

採取「901」戰術 增加強勢防守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7-09 06:41:15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5362


金融市場受英國脫歐影響而出現的跌勢,最終只是持續了數個交易日,上周四執筆時,港股已經收復失地,重返英國公投前的水平。但是觀察外圍的市況可見,歐洲股市的表現是比預期中差,即使在上周三晚,美股發力向上時,歐股仍然乏力上升,跑輸其他市場。當中尤其以汽車股、金融股的表現最差。現時在市場從跌勢中穩定下來,反彈過後投資者既不會再度過分恐慌,卻又暫時難以過分興奮,故此大市落入不樂觀又不悲觀的格局,後市趨勢受資金流向所主導。

現時的情況是市場上資金相當充裕,可是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因為英國脫歐而面臨的不明朗因素大增,所以投資者只會集中選擇業務安全的股票來買,採取一種穩中求勝的打法。問題是這類穩陣股票的數量有限,令市況演變成有少數股份非常擠擁;很多股票卻無人問津。相信這種情況,在未來仍然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港股已重回英國脫歐前水平,當中強勢股受追捧,房託股如領展等更創出歷史新高。

近來在港股中,最備受追捧的,分別是公用股、房託基金等穩陣收息股;以及一直維持強勢的騰訊(0700)。由此觀之,早前建議投資者採取「901」式排陣作長線部署,增強防守能力,事後回望表現不錯。至於弱勢的股份,經此一役之後,市場的估值難免大打折扣。例如英國脫歐的風眼股歐資金融股滙豐(0005)、渣打(2888)和近年大增英國業務佔比的長和系,雖然在累積頗大的跌幅後,也隨大市反彈,可是預期它們之後將會繼續跑輸大市,要復原回升到早前的水平可謂困難重重。

至於在半年結之後,七月份港股的市況很大機會重返上落市。現時恒指20,000點水平已經成為重要的心理關口;上望21,600水平則是阻力。預期走勢上將回到類似英國脫歐前的情形,在季結過後,七月初偏軟的機會較大,可能會整個月維持在一個上落範圍之內波動。

不過一如上周提到,英國脫歐之後,美國的加息步伐應該會比早前更加放緩,對股市有利。而且內地資金的撤資潮,不會受到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所以自己認為下半年港股出現一次「標尾會」式升市,機會仍然存在。香港作為內地資金停泊的首站,始終有一定優勢。而且人民幣近期維持弱勢,也可能令內地投資者加緊撤退的腳步。不過在時間上,這個「標尾會」式升市可能不會太快出現。而且即使有升市出現,力度也可能相當有限,預料恒指的上望空間,只會限於22,000-23,000水平左右,而且只是一次性的受惠,過後不宜太過亢奮。

(本人客戶持有騰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