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
“明年上半年,我們的成品就能上市!”11月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來自西安的創業團隊羚控電子負責人鄧修濤邊給圍觀人群散發宣傳頁,邊忙不叠地地給意向采購商代表們回應詢問。這家以主攻“反無人機安防系統”研發整合的團隊,甫一亮相便成了當天展會的聚焦點。
回憶起當時的熱鬧場景,這位年輕的80後團隊負責人心情至今難以平複。“參展是西安航天基地邀請的,我們原本也是抱著支持政府活動的目的去展出的,想不到會有那麽大的關註度。”最令鄧修濤引以為豪的是,當天很多國外的參展人員也專門跑到展位前來取經。“我一直堅信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是國內領先,那天看到外國專家也對我們的水平表示贊譽,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打造成為世界最高水準的決心。”
據了解,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由光電搜索跟蹤識別子系統、定向電子幹擾子系統、預警雷達子系統、捕獲無人機子系統、顯控終端設備、監控中心、指揮中心等部分構成,將通過電磁幹擾和無人機捕獲等形式,對禁飛空間中的無人機進行有力檢測、防禦和打擊,整個工作過程還實現了全自動人工智能模式。
“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辭去近百萬年薪,軍事迷投身創業圈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被廣泛使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然而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半年時間全世界總計發生了583起無人機事故。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小事故,但依然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紛紛針對無人機研發了防禦系統。
當前,中國的無人機產品也已迅速商業化和消費化,而國內的無人機管控法律法規並不完善,與之相應的防控技術也呼之欲出。相對與目前國內各種手持式電子幹擾槍等反制無人機手段,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是我國第一個集雷達、光電、電子對抗、捕獲無人機為一體的體系化高端反無人機安防系統。未來將廣泛應用於軍工領域,同時涵蓋核電站、機場、邊防哨站、大型文體活動場所等要害區域周邊。
“大概兩年前,我在軍事新聞上看到國外團隊研發的這種系統,而我們中國卻幾乎空白,並且國外對這種技術是禁運的!”這種尷尬的現狀對於鄧修濤的沖擊很大,而當時中國的無人機也正處在爆發狀態,鄧修濤也同時敏銳地意識到市場的剛需。
2014年,鄧修濤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了交流,並開始著手籌劃研發無人機防禦系統的事。來自華為和中興的兩名高薪人才,以及多位國內飛控領域的專家和教授都被鄧修濤整合到了創業團隊里。他們還聯合了多家研究所和評估機構,對項目進行論證和考評,“當時我們的資源整合能力還很缺乏,但大家擰成一股繩要做好這件事,因此推動起來都是傾全員之力。”2015年8月,在團隊組建工作就緒的時候,鄧修濤毅然遞交了辭呈。“說白了就是軍事和愛國情結,我們是做技術研發的‘傻瓜’,但都想做點對國家硬科技實力提升有用的事。”
“這個系統是由很多終端設配配合完成的,我們掌握的是數據資源和核心算法。”說到團隊的產品競爭優勢,鄧修濤毫不避諱。他同時還透露說,團隊當前正在研發二代產品,二代產品將具有更多創新的探測、定位、幹擾、打擊手段,各項參數值均是國內外最高水平,將於2017年正式推出。
“首先把事做好,掙錢是其次” 硬科技創業者,踏實做好一件事
鄧修濤是重慶人,從小便喜歡鉆研軍工方面的書籍,是個十足的軍事迷。大學期間,他獲得了西北工業大學自動控制和軟件工程雙學位,畢業後先在北京一家軍工企業從事仿真測試相關的工作。2006年,鄧修濤就職到華為做技術工程師,當時年薪已近百萬。放棄安逸的生活開始創業這是很難做出的決定,但鄧修濤認為:“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鄧修濤說自己曾設想過這樣一個場景:“幾十年以後,當我們說到自己當年滿懷激情做過的這件有意義的事,我們的努力曾經給社會帶來過多少變化和財富,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後悔自己當時犧牲了多麽優越的物質環境。”
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鄧修濤多次提到了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我們是硬科技創業者,是個掙慢錢的團隊,但掙錢絕對不是最終目的。能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產品被社會認可了,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對於這樣的表述,該團隊里負責行政的薛緋是這樣理解的,“我們團隊只有三個管理人員,其余員工全部是研發崗位,團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幾乎占了支出的全部,我們非常註重修煉內功。”
帶團隊就是解決人的效率問題,而華為9年的從業經歷對於鄧修濤的影響很大,作為團隊帶頭人,鄧修濤特別提到了華為的分享精神。鄧修濤介紹說,團隊創始人和研發人員的利益劃分都是絕對公平的,同時通過股權激勵政策,免除了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最高效率地貢獻技術專長。
然而,在薪酬管理上,鄧修濤有時又顯得極為苛刻。2016年8月,因為銀行系統的緣故,遲發了大家一天工資,團隊管理層專門寫郵件給全員發了道歉信,並給大家適度進行了補償。正是這種對創業者“過分死板”的負責態度,收獲了全體研發人員極高的創新創造熱情。“當前很多被國外壟斷的技術壁壘,我們的團隊如今都一一攻破了!”鄧修濤興奮地說。
“謹慎且不膽怯,自信但不焦躁。”這種科技工匠的精神堅守在鄧修濤的團隊文化中也表現的極為深刻。
“我們從來不給別人承諾說未來一兩年我們就會成為世界頂尖,因為技術鉆研始終都是個慢功夫的活兒。”鄧修濤介紹說,他們團隊的發展規劃都是按年來計算的,這也是出於對硬科技研發規律的遵從。因此,面對社會上投資基金的風投意向,鄧修濤的態度分明:“那些想要獲得短期收益回報的天使投資,我們都是拒絕的。”相反,鄧修濤對於中科創星西科天使基金尤為看好,“他們孵化企業,但不辦企業,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配備了創業培訓、科研成果、孵化器等資源,這種模式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都是尤為寶貴的。”
“對物質回報的過分釋然,對科研創新的極端熱情”,有著十年銷售經驗的李娟入職團隊不久,對於同事們這種踏實做研發的態度,李娟極其認可並充滿信心,“從銷售角度看,我們的市場預期和跟蹤首先是樂觀的。再者我看到這麽多專業的技術人才願意潛身在研發層面,不斷突破高精尖,盡管要經歷漫長的研發期,但我們一定是有技術實力自信的。”
“後期,我們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系統,拓展產品的可應用範圍,向更加複雜的環境中進行延伸。”對於未來的預期,鄧修濤顯得信心滿滿,“不過,就算有一絲bug,哪怕再等更久,我們也不會首先投放市場的,因為這關乎著整個行業,乃至硬科技創業者的責任和榮辱!”
國內居民今年再去各大金融機構開戶時,會被要求額外填寫一份聲明文件,聲明其稅收居民身份。
這背後是國家稅務總局去年10月發布的《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所要求的從今年初開始施行的新開戶程序,意圖是對中國非稅收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進行盡職調查,以及履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國際義務。
而伴隨著《征求意見稿》出臺和正式文件的即將出臺,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統一報告標準)也將走到大眾面前。在被稱為“全球征稅體系”的CRS框架下,不僅我國要統計非居民金融賬戶信息交給相應的國家,我國納稅居民在CRS參與國(地區)開設的金融賬戶信息也會在2018年被交換至我國稅務機關,以往那些“避稅天堂”的離岸賬戶將無所遁形。
CRS是什麽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納稅人通過境外金融機構持有和管理資產,並將收益隱匿在境外金融賬戶以逃避居民國納稅義務的現象日趨嚴重,各國對進一步加強國際稅收信息交換、維護本國稅收權益的意願愈顯迫切。
2014年9月,我國在二十國集團(G20)層面承諾將實施由G20委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而CRS即為其中一個構成部分,旨在通過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提高稅收透明度,打擊利用海外賬戶逃避稅行為。CRS也被稱為全球版的FATCA(美國發布的《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案》)。
按照時間表,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從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RS履行盡職調查程序,識別在本機構開立的非居民個人和企業賬戶,收集並報送賬戶相關信息,由國稅總局定期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進行交換。首次信息交換將在2018年9月。
國稅總局資料顯示,CRS的信息交換運行機制是這樣的:首先由一國(地區)金融機構通過盡職調查程序,識別另一國(地區)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該機構開立的賬戶,按年向金融機構所在國(地區)主管部門報送上述賬戶的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賬號、余額、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該國(地區)稅務主管當局與賬戶持有人的居民國稅務主管當局開展信息交換,最終實現各國(地區)對跨境稅源的有效監管。
根據上述《征求意見稿》,依法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包括存款機構、托管機構、投資機構和特定保險機構,均需開展金融賬戶盡職調查,識別非居民賬戶並收集賬戶相關信息。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征求意見稿》所謂非居民,是指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企業和其他組織,但不包括政府機構、國際組織、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或者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的公司等。而中國稅收居民,據中倫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王斌介紹,就個人居民而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中國公民和外國僑民,但不包括雖具有中國國籍,卻並未在中國內地定居的自然人;另一類是在中國境內居住,且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一次離境不超過30天,或多次離境累計不超過90天的外國人、海外僑民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
國稅總局在《征求意見稿》中制定的時間表如下:2017年1月1日開始,對新開立的個人和機構賬戶開展盡職調查;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600萬元)的盡職調查;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
“雖然《征求意見稿》中載明今年1月1日起就開始實行,但是因為需要各部門內部協調,目前正式文件還未出臺,預計春節前後會正式公布。這一稿已經是第四版的征求意見稿,相信與正式文件不會有太大的出入。不過屆時國稅總局還需考慮1月1日到文件正式實施日之間的銜接如何處理。”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合夥人傅瑾對第一財經表示,“但不管怎樣,我國CRS已經步入了實質性操作的階段。”
“離岸避稅賬戶”無所遁形
由於法制環境和外匯管制等諸多原因,外國企業或個人利用在中國開設離岸賬戶用於逃避稅的情況並不普遍。但我國參與CRS的意義不僅在於國際稅收、金融地位的提升,其對打擊利用境外賬戶隱匿資產甚至洗錢將有重大作用。
據了解,目前已有101個國家(地區)加入了CRS框架進行金融賬戶信息的互換,其中被認為是“避稅天堂”的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瑞士等一些國家或地區赫然在列。
來源:OECD官網
這意味著,在我國交出非居民賬戶的相關信息時,這些“避稅天堂”也需要將在它們那里開戶的我國納稅居民的賬戶信息交換給我國稅務機關。因此,CRS將借此讓在“避稅天堂”開設離岸賬戶以逃避稅收的行為變得無所遁形。
“從理論上來說,CRS並不會改變中國現有屬地兼屬人的征稅法則及稅種,只是增加了稅收信息的透明度,是各國(地區)之間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一種手段。因此對於一直依法納稅的個人和企業來說,並沒有什麽影響。但是那些想借境外賬戶逃避稅收的個人和企業,將遭受打擊。”傅瑾表示。
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反避稅立法和實踐都是針對居民企業,幾乎不觸及居民個人,這給反避稅實踐造成了很大困擾。而隨著中國居民開設境外賬戶甚至擁有多國賬戶的情況日益增多,跨國避稅問題日益突出。
但中國稅務機關的境外信息相對缺乏,難以有效對居民全球所得進行監管和征稅。入CRS則能夠使稅務當局低成本地掌握納稅居民在海外的金融賬戶情況。
國稅總局表示,對於故意隱瞞收入、逃避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我國稅務部門可根據其他國家(地區)提供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核實納稅人境外真實所得,對未按規定申報納稅的所得補征稅款並進行處罰。
“以往中國的富人們采取的所謂避稅手段就是將資產轉移到海外,以為這樣就安全了。如今隨著CRS的執行,這條路可能將被封堵。” 傅瑾表示。
事實上,除了OECD範圍內的CRS,美國FATCA也早於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在這些法案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財富隱秘通道和逃避稅手段正漸漸失去功效。而到2018年9月我國交換信息時,“裸泳者”將被曝光。
不過,傅瑾介紹稱,並非每個國家或地區收集和交換的信息都完整包括名稱、賬戶號、地址、余額、利息等主要元素,部分可能不含余額、利息等信息,只有名稱、地址等基本信息。但如果與中國簽訂過雙邊稅收協議,仍可能基於該協議下的信息交換條款要求提供所需具體信息。國稅總局信息顯示,我國已與10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多邊、雙邊稅收協定(安排)。
普華永道同時表示,如何利用CRS交換的有限信息打擊逃避稅行為尚需探索,CRS從實施到真正發揮作用,實際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相信未來稅務機關的能力和手段將大大增強,通過海外賬戶逃避稅的風險也將大大提升。因此,納稅人在全球稅務合規管理方面需要更加重視。
就在一周多前,國際油價的淩厲漲勢令全球市場瞠目——布倫特油價創出了80美元/桶的新高。短短一周後,形勢突變——歐佩克(OPEC)可能增產的消息致近日油價回落。截至5月25日,布倫特油價收報於76.44美元/桶,一周跌幅約2.6%;WTI油價收報於67.88美元/桶,一周跌幅約4.8%。
值得註意的是,這種急跌究竟是做多情緒見頂後的短期下滑,還是代表趨勢逆轉?OPEC減產的逆轉與否會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中長期而言,國際油價究竟將何去何從?
“只要成品油去庫存是通暢的,原油的價格即便有調整,都將是短暫的。庫存水平的下降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賣方議價能力增強,也就是說只要OPEC維持現有供應不變,市場總體仍是供應偏緊的。”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場一旦預期OPEC可能退出,這將很快在價格上得以體現。最終市場會以價格大幅下跌的方式倒逼OPEC放棄重新增產的決定。”
6月22日,OPEC和非OPEC的主要產油國將於維也納舉行會議。“即使各方達成一致增加原油產量,幅度預計也不會太大,可能延緩上漲步伐但不會改變油價上行趨勢。”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劍對第一財經說。主流機構仍然預計,油價不會出現三年前的持續“滑鐵盧”,2018年全球經濟擴張的勢頭仍有望繼續帶動原油旺盛需求,四年前油價“腰斬”的夢魘大概率不會重現。
增產預期引油價高位重挫
上周,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表示,俄羅斯和OPEC將討論削減產量是否合適,油價從此前的高位應聲回落,布倫特更是一周大跌近5%。眼下,市場正密切關註6月22日的會議。截至28日18:30,布倫特報75.38美元/桶,WTI報67.7美元/桶。
不過,增產的預期更像是此前情緒高漲的市場在為下跌找理由。早在5月20日前後,投機者原油凈多頭持續從歷史高位滑落,值得指出的是WTI多頭倉位一周減少2.9萬手,並達到年初至今的低位,盡管上個報告周油價明顯上漲,WTI漲3.3%,布倫特漲4.8%。
交易員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在突破80美元/桶大關後,油價出現短線回調的跡象已經在期貨價格中體現。例如,洲際交易所ICE的期單顯示,布倫特即月期貨(7月合約)和下一個月期貨(8月)的價差已經進入了期貨升水區間(contango)。分析指出,這是2017年9月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首次出現這種現象,代表短期內的原油實際供應大漲,從而壓低了即將交割的合約價格,對市場傳達出了“超供”的信號。而在去年中旬以來,原油期市是現貨升水的局面,對即月交割期貨的需求量大於遠月期貨,推漲現價。
而在地緣政治層面,來自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原油供應中斷的雙重威脅可能會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成為支撐油價的因素之一。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約占OPEC產量的14%。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展開多輪制裁。5月1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美方對6名伊朗人和3家實體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並禁止美國公民與其進行交易。
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又宣布對包括伊朗央行行長賽義夫在內的4名個人和1家實體實施制裁,稱不會允許伊朗“日益濫用國際金融體系的行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月21日在華盛頓的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時,闡述了退出伊核全面協議後對伊朗的新戰略,稱伊朗必須遵守此次公布的12項要求才能換取新的協議,否則將會對伊朗祭出史上“最嚴厲”的制裁。
OPEC難以大力度增產
眼下,價格走勢顯示多頭仍在努力從地緣政治風險中尋找支持因素。
“OPEC和俄羅斯或放松供應限制以抵消委內瑞拉產量下降、伊朗出口可能減少的影響,這使得原油市場面臨下行風險。價格走勢顯示多頭仍在尋找方向。如果OPEC國家放松供應限制,原油市場基本面驅動因素將發生變化。俄羅斯、OPEC和美國頁巖油產量上升的可能性會使供應過剩的擔憂重現,油價有下跌風險。”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盧克曼·奧通加(Lukman Otunuga)告訴第一財經。
問題在於,OPEC真的有底氣大幅增產嗎?在多數機構看來,答案目前仍然是否定的。
吳劍表示,盡管有消息稱OPEC和俄羅斯正在討論,計劃將石油產量每天最多增加100萬桶。即使各方達成一致增加原油產量,幅度預計也不會太大,可能延緩上漲步伐但不會改變油價上行趨勢。背後的原因也在於,“沙特阿美上市在即,在此之前沙特有動力將油價維持較高水平,在實際增產方面會表現得更為謹慎。而且委內瑞拉深陷經濟危機,原油產量預計繼續下滑,短期難以有效改善。”
早前,OEPC減產協議執行力度超市場預期,這也使得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庫存持續回落,支撐油價極速上行。
金曉也表示,“市場一旦預期OPEC可能退出,這將很快體現在價格上。最終市場會以價格大幅下跌的方式倒逼OPEC放棄增產。”他也提及,接下來油價將如何演繹,市場目前存在分歧。繼續看多至100美元或認為80美元就是頂部的,都大有人在。
從基本面來看,數據仍是支持油價進一步上行的,“柴油的庫存水平處於過去5年同期最低水平,汽油的去庫存仍在穩健進行。只要成品油去庫存是通暢的,原油的價格即便有調整,都將是短暫的。庫存水平的下降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賣方議價能力增強,也就是說只要OPEC維持現有供應不變,市場總體仍是供應偏緊的。”金曉對第一財經說。
經濟擴張中期支撐油價
就中期而言,各界傾向於認為,全球經濟擴張持續、原油供應面的趨緊、地緣政治風險的擾動仍將為油價提供支撐,即使不如早前預測的或沖向100美元/桶,至少不會出現三年前的“腰斬”局面。
從全球經濟基本面來看,吳劍表示,一是中美貿易摩擦緊張態勢暫告一段落,雙方就不打貿易戰達成共識,同時2018年全球經濟有望延續回暖勢頭,從而繼續帶動原油旺盛需求。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EO)稱,維持全球經濟2018年和2019年分別增長3.9%的預測,去年全球經濟增速上升至3.8%。IMF認為,這一增速主要是因為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複蘇所驅動,且新興市場和歐元區持續複蘇,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經濟狀況隨著商品價格上漲而改善。
此外,受地緣政治風險因素影響,油價跌幅預計有限。“除了伊朗,委內瑞拉仍然是油價走勢的不確定因素,進一步的產量下滑是難以避免的,只是規模難以預計。近期,我們不認為美國頁巖油可以彌補市場的供應缺口,盡管就一季度盈利數據顯示,頁巖油的產量可能上升,每口鉆井產量預計到三季度會大幅提升,但短期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中銀國際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傅曉表示。
同時,季節性因素也有望在短期支撐油價。二季度後往往是油價的沖高階段。資深交易員司徒捷也對第一財經稱,“大約在一個月後帶動煉廠開工率回升,使得原油庫存也出現下降。在夏秋季節強勁的消費下,汽油庫存在‘金九銀十’中使得庫存降至年內低點,同時也帶動原油庫存下降。可見,二季度後往往是油價的沖高階段。而後冬天來臨、消費放緩、汽油庫存開始累積、煉廠進入檢修期,原油庫存亦開始積累,油價承壓。”
在這一背景下,一旦OPEC會議的結果不如預期,原油多頭很可能再次發動,不過在四季度頁巖油增產以及季節性支撐消退下,油價可能再度小幅回落。中銀國際預計,WTI在二、三、四季度的平均價格分別在 64.1美元/桶、62.5美元/桶、56.7美元/桶;布倫特對WTI的價格升水維持在 4.5~5.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