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滿眼看到工匠精神 難道今人不如古?

“北京有個大鐘寺,大鐘寺里面有一口大鐘,是永樂年間,即600多年前建造的,46噸,奇妙的是整個鐘的表面,里里外外,鐘身鐘表上都是文字,一共有23萬字,居然23萬字都無一失,沒有砂眼,沒有錯誤。”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中國的工匠精神古已有之,但是到了技術發達的現在,全國招標也沒有廠家能複制600年前的這種造鐘工藝。

“我們今人不如古人嗎?不是的,當年這些工匠做這口鐘之前,一定做了幾百口鐘,一定是一個個地試驗合金比例、鑄造方法、溫度,它是一套積累下的經驗,沒有這個積累,就沒有奇跡發生,也就是說,工匠精神在於傳承。”在23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一場關於“工匠精神”的討論中,單霽翔解釋了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從去年開始,李克強總理的一句“我們的鋼鐵產能已經過剩,可為什麽卻生產不了圓珠筆的‘圓珠’?”,引發了各界,尤其是制造業對工匠精神這個時代課題的探討。

從1925年算起,單霽翔已經是故宮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長,他也是第一個走完故宮9000多間房屋的人,他說,每天進入故宮,面對里面收藏的231類無數的藏品,“我們滿眼看到的是工匠精神”。

單霽翔

工匠精神關乎人生、傳承

枡野俊明是日本一家禪寺的住持,他另外還有個身份,是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同時還在美術大學教書。很多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的人才都在枡野俊明的禪寺里當設計師,一邊學習一邊工作。

“為什麽很多人在本科、碩士、博士畢業之後還要去禪寺當中繼續學習呢?大學里面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教育嗎?其實大學里面技術部分學得非常精湛了,但是技術部分、哲學部分,如何把它融入到產品生產當中,並和自己的人生結合起來,是個重大課題。”枡野俊明將工匠精神與人生哲學結合起來,認為工匠精神是和人生有著密切聯系的。

“在日本更喜歡強調一種師徒關系,只有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才能做得出來。這種制度在日本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往往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過程,才能真正學到一部分工匠精神,或者是做事的方式。”枡野俊明稱,在日本,學習十年以上的徒弟可以出師,出師之後五年內還會在老師手下工作。

“我們有超過50%的業務和60%的人員都是在德國之外,比如在整個大中華區有超過3500人,超過20家辦公點、工廠設施和測試設施,另外我們在全球70個國家都有分公司。”德國的萊茵TÜV集團目前已經是一家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跨領域經營的技術服務供應商,集團CEO 邁克爾·福比(Michael Fubi)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安全和質量讓他們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

“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中,當然有一些低技能的員工,但也有很多人不上大學,而是通過三年的培訓,成為一個工匠或者學徒,他們接受的培訓中,60%時間在公司實習,40%時間是職業教育,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一部分技能了。”福比認為,工匠精神關乎教育體制,技能培養正是德國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令德國制造成為高品質工程的代表。

意大利電器制造商CANDY集團董事長富馬加利(Aldo Fumagalli)的叔叔是現代滾筒洗衣機的發明人,他同樣認為工匠精神與傳承有關,而且“工匠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通過不斷修煉提高的”。

“工匠精神要專註,不是1年或10年,最好堅持二十年,兩代人以上。這樣可以用一生的精力來不斷改善產品。”富馬加利稱,“作為一個工程師,我覺得工匠和生產是不一樣的,工匠強調的是質量……現在在許多的公司中有很多設計師,他們不是為了現在的產品,而是為了未來的產品工作的,他們希望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並給予顧客更好的體驗,他們代表著未來的工匠精神,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對中國的啟發

在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看來,對於乳企等快消行業來說,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把品質作為核心的價值觀,並以創新為持續動力。

“從數量來說,任何一家中國企業都能很容易做到世界第一。但是要把量的概念轉成更高標準的質量,工作是很枯燥的。”盧敏放認為,“枯燥”是因為提升質量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他舉例,提高牛奶品質,首先要確保牧草是健康的,牛吃了牧草再擠奶,產出成品,整個產業鏈非常長,這恰恰是現在很多中國快速消費品企業很難做到的。

枡野俊明認為,自古以來,中國已經構建了很多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可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中國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中國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被大量低成本的產品取代。

枡野俊明

日本又是如何做的呢?

“即使是很多工匠要退休了,可這些人卻是感性的擁有者,這是數字難以轉化的,難以評價的。這是一個價值體系,這個價值必須要留住才行,比如說首先要延長他們的退休年齡。只要他們健康允許,只要他們自己願意,讓他們一直幹下去才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傳承。”說這些話的枡野俊明生於1953年,他這個年紀的工匠,在日本並不算老。

機器取代不了工匠

有一種認識是,在處處討論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今天,工匠精神會遭到極大挑戰。不過,這種說法並不為潛心制造業和歷史傳承的工匠們所接受。

“機器人取代不了我們全部的工匠精神的這些內涵。因為首先機器人本身就是工匠精神造出來的。沒有工匠,就沒有機器人,沒有研發,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機器人。”單霽翔直接反駁了這種說法。

枡野俊明的邏輯鏈條上更多地把技術和思想聯系起來,他認為只有真正的工匠精神的東西,才能留存下來,與它相關的技術,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為技術之上必須有思想,思想則是活法的反映。

“如何窮極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哲學和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感性結合起來,非常重要。不管是今後人工智能怎麽發展,計算機怎麽發展,這個部分是永遠沒有東西可以替代得了的。”枡野俊明稱。

“‘工匠’一詞有手工制作的意思,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東西是手工制作的,但是未來不見得,可能是機器人來制造的。”福比稱:“但是,一些高精尖的儀器和設備,不可能由機器人來做,就需要高技能的工匠來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60

【軍工】東南亞服役坦克型號在西方已陳列博物館:巨大換裝需求給中國軍工帶來的機遇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681&summary=

【軍工】東南亞服役坦克型號在西方已陳列博物館:巨大換裝需求給中國軍工帶來的機遇

前東南亞相關國家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


東南亞國家主要包括,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除新加坡外,這些國家目前裝備的坦克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21世紀的作戰需求,急需換代。


泰國坦克部隊裝備現狀與換裝需求


泰國陸軍是東南亞國家中裝備較新的部隊,但擔當主力的M60系列也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品,M48A5更是美國在二戰後進入50年代的主力坦克,只有8輛從烏克蘭進口的T-84坦克達到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水平,但是隨著烏克蘭內戰開打,哈爾科夫廠人才大量流失、生產停滯,因此T-84的後續交付已經幾乎不可能。因此,泰國不得不尋求其他坦克采購渠道以實現陸軍主戰裝備的現代化。


近期,與泰國在歷史上多次發生邊境沖突的越南於近期與俄羅斯就購買100輛T-90MS主戰坦克進行談判,潛在敵人地面部隊開始大量換裝坦克也是刺激泰國陸軍換裝的主要因素。



M60A3主戰坦克是M60坦克的終極改進型號,主要改進了火控系統,加裝了火控計算機和熱像儀,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M1A1主戰坦克服役以前的主戰裝備,也是目前臺灣地區陸軍的主戰裝備。M60A3達到了二代半技術水平,與T-72的初期改進型相比不算落後,是泰國陸軍中除T-84外的最為先進的坦克,其被換掉的可能性極小,有望服役到2030年。



M60A1主戰坦克是美國M60坦克的第一款改進型號,加裝了機械式彈道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和主動紅外夜視器材(紅外探照燈),1960年正式裝備美國陸軍。該型號從服役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6年,泰國陸軍保有的該坦克車況較差、備件缺乏、老舊不堪,該型號是重點換裝對象。



M48A5坦克是美國M48坦克的最後一個改進型號,在泰國陸軍中有多達105輛的裝備量,除了該型號采用了與M60系列一樣的105mm炮外,在各個方面的性能基本上是50年代的水平,以泰國陸軍的裝備保養和維護水平,這些坦克的可動率相比不高,105輛該型號是泰國陸軍最為迫切需要進行更換的,西方國家的該型號已經進博物館展覽多年。



泰國的69式坦克是1978年越南侵略柬埔寨後,泰國向中國緊急訂購的。該坦克是中國歷史上出口數量最多的坦克,出口總量多達3000輛以上,是兩伊戰爭時期伊朗核伊拉克都十分鐘愛的主戰裝備,目前仍然有大量該型號在第三世界國家作為主戰裝備服役。



2010年8月9日,泰國將25輛退役的69式坦克沈入位於曼谷以南750公里的陶公府外海作為人工魚礁,以支持詩麗吉皇後提出的改善海洋生態、提高該地區魚群數量的計劃。這次沈入海底作為魚礁的25輛69式坦克已經在2004年退役,是1987年向中國購買的。此事表明購買時間較晚的69式坦克的車況也已經到了必須要換裝的地步。現役的50輛應該是泰國軍方保持軍隊編制的心理底線,即使進行換裝也應該不會低於這個數量。




T-84主戰坦克是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哈爾科夫廠在T-80UD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的,是泰國目前最為先進的坦克。但是該坦克在泰國軍方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可靠性問題,加之烏克蘭內戰爆發產能不足,僅有8輛交付泰國,繼續采購的可能性不大。



泰國主要潛在敵人坦克裝備現狀


在泰國近代史上,曾經遭受過越南入侵,1979年3月到5月越南侵略柬埔寨並攻占泰國數個邊境城鎮,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里,泰國與越南發生過多次武裝沖突,並數次動用69式坦克參戰。迄今為止,越南一直是泰國最大的潛在敵人。



T-90MS主戰坦克是俄羅斯最新的坦克技術成果,總體上已經達到了三代半的技術水平,加裝了俄羅斯最為先進的“卡琳娜”火控系統、新型爆炸反應裝甲、1130馬力V-92S2F型發動機以及遙控武器站,並且采用了西方坦克上首先應用的尾艙裝彈,並采取了一定的紅外抑制措施降低其可探測性。目前越南正在於俄羅斯方面積極進行談判,如果該坦克進入越軍服役將超越印度的T-90S和新加坡的“豹2A4城市戰改型”成為東南亞乃至南亞最為先進的主戰坦克。這無疑將給鄰國帶來巨大的國防壓力。



T-90MS采用了俄羅斯最新“松樹-U”車長周視鏡、“鷹眼”全視野瞄準儀以及光學、電視、紅外混合夜視儀和後視光學攝像頭,這些先進的火控系統被集成在一起,具備極強的作戰能力。



綜上所述,無論從現有裝備情況還是外部安全威脅上來說,泰國陸軍坦克部隊已經到了不換裝不行的地步。


東南亞其他國家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分析


柬埔寨坦克裝備現狀。柬埔寨的現役坦克也有大量的中國制造的坦克,其中包括50輛59式坦克和22輛63式兩棲坦克,前蘇聯生產的T-55式坦克則占據了其坦克裝備序列中的絕大多數,達到150輛之多。中國的59式坦克是蘇聯T-54型坦克的仿制型號,而T-55型坦克又是T-54型坦克的改進型,而這些坦克又設計於20世紀50年代,因此柬埔寨坦克部隊的裝備結構不僅老舊而且十分單一。


坦克作為一型複雜的地面主戰裝備,對於維護和保養的需求相對較高,作為東南亞國家的柬埔寨氣候濕熱,對於裝備的維護和保養要求較高,而第三世界國家普遍缺乏裝備維護和保養能力。在換裝以前,裝備的維護主要是由生產國提供服務,而這些坦克的壽命已經耗盡,沒有進行繼續維護的必要。


泰國、印度、越南等周邊國家已經開始換裝先進的VT-4、T-90S、T-72等達到第三代技術標準的坦克,歷史上與周邊國家多次發生軍事沖突的柬埔寨進行坦克裝備的現代化換裝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柬埔寨陸軍進行換裝,則其全部222輛坦克均需要更換。



緬甸坦克裝備現狀。在緬甸陸軍的裝備序列中,50輛T-72C無疑是其坦克部隊的精華,在全軍245輛坦克中,也只有該型號可以達到第三代坦克的技術水準。其余的裝備中,T-55、69式、63式兩棲坦克與柬埔寨的裝備技術水平差不多,都是十分老舊的,這些坦克的裝備完好率現在已經十分成問題,更新需求十分迫切。緬軍的現役坦克裝備序列中除了T-72C,值得一提的是25輛59D型坦克,該坦克是中國59式坦克的改進型號,改進內容主要是換裝新105mm高膛壓坦克炮,該坦克炮是中國繼配備主戰坦克的125mm坦克炮之後為輪式突擊炮和輕型坦克發展的另一大坦克炮系列,原型是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著名的英國L7105mm坦克炮。該炮使用新型鎢芯穿甲彈時可以擊穿早期型號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如T-72M1);其他的改進主要是加裝了雙向穩定火控系統。59D型坦克相比於59式坦克的作戰效能有了較大提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然可以滿足緬軍的一些作戰需求,因此更換的可能性較小。


可以統計出,緬甸陸軍坦克的換裝需求在195輛左右。



老撾坦克裝備現狀。老撾現役坦克數量為25輛,總規模約為2個連,其中包括15輛T-55和10輛PT-76兩棲坦克。其陸軍主要以步兵部隊為主,加之該國政府財力有限,坦克部隊的擴充前景並不明朗,即使進行換裝帶來的市場空間也較小。



馬來西亞坦克裝備現狀。馬來西亞坦克數量雖然偏少,但其48輛波蘭生產的PT-91主戰坦克是東南亞國家中除泰國的VT-4及新加坡的豹2A4外最為先進的坦克。PT-91是波蘭在俄羅斯T-72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的產品,加裝了歐洲國家提供的火控設備後,達到了俄羅斯T-72B3M的水平。


馬來西亞在地緣政治上的主要敵人是新加坡,常年來兩國又由於水源問題發生多次邊境對峙,因此對於地面主戰裝備的建設比較重視。而宿敵新加坡依靠自身較強的經濟實力,不僅建設了一支強大空軍(裝備F-15SG戰鬥機),其陸軍裝甲兵也十分強大,其裝備有200余輛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研制的豹2A4城市戰型號,在數量和質量上對於馬來西亞坦克部隊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其國土面積狹小,無法容納如此多的坦克常年在本國駐屯,不得不長期部署在澳大利亞。


受到新加坡的現實威脅的影響,馬來西亞坦克部隊擴編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要實現對於新加坡的地面軍事優勢,則至少應該保有100輛左右的裝備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裝甲部隊。因為一旦與新加坡因為水源問題發生軍事沖突,新加坡遠在澳大利亞的坦克部隊主力短時間內難以運抵,而馬來西亞的國土面積較大,可以將所有部隊部署在本土,沖突發生的第一時間如果能將100輛坦克投入戰場,則其將在整個態勢上占據主動。因此,擴編坦克部隊是馬來西亞的現實需求。



南亞次大陸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分析


印度坦克裝備現狀與換裝需求。印度陸軍坦克裝備型號極其繁雜,裝備型號過於多樣化的結果就是極大的後勤壓力。目前印度陸軍的坦克部隊中,達到二代半以上水平的有T-90S和T-72M1,二者總數接近3000輛,從規模上看,這已經是整個亞洲最為龐大的第三代坦克集群。如此眾多的先進主戰坦克給周邊各個國家均造成了巨大的國防壓力,也直接促成了巴基斯坦及其他周邊國家的大規模換裝。


印度雖然沒有采購中國武器裝備的歷史,但是其作為南亞次大陸中國坦克生產廠家客戶的主要潛在敵人,其裝備情況將直接影響相關國家的換裝進度。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報道,印度正在試圖引進俄羅斯T-90S主戰坦克的生產線,但以印度目前的國家工業水平來說,即使可以在國內組裝T-90S,也將對俄羅斯產生極大的依賴。




巴基斯坦坦克裝備現狀與換裝需求。巴基斯坦目前的坦克裝備序列中,有385輛2000年左右從我國購買的MBT-2000主戰坦克和320輛T-80U的柴油機型號T-80UD達到了第三代坦克的技術水平,以及275輛達到了二代水平的85式主戰坦克(該型號為中國自用的96式主戰坦克的母型)。這些坦克換裝的可能性不大,將主要以改裝為主,尤其是升級火控系統和數據鏈系統。



其余的型號主要是以59式、69式和T-54/55系列為主,車齡較老,換裝需求較大,但受制於國家自身實力的影響,不會完全換裝。這些坦克在巴軍中承擔了一定的突擊炮任務,不失為一種比較經濟的做法。


根據巴基斯坦在其防務展上提出的未來一段時間的換裝需求,計劃為約400輛達到第三代技術標準的坦克。主要的競標方分別是中國的北方工業公司和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廠。但是受到烏克蘭內戰的影響,哈爾科夫廠的產能十分成問題。因此,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但考慮到其為了保持其武器裝備來源的多樣化,應該也會采購其他國家的產品。


而受到宿敵印度大規模換裝俄羅斯T-90S主戰坦克的影響,巴軍的換裝和現有裝備升級比較緊迫、勢在必行。


中東國家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分析


中東地區國家由於自身的特殊地理位臵關系,周邊局勢一直不穩定,每天的生活都幾乎伴隨著激烈的武裝沖突。而中東國家又是世界主要產油國,經濟上比較富裕,因此,中東國家歷來是世界各個坦克生產商的主要爭奪對象。


沙特阿拉伯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分析:在卷入也門的武裝沖突以前,沙特阿拉伯共有600輛規模的主戰坦克,其中包括200輛美制M1A2SA主戰坦克和400輛M60A3主戰坦克,總體規模和裝備水平都比較可觀。可以說在也門戰事以前沙特對於坦克裝備換裝的需求是比較小的。


沙特卷入也門沖突以後的表現充分證明了兵員素質和戰鬥意誌才是軍隊的核心戰鬥力。用幾乎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裝備武裝起來的沙特軍隊在與也門胡賽武裝的沖突中,糟糕的戰鬥意誌和低下的戰術素養使得其丟失了大量的重型武器裝備。而隨著沙特軍隊的節節敗退,也門胡賽武裝已經打入沙特境內,武裝沖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之前的較量中損失大量重型裝備使得沙特對於坦克產生了大量且緊迫的需求。隨著在戰場上的不斷損失,預計沙特的總需求將達到200輛-300輛之間。




伊朗坦克裝備情況與市場分析。伊朗由於核問題長期受到聯合國武器禁運制裁,因此,在該制裁有效期內,國際軍火市場向其販賣武器不大可能,該制裁根據伊朗核問題的談判結果,將會至少延期到2020年。由於現役裝備已經到壽命、車況較差、缺乏備件、急需更換,因此,在武器制裁結束以後,伊朗將會體現出十分巨大的換裝需求。


伊朗雖然通過消化吸收國外技術(主要是俄羅斯T-72的)自行研制除了佐勒菲卡爾主戰坦克,但是坦克畢竟是一種高度複雜的高科技技術裝備,以伊朗的工業實力,自行研制的裝備僅僅聊勝於無,實際作戰效能不會太樂觀。武器禁運解除以後,伊朗幾乎全部的坦克都需要進行更換,預計總規模在1000輛左右,隨著沙特和伊拉克裝備來自中美的新型主戰坦克,這種需求則顯得更加迫切。伊朗很有可能成為2020年以後最大的國際坦克外貿市場,而由於政治原因,其只能購買中國和俄羅斯的產品,而俄羅斯能提供的坦克也僅僅是T-72坦克的改進型號T-90系列的產品。



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坦克外貿市場總空間約為300億美元


在世界局勢愈發不穩定、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數量增多的國際局勢背景下,整個世界對於第三代主戰坦克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坦克出口的兩個主要市場中,東南亞國家加上巴基斯坦的總需求約為2000輛,中東國家的總需求與東南亞國家相近。


我國的主要坦克外貿市場的總空間約為4000輛,如果統計非洲國家對於輪式突擊炮產品和一代、二代坦克的需求,這個市場將更為龐大。若按照歐美同等產品的平均國際市場采購價,一輛可以滿足相關客戶需求的外貿型三代坦克的單價約為550萬美元(T-90S印度采購價格只有不到400萬美元是核算方式和國際通用的核算方式不同,差價會在後續的維護保養費用中體現出來,這也是俄羅斯的一貫做法)。總空間約為220億美元,如果算上後續的維護保養和大修等,市場總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



寡頭壟斷市場格局中伴隨國力增長的優勝劣汰——國際坦克市場的主要公司市場及產品情況


深受國際政治影響的市場分布:全世界主要的四個坦克出口國為俄羅斯、中國、德國、美國。受政治原因影響,其各自有其固有的外貿市場。


豹歐洲和北約國家是德國豹2系列主戰坦克的主要客戶。美國的第三代坦克出口較少,目前除美國外,只有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兩國在用。但歐洲和北約國家目前已經普及豹2系列坦克,因此市場空間有限。而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由於自身改進和大修需求比較旺盛,因此其相關廠商顧及國外市場較少。而新興市場多為在政治上與歐美不大親近的國家,因此,其未來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自身用戶。而土耳其的豹2A4和沙特的M1A2SA在戰場上表現不佳也影響了其國際市場口碑。





俄羅斯坦克市場分布很廣,目前主要有一個地區和兩個國家,但後繼型號缺乏競爭力。首先是獨聯體國家,但獨聯體國家本身就保有大量蘇聯時期遺留的T-72、T-64系列坦克,經過與法國等國的合作進行改裝升級後仍然可以滿足作戰需求,因此獨聯體國家本身市場有限;其次是印度和敘利亞,印度目前仍然在采購俄羅斯的T-90S坦克及相關技術,是俄羅斯最為主要的外貿坦克用戶。對於烏拉爾車輛廠來說,在每年的采購額上,印度是比俄軍更為重要的客戶。越南也是俄羅斯坦克的主要用戶。


T-72B3M是俄羅斯下一階段主打的外貿產品。在2015和2016年坦克兩項比賽中出鏡很多,是俄羅斯目前主打的外貿產品型號,主要是換裝了1130馬力的發動機和加裝了新型火控系統(“松樹-U”車長周視鏡)。但是該型號在根本上仍然是對T-72坦克的升級,受制於基礎設計限制(車內空間狹小、布局局促,繼續升級潛力有限,整車技術水平仍然是70年代的水平),該型號的實際作戰效能比較堪憂。雖然俄羅斯號稱該型號具備動對動射擊及夜間作戰能力,但是在2015年的比賽中,該型號依然采用傳統的短停射擊方式進行主炮射擊,不禁讓人懷疑俄方的宣傳是否含有水分。而同為參賽國的中國的96A式主戰坦克則采用了標準的動對動射擊方式。


短停射擊是坦克在進入射擊區域前先將時速降低至5km以下,再進行射擊,這樣可以避免車體的高速運動帶來的主炮晃動。動對動射擊為坦克在進入射擊區域時並不減速,依舊以數十公里的時速行進,調轉炮塔開炮射擊,動對動射擊是評判一型坦克的火控設備是否實際具備第三代坦克作戰效能的標誌。



中國的坦克出口歷史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中東和東南亞國家。在兩伊戰爭時期,中國向客戶出口了3000輛69式坦克創造了二戰以後世界坦克一次性出口量之最。


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均有大量購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企業生產的坦克或自行火炮的歷史,而且目前仍是中國地面裝備出口的主要國家(伊朗由於受到國際制裁不在此列)。巴基斯坦是中國坦克最為主要的海外用戶,雖然其在烏克蘭購買過T-80UD,但隨著烏克蘭國力的衰弱,哈爾科夫廠已經逐漸淡出國際軍火市場。東南亞國家作為我國傳統的友好國家,一直是中國坦克的用戶。


中國外貿坦克性能優勢明顯,出口前景樂觀


2010年以後,從前蘇聯分裂出來的國家靠吃蘇聯留下的老本來發展技術裝備外貿的日子難以為繼,而自身又面臨人才斷層、資金匱乏、產能不足等問題,導致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推出到國際市場的產品缺乏競爭力,原有客戶逐漸喪失。


正值此時,中國通過在85式各型主戰坦克(含85式、85-IIAP、85-IIM、90/90-II式、MBT-2000/VT-1A、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9910工程、0910工程)的研制,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坦克設計制造經驗和優秀的人才隊伍,使得中國坦克工業歷經幾代人的不懈發展和艱苦奮鬥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已經將俄羅斯遠遠甩在身後,技術實力比肩德國和美國。近年來推出的外貿型號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極具競爭力,獲得了原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坦克用戶的青睞。


96A坦克在2015年俄羅斯坦克大賽中動對動射擊能力已經向我國的潛在客戶很好地說明了中國坦克工業已經超越俄羅斯,比肩歐美的技術實力。而VT-4和VT-5作為近期推出的型號無疑要比96A更為先進。




於2016年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VT-5輕型坦克非常適合雨林和水網較多的東南亞國家,而其他國家尚無同類產品。



中國外貿坦克的技術實力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而與相關國家良好的外交關系和完善的售後服務贏得了更為廣闊的出口市場和用戶良好的口碑,中國坦克外貿的市場前景十分光明。(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35

博物館腦洞大賽:播放量上億,“文物戲精”為何成爆款?

“一切來得很突然,‘文物戲精大會’能火,這是他們事先沒想到的。”熟悉“文物戲精大會”幕後故事的文博專業人士昨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周,“文物戲精大會”H5發布瞬間刷爆各社交平臺。視頻中,宮女俑大秀舞技、說唱俑手舞足蹈,“館里是不是想捧紅我們?” “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等幽默臺詞搭配魔性背景音樂,讓人們眼前一亮。

“沒想到古板冰冷的文物也能有互動感。”網友們大都感覺喜出望外。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樣的火爆也是參與者都沒有想到的。

千訊咨詢發布的《中國文物市場發展研究及投資前景報告》顯示,截至5月21日,該視頻累計播放量突破1.18億次,點贊量達650萬,分享數超過17萬。

而“文物戲精大會”H5的誕生只是“嗯~奇妙博物館”微視頻挑戰賽的一部分。

“視頻挑戰賽是七家博物館致力於讓文物‘活’起來,聯合科技創新公司將科技與文化相融合講述中國故事的結果,目的是用‘95後’、‘00後’等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他們關註博物館、走近博物館、走近中華文明。”該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讓國寶動起來

“文物戲精大會”H5視頻短短1分42秒,幕後團隊卻準備了一個月。H5是指基於HTML5技術的交互網頁應用,主要在移動設備上以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

4月初,七家一級博物館共同參與了“嗯~奇妙博物館”微視頻挑戰賽。

“文物戲精大會”創意來自“如果國寶會說話”。

“這個點並不新鮮,文物說話,在電影、舞臺劇等產品中早有諸多呈現,最初各家博物館都有各自館的宣傳版本,基本是各館的鎮館之寶。這次是七家一起做這個活動,既要滿足有趣又要兼顧各館特色或者說地域特色,同時還需選取一些保存比較有完整性、故事性的文物。”上述人士表示。

在前期的策劃過程中,整個團隊不斷與博物館的專家溝通和學習,在文物嚴謹性、時代創新性與用戶需求的交融中尋找契合點。

首先要選定文物,既要滿足創意和趣味性,又要尊重這些國家寶藏本身的嚴謹及美感。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後母戊鼎以及唐三彩人物俑、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的三星堆銅人像、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秦兵馬俑,以及浙江省博物館的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等都成為“戲精”主角。

值得註意的是,入選戲精的文物多具有“流量元素”,也是熱門IP或者成為熱門IP的可能。

館藏之寶是成為這些流量IP文物特征之一,有些文物在《國家寶藏》等熱門節目中多嶄露頭角,頗有觀眾緣。

最終,七家博物館的合作平臺獲得博物館的圖片授權,又運用再設計美化局部細節,通過骨節動畫的技術團隊以及配音特效等一系列新媒體技術,將短視頻網站上流行的“拍灰舞”、“98K電眼”、“我背後有人”、“千人千面”等備受年輕用戶歡迎的流行元素與國寶文物進行有機融合,進行年輕化的重新演繹,讓原本靜止在展臺上的七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們“動了起來”。

“無論是博物館還是文物,在多數人眼里是一個比較生冷嚴肅的存在。比如,一些文物作為祭祀禮器比較莊重威嚴,但如果讓它能夠有更豐富的表情,可以形成很強烈的反差,從而可以喚起人們的情緒,有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欲望。”上述人士表示。

文博爆款或頻出

“文物戲精比賽”並非第一個“爆款”。

2016年,“腦洞大開”的故宮博物院就曾與另一平臺合作開發過一款互動APP,產品中《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女子走下了屏幕;久居深宮的嬪妃娘娘戴上了VR(虛擬現實)眼鏡;小宮女們認真地玩著手機遊戲……

同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當年3月,國博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文創中國”線上平臺;6月13日,“文創中國”線下運營中心正式落戶上海自貿區,一支275人的經營團隊隨之成立,國博率先在“文創中國”平臺上線400個文物IP。

與此同時,各地博物館也在嘗試通過“互聯網+”讓文物與觀眾的距離更近。

同樣在2016年,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的《“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中就提出:要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蘊含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時代精神,彰顯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的每一次嘗試與創新幾乎都成為爆款。”同樣關註文旅產業發展的投資人徐慧表示。

這背後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博物館希望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的平臺,將其所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與公眾分享,把傳統文化的內涵用富有創意的方式普及並傳遞下去,從而培養更多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二是互聯網公司希望能有更多IP資源,提升整體內容的文化品位,同時還可以借助知名博物館與知名文物增強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提高競爭門檻。

更為關鍵的是文化危機、文化內涵的空洞化,也將傳統文化推到了文化自信所需的重要資源領域。《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紀錄片與電視綜藝節目的火爆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驢媽媽旅遊網發布的《2018年五一小長假出遊報告》顯示,“博物館”相關旅遊產品的搜索量同比上升近一倍。

“山水旅遊資源越來越少,基本上達到一定飽和狀態,在全國著名的且沒有開發的自然景區已經很少的情況下,文化旅遊的開發才是旅遊業下一步的方向。未來,依托傳統文化資源與創意發展旅遊產業,可能是一個康莊大道。”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發。《意見》提出,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在文化方面,要科學利用傳統村落、文物遺跡及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文化場所開展文化、文物旅遊,推動劇場、演藝、遊樂、動漫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

隨著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落槌,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勢必極大促進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文化遺產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市場需求,博物館的探索不僅僅是互聯網、高科技平臺,背後還有資本以及另一種文創玩法和邏輯。”徐慧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的博物館新媒體宣傳人員有其自身的交流矩陣群,大家在一起探討策劃活動方案。一些博物館負責人認為,創新並非易事,大部分博物館還在探索如何走出深閨高閣的過程中。

而創新也意味著風險,關鍵是“度”的把握。

“創意來自文物,落腳點仍在文物本身,我們希望以這樣一種形式讓文化的魅力重回人們的視野。”上述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67

AR技術讓楚文化“活”起來 博物館文創之路走出新花樣

用內置AR(增強現實技術)軟件的手機掃一掃瓶身,就會出現一個和真人大小相仿的3D立體華服美女,觀眾還能與“她”合影。

法國時間6月11日,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瑰寶之一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首次走出國門,在法國盧浮宮實現AR展出。這是湖北省博物館首次與騰訊合作,進行文物活化、文化活化的一種嘗試。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瓶身腹部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故稱為“四愛圖”梅瓶。

近年來,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在內的國內眾多博物館,針對館藏品開發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各類文化創意產品。

從戴著黑框眼鏡賣萌的康熙大帝紅遍朋友圈,到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再到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文創設計正在打破博物館的高冷範,讓文物活化起來,走進大眾生活。僅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家,其研發的9170種文創產品,每年可為故宮博物院帶來超過10億元的銷售額。

而隨著騰訊、阿里、抖音等互聯網公司和新興技術的崛起,博物館文創之路步入新階段。

前有騰訊地圖和故宮博物院攜手打造的“玩轉故宮”小程序,讓永不打烊的故宮成為現實;後有抖音小視頻聯手七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推出創意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並獲1.18億次點擊率,以及VR(虛擬現實)版的《清宮美人圖》。最近,敦煌莫高窟亦開啟“年輕化”探索,與kindle合作,讓經典紋樣“走上”電子書外套,敦煌色系口紅也一度成為“網紅”美妝產品。

湖北省博物館以楚文化為特點,在打造文創IP方面也做了諸多嘗試。據介紹,湖北省博物館先後開發出八大系列千余種特色文創產品,受到社會廣泛關註。目前,該館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依托“網紅國寶”,采取授權等方式,聯合文創企業開發越王勾踐劍珠寶、貴金屬飾品,並聯手本地一家大型食品企業,首次推出越王勾踐系列巧克力、點心等可以吃的“國寶”,重點打造數字文創產品,推出”掌上智慧博物館”APP(一、二期),還以”地下樂宮的奧秘”“楚國車馬出行”等卡通動畫形式介紹歷史文化,開發文博系列小遊戲,在玩樂過程中傳播了文化知識。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專家劉玉堂表示,深度挖掘楚文化元素,將楚文化的建築、文物、歷史故事等,找到一個符合年輕人喜歡的時尚表達載體,將成為博物館宣傳歷史文化很好的載體,應得到大力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1

海防博物館二千萬天幕一吹漏水

1 : GS(14)@2012-07-31 11:36: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31/16562104

記者到海防博物館了解,見颱風韋森特侵襲後仍照常開館,但仔細觀察卻發現,地毯上佈滿一個個圓形水迹,有職員爆料:「打風個幕穿窿漏水,咪放幾個水桶響度囉!」記者抬頭細看,果然發現天幕傷痕纍纍,有十處修補穿洞的痕迹,最大的更有手掌般大。
至於上層展覽區,地下明顯有滲水的水迹,已沾濕的展板則「特意」放到新展板後面作掩飾,而展板早前貼上「暫停開放」的通告仍未撕走。「嗰日打風吹走個棚又漏水,安全起見咪封咗!」一名職員向記者透露,颱風當日天幕不但漏水,接駁位更入風,上層的展板榻下,情況一團糟,令講述日治時期宣傳品的新展覽「紙製武器」,開幕僅三天便需停辦一天。
面對記者查問,上層保安員仍表示:「吹12號風球都冇事!」但全館職員立刻封口,連外判清潔工人亦在休息室打開門議論紛紛:「滲水又關我哋事,打風搞到立立亂就唔好俾人入嚟啦!」著名建築師蔣匡文坦言,天幕面對颱風插穿洞其實很難避免,「啲石仔就好似子彈咁,樹枝就變成箭,在強風下整穿天幕都好正常」。
館內的文化工作助理員黃小姐說:「其實10號風球之後,星期二帳篷公司已經全面檢查,其實我哋經常都維修補窿,你知佢(天幕)日曬雨淋,好正常嘅!」黃小姐堅稱,經修補後的天幕遇上豪雨也滴水不漏。
天幕在建築界確有名堂,曾在00年奪得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當年有份參與設計的建築師譚士偉指,天幕用無縫式設計及上乘的塑膠料,絕對防風又防水,「佢(天幕)可以抵禦180公里風速,正常情況下唔應該漏水……。」譚解釋今次10號風球風速超過200公里,可能超出天幕的負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08

屋邨博物館為誰開?

1 : GS(14)@2013-10-29 01:28: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1028/18481923

                              近年說保育、活化古蹟,地盤圍板上總會印上一張張老照片,搭間豬骨博物館供瞻仰遺容,開幕人聲鼎沸,然後被遺忘,是常態。看孫中山紀念館甘棠第多寂寞。香港最後一座徙置大廈美荷樓活化,藉青年旅舍還魂,說好的公屋博物館重現老香港。時代巨輪不斷轉動,當太進取變成不該,在博物館懷緬獅子山下精神才是正經事,只是香港人,常逛博物館嗎?
記者:邵超
攝影:潘志恆、林栢鈞
模特兒:Becky@Portamento

                                                                                                                        
            圍板之城
■啟德發展區的圍板全是舊機場照片,讓人想起九龍城昔日的繁華。
            ■灣仔綠屋活化成動漫基地前,圍板也以漫畫吸引眼球。            ■美荷樓活化,最終以過份醒目的橙黑色青年旅舍重現人間。


現在式 美荷樓與牛下時空交接

                今年是香港公屋發展六十周年,上月才有《話說公屋》展覽開幕,怎也不及親身踏足石硤尾邨美荷樓過癮,它是碩果僅存的第一代徙置大廈。這個屋邨挾着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和首個徙置屋邨的光環加冕,踏入邨裏範圍,有關石硤尾徙置大廈及七十年代公屋的集體回憶裝置便無所不在,街上豎起繪有昔日生活點滴的柱狀展板,還有美益樓地下的展覽區,做得用心,只是遊人稀少,前者淪為裝飾物,後者是公公婆婆納涼的地方。最新開放的美荷樓生活館,命運該不同,旅客保障了每天一定的人流?!2009年告別美荷樓開放日後蓋上綠色網布,圍板上是未來的預想圖,今日化身青年旅舍,公屋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是活化古蹟時承諾的事,佔兩層樓的生活館,重現昔日石硤尾及深水埗街道風情和街坊口述歷史,一樓則重現五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徙置大廈的示範單位,那些大型家具如碌架床、櫃等,來自牛頭角下邨。還記得2009年牛頭角上邨重建後,房署特闢文物展覽區,利用舊邨清拆下來的鐵閘、招牌,倒模出一間牛頭角茶餐廳,供居民想當年及休憩,逛過的人有幾多?

美荷樓生活館

一樓

                                                                                                                        
            ■昔日夜不閉戶、在走廊睡覺,是屋邨風情。            ■重現一層320人共用的廁所場景,幻想遍地黃金屎況。            ■公廁旁是「水喉房」,搭景與黑白照併合出昔日洗滌情景。


地下

                                                                                                                        
            ■地下舊物展覽,把郵票、書報以至小學生Copybook等舊物以百家布形式並列。            ■做出比人還高的舊時兒童水泥捐山窿,這種藝術裝置帶來無限驚喜。            ■天台小學是徙置大廈的回憶,當年美荷樓一位老師還自費替學童打造遊樂設施。


商舖

                                                                                               
            ■美荷樓青年旅舍唯一一間食肆呼吸Cafe,裝修走懷舊路線,平均消費$70。            ■毗連的呼吸士多店員Kary指店內的陳列櫃、玻璃瓶都是舊物,值得細味。
          
                                                                                 
              ■丁新豹:我們的生活並不是由最初就很好,現代物質太豐富,但精神生活是否同樣很好?藉着當年情,觸發新一代反思。

最完美示範

                                    在盲搶地的今日,未來屋邨重建時,不知又生出多少個博物館,有同事說這是街坊情感的補償。重建後的大廈把原本的空間改造了,街坊重回美荷樓聚舊,筵席終將散去,曾經有過的街坊鄰里情,只剩下集體回憶。前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博士說:「我們不能保留所有事物,作為一個活化計劃,利用一座碩果僅存的二級歷史建築,說公屋歷史,連繫周邊街坊的情,其實是最恰當的。」走出美荷樓生活館,地下還設有懷舊的呼吸Cafe連售賣本土特色精品的士多,12月更有一班受過培訓的街坊擔任導賞員,帶遊深水埗及石硤尾社區和美荷樓生活館,這樣的一個完善配套,跟甘棠第與孫中山歷史割裂的情況不同,也不像雷生春般欠缺街坊的支援,石硤尾街坊義工服務社區地標,也算天時地利人和,丁新豹稱讚:「昔日是有人居住的公屋,今日青年旅舍也是有人居住。生活館結集周邊的街坊,替他們做口述歷史,他們都很開心,不想當年經歷被人遺忘,我們幫他們留下回憶。」展覽不斷展示昔日因大火而聚集的鄰里逆境自強、能屈能伸的精神:「因為我們在說的是人,貫穿整個展覽的是情,有街坊鄰里情、父子情、師生情、男女情、母女情等等,是一個很感人的展覽。文物其實並不一定吸引,但亦屬於那個時代的用品,透過它們可以看到當年生活。」
2 : GS(14)@2013-10-29 01:29: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1028/18481925



美荷樓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徙置大廈,1953年稱為黑色聖誕節的石硤尾六村大火,石硤尾上村、石硤尾下村、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窩仔上村及窩仔下村共53,000名寮屋居民無家可歸,促使港英政府插手房屋供應。災民只能在公園及球場搭帳篷暫住,當年吳宇森與家人也在其中,市政局很快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臨時房屋(亦稱包寧平房,以當時的工務局局長之名命名),後來由聯合國捐款興建首八座七層H型徙廈安置災民,包寧平房被拆,後來徙廈數目增至29座,又於1961年加建七座七層高的廉租屋大廈。石硤尾邨在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那年開始分批拆卸重建徙廈,多次重新編配號碼,所以美荷樓又叫15座、41座。
街坊故事

街坊重臨舊地,回憶苦中帶甜。李太:「很開心美荷樓無拆,他日可回來回味。54年九龍仔火災,家公開設的合興茶樓燒掉,在深水埗海傍瞓街,後來派屋(美荷樓)。最初唔叫美荷樓,改過很多次名,22座、H座、15座,住到86年搬上居屋。最開心是曾當選平安小姐,因為家居經常保持清潔才獲獎。」劉生則說:「15座有很多猛人,可能風水好啦!她(李太)老公當差,破過大案,樓下街坊又有黑社會大佬。以前租卡是一張紙皮,最初14蚊,交完錢在卡上蓋印。當時鑿穿幅牆兩屋分一個電話用,要鎖在櫃裏。麗的呼聲每月才三蚊。」
3 : GS(14)@2013-10-29 01:29: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1028/18481927

在公屋踏入六十年的今年,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也過了城規會一關,全部拆掉重建大廈,有說部份空間將會興建保育公園,保留集體回憶。Facebook群組「明華大廈.倒數」版主明華妹卻沒太大感想:「明華大廈最具特色的是建築本身!」1962年至1978年分三期興建的明華大廈,共13座,以英文字母排列,是房協早期的公共屋邨,由著名華人建築師司徒惠設計,並以創辦人之一何明華會督命名。街坊一走出屋外便是中央走廊和梯間啡色通窿磚,透光通風,明華妹:「中秋時會在每個窿內點一根蠟燭砌圖案,心形是最受歡迎的。最瘋癲的一次,十幾廿年前買了一個便攜式燒烤爐,跟街坊一起BBQ。」大眾BBQ是「TBB」的御用大結局橋段,明華大廈,倒數中,卻已沒人膽敢瘋癲,八十後明華妹,已是全層最年輕的一個。
4 : pcp7838(1616)@2013-10-29 01:32:34

我睇完新聞有興趣去.

我最近去完台北烏來, 人地一樣儘管變左很多, 有一個博物館講番昔日面貎, 有一位伯伯一樣係度做義工講解.
5 : hoyin86(39556)@2013-10-29 10:13:13

想不到明華大廈都會折,仲咁新淨,要再去一次先得。
6 : 肥B(18468)@2013-10-29 10:51:01

hoyin865樓提及
想不到明華大廈都會折,仲咁新淨,要再去一次先得。


樓齡35至51年, 新的一期就早拆左些少, 最舊那期就正常.
2010 年前係無升降機架, 我讀書那個年代好多時經過都覺得行咁多層上去都幾攞命.....

佢個設計真係好通風, 但之前真係零保安架~~
7 : hoyin86(39556)@2013-10-29 14:05:25

肥B6樓提及
hoyin865樓提及
想不到明華大廈都會折,仲咁新淨,要再去一次先得。


樓齡35至51年, 新的一期就早拆左些少, 最舊那期就正常.
2010 年前係無升降機架, 我讀書那個年代好多時經過都覺得行咁多層上去都幾攞命.....

佢個設計真係好通風, 但之前真係零保安架~~


可能佢翻新過,上次行過真是唔覺得是咁耐
8 : hoyin86(39556)@2013-10-29 14:06:06

唔記得幾耐之前,反正細個嗰陣時所有公屋都是零保安,哈哈,啱晒我呢啲影相友
9 : 肥B(18468)@2013-10-29 14:25:10

其實以前就話唔係人人負擔得起影相這玩意, 所以D黑白舊相, 昔日地貌先咁珍貴,
而家數碼攝影的盛及互聯網的發達, 令我就覺得保留那些舊事物的意慾就大大減少了.
10 : hoyin86(39556)@2013-10-29 14:31:06

影相都是其次,難得仲係度先有得睇,哈哈。
如果話自己去冒險,探險,又好似誇得濟,但是我又似是這樣多過影相(我唔係拎住部相機周圍走果啲啊)。
影相留番俾專業人士做啦smiley

至於甚麼應該存留甚麼應該重建,我沒專業意見,反正他們還生我都會去走訪一次smiley

相對來說我比較關心重建清拆後原居民有沒有被合理安置賠償等等。
11 : 肥B(18468)@2013-10-29 14:58:58

關於安置同賠償, 真係少擔心好了, 除非好似賽鴿店咁話唔係為錢, 為門手藝, 要政府發牌俾佢過日辰就難搞一D, 其他的「住家」, 用咁多間估價行做的參考數據, 又係「政府收」, 只要同個別傳媒同組織「呼冤」, 實有人幫到手.


市建局於2008年7月25日以抽籤方式選出及委託合資格的專業測計師行為項目評估「七年樓」的呎價。有關詳情,請參閱以下資料:
http://www.ura.org.hk/tc/project ... oting-exercise.aspx
12 : hoyin86(39556)@2013-10-29 15:35:36

肥B11樓提及
關於安置同賠償, 真係少擔心好了, 除非好似賽鴿店咁話唔係為錢, 為門手藝, 要政府發牌俾佢過日辰就難搞一D, 其他的「住家」, 用咁多間估價行做的參考數據, 又係「政府收」, 只要同個別傳媒同組織「呼冤」, 實有人幫到手.


市建局於2008年7月25日以抽籤方式選出及委託合資格的專業測計師行為項目評估「七年樓」的呎價。有關詳情,請參閱以下資料:
http://www.ura.org.hk/tc/project ... oting-exercise.aspx


最少在觀塘重建方面啲賠償也是可以買得番間單位住的
咁都放心啲
13 : 肥B(18468)@2013-10-29 15:45:31

只要係政府收的, 就無問題, 反而係私人企業以代理收購的, 如玄牛, 出的OFFER就好海鮮, 而且條款狠毒, 唔好隨便簽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52

美建外交博物館 6國務卿齊動土

1 : GS(14)@2014-09-07 12:03:32

美國國務院興建全國首個外交博物館,前天(周三)舉行動土儀式,造就六位新舊國務卿聚首一堂的難得一見場面。外交博物館名為「美國外交中心」,七位在世前國務卿都列為榮譽館長,其中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貝克(James Baker)、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鮑威爾(Colin Powell)和希拉莉(Hillary Clinton),都有出席儀式,舒爾茨(George Shultz)和賴斯(Condoleezza Rice)缺席。


讚希拉莉引入個人外交

現任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主持動土儀式時,強調外交有結束戰爭、開放市場和傳播自由等作用,現在世界紛爭問題眾多,就更需要美國領導外交,稱「美國的DNA是交往和領導,不是退縮和孤立主義」。克里逐一稱讚出席的前國務卿,指基辛格堪稱「外交典籍」、貝克1991年波斯灣戰爭建聯盟成典範、奧爾布賴特在結束波斯尼亞和科索沃戰爭展「道德領導力」、鮑威爾團結世界對抗阿蓋德、希拉莉重振一些舊夥伴關係和引入「個人外交」。美國外交中心佔地3,700平方米,除展美國外交文物,亦有外交模擬遊戲,首階段工程預計後年完工,開幕日期未定。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5/18856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93

博物館槍手被揭綁架記者

1 : GS(14)@2014-09-09 12:09:09

「伊斯蘭國」綁架和處決西方人質之際,一名曾在敍利亞被聖戰分子俘虜的法國記者爆料,指5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外槍殺四人的疑犯奈穆什,竟是綁架他的聖戰分子之一。4月才在聖戰分子手中獲釋的赫寧向《觀點》雜誌透露,奈穆什是去年7月至12月期間在敍利亞看守他的獄卒。他形容奈穆什個性兇殘暴戾,令在囚的約50名人質聞風喪膽,「除了唱歌外,就是折磨人質」。他們每晚都會被虐打,直到晨禱時候才休止。赫寧過去幾個月來對奈穆什的身份秘而不宣,是要保護仍在囚的西方人質。另一名曾被綁架的記者弗朗索瓦就斥責《觀點》的報道「不負責任」,認為會對調查工作及人質造成麻煩。現年29歲的奈穆什5月在法國被捕後,7月引渡到比利時,將於周五上庭受審。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8/18859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64

台四大博物館美術館禁自拍棍

1 : GS(14)@2015-03-16 08:41:02





■各地景點到處可見遊客使用自拍神棍。


繼歐美多國的博物館禁止旅客使用「自拍神棍」後,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也以「可能損壞文物、展藏」為由,禁止遊客在遊覽博物館時使用自拍神棍。台灣傳媒報道,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於上周五(十三日)張貼公告,指「為了維護展場參觀品質及安全,入館參觀前請收妥您的自拍設備」。該館教育推廣組組長王婉如表示,館方擔心自拍棍會觸碰到展品。台北市立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亦已明文禁止使用自拍棍,故宮博物館則禁止攝影,亦不能使用自拍棍。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7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10

兩槍手突尼斯博物館開殺戒21死

1 : GS(14)@2015-03-20 01:38:25





北非突尼斯首都的巴杜博物館(Bardo Museum)昨天遭武裝分子襲擊,槍殺多人並脅持多名遊客,反恐部隊其後衝入博物館營救,擊斃槍手,救出人質。事件中至少二十一人死亡和六人受傷,死者中包括十七名外國遊客。


■部份人質獲救。

毗鄰國會大樓 槍手遭擊斃

兩名穿着軍服的武裝人士昨天進入突尼斯市巴杜博物館後開槍,大開殺戒,槍聲驚動毗鄰國會大樓,國會立即進入高度戒備,所有議員暫停議事,在大樓前廳集合和疏散,當局也隨即派反恐部隊包圍博物館對付武裝分子,雙方對峙了一段時間,反恐部隊其後衝人營救,雙方駁火,將兩名槍手擊斃,一名警員死亡,成功救出約三十名人質。據報事發時博物館內有一百名遊客,內政部指有十九人死亡,當中十七名是外國遊客和一名突尼斯人,另有六人受傷,但沒公開死傷者國籍。槍擊發生後,當局已疏散了部份遊客,暫時不清楚槍手身份。未經證實的消息指,死者包括兩名英國人、一名法國人、一名西班牙人、一名意大利人。波蘭外交部宣佈,至少有三名波蘭人受傷。突尼斯自二○○一年爆發茉莉花革命,推翻專制總統後,局勢一直不穩,尤其是面對伊斯蘭激進分子滋事,「伊斯蘭國」(IS)聖戰分子和與阿蓋德有關的恐怖分子也趁亂在這裏招兵買馬。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9/190817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