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認證的“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下稱“網證”)首次亮相支付寶,並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個城市的多個場景同時試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網證的領取流程為:打開支付寶“卡包→證件”,根據提示完成“刷臉”等相關身份認證,證明是本人,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網證了。在使用時,可以打開網證二維碼,通過掃一掃證明自己的身份。
螞蟻金服人士表示,在已開通相關服務的城市,市民在完成刷臉等相關認證後,獲得公積金社保查詢等一系列原來必須出示身份證才能辦理的業務,還可以用網證完成車票的購買和酒店的入住登記。
但是網證的安全性也成為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手機丟了怎麽辦?別人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網證?
螞蟻金服表示,使用網證時,用戶需要先通過指紋或者刷臉驗證,證明是本人後才能進入到網證頁面,另外在打開二維碼時,還要再次刷臉驗證,需要多道驗證流程。例如,先通過“手機密碼+支付寶登錄密碼”打開支付寶,再通過“指紋驗證+刷臉驗證”打開網證二維碼,總共四關。
衢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忠京認為:“網證不能替代實體身份證,但基於它易保管、易攜帶、多重密碼保障等特點,網證的使用非常安全,其實能大大降低證件丟失的概率和被人冒用的可能性。”
“身份證電子化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也是迎接無紙化現金時代到來的一個前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實體證件,比如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社保卡等,都在朝電子化方向發展。
第一財經記者登錄支付寶看到,當前已支持電子證件的地區和類型包括深圳(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電子社保卡)、廣州(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電子社保卡)、鄭州(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南昌(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等。
此前,微信也在多地推出電子證件的服務。例如,騰訊與深圳交管部門在深圳聯合推出的微信電子駕照。
李虹含表示,支付寶、微信競相布局電子證件化服務對它們的意義主要在於對存量客戶的挽留,以及擴大其在征信方面的既有優勢。但風險問題仍然無法避免,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於需要利用科技和立法兩種方式,使用立法完善信息使用邊界。
正在轉型路上的券商經紀業務,又來了“攪局者”。切入點同樣是傭金,但扛起的大旗,卻是傭金費率透明化。
而這一次,“鯰魚”則是急欲突圍的是川財證券。不同於以往,川財證券並未以價格戰為突破口,而是將槍口指向傭金透明度問題:通過其“明傭寶”APP,公開標明每位客戶的實收傭金費率,不論客戶資金大小都按照同樣標準收取傭金、融資費率。
“多年來,證券行業一直存在傭金費率不公開、看人報價的問題,同樣的服務,不同的人,傭金高低相差很大。明碼標價技術上不難,關鍵是願不願意。”川財證券總經理助理周蔚說,通過此舉,可以讓券商傭金走向透明。
選擇傭金作為突破口,幾乎已成為中小券商轉型的標配。隨著市場不斷變化,高度依賴經紀業務的中小券商,打價格戰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小券商轉型,必須通過差異化策略另辟蹊徑。如今,傭金率雖然不斷走低,傭金明碼實價卻沒有先例。
傭金明碼實價
“‘明傭寶’正式上線以來,客戶開戶量數倍上升。”在日前的媒體交流會上,周蔚稱,該產品於去年12月上線,最大的特點是公開標明實收傭金費率,並對所有客戶實行“一口價”。此外,該產品還將上線零手續費的保證金理財,收益為活期存款的10倍。
“很多券商實收傭金要前往交割單計算,要投資者動手算,有些人根本沒這個意識,甚至不會算或懶得算,放在賬戶最顯眼的位置,掃一眼就知道自己的實收傭金率。” 川財證券總經理助理周蔚說,此舉改善了客戶體驗,也是產品競爭力的體現。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中小券商,此舉為川財證券突圍提供了可能。但傭金明碼標價的做法,也讓川財證券承受不小的收入壓力。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行業平均傭金率為3.94‱。而川財證券推出的“一口價”,要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接近40%。
而川財證券年報數據顯示,2015 年、2016年,該公司營業收入 7.93 億元、5.22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4.72億元、3.75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接近60%、67%,經紀業務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碼實價意味著主動割舍既有利益,也意味著收入可能面臨縮水,肯定對自身的收入有影響,未來帶來什麽好處又不確定,2017年9月制定方案時,公司內部分歧很大,尤其業務部門擔心收入是否能完成。”周蔚稱,投資者是證券市場基石,應該得到應有的公平和尊重,明碼標價這條路非走不可。
周蔚稱,萬分之2.5的傭金費率,也是目前深圳市場公開價格,但回顧電商等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透明化和標準化,可以有效挖掘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的體驗,從而獲得市場的認同,這也是川財證券明傭寶選擇的原因。
中小券商差異化突圍
以低傭金作為突破口,幾乎已經成為中小券商近年轉型的標配。早在2014年,國金證券、中山證券等,就率先了開始降價。但時隔四年之後,單靠降低傭金率,能否奏效尚是未知數,傭金“價格戰”的空間已經不大。
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2016年,全國129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52.95億元。而在2017年,前述數據分別為3113億元、820.92億元,分別下降了166億元、230億元,經紀業務收入降幅接近22%。
經紀業務收入在大型券商收入構成中的比重,也在持續下降。根據公開披露,2017年,中信證券營業收入433億元,而經紀業務收入占比約為25%;海通證券同期營收為282億元,而經紀業務分別為收入占比也不到40%。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2016年,經記業務收入在券商全部收入中的占比接近34%,而2017年已經降至26%左右。
與此同時,中小券商的收入、利潤,仍然高度依賴經紀業務。業內人士稱,一些中小券商經紀業務傭金收的比重,甚至達到50%以上。隨著不斷競爭加劇,券商經紀業務大幅下降,目前平均傭金率大約萬分之四左右,而且總體仍呈現下降趨勢。這就意味著,如果繼續降低傭金,必然對中小券商的收入、利潤產生巨大沖擊,降價空間已經不是很大。
同時,中小券商還面臨大型券商的壓力。在2017年年報中,國泰君安、華泰、廣發等大型券商,已將金融科技寫入核心競爭力。同時,大型券商豐富的產品、業務手段、工具、客戶基礎等,中小券商也難以正面競爭。
在此情況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差異化競爭,為中小券商擴大客戶基礎、轉型提供了可能。川財證券傭金明碼實價的關鍵,也並不降低費率水平,而是指向券商傭金長期以來的不透明、不公開問題。在川財證券之前,鮮少券商關註,亦無傭金明碼實價的先例。
根據現行規定,證券交易傭金采取浮動費率,券商向客戶收取的傭金,不得高於交易額的千分之三,不得低於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交易所手續費。在此基礎上,券商制定傭金標準時,有較大的浮動空間,針對不同的客戶,實行差異化的傭金率。
傭金價格不透明,還引起了大量糾紛。業內人士稱,投資者如果不主動申請調傭,費率都基本停留在開戶時的水平。當時,傭金費率多數高達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當下全市場的平均傭金水平,已降到萬分之四左右。
“零售商業明碼實價已經是通行慣例,多年來,證券行業一直存在傭金費率不公開、看人報價的問題,同樣的服務,不同的人,傭金高低相差很大,不同客戶的傭金最多相差10幾倍,顯然是不合理。”周蔚稱,川財證券此舉,可以讓券商傭金走向透明。
目前,券商傭金率在萬分之22.5到3‰之間,由於定價不透明,新客戶比老客戶低,沿海比內地低,省會城市比三四線城市低,競爭越激烈的地區傭金越低,反之則越高。而資金量大的客戶,也可能享受更低的傭金。入市越早,傭金就越高。
“我們規模比較小,必須一方面補差距,一方面突出特色,做大客戶規模。”周蔚說,明傭寶將引入智能投顧,利用大數據發掘、識別投資者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系統自動為其推薦公募基金組合,但川財證券更願意關註監管信息,比如投資者對券商的投訴,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行業有能力解決,但又沒有解決的客戶需求和痛點,實現差異化競爭,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