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中美元首會晤地:這個莊園為何被稱“冬季白宮”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0日宣布:應芬蘭共和國總統尼尼斯托、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特朗普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並於4月6日至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特朗普總統舉行會晤。

習近平此行將是和特朗普的首次會晤。

此次中美元首會晤地海湖莊園是特朗普名下一處位於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私人奢華莊園,於1924-1927年建成。特朗普於1985年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這棟豪宅,並在1995年完成了對該莊園的改造。在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前,海湖莊園是他招待生意夥伴的場所。

海湖莊園全景

海湖莊園外景

特朗普就任總統後,他在這里招待外國首腦、公司高管和其他貴客,海湖莊園搖身一變成為美國政府的副中心,被稱為“南部白宮”,也被外界稱為“冬季白宮”。今年2月,特朗普曾在海湖莊園招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海湖莊園內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81

做冬季的菜籃子果盤子,海南要打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張牌

從建省前80%的糧食、畜禽需島外供應,到如今在冬季有力的保障和豐富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這是海南農業在30年發展歷程中所經歷的滄桑巨變。

4月13日,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五年前,習近平視察海南時指出: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占全國熱帶土地面積42.5%。憑借在氣候上的優勢,海南具備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極好條件。冬季瓜果菜和熱帶水果,就是海南農業最具特色的兩大品牌。目前,海南已經形成“五基地一區”(國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天然橡膠基地、海洋漁業基地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主導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系。

在整個國家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手握熱帶特色農業這張“王牌”的海南,致力於增加優質高效綠色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無疑將迎來巨大機遇。據統計,2017年海南省農業增加值達到1012.46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比超過75%。

2017-2018年海南(國際)瓜果菜新品種及配套農機資材展示會上,展出的品種僅西瓜、甜瓜品種就有173個。

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的機遇

光熱資源是地處熱帶的海南所獨具的資源稟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天然橡膠不能進口。而天然橡膠屬於熱帶特產,於是,海南島就承擔起了種植橡膠樹,生產重要戰略物資橡膠,發展橡膠生產基地的重任。

1951年,中國政府對華南種植橡膠做出了部署,通過了《關於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海南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從535萬畝擴大至813萬畝。這為保障國家橡膠資源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天然橡膠被列為國家重要農產品並劃定保護區,明確海南將建設84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

目前,全球天然橡膠市場持續低迷,導致海南不少膠農棄割、棄管,制約了天然橡膠產業的發展。據新華社報道,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天然橡膠生產龍頭企業,集團“內穩外拓”,鞏固天然橡膠基地、加快“走出去”,破解困局。該集團在打造200萬畝核心膠園同時,通過海外並購,全球天然橡膠資源控制能力、市場話語權迅速增強。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市場消費實力大增,海南開始著力發展冬季瓜菜、熱帶水果和熱帶作物生產。當前,冬季瓜菜已成為海南農業支柱性產業,種植面積從1990年的108萬畝增加至2016年冬至2017年春的291萬畝,產量也從80萬噸提升至475萬噸,產值達159.6億元。

同時,以調整結構、標準化改造、產業融合為重點,海南熱帶水果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在做精做優芒果、荔枝、菠蘿、香蕉等大宗水果的同時,還大力發展蓮霧、火龍果、龍眼、木瓜等特色水果。2017年,全省熱帶水果種植面積達245萬畝,產量291萬噸,產值128億元。檳榔、胡椒等熱帶作物產業同樣發展迅速,產量均占全國的95%以上。

隨著近年來的消費升級,綠色安全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共識,這推動著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走綠色高效的發展路線。近年來,海南還著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守住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據前述新華社報道,海南省農業部門總農藝師黃正恩介紹,2017年,海南共檢測農產品樣品197.36萬個,合格率達99.54%。

在畜牧業上,2009年,海南成為全國首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得益於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產品質量安全持續穩定。據了解,重大動物疫情連續18年零發生,“無疫區”金字招牌推動海南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生豬從調進到調出,其他畜禽也基本實現自給並向島外大量銷售。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海南農業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4.9%,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0.7%,排名全國首位。2016年,海南省十二個重點產業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總產值1043.59億元,總量排名第1位,對十二個重點產業的增長貢獻率達10.4%,排名第5位。

隨著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有力保障和豐富了全國人民的冬季“菜籃子”和熱帶“果盤子”,也帶動海南農民的“錢袋子”更快地鼓起來。2012年,海南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7408元,到2017年,已增長至12902元,並且,各市縣農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過萬元大關。

優化升級特色農業產業結構

2017年7月,海南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實施意見》。文件提出,海南省將重點建設好“五基地一區”,增加優質高效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

2015年,海南省下發《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要求“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

具體來說,對甘蔗等低效產業,要大力調減,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調減任務;對高端水稻品種,要推廣30萬畝以上,在西北地區發展晚稻制種業,提升綜合效益;對於天然橡膠產業,要優化布局、穩定產能、提高單產,推動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創建200萬畝核心膠園,實現橡膠單產提升10%以上,年產量穩定在40萬噸左右。

對於冬季瓜菜產業,要穩面積、調品種、提單產、增效益,做精做優這一產業,實施標準化菜田改造計劃,健全集約化育苗和綜合服務體系;對於特色高效熱帶作物和水果,要因地制宜發展,形成標準化和適度規模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同時,還要積極推動咖啡、腰果特色產業種植資源保護和恢複性發展。

正是由於淘汰低效農業產業和品種,“騰籠換鳥”使得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熱帶水果和花卉基地得以呈現。比如,累計調減甘蔗等低效經濟作物51.3萬畝,冬季瓜菜生產規模從建省之初的108萬畝擴大至300萬畝;打造樂東蜜瓜、陵水聖女果等高效益水果品牌,初步建成有全國影響力的熱帶菊花和鮮切葉生產基地……2017年,海南農業增加值1012.46億元,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比達75%。

需要註意的是,盡管海南農產品已形成果蔬、水產、畜禽等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業格局,但由於加工品種單一,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缺乏精深加工產品、二次增值產品等。

比如,海南胡椒產量占全國的97.7%,但多以提供顆粒為主,深加工滯後。作為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海南生產優質的椰子、橡膠等熱帶農業經濟作物,但相對應的農產品加工業卻一直發展較為緩慢。數據顯示,從種植與加工對比來看,海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0.36:1,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1。

在漁業方面,目前,海南水產品加工企業有218家,但是加工產品品種單一、雷同性多,僅有羅非魚、金槍魚、蝦等少數幾種。據了解,目前海南水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47%,發達地區為70%,差距很大,特別是海南捕撈的海鮮產品,基本上沒有加工。

再比如檳榔產業,目前,中國檳榔產業總產值約500億元,湖南占300多億元,海南占100多億元,但是湖南檳榔產業發展的原料全部源自海南。業內稱,海南在原料上有極大優勢,但深加工環節才是擴大市場的關鍵。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李積華稱,2015年,海南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海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經營性收入總額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海南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他提到,依托資源優勢,雖然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加工業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化加工企業,但整體來看,大多企業規模偏小,加工品種單一,依然停留在粗加工層面。而且海南農產品加工準入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嚴重,也缺乏核心品牌概念。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沖擊,在熱帶水果、橡膠等產品的加工上,海南的農田規模少,人工成本高,如果不走精深加工,想要分市場一杯羹多少會有些吃力,精深加工對種植規模和質量、加工技術和工藝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此,李積華建議,要改善目前熱帶農產品加工小而散的局面,政府在“三產”上要有清晰的規劃,確定打造最有海南特色、最適合加工的幾大農產品,重點扶持,率先打出效應。為了拓寬銷路,扶持企業發展,政府也可以為待售的熱帶農產品建立綠色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56

【轉季喇】街頭票選女生冬季校服最靚最多人揀係邊款?

1 : GS(14)@2016-11-18 17:58:31

趁11月17日國際學生日,加上各間學校開始轉季,一起票選最美冬季校服吧。



誰說女生校服,只有夏季才吸睛?冬季校服一樣有青葱味,趁11月17日國際學生日,加上各間學校開始轉季,一起票選最美冬季校服吧。



冬季校服大致有四款,分別是恤衫加灰色背心裙(代表學校:德望學校)、感覺較像國際學校的兩件頭恤衫加半截百褶裙(代表學校:啟思中學)、最傳統的長衫(通常外面會加穿冷衫,代表學校:協恩中學)和最想不到冬季也有的水手裝(通常外面也會加穿冷衫,代表學校: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四款冬季校服各有特色,不知道市民又認為哪套最美?經過市民投票,最終長衫有3票,水手裝有4票,恤衫加灰色背心裙有6票,兩件頭百褶裙有17票,成為票王,不知道你中學的那件中不中選呢?服裝:金綸校服記者:羅祖兒攝影:許先煜、陳建邦


恤衫加灰色背心裙(代表學校:德望學校)

感覺較像國際學校的兩件頭恤衫加半截百褶裙(代表學校:啟思中學)

最傳統的長衫(通常外面會加穿冷衫,代表學校:協恩中學)


最想不到冬季也有的水手裝(通常外面也會加穿冷衫,代表學校: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兩件頭百褶裙有17票,成為票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8/19837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67

冬季霧霾肆虐累京每年失782億

1 : GS(14)@2016-12-24 10:42:28

每年入冬,內地霧霾情況日趨嚴重。北京作為重災區之一(圖),長期下去的話,有北京大學的教授預測,中高收入及高學歷者將移民海外,並引述研究數據,霧霾導致的北京經濟損失,每年約700億人民幣(下同,約782億港元)。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汪丁丁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上撰文,獲得不少網友轉發。如果北京的空氣污染造成的生活環境持續惡化,將促使中高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但年輕的群體移民海外,因為想延續家族的生物本能使年輕人出走,而高學歷者移民門檻較低,他們的離去將造成國家的「腦流失」。


內地須自行研發對抗方法

就北京為了重要活動下令企業停產的做法,汪丁丁認為並不可取。以去年9月為了閱兵而有約5,000家企業停產來看,每家企業若有100人,每人背後都有五口之家,永久停產的話,政府就得擔負250萬人的生活費。汪丁丁引述研究數據,霧霾導致的北京經濟損失,每年約700億元。文章表示,霧霾是中國現象,西方不會積極研發對抗霧霾的新技術,因此內地必須認真自主研發對抗霧霾的方法。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3/19874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48

95萬天價「頭魚」吉林查干湖冬季第一捕

1 : GS(14)@2016-12-31 01:06:20

吉林松原市查干湖前日舉行冰雪漁獵文化節,在「頭魚」拍賣儀式中,一條重達25公斤的「明星魚」拍出85萬元(下同‧約95萬港元)的高價。第一網打出最大的魚被稱為「頭魚」,在備受關注的拍賣會上,起價為158,880元(約17.7萬港元)的「頭魚」,經多間企業競相叫價,最終以85萬元扑槌,成為查干湖冬捕歷年來價格最高的頭魚。查干湖位於吉林松原市,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冬捕始於遼金時期,是中國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魚方式,以人工鑿冰、佈網,以及馬拉絞盤等方式操作,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當地都會舉辦漁獵文化節,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觀冬捕、品魚。每年12月底至農曆年前的一段時間,是漁民進行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的黃金時間。另外,也因冬季捕魚易於保存運輸,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千年不變。新華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0/19881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