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方人物:團購網站創辦人為80後平反

1 : GS(14)@2011-03-09 23:21:18

AD

近年社會上不斷將80、90後,與60、70後比較,不少人認為新不如舊,批評前者的聲音此起彼落。23歲已成為團購網站老闆的王鍵基(KK),要為同輩平反:「懶散、冇責任感、激進唔係80後嘅人先有,我啲同事無論70後定80後,個個都好有heart,好講道理o架。」

部份出位被傳媒放大

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KK是「皇仁仔」,中學會考9A狀元,拔尖入科技大學主修市場學,曾在國際創業比賽中獲獎,畢業後在上海的國際顧問公司任職一年半,回港實現創業夢。去年創辦首個本地團購網站「激安ZONE」,網站現有10萬會員,聘請了四名員工,主責聯絡商戶及客戶等工作。「70後同80後都請過,冇乜分別呀」,他指公司的員工全部也很有鬥心、不怕辛苦,亦願意主動發表意見,「唔係幾多歲嘅問題,每一代人入面,都有唔同嘅人,我哋呢代有一啲係出位啲,被媒體放大咗啫」。

他認為他們這一代,與上一代最大分別是掌握了互聯網的應用,「我哋懂事後互聯網興起,接觸多啲最新最快嘅外國理念、文化,知多好多唔同嘅嘢」。

資訊爆炸的年代,80後極速吸收,形成新理念及新思維,與香港偏向傳統的上一代出現思想上差別。

對於早前有碩士生見工200次也不成功,他坦言一早已知道學歷並非成功的保證:「9A係以前嘅事,o依家冇人理你會考攞幾多個A,待人接物技巧比學歷更加重要。」當初他在沒有大財團支持下,一個人以約二萬元創業,自己找商戶合作推出團購優惠,「初期要唔收錢幫佢推廣一次,有名氣後先有商戶主動聯絡」。他承認出身小康之家,沒有家庭負擔令他較易踏出創業第一步。

未定目標想不斷創新

KK的網站借助facebook推廣業務,自去年5月開業至今,已賣出逾37,000張優惠券,涉及生意額逾百萬元,本地另一團購網站ubuyibuy.com早前被美國龍頭團購網Groupon收購,他指曾有人想收購其網站,但他暫未想放盤。至於會否以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微軟蓋茨等IT界富豪為目標,他說:「冇諗過話跟住邊個人條路行,只想不斷創新。」

他說搞團購生意,必須跟着社會脈搏走,聆聽顧客需要,「預算案一修改,我哋即刻介紹派錢、退稅6,000蚊有乜嘢可以團購,透過facebook吸納會員意見,甚至share(分享)一吓有乜購物大計,再定出提供甚麼優惠最貼近民意」。

一眾高薪局長司長們,似乎有需要跟一些80後學習了。記者 張文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07

八方人物:城大生張穎豪團購 app一鳴驚人

1 : GS(14)@2011-03-19 11:54: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3&art_id=15077333



這個年頭,有創意似乎就有機會大富大貴。有種人,生來創意爆棚,不過天馬脫了韁,不受控走得太快太前,腦海內的念頭始終無法成真。又有一種,創意可能差點,但點子總扣着生意經,能判斷腦中思緒哪個可大賣。像城大生張穎豪,在人人也用 iPhone、女士熱衷團購的當下,他將兩者二合為一變成團購 app,至今下載量逾八萬次。他自問「冇乜諗頭」:「如果太藝術家脾氣,好難同人合作或迎合市場需求。」

學懂先做評估才定位
修讀工商管理(資訊管理)的張穎豪並非喬布斯忠實教徒,家中那台 MacBook是寫程式需要而買的,如非寫 apps,他也未必會用 iPhone。愛上寫程式緣於打機,「細個鍾意打機呀,到中一、二學網頁設計,想學整網上 flashgame,結果慢慢鍾意咗寫程式」。寫 iPhone專用程式,本來抱着玩票心態,「寫好又有得分錢,咪試吓囉」。
第一個作品半年前出世,用了約個多月時間編寫,主題是 16種性格分析( MBTI),結果一推出就打進應用程式排行榜,「唔係香港,係台灣排第三,可能嗰邊啲人比較鍾意呢啲嘢」。打鐵趁熱三日時間起貨,寫出另一個九型人格 apps,結果在台灣乏人問津,反而香港排行榜晉身三甲,「估唔到 o架,冇做市場評估嘛」。
今次做團購,懂得先做評估再作定位。最終選定大熱團購主題,由程式自動整合各種團購商戶資訊,推出數日登上香港免費 iPhone apps下載榜首。
80,000多下載次數,收費每個 0.99美金,實際收入卻不多,「同蘋果係七三分賬,你有數得計,話係第一桶金似乎太誇張」。賺到的錢大部份用作買伺服器,家人也沒有多說,「佢哋冇乜意見,會問吓我個 apps係咪我寫,但係都係支持我嘅」。
「其實都係摸住走,好多嘢都要跟進,好似個系統,曾經將人哋嘅肥皂班誤當係整朱古力。」張穎豪笑說。團購 apps打響了名堂,有公司看上他的生意頭腦,邀他將 apps發揚光大,變成收集資訊的團購網,小伙子近日要穿上西裝見客。不過他說,暫時未想過當老闆只想打工:「因為可以學多啲嘢,最好就有機會去 google、 yahoo呢啲公司,寓工作於娛樂。」
記者 夏志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441

八方人物:自創港式魔術三秒飛越維港

1 : GS(14)@2012-07-28 14:30: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8/16555000
10號風球韋森特襲港前數天,魔術師甄澤權( Louis)跑到尖沙嘴鐘樓前,拿着攝錄機,自拍三秒鐘飛越維港,瞬間轉移到對岸中環 IFC的魔術,「我之前練習咗幾次,要天氣好,冇落雨,唔大霧先得」。

即場估中六合彩
入行數年,他說「搵食」之餘,慶幸也可「做到我想做嘅魔術」,即是由零開始、原創有香港特色的魔術。月前,他便在商場做了一個即場猜六合彩開彩號碼的魔術,直播攪珠同時猜號碼;結果他「猜」中所有號碼,技驚全場。
這個長約六分鐘的魔術表演, Louis卻練習及綵排了約一年,「請埋個美國專家嚟香港,幫手度橋、研究成個魔術過程。我一個人喺台上表演,背後其實好多人幫手」。這個投資了逾10萬的猜六合彩號碼魔術,表演了一次後也未必再「安歌」,「觀眾想有 surprise,睇到同其他魔術唔同嘅神奇感覺,做第二次未必有呢個效果」。
Louis自言平日鮮有買六合彩,也不曾中獎;但成功創作出這個魔術的滿足感,可能比中獎更大。他說有美國魔術師在網上看過他表演的片段後,向他提出買下版權,在美國表演,出價達六位數字,是入行以來首次,但他無意出讓心血。金錢的魔力,暫時未能打動魔術師的心。
記者 羅偉光
2 : 鱷不群(1248)@2012-07-28 15:22:39

章世言smiley
3 : GS(14)@2012-07-28 15:24:05

人潛移默化..浮生於世間
4 : 亞力士(1473)@2012-07-28 15:37:20

樓上兩位 小弟唔明
5 : 鱷不群(1248)@2012-07-28 16:15:22


6 : drbull(3010)@2012-07-28 17:48:58

好鍾意睇魔術!!!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35

[轉貼]八方人物:內地尖子教八十後跳槽

1 : GS(14)@2012-11-03 13:04: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31/18053273
曾犯低級錯誤
因為陳曉瑋在亞瑪遜出版的英文電子新書《Quit Small Jobs, Make Big Money》(八十後教你跳槽搵錢),記者約她在母校浸大接受訪問,甫見面即遞上履歷表(CV):主修人力資源管理,GPA3.68(最高4),四年前在美國做交流生,GPA3.92。做過迪士尼、飛利浦等大公司,自信爆棚。
「我讀HR,偏偏犯咗HR大忌,兩年轉五份工,好多前輩都話犯咗呢行最低級嘅錯誤,但我認為人生毋須特定公式。只要說服到你面試嘅公司,你有能力幫佢哋創造到好嘅業績,Why not?」手袋隨身帶備CV,不放過任何機會。畢業三年,投寄的求職信不下1,000封,面試次數早過100次。

勇於爭取機會
「去美國交流嗰一年,別人趁假期去旅行,我就寄信去大公司要求實習,有跨國公司總裁嚟學校演講,一下台我就衝上前遞上CV,終於爭取到實習機會」。成績超班、自信進取,擁有中港經驗,小妮子的「跳槽實戰攻略」,是否適用於一般大學生,見仁見智,作為競爭力強勁的內地尖子,在港讀書、求職,甚至置業,她認為自己的出現,是種威脅嗎?
「我係比較幸運嘅一群,居港讀書、工作七年,覺得香港係一個包容多元嘅社會,從來唔覺得被歧視。作為外來人,我睇到香港嘅好,自由社會,否則我都唔可以轉咁多份工,喺內地,某程度要靠關係,呢個係香港優勝之處」。她說。
來自廣州,父親是五金皮革商人,有一個細11年的「超生」妹妹。孤身在港,她說正努力儲首期,準備一批出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就向銀行按揭買樓,「會買遠一啲,香港嘅樓唔平,做九成按揭,剩番啲錢供架車代步」。

記者呂麗嬋
2 : GS(14)@2012-11-03 13:04: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3/18056058


一個只有數字的人生會美滿嗎?《蘋果日報》報導內地來港讀書的尖子,以身示範如何憑兩年轉五份工賺大錢,出書教「八十後跳槽搵錢之道」。轉一次加薪最少35%,最多50%,還要皆是全球500大企業,當然自信爆棚。其釋若有自稱讀HR偏偏犯HR大忌,是前輩所講的最低級錯誤,不過認為毋須因循,只要能夠說服到公司相信你有能力幫他們創造到好業績,轉又何妨?她隨身攜帶的是CV,畢業三年投寄了不下1000封求職信,面試次數超過100次。
無可否認這位尖子的確聰明!但如果就此以為可以顛覆、打破HR的忌諱,還須多點時日多放點耐性。我不是抹煞她的努力奮進之心,識得製造及把握機會向僱主老總自薦,單憑其夠勇敢博就夠贏其他對手九條街!不過看似所向披靡,算一算命中率其實不高,過千份申請只得過百次面試,不就只得是10%!而且不知應該算是好運還是壞,剛好碰上各國大印銀紙谷經濟的爆炸期,大小企業紛紛增聘人手,她可謂食正條水。
請她的五間企業都是最鍾意年輕人夠膽識夠進取、Talk得又Sell得的MNC,肯定這位尖子口才好講得天下無敵。不過我敢判定她的工作表現只能是一般而已。道理很簡單,一個存心靠跳槽搵錢、視工作為跳板的人,能會專心工作嗎?份份工只做得幾個月,學的終究只能是皮毛。花招只能耍得一時,來來去去只得兩三道板斧有幾多斤両很快會被看穿。這些大企業虎穴龍潭,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表現不夠標青的人很快會被淘汰。
勿只識跳槽搵快錢

連Job同Career究竟有甚麼分別亦未知,以為轉得工多就是勁,以為贏了眼前的Jobs就是叻!輸了的卻是自己的Career,跳來跳去除了薪酬幾何跳之外,究竟學多了、又識多了些甚麼?況且叫價越高,但功力技能卻未能同步上升,人工越升得急差距越大情況就越險峻,跌下來會粉身碎骨。
網站內的留言評論對這位尖子非常刻薄,狠批她功利只識搵機會搵快錢想買樓。換轉這位80後的身份是港人,她應該是個榜樣吧?時下年輕人誰不是像她一樣想搵快錢想買樓?五十步笑百步哪有資格批評她?把自己包裝成貨物待價而沽,滿腦子計算,見她被自以為的勝利沖昏頭腦,飄飄然語無論次,站出來耀武揚威公開僱主名稱及每次跳槽的加薪幅度,就夠令所有新舊僱主及其HR尷尬兼頭痕。前僱主們給她的機會原來只不過是被用作跳槽談判的籌碼,中了伏還要被公開真正慘情!
我真幸福,人雖然窮不過從未志窮,心中的富有,幾多金都換不來!
本週Son姐醒你:「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

Son姐
「Son姐」Alison張慧敏,以獵頭人身份縱橫職場幾十年,有智慧冇美貌有份量冇身材,人稱「魔鬼教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20

八方人物--Tree根笑看惡搞: 我勇猛時你唔在場

1 : GS(14)@2013-02-11 18:23: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9/18161277
91年起當選東區區議員的鍾樹根,直至去年循港島區直選晉身立法會才被網民「like爆」,有關其卡片上的英文錯字,以及在facebook錯寫「焚書坑孺」等惡搞圖層出不同,「你哋鍾意笑料,梗係記錄呢啲,冇乜嘢吖……新聞自由嚟㗎嘛,冇問題呀。」
鍾樹根對這些惡搞,似乎看得相當開。甫晉身立法會即鬧笑話,是大打擊嗎?「唔會喎,我只覺得佢哋搵唔到我其他弱點,所以搵啲咁無聊嘅嘢出嚟啫……查實都係好minor嘅mistake啫,冇乜出錯吖,我發現同事甚至媒體都會寫錯字啦」,說完還不忘加一句:「將啲minor嘢重複講,係對我嘅提醒,多謝傳媒對我嘅厚愛。」
口說不介意,鍾樹根心裏還是有些失望──至少他認為,市民看不到他被惡搞外的威猛相。他如數家珍地說曾在不同會議發火,與長毛及張超雄等開戰,可惜「你哋未捕捉到我另一面,我表現勇猛嗰時,你哋又唔在場。」
有言「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樹根一名則輕易俘虜不少東區居民歡心,「啲(東區)漁民覺得樹根好親切,我發覺每個灣頭都有好多人叫樹根㗎,有人話我老竇又叫,阿哥又叫,老公又叫,同人距離拉近好多。」
差點成為劉江華二號
年輕時,樹根卻對樹根避之則吉。鍾爸爸當年怕這個貧困家庭下排第十三的孻仔養不大,特別改名樹根,粗生粗養,「我以前讀書,唔鍾意呢個名㗎,成日俾人笑,覺得好老套,所以中學時改咗英文名(Christopher),出嚟做嘢都係用英文名。」
不知是巧合抑或天意,樹根這個名,套在這個「區佬」身上份外貼切,奠定歷屆區選幾乎不敗之身,除卻31歲的一場敗仗。
1988年,鍾樹根首度披甲上陣,在柴灣北挑戰時為反對派的革新會猛將貝納祺,敗選結果當然不意外,參選細節卻耐人尋味,「我當時搵過呂大樂(欲加入匯點),佢問我砌邊個,我話砌貝納祺,可能佢覺得我砌唔到貝納祺,所以唔受我玩。當時冇所謂嘅政治理念,基本個個都左傾,李柱銘、楊森都親中,學聯都係啦。」
匯點其後與港同盟合併,只差一點點,鍾樹根可能是第二個劉江華;93年加入民建聯,事前深思熟慮,「民建聯92年創建時已有人叫我加入,我想觀察吓,一年後發現啲老友、好似王國興都入晒去,我見運作ok,咪決定加入。」
名字草根生活中產
人到55歲才「升呢」,鍾樹根說沒所謂,最重要有服務機會。入會後最不慣是用上太多時間「拉布」,另一大發現則是長毛原來不外如是:「我以為佢真係好威猛,點知都係鬧嚟鬧去嗰三幅被,o依家會由得佢自己鬧,佢都唔係我對手啦,同佢爭論、影低咗我,冇謂啦。」
別看樹根好草根,他的生活其實好中產,經常購買貴價攝影器材。本地劇集非他那杯茶,較愛看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 Channel,「簡單啲嘛,睇啲海豚走嚟走去,睇一半又得,睇成集又得,relax吓又吸收到知識。」
他看的書,種類繁多,甚至挑戰自我看《易經》,「但係睇極都睇唔明,唔明就問我老婆,我老婆教書,喺中學教中文,梗係問佢啦。」
28歲女兒則是英文教師,「(有冇笑你錯英文?)佢會笑埋一份,但我唔係錯英文噃,係cut and paste錯啫。」
唱歌,則不要預他一份,連他也自嘲「唱歌走音,連咪嘴都錯」,「成個東區都知我唱得好差㗎啦,民建聯籌款晚會要新丁唱歌,我咪濫竽充數囉。」
唔會靠搞旅行搵選票
「我爭取支持,唔係靠唱歌㗎喎。」同樣,他說非依靠蛇齋餅糭搶位,「我真係搞好少,但年尾派花、月餅,我都有做,旅行真係十幾年冇搞。」
不搞旅行原來是為免得不償失。「搞旅行其實好蠢,參加嘅人實會話你:有冇搞錯呀,部車咁硬㗎,啲位唔好坐,冇冷氣,連個位都會爭一輪,我都費時理佢哋,搞嚟做乜?
如果諗住搵選票,永遠搵唔到,反正街坊邊到有着數都會去,呢個係人之常情。」
記者許偉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09

鳩嗚乜乜乜:fb有難 八方抽水

1 : GS(14)@2015-01-28 19:09:08





號稱有超過13億用戶嘅社交平台facebook,噚日癱瘓近一小時,Instagram都死埋,「民不聊生」,一眾網民可能咁啱食緊飯、去緊旅行,竟然唔可以即時上facebook分享,幾咁大件事呀!另一平台Twitter就相安無事,多個品牌就乘機出文出圖瘋狂抽水,趁機宣傳。可口可樂就打友情牌,話人生有起有跌,大家一起度過,仲配咗張印有facebook同Instagram字嘅罐㖭(圖);Red Bull相關品牌賬戶就話為facebook「加油」,請佢飲杯能量飲品;另有啤酒商就話大家不妨趁機會找個朋友,攞杯啤酒聚一聚,唔好掛住做低頭族。上述都算係靚抽,但有時抽水可能隨時抽到電油,例如PUMA,不解釋。費清 #要生計,也要生活#毋忘初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8/190194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22

八方人物:酒店女侍應苦練英文 變展翅「超新星」

1 : GS(14)@2015-02-23 23:29:34









年輕人初出茅廬,往往欠缺一個機會。劉翱璇(Shelly)考畢文憑試後不再升學,求職時屢因沒工作經驗而落選,及後透過「展翅青見計劃」覓得在酒店實習機會,她下苦功惡補英語欠佳的「死穴」,半年間由聽不懂「Chili Sauce(辣醬)」蛻變成可自如地與外籍客人溝通。她的努力不但贏得一份全職合約,更獲展翅青見「超新星」獎嘉許。
Shelly受訪時笑言:「入職第一日已覺得恐怖」,因身處陌生環境,又要記熟大量「聽都未聽過」的食物種類,坦言想過放棄,但深知機會得來不易,「咬緊牙關捱落去」。


■Wendy任愉景灣客戶服務大使後,逐漸建立自信。

聽唔明辣醬鬧蝦碌

她在香港金域假日酒店餐廳Bistro on the Mile實習,負責樓面接待。初時因英語欠佳導致不少「蝦碌」場面,試過有外籍客人想要「Chili Sauce」,她聽得一頭霧水,「結果全部醬汁捧晒出去,客人見到都笑」。她未有氣餒,主動請教同事及自發報讀英語基礎班,「夜晚放工喺屋企溫習,背熟十幾種芝士嘅名同特色,介紹畀啲客」,現已可以英語向客人介紹酒店附近景點。敬業樂業態度獲僱主和客人讚賞,她現已加入酒店成為全職餐飲服務員,邊工作邊進修。副學士畢業生鄧燕儀(Wendy)同樣於前路徬徨時遇上展翅青見計劃,接受溝通技巧等訓練後,加入愉景灣服務管理公司任客戶服務大使。愉景灣外籍住客多,初時未能適應,獲同事鼓勵「壯膽」才敢主動與住客攀談。她曾為不諳英語的裝修師傅做繙譯,難忘有住客在聖誕節時送上曲奇打氣。Wendy同樣獲「超新星」獎。勞工處自二○○九年推行展翅青見計劃,為十五至二十四歲副學位以下學歷年輕人提供職前培訓及就業支援。在半年至一年的有薪在職訓練期間,更會由僱主安排資深同事擔任導師協助適應。計劃截至今年一月底逾五萬五千人受惠。■記者袁樂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23/19051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49

八方人物:舊衫任換新衫 時裝店殺出血路

1 : GS(14)@2015-03-13 08:59:37





■蔣彼得堅持創業,終於以售賣二手衫,助「轉LOOK」轉虧為盈。








為了圓創業夢,你可以去到幾盡?蔣彼得(Peter)賣過手機配件,也做過護膚品批發,屢敗屢戰,每次儲夠本錢便辭職實踐新念頭,「就係鍾意自己搞生意」。前年他看準港男港女愛購物,「十個有十個都試過買完啲衫唔啱着,或者好快着厭」,遂創立「轉LOOK」概念店,廉價賣衫之餘,更提供三個月無條件任換服務,就算衣服破損也照換,如此豪氣換來月蝕一萬。倒貼年半,他「硬頸」堅持到底。最近衍生姊妹品牌「換LOOK」二手店,終於轉虧為盈。「轉LOOK」的任換概念相當大膽,只要選購店內任何一件衣服,三個月內無限次任換其他衣服,希望減少浪費。即使衣服穿過、甚至有破損和明顯污迹,照樣可換新衫,「唔想客人有包袱,放心買、放心換,肯定換到件鍾意嘅」。若然看中的衣服沒有全新貨,更可預訂,五天便到貨。



月蝕逾萬曾想放棄

對客人來說「抵到爛」,卻是盤「點睇都蝕本」的生意。Peter坦言幾乎所有朋友潑冷水,「話你條橋唔得,賺唔到錢」。但他深信創業需要衝動和勇氣,力排眾議,打本三萬元在旺角好景商業中心十六樓租用蚊型單位,配合網上宣傳,開始第N次嘗試,「冇嘢係冇可能,唔試過又點知?」事實勝於雄辯,單靠任換確實行不通。「轉LOOK」開業一年多仍未達收支平衝,最嚴重的月份甚至蝕本逾萬元,Peter不諱言已到放棄邊緣,「始終都要食飯」,但他自覺過去試過太多次失敗,不想重蹈覆轍,加上生意漸上軌道,越來越多人留意,決定咬緊牙關撐下去。「最初賣九十八蚊一件衫,有啲客話旺中(旺角中心)好近,人哋又多款又平,你呢度唔就腳,好難做」。他從善如流,春夏衣服劈價至四十八元,秋冬裝則售九十六元,任換期限更延長至三個月,生意漸見起色。



闢二手區轉虧為盈

賣得多當然換得多,約半數客人會回頭換衫,且多數選擇新衫,店內舊衫越積越多,「個舖得百幾呎,係咁積落去都唔係辦法」;加上不少客人反映家中「冷宮」積存不少失寵舊衫,啟發Peter在店內闢出角落,以極低價出售客人捐贈或換回的二手衫,例如一條短牛仔褲只售十八元,但不設任換,「畀客人多個選擇,唔介意着舊衫嘅,可以搵到平嘢」。二手區只運作兩個多月,已令「轉LOOK」轉虧為盈。Peter不放過機會,去年底公開邀請有意創業人士加盟,開設姊妹店「換LOOK」,主力接收客人的二手衫,並回贈現金券,讓他們揀選店內其他二手衫、新衫及飾物。首間分店設於好景十五樓,位於觀塘開源道的第二分店則於月中開幕,目標於今年內開設五間分店,擴展至屯門、元朗等地區。他自言資金有限,亦明白年輕人創業難,往往被高昂租金打沉,希望透過加盟方式幫後來者一把,「有固定客群,唔使由零開始」。■記者袁樂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3/19074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33

八方人物:港女遊尼國手機放街三日無人偷

1 : GS(14)@2015-05-19 08:24:12

幾乎每個曾經到訪尼泊爾的人,都說會回去,包括曾旅居當地3個月的梁佩珊。上月發生地震前,她剛好離開,她說如果仍在當地,一定會留下。港人較少到訪尼國,對地震感觸不深,她靠着當地友人提供的資訊,在facebook用圖文講述災民自救境況,有小孩手執磚瓦建屋,有災民自費購買帳篷


■較偏遠的村莊Lakilagau受災程度嚴重,卻不受到外界關注。

地震後無收過政府物資

今年25歲的梁佩珊,去年大學畢業,開始一個人的旅行,經雲南及西藏,來到尼泊爾。原本計劃從尼泊爾再到印度,但雙腳走到印度邊境,仍然折返,始終不願離去。她說在尼國街頭,途人自然向你微笑打招呼,有村民向她打賭,將iPhone放在街,3天也沒有人偷。她照做,電話仍在。上月發生大地震,無數房屋及古蹟倒塌,梁指她在尼國的朋友,無人收過政府物資。年輕人要在網上自製救援地圖,標示需要援助的地區,供組織隊前往派發物資。雖然該國政府貪污腐敗,但她說是當地人教懂她生活態度。尼泊爾常斷電斷水,那裏的人早已習慣甚麼都沒有,「如果網絡斷咗,香港人一定好緊張,尼泊爾人會覺得嚟咗就嚟咗,使乜咁緊張呢?」她在山區小鎮Katunje Dhading當義工,教授小學生英文。那裏夏天因山路潮濕,無法行車,震後只能靠直升機救援。村裏的朋友告訴她,村子約100人死於地震,友人在傷心之餘,仍在電話和她說笑;當地好友失去居所,fb卻換上一張開心頭像,寫着「life must go on」,「佢哋教識我既來之,則安之」。她遇到一名嫁到尼泊爾的女子,兩人討論中港問題時,對方尼泊爾丈夫表示寧親中國也不要印度。原來尼人非常憎恨印度,認為印度侵佔尼國資源。每年尼國花費數千萬美元向印度買電,但其實降雨量驚人的尼國可發展水力發電,卻因政治因素阻延發展。她指情況雖與香港不盡相同,但大家都有被大國控制,及對自身政府無力的感覺。她說,「NEPAL,Never End Peace And Love」,說的是國家不是政府,就像港人也值得有更好的政府。■記者伍雅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9/191529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67

八方人物:90後搞App救舊物

1 : GS(14)@2015-10-24 13:06:18

■90後I.T.人張家俊(左)和蘇嘉駿研發Green Gift程式,有助用戶通報打救舊物。








港人愛打卡,分享生活喜怒哀樂。90後I.T.人蘇嘉駿、張家俊將打卡應用在環保,研發分享物資的手機應用程式Green Gift打卡救物。市民在垃圾站、工廈遇上新淨家具、二手物品,可拍攝打卡並經GPS定位,通知當區市民拯救舊物。他們希望每個人出街時,都可打卡為環保出力,避免有價物品送入堆填區。
I.T.人蘇嘉駿和張家俊巡查中產屋苑垃圾站,發現不少新淨家具,公屋的棄置量亦不遑多讓。蘇嘉駿指一些有心人會嘗試拍照上載fb免費送物平台群組,希望寶物遇上有緣人,但群組訊息眾多,新訊息火速「沉底」,「但一啲Apps或網頁平台技術可幫到用戶接收資訊,增加救物機會。」兩人與fb的免費送物平台群組用戶商討後,決研發手機和網頁版Green Gift改變現況,增設「打卡救物」。安裝程式後,在街邊遇上有用「垃圾」,可拍照上傳,程式透過GPS記錄位置,再通知附近程式用戶,有興趣人士可留言和趕去救物,Android版程式現開放下載,iOS版尚待蘋果審批。蘇嘉駿指與張家俊經營有種意念(Aspirideas)不足一年,首個原創產品無考慮利潤問題,反而希望科技可推動減廢,「係單純地希望大家減廢。」



工程師辭工搞物資平台

原本在港鐵任職工程師的關子俊,去年選擇「裸辭」,研發免費物資平台「FreeSth」。他指網上群組存在不少漏洞,帖子很快「沉底」之餘,亦有貪心人取得物品後轉售,他望研發手機和網頁程式改善流弊。關子俊望程式盡量透明,「一個人出過乜post、徵過乜、交易過乜,一切言行俾人睇到,希望有個指標畀人分類一個人信唔信得過。」FreeSth程式推出後現有逾3,000用戶。■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4/193458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