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通俄門”引發連串危機,特朗普會被彈劾嗎

周三美股跳空低開,接近收盤時跌幅進一步放大,道指和標普500指數下跌1.8%,創下八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納指跌幅更是超過2.5%,創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脫歐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5月初剛創下23年最低紀錄的恐慌指數VIX一日之內上漲46%。

這一切都是因為涉嫌“泄密門”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被彈劾而引發的市場恐慌。

對於特朗普來說,負面新聞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

周一他才被曝出在華盛頓與俄羅斯外交部長和俄羅斯駐美大使會面時,向其透露了有關"伊斯蘭國"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危險的信息,也就是被媒體稱為“泄密門”的事件;周三,又有報道稱,近日剛被解雇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James B. Comey)曾被特朗普要求終止對弗林的調查。

一份由民主黨主導的民調公司“公共政策民調”(Public Policy Polling)進行的民調顯示,48%的美國人支持彈劾特朗普;41%的反對彈劾。當然,三個月之前,同樣的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的人數也已經勢均力敵。

“泄密門”尚不構成彈劾條件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在華盛頓與俄羅斯外交部長和俄羅斯駐美大使會面時,向其透露了有關"伊斯蘭國"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危險的信息。

不過,“泄密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證據。特朗普與俄羅斯外交部長和俄羅斯駐美大使會面時,沒有美國媒體被允許在場。但是,所有美國媒體都聲稱得到內部高級官員透露的談話內容。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周三表示,如果美國國會正式要求,俄國願意向美國國會提供談話記錄。

特朗普辦公室的國家安全顧問聲稱,特朗普向來訪的俄羅斯外交官透露的消息是"完全適當的"和例行公事。被指向俄方泄密後,特朗普曾在推特上稱:“作為總統,我當時(在公開舉行的白宮會議中)想和俄羅斯分享有關事實,我完全有權利這樣做。”

目前的批評主要聚焦在泄密對情報來源的負面影響。據《紐約時報》報道,有關情報來自以色列。這可能造成盟友的擔心,不利於美國與盟國之間實現共享情報。

不過,就法律層面來說,特朗普還真如他自己聲稱的那樣“完全有權利這樣做”。在美國,行政部門負責秘密情報的分類以及決定如何處理這些情報。這就意味著作為美國最高行政部門負責人的特朗普總統對情報具有分類和解密的終極權力。只要特朗普認為該情報應該解密與俄羅斯共享,無論其他人或者其他機構如國會如何評價他的決定,他就擁有憲法賦予的權利。

“泄密門”對特朗普的最大打擊,不是被彈劾的可能,而是反映出他身邊高級官員的忠誠度出現問題。沒有特朗普身邊人士“泄密”,美國媒體不可能得到“泄密門”的消息。

幹預司法

周二晚上,美國媒體繼續報道,前不久被特朗普戲劇性解雇的科米曾有過一份備忘錄。為了保護消息來源,媒體沒有刊登備忘錄但是報道說,該備忘錄寫於科米和特朗普在今年2月弗林辭職的第二天進行的會議上。

備忘錄記載:在橢圓形辦公室的一次會面中,特朗普總統讓科米終止對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T·弗林(Michael T. Flynn)私下與俄羅斯大使交往的調查。備忘錄稱,特朗普告訴科米:“希望你能看清狀況,不要再追究這件事,放過弗林。弗林是個好人,我希望你能把這件事放下。” 科米沒有對特朗普說要中斷調查,只回答說:“我同意他是個好人。”

白宮在一份聲明中否認了這份備忘錄中的說法。

“雖然總統多次表示,弗林將軍是一個為國效勞、保衛國家的正派人,但總統從來沒有要求科米或其他任何人終止任何調查,包括涉及弗林將軍的調查。”該聲明稱,“總統對我們的執法機關和所有的調查表示了極大的尊重。這份備忘錄沒有真實、準確地記錄總統和科米先生之間的交談。”

科米的一位助手說,會談當天科米和其他高級國家安全官員一起,在橢圓形辦公室做了一個關於恐怖主義威脅的匯報。匯報結束的時候,特朗普讓其他人先離開,留下了科米。

不管特朗普是否曾對科米要求或者暗示停止調查,對弗林的調查沒有停止。弗林與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財務關系是被調查的焦點之一。隨後,特朗普於上周突然解雇了科米。

正在調查特朗普“通俄門”的科米被突然解雇時就有媒體類比“水門事件”中,尼克松總統的“星期六之夜大屠殺”。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時任總統的尼克松下令司法部解雇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阿奇博爾德·考克斯(Archibald Cox)。司法部長埃利奧特·理查森(Elliot Richardson)拒絕執行,憤而辭職。被指定接班的副部長威廉·洛克肖斯(William Ruckelshaus)也拒絕執行宣布辭職。

聯邦調查局作為司法部的下設機構,司法部長和總統自然有權撤換局長。但是司法部雖然屬於行政機構,被要求獨立於黨派政治,代表政府調查和起訴違法案件。

如果特朗普真的要求或者暗示科米停止調查,則確實“幹預司法”,也就是以行政權力損壞司法權力。其性質與尼克松解雇考克斯一樣。

但是,即便如此,彈劾案要通過難度還是很大。

要彈劾美國總統,必須要眾議院簡單多數通過,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如果特朗普與科米的談話沒有錄音證據,很難在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得以通過。

美國歷史上包括尼克松和克林頓共有三次彈劾案。除了尼克松之外的彈劾案都因為事態不夠嚴重沒能在參議院取得三分之二多數支持。尼克松把相關錄音證據毀滅,雖然逃脫法律制裁但是也失去了包括同樣是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支持。尼克松在得知彈劾案極有可能通過的情況下宣布辭職。

美國參眾兩院已經邀請遭解雇的科米到國會作證。同日,美國司法部也已經委任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羅伯特·米勒,負責繼續調查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工作,以平息非議。

周三,共和黨籍的眾議員議長瑞恩講話:“我們不能猜測和諷刺,很明顯這有玩弄政治的情況 ,我們的工作是獲取事實, 沈著處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3

“通俄門”更多真相浮出水面 CIA前局長作證

在“通俄門”調查方面,現任和前任美國情報機構領導人似乎都沒打算幫助他們的總統特朗普。

在當地時間23日的三場國會聽證會上,就特朗普競選團隊在大選期間是否與俄羅斯官員接觸試圖影響大選,他們提供了新的重要證詞。

白宮一直試圖為“通俄門”降溫。目前,特朗普正在進行其正式就職後的首次外交出訪,白宮本認為這是一個降溫的好機會。然而,美國情報機構領導人在聽證會上的發言無疑讓白宮受挫。

最直接的指認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在聽證會上稱,美國情報機構已搜集了一些俄羅斯和特朗普競選團隊相關人員聯系的信息,並表示俄羅斯官員可能已經成功讓一些人“歸順”。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的報道稱,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議員們一直反複問布倫南,他是否看到了特朗普助手和莫斯科勾結的證據,看似希望布倫南給出他並未看到直接證據的回答。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

然而,布倫南的回答讓共和黨人失望,他說他發現了俄羅斯和“美國人”的接觸,而這些接觸相關的信息已經傳遞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供調查。這是截至目前為止,調查“通俄門”的官員對特朗普競選團隊和俄羅斯之間存在關系的最直接的指認。

該言論也為正進行“通俄門”調查的FBI和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因為白宮曾多方施壓,要求停止調查。

今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以前,布倫南一直擔任CIA局長。他還告訴國會議員,去年8月,他曾在電話中親自警告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幹預美國大選將有損美俄兩國關系。

對決升級

此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特朗普曾要求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寇茲(Dan Coats)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局長羅傑斯(Mike Rogers)公開否認“通俄門”相關證據。

然而此次,寇茲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表示未來可能回答類似問題。羅傑斯(Mike Rogers)也沒有對此發表評論。

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寇茲被問到《華盛頓郵報》報道的相關問題時,他說透露和總統的討論及交談不合適。在之後被問及他是否願意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透露時,曾宣誓在聽證會期間配合問詢的他又再次表示:“我不認為我和總統的討論和交流信息應該披露出來。”

與此同時,“通俄門”的關鍵人物,即因“通俄門”辭職的國家安全前顧問弗林和“通俄門”調查團隊之間的對決也在升級。

當地時間22日,弗林稱將行使“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權力,拒絕接受美國參議院調查組的傳喚。他在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信中表示,拒絕提交該委員會傳票中要求的文件。

一天後,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波爾(Richard Burr)應對稱,鑒於弗林拒絕配合該委員會向他索取文件的要求,該委員會計劃向弗林在弗吉尼亞州的兩個公司發出傳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沃納(Mark Warner)說,公司沒有援引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權利。

事實上早在4月底,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就向弗林發出傳票,索要該委員會針對俄羅斯幹預2016年美國大選相關調查所需要的文件,但弗林通過律師表示拒絕配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06

白宮指接受司法部建議受訪推翻說法特朗普炒科米認有考慮「通俄門」

1 : GS(14)@2017-05-13 05:33:49

■特朗普接受全國廣播公司(NBC)訪問談炒科米,卻越描越黑。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革職一事,越鬧越大。特朗普受訪時承認是自己的決定,而且有想及「通俄門」調查,推翻白宮指他是接受司法部建議的說法。他昨日更在Twitter推文,警告科米勿再向傳媒爆料。



特朗普周二炒科米後,由白宮官員到副總統彭斯都強調,決定與FBI調查俄羅斯與特朗普競選團隊聯繫無關,是特朗普接納正副司法部長塞申斯和羅森斯坦的建議,羅森斯坦所列理據,是科米處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電郵門不當。不過特朗普在全國廣播公司(NBC)前晚播出的訪問,把這套辯詞撕碎。



署理局長指FBI內部支持科米

特朗普說:「事實上當我決定這樣做(炒科米)時,我向自己說,這個俄羅斯與特朗普的瓜葛是虛構出來的,是民主黨以為會贏大選但最後輸了的藉口。」「無論有甚麼建議,我都會炒科米。」他又說:「(科米)愛賣弄、譁眾取寵。FBI一團混亂,這件事你知我知人人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前天也改口,稱白宮希望通俄門調查「有誠信地完成」,炒科米是恢復公信力重要一步,又堅稱FBI「無數」人員歡迎科米被炒。她辯稱前言不對後語是因起初沒直接問特朗普。連串自打嘴巴的說法,連一直支持特朗普的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都看不過眼,指特朗普有時決策很快,卻沒有團隊跟進和組織,「他們需要決定要說甚麼,決定了就緊跟口徑,隨意改說法並不有效」。對於特朗普和白宮指科米愛出風頭令FBI內部怨聲載道,FBI署理局長麥凱布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直指「不正確」,「科米局長在FBI內部受到廣泛支持,直到今日也一樣」。對於桑德斯周三指通俄門調查只是小調查,他又唱反調指那是「高度重要的調查」,指就算科米被炒都會繼續查,向議員承諾白宮如干預調查會告知他們,但稱暫時未有。


檢察長聯署譴責特朗普

特朗普在給科米的解僱信,指科米曾三次向他證實他本人沒有受查,特朗普在NBC訪問自爆是他在一次白宮晚宴和兩次電話對話中主動問科米,但麥凱布在聽證會指,告知特定人士是否正受查,不是「慣常做法」。有法律專家指特朗普這樣問迹近妨礙司法公正。
NBC指特朗普取消了日內到訪FBI總部的計劃,因FBI官員向白宮指特朗普此時到訪,不會受到熱烈歡迎。1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檢察長聯署譴責特朗普在通俄門調查未完炒科米,損害公眾信心和民主制度,要求由特別檢察官調查。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3/200198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10

59%人撐獨立查通俄門

1 : GS(14)@2017-05-18 01:10:39

【民望危機】特朗普(圖)被指通俄的新聞可謂日日新鮮,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美國民眾支持就着特朗普跟俄羅斯的聯繫展開獨立調查。路透社及民調機構Ipsos上周三至周日,即特朗普革除科米的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職務後,在互聯網以英文問卷訪問全美50個州連同首都華盛頓特區約1,500名民眾,59%成年受訪者贊成「國會應就着2016年競選期間,特朗普陣營與俄羅斯政府的通訊展開獨立調查」,比率較2月的民調增加5個百分點;共和黨籍受訪者中有41%表示贊成,比率更是增加了11個百分點。


對國會信任下跌

「我真的弄不清該相信哪一方了。」74歲特朗普支持者克雷默慨嘆,指他不相信特朗普通俄,但不能認同他的處理手法,「如果科米沒被炒我會滿意(FBI的)調查結果。現在我擔心他(特朗普)是否真的想打壓調查」。民調亦反映民眾對行政機關及國會信任度下跌。對行政機關「全然不信任」的有36%,較去年大選後的民調增加六個百分點;「全然不信任」國會的更有43%,增幅同樣是六個百分點。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7/200237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17

白宮官員爆料「通俄門」壓力大認炒科米如釋重負 特朗普:他是癲佬

1 : GS(14)@2017-05-21 13:16:00

■白宮文件顯示,特朗普曾向到訪的俄外長拉夫羅夫(右)親證,將科米革職有助自己解壓。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展開首次外訪行程,卻未能拋開紛擾是非,前腳未出國門,後腳繼續被「通俄門」絆住。傳媒引述白宮官員指,特朗普親口向俄羅斯外長承認,聯邦調查局(FBI)調查「通俄門」讓他大受壓力,開除局長科米令他如釋重負。白宮未反駁報道。若紀錄準確,這番話顯示特朗普有妨礙司法的意圖。



特朗普在本月10日、即科米被撤職翌日,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俄羅斯大使基斯利亞克。據《紐約時報》報道,白宮有報告概述了會面過程,並記錄了特朗普談論了有關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涉及通俄等指控。「因為俄羅斯,我承受着重大壓力。現在消除了。」特朗普出言不遜:「我開除了FBI局長。他有神經病,真正的癲佬。」他並強調自己「沒有被調查」。《紐時》指報告是以當時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的人所記摘要寫成,作為該次會面的官方紀錄。一名官員向《紐時》讀出特朗普說過的話。另一名官員確認了報告大致內容。這場會面引起的爭議不絕,早前已爆出特朗普向兩名訪客洩露了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機密情報,且未有先徵求情報來源的以色列。而會面未讓美國記者採訪,卻准許俄羅斯傳媒在場拍照,亦惹批評。


斯派塞未有反駁報道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發聲明,未有反駁這次報道內容,只說科米將調查政治化,令特朗普「在跟俄羅斯交手及談判方面承受不必要壓力」。而特朗普談「壓力」這一番話,進一步證明他開除科米,主因是想阻撓FBI調查其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特朗普早前接受電視訪問,親口說有關俄羅斯的調查是他開除科米的考量之一。白宮之前一再強調總統是按副司法部長建議炒科米,並發佈司法部一份備忘錄,由副部長羅森斯坦撰寫,當中指科米不當處理前國務卿希拉莉「電郵門」事件調查。但事實是特朗普早在當選後已考慮開除科米。背了黑鍋的羅森斯坦前日就到國會作閉門簡報,聲稱是在本月8日,亦即特朗普開除科米前一日,得知特朗普想除掉科米,而向自己尋求建議,但他堅稱所寫備忘錄並非為了給解僱科米找理由。在司法部公佈的羅森斯坦供詞中,他聲稱儘管本身喜歡科米,但「我認為換人是恰當的做法」。多名與會議員不滿羅森斯坦回答問題處處防備,無法令人信任。


科米應邀聽證會作供

與此同時,丟官後一直緘默的科米,已接受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邀請,在公開聽證會上作供,日期將在本周決定。他的朋友、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威特斯在網誌中披露,早在3月科米已講過懷疑特朗普故意當着人前跟他表現友好。另外,威特斯說當時科米表明對羅森斯坦獲提名做副司法部長有疑慮,認為他是個「求生者,而能夠捱過多屆政府,必然是因為有做妥協」。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40

通俄門調查大轉折特別檢察官查特朗普涉妨礙司法公正

1 : GS(14)@2017-06-18 21:44:51

■有指米勒着手調查特朗普是否有意圖妨礙司法公正。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陣營涉及「通俄門」的調查方向,出現重大轉折。《華盛頓郵報》昨率先報道,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正調查特朗普把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科米革職等舉動,是否構成妨礙司法公正。這消息令特朗普近日傳考慮撤換米勒,變得更耐人尋味。



《華郵》報道指米勒的調查團隊計劃向國家情報總監科茨(Daniel Coats)、國家安全局(NSA)局長羅杰斯(Mike Rogers)和近日離職的NSA副局長萊杰特(Richard Ledgett)問話,三人同意最早本周進行。



■國家情報總監科茨(右二)及國家安全局局長羅杰斯(右一)將接受米勒問話。路透社

將向情報總監國安局長問話

通俄門之前調查焦點,是俄羅斯干預去年美國大選,特朗普競選團隊有否跟俄方協作。據報特朗普在3月一次簡報會後,問科茨能否介入要求科米停止查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一兩日後再分別致電科茨和羅杰斯,要求他們發表公開聲明指沒有通俄證據,萊杰特則為這次通話撰寫內部備忘錄。科茨和羅杰斯上周在國會公開作證時,都迴避跟特朗普對話的問題,只說不感到受壓要作出不當行為。白宮或會引用行政特權,禁止他們向調查員披露跟總統的對話內容,但專家指水門案的裁決表明,行政特權不能用來扣起刑事調查證據。《華郵》指科米雖三次私下向特朗普說對方並非FBI調查對象,但特朗普上月初辭退科米數日後,對他妨礙司法公正的調查就展開,至上月中米勒獲委特別檢察官後接手。科米上周於國會作證時,指特朗普是為通俄調查辭退他,但拒評這是否妨礙司法公正。消息指米勒已取得科米記下跟特朗普對話的文字紀錄。為超越各執一詞的局面,除了向其他官員問話,亦會查特朗普向政府以外人士公開和私下說的話,包括炒科米原因和他對通俄調查的態度,也會查特朗普陣營中人是否曾接觸俄羅斯特工、是否有可疑財政活動,特別是收俄方報酬和洗黑錢。


特朗普:零證據虛假故事

特朗普昨日在Twitter炮轟:「他們編出虛假的通俄故事,零證據,現在就以此虛假故事說妨礙司法公正。好。」他之後補充指是政治迫害。《華郵》指就算找到總統的犯罪有力證據,司法部一直認為起訴在任總統不恰當,但國會或會用作彈劾理據。《紐約時報》指如果特朗普是因為米勒查他而要撤換對方,勢引起軒然大波。除了司法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前天亦宣佈會查炒科米事件和是否有政治干預執法調查,但亦會查奧巴馬政府的司法部長林奇,曾要求科米將FBI查前國務卿希拉莉電郵門形容為「事情」,而非「調查」。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6/20057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59

藉民主黨前職員被殺懸案 轉移通俄門視線白宮、霍士涉合謀造假新聞

1 : GS(14)@2017-08-04 06:11:00

■私家偵探惠勒入稟起訴霍士新聞。



白宮被指與友好媒體霍士新聞(Fox News)合謀造假。霍士早前報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前職員里奇(Seth Rich)被殺懸案,引述一名私家偵探暗示里奇涉去年選舉期間DNC電郵外洩案,試圖引開外界對特朗普陣營涉通俄的注意力,更在報道出街前將內容知會特朗普。該私家偵探前日入稟告霍士誹謗。



27歲的里奇去年7月在華盛頓被槍殺,警方認為他死於劫殺,但至今未破案。維基解密(WikiLeaks)在同月公開DNC高層電郵,揭發他們偏袒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如此巧合令一眾支持特朗普的陰謀論者猜想,里奇可能因洩露電郵被殺。



■霍士新聞是唯一親近特朗普政府的主流傳媒。美聯社

私家偵探入稟告霍士誹謗

事件亦沒有因此告一段落,今年5月日6日,霍士新聞網站將矛頭直指私家偵探惠勒(Rod Wheeler),聲稱引述他的消息,指里奇被殺前不久曾與維基解密聯絡。惠勒前日入稟起訴霍士新聞誹謗,指他根本從未說過相關說話,是霍士揑造事實。惠勒是前警員,現是私家偵探之餘亦是霍士新聞的報料人。他入稟指,霍士財經台擔任評論員兼特朗普支持者布托夫斯基(Ed Butowsky),今年初聲稱代表里奇家人,委託他調查里奇死因。但里奇家人之後否認。惠勒一直找不到里奇的死跟DNC有關的證據,但布托夫斯基和霍士新聞監製齊默曼(Malia Zimmerman)一直向他施壓,要他必須指兩者有關,旨在引開外界對特朗普陣營涉通俄的注意力,甚至安排他跟時任白宮發言人斯派塞會面,向對方展示調查筆記,斯派塞亦要求他匯報調查進度。之後惠勒收到布托夫斯基的短訊,聲稱獲得聯邦調查局(FBI)消息確認里奇與維基解密有關,並反覆表明白宮極度關注此案進展。惠勒指報道出街前兩日,布托夫斯基留言通知他特朗普已讀過報道初稿,「不是要向你增加壓力,不過總統剛看過該篇文章後,想盡快發佈」,又在向霍士記者發送的內部郵件中「下令」報道要強調兩點──俄羅斯沒有入侵DNC電腦及特朗普團隊沒有通俄。齊默曼有向惠勒確認引述內容,但隱瞞了指里奇與維基解密有關係的部份。報道公開一周後,霍士以文章不合乎機構編審原則為由撤回。


白宮稱特朗普不知情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回應指,有關假新聞在特朗普不知情下面世,並否認白宮參與造假過程。霍士新聞亦稱惠勒的指控是「完全失實」。布托夫斯基則表示自己從未見過特朗普,稱傳給惠勒的短訊純屬「開玩笑」,又指惠勒有意敲詐。惠勒另控告霍士新聞種族歧視。斯派塞承認見過惠勒和布托夫斯基,指二人提及過有關報道,但布托夫斯基邀約時沒說所為何事,僅稱會帶同霍士報料人赴約,又指白宮沒有參與報道,特朗普亦未曾會晤布托夫斯基。里奇家人則支持訴訟,冀平息外界的陰謀論。美國《華盛頓郵報》/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3/20110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03

筆值一哂:FB「通俄門」的政治啟示

1 : GS(14)@2017-11-05 17:06:30

這兩天其中國際新聞焦點自是特朗普的前競選團隊經理被正式立案起訴,總統發言人雖強調其所涉事件發生於選舉前,卻難脫選舉「後遺症」的彼此關係。其實我更關心的是另則大選新聞,Facebook與其他美國科技巨頭同被國會傳召就「通俄門」事件作供,並公開資料指有一親俄組織,曾在大選期間及之後,利用400多個虛假賬戶合共發佈超過8萬則帖文,內容每及社會與政治分化議題,估計1.26億美國人讀過,佔美合資格選民人數近半,干擾選舉目的昭然若揭。事實上,利用社交媒體發動選舉工程在外國根本不是甚麼新鮮事,然香港市民(可恨不是選民)卻要到今年初方有機會親遇。多得薯片叔叔那「用錢買不到的團隊」,樂用及善用新媒體,打了一場漂亮的真選戰,當然最終還是要輸在一場假選舉中。其時薯片叔叔的專頁最高峯時期有30萬followers,每則帖文輕易都有幾萬like數,我亦不知「開針些牙」了幾多個舖。排山倒海的網上攻勢,連不屑,亦不諳社交媒體的另位候選……該是候任人亦不得不跟風開設專頁強做虛應。正如薯片競選團隊首腦羅永聰所言,他們亦未曾想過網絡的傳訊效果如斯驚人,透過網上訊息發佈,已然可將參選人的政見,理念,還有形象廣泛滲透,登堂入屋。當然團隊對於民情熱點、變化和走向,以至新媒體應用的節奏和潛規則亦有很好掌握,識得用先會好好用。而Facebook這社交媒體「霸權」終究仍是最便捷有效及海量地聚眾同造勢的工具。而既為霸主又怎不知自身優勝條件及屈機所在,更不會輕易放過賺錢機會。所以Facebook的新猷就是在6個非熱門地區,其中包括柬埔寨、斯里蘭卡、玻利維亞、斯洛伐克等地進行測試,實驗一個所謂「雙軌制」的動態時報功能。亦即將Facebook上的動態時報一開二,其中主版面仍會顯示用戶友人及付費專頁的帖文;至於沒有付費的專頁帖文,只會被邊緣流放到另一動態時報上顯示。換言之,有大量銀彈作後盾的專頁,譬如說:上述提及的俄組織就是豪擲10萬美元方可大賣其政治廣告,往後宣傳?like更是得心應手,而勢(財)孤力弱的對手只會任人魚肉。據Facebook的官方說法,美其名是希望藉以將個人和商業資訊劃清界線,原因是近年Facebook的個人訊息流量減少。確實不少新生代已轉投IG等更新、更即時的社交媒體,他們只是透過Facebook「接收」社會其他訊息,因此大財團也好、小社團也好,都要借助這網絡平台以廣宣傳。新制若然全面推行到整個Facebook王國,資訊壟斷的情況只會變本加厲,一想到下屆特首選舉,我的Facebook只會充斥着那些維穩經費雄厚的「幫港」專頁訊息,又或遭「講地」洗版,怎不悻然。到了那時候也該是我告別Facebook之期,這恐怕也是不少死忠臉書友如我的心聲。王利民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2/20201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01

「通俄門」料僅短暫影響美股

1 : GS(14)@2017-12-05 00:44:47

【本報綜合報道】市場無懼「通俄門」影響美股氣氛!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承認,在特朗普就任前曾被美國高層指使接觸俄羅斯,消息一度拖累美股上周五大跌,抵銷稅改有進展對投資氣氛的刺激。不過分析相信,美股調整僅屬短暫情況,因政治風波無礙企業盈利。「通俄門」事件發酵,一度觸發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即市曾齊跌逾1%,雖然參議院有足夠票數通過稅改方案的消息傳出,支持美股尾市跌幅大為收窄,道指及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收市仍要微跌約0.2%。

投資者擬趁調整入貨

安聯首席投資總監Chris Zaccarelli認為,美股的「特朗普升浪」或會因政治事件升溫而中斷,但只要當地經濟持續改善,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維持之前表現,美股升市將會重臨。Zaccarelli續指,會趁任何大調整入貨,直至看到衰退迹象出現為止。另外。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級策略師Karyn Cavanaugh相信,「通俄門」不會損害美國經濟及企業盈利,又形容上周五的跌市僅屬短期即時反應。事實上,除「通俄門」外,美股本周五亦迎來債務上限到期,倘未能就此通過一些短暫時性措施,美國部份政府部門將因資金耗盡而須關閉。展望本周,外圍焦點包括參眾兩院如何就各自稅改方案收窄分歧,以及本周五出爐的11月份就業報告表現。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4/20234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