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女童長期頭痛半身癱寄生蟲上腦作怪

1 : GS(14)@2016-09-17 17:32:42

印度中部古吉拉特邦一名女童長期頭痛,近期甚至半邊身癱瘓,醫生發現她原來寄生蟲上腦,腦部長出可能是醫學史上最巨型的寄生蟲囊腫。生於農民之家的12歲女童尼塔(Nita Juggi),有兩年多時間抽搐、頭痛、身體無力,最近一年更右邊身癱瘓。父親約吉(Kishor Parbat Jogi)帶女兒看過多個醫生,方驗出尼塔腦部有個巨型囊腫。醫生表示,那是包蟲囊腫,675克,體積12.2厘米 x11厘米 x9.8厘米,如半個腦般大,估計在8至10年前開始生長,一旦破裂,足以致命。醫生花兩個半小時,施手術為他割除囊腫,尼塔留醫兩周後出院,健康恢復正常。約吉承認他們居住環境衞生情況很差,相信她因此感染寄生蟲。寄生蟲通常寄居在小腸,但當蟲透過循環系統擴散到肌肉並誕下蟲卵,免疫系統會出現囊腫將蟲卵隔離,囊腫會造成痛楚,寄生在腦更會令人癲癇,甚至死亡。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6/19772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60

久咳不癒 鼻竇炎作怪易與感冒混淆 服咳水難斷尾

1 : GS(14)@2016-10-05 11:23:29

【本報訊】經常咳個不停,小心是由鼻竇炎引起。耳鼻喉科醫生表示,慢性鼻竇炎十分常見,尤其轉季期間,病人因為不停鼻水倒流,引致經常咳嗽,即使服食咳水都只能紓緩,對治療鼻竇炎這個根源並無效果。日常控制好鼻敏感及治療鼻瘜肉問題,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均有助預防鼻竇炎。記者:梁麗兒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表示,鼻竇炎的症狀與一般傷風感冒十分相似,例如兩者同樣會令人流鼻水、鼻塞及咳嗽等,易令人混淆,臨床上有不少鼻竇炎病人因鼻水倒流入喉嚨,持續咳嗽一至兩個月「唔斷尾」,部份人自行購買咳水服用,「但飲極都唔好」,輾轉求醫,檢查才發現是鼻竇炎作怪。另外,更有病人擔心自己是肺癌引致久咳,做各種身體檢查如照肺無發現,最終才確診鼻竇炎。陳指,傷風感冒一般除了有上述病徵外,還會同時有其他常見症狀如喉嚨痛、發燒、周身骨痛及十分疲累等。鼻竇炎症狀則主要與鼻相關,包括病人會明顯流出黃綠色的鼻涕(因細菌感染引起的分泌物),並會聞到分泌物的臭味,其他症狀包括鼻水倒流、頭痛。鼻竇炎病人較少出現喉嚨痛、疲累等傷風感冒有關症狀,呼籲病人有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


塵蟎清潔劑易誘發

鼻竇炎即鼻竇黏膜發炎腫脹,由細菌感染造成。主要分兩大類,包括急性及慢性,臨床上慢性個案較多,原因包括長期鼻敏感引起鼻黏膜腫脹、生瘜肉或結構問題如鼻中隔彎曲,阻塞了鼻竇出口。急性鼻竇炎多在傷風感冒之後出現,因黏膜突然腫脹,造成急性症狀,包括面痛、流黃綠色鼻涕,間中會發燒。工作需要處理清潔劑等刺激物,或要接觸致敏源,均容易誘發鼻竇炎,例如在空氣不流通的食肆廚房工作,陳指,曾接獲數名從事洗冷氣工作的工人求醫,相信是因工作接觸大量塵蟎,引致鼻竇炎病發。鼻竇炎一旦發作隨時影響睡眠,陳稱,長時間流鼻水十分困擾,尤其工作時不停抹鼻涕,或睡覺期間因鼻水倒流引致整晚咳嗽可影響睡眠質素,導致翌日返工無精神。嚴重鼻竇炎更可令耳咽管受阻,造成中耳炎,細菌一旦入眼更有機會影響視力,或細菌上腦後,引致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但此類個案較罕見。不少港人受鼻敏感困擾,要預防惡化成慢性鼻竇炎就要控制好病情,如有鼻瘜肉、鼻中隔彎曲等問題都要盡快治療。陳指,要注意增強抵抗力,包括多吃蔬果吸收維他命、充足睡眠少捱夜及培養定期運動習慣,預防感染。轉季期間,應適當增添衣物,避免因受寒令抵抗力下降誘發感冒及鼻竇炎。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04/19790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47

地底傳怪聲原來係_ _作怪

1 : GS(14)@2016-11-29 07:55:22

洞內不時傳出怪叫,你或者會當時運高聽不見,但土耳其一班工人不惜開山劈石,也要找出原因,竟然鑿出一隻棕熊。工人在博盧省一個雞場附近的山坡用重型機械鑿穿一個山洞,初時只見一隻熊掌往外摸索,又用鼻子往外嗅,工人見狀立即停下機械。棕熊看來被機械的噪音弄得非常心煩,一開始顯得非常具有攻擊性,狀甚兇惡,牠又不斷用爪子狂抓洞口的泥土,似乎想挖大洞口,工人們見狀,就調動鑽孔機在牠頭部上方的山洞慢慢鑿,幫忙把洞口開大一點。棕熊再用力撥走洞口部份泥土後,努力扭動胖胖的身軀,最後終於安全鑽出山洞。原來這裡附近有養雞場,雞農將死掉的雞掉入坑內,懷疑棕熊撿死雞吃時也跌入坑,幸好最後也爬出來,看來並沒受傷,很快又跑入另一個洞。其實這條片在去年已上載,最近又被翻炒,大家都驚訝熊的生命力。英國《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92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98

【飲食籽】冷藏食品好過罐頭? 添加劑作怪

1 : GS(14)@2017-03-03 00:54:58

營養師王敏寧認為,食品添加劑已無可避免,只好慎選食品,減低對身體的不必要負荷。



【飲食籽:清恬淡食】為令食物變得更美味和延長保存期,加入添加劑是在所難免,雖則尚未有研究報告指添加劑對人體會直接構成嚴重傷害,但絕對是可免則免。營養師王敏寧(Mandy)仔細看着超市產品的營養標籤說:「添加劑或多或少會增加身體負荷,因為肝必須用更多能量分解這些非天然的添加劑,因此我們需慎選加工食物。」



營養師Mandy指,同一類食材亦會有不同成份,只要細看營養標籤便可避過不必要的添加劑,例如冷藏青豆比罐頭青豆好,因罐頭青豆多數會加糖、色素及調味劑等,食物便變得沒那麼純正,亦不見得營養價值比冷藏食品高,更要吸收額外的添加劑。


記住睇標籤 低脂未必健康

Mandy續說:「不看食品標籤,很容易落入食物陷阱,好像某款花生醬分較低脂及普通版,較低脂與普通版的卡路里只相差約10千卡,但較低脂版會因缺失了這些卡路里變得不夠美味,於是便增加了乳化劑,又用上會增加致肥風險的玉米糖漿。而且所用的油亦不單一,可以說是『雜嘜油』。相反普通版的原材料只有四款,清晰可見,這時我便會選擇普通版。」至於食品標籤中的E number(國際編碼),Mandy說是人工食品添加劑,是歐盟對其認可的食品添加物編號。她表示食品越天然越好,查看標籤時應選擇較少E number的,認識食品的每種成份。



某些急凍鳥冬會加入酸度調節劑、增味劑、穩定劑等多款添加劑,這款烏冬加入相對較少,只有麵粉、鹽、水等成份。$32.9(惠康)

此英國品牌有過百年歷史,急凍焗薯皮只有芝士、洋葱、麵粉等成份,沒額外添鹽,算是健康之選。$40(city’super)

急凍蔬菜比罐頭蔬菜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多數沒額外添加劑。急凍青豆$27(city’super)


不少急凍食品都是「Ready to eat」,略為加熱便可食用,但並非一定有添加劑,如這個甘筍泡芙。$48(city’super)

Mandy認為原味穀物早餐都或有額外糖份,市民應小心選擇,這款原味穀物早餐是她較為推薦的。$40(city’super)

即使薯餅都有無添加版,但畢竟卡路里較高,Mandy建議偶然吃一塊便好。$26.9(惠康)

只要細看成份表,會發現時下食品越來越多添加劑,市民應該留意。

添加劑有乜用?

食物標籤上會出現一些不知名的食品添加劑,Mandy表示,市民應作了解,以分辨這些添加劑是否必須加入到該食品中。乳化劑(Emulsifier):形成或維持兩種或以上表面不能混合的混合物,例如:食物中的油和水。穩定劑(Stabilizer):使兩種或以上不能混合的物質能於食物中能平均分散。增稠劑(Thickener):增加食物的稠度。膨脹劑(Raising agent):釋放氣體從而增加麵糰體積的物質。抗結劑(Anticaking agent):減少食物粒子互相黏附的傾向。膠凝劑(Gelling agent):形成膠狀,使食物有質感。上光劑(Glazing agent):令食物表面有光澤或形成保護膜的塗層、乾膜劑、打磨物質。



解構E number

E number顯示的添加劑,可能從一些想像不到的地方提取,大家務必留意。



E120名字:胭脂紅(Carmine)作用:色素提取來源:源自甲蟲的紅色素



E542名字:骨頭磷酸鹽(Bone phosphate)作用:抗結劑提取來源:動物骨頭



E904名字:蟲膠(Shellac)作用:上光劑提取來源:膠蟲的分泌物



E920名字:L-半胱氨酸(L-cysteine)作用:麵粉處理劑提取來源:動物毛髮



city’super銅鑼灣時代廣場B1地庫惠康北角英皇道238號康澤花園地下



記者:李泳烔攝影:林栢鈞、潘志恆編輯:陳禮康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1/19942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53

「因子」作怪 人幣今年升幅9年最勁

1 : GS(14)@2018-01-02 00:06:12

【明報專訊】人民幣兌美元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報6.512元,全年累計升值6.72%,不單收復2016年大貶6.6%的失地,終結連續三年貶值勢頭,亦創9年以來最大升幅。分析則認為,從12月中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匯率政策表述來看,2018年人行對匯率的管理將以「穩」為主。

5月引「逆周期因子」後貶轉升

昨日人行亦將人民幣中間價設在6.5342,比上一日升值70點子,累計全年中間價亦上升6.16%,同創9年最大升幅。事實上,今年人民幣走勢完全出乎市場年初時的預計。2014年以來人民幣結束長期單邊升值趨勢,2015年至去年的走資潮更進一步加深市場的貶值預期,雖然中央多次干預外匯,但無阻跌勢,去年全年大貶6.6%,且下跌壓力延續至年初,當時不少投行預計,人民幣有可能跌穿7算。

人民幣的轉捩點主要在5月出現,當時人行宣布中間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解釋了當時中間價持續較人民幣籃子貨幣微微升值的現象。公布之後效果立竿見影,人民幣兌美元大幅抽升,持續升值至9月,期間中間價一度創出逾12年來最長的11日連升,現價也曾升至年內高位的6.4345。加上中國經濟表現有意外驚喜,令市場的貶值預期產生變化。

與此同時,美元走弱也助推人民幣間接升值,尤其是本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稅改最終方案後,美元指數未獲提振,使非美貨幣集體走高,為人民幣帶來年終上升小高潮。貶值預期壓力消減下,人行亦乘時退出干預措施,包括9月將遠期購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降至零,並取消了境外機構境內人民幣帳戶的存款準備金要求;10月份十九大期間,人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亦確認,人行已經基本上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化干預。

美元走弱 間接推升人民幣

展望明年,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明年全球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仍較大,包括環球經濟反彈強弱、稅改及英國脫歐等事件進程、各國央行退出量寬等。這些不確定性將令全球很難出現一個絕對強勢的主要貨幣,間接令人民幣呈現雙向波動態勢。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匯率政策的表述出現了變化,在繼續強調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同時,刪去去年「增強匯率彈性」表述。這一變化突出了明年的匯率管理將以穩為主,避免市場波動過大,有助於防控資本跨境流動風險。

明報記者 陳子

〔2017經濟回顧系列(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54&issue=20171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