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帶美妝達人上電視 2年讓中國女人認識它

2012-1-2  TCW




二○○八年到二○一三年全球美妝 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只有二%,中國卻以全球成長率四倍至五倍的速度持續擴張。歐洲市調機構Euromonitor統計,中國護膚用品市場近年都以一成至 兩成的速度增長,二○一○年銷售額為人民幣六百四十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千零七十億元),相當於全球手機晶片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二○一五年,這個數字還將 比二○一○年成長五成,達到人民幣近一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億元),是全球擴增最快速的市場。

看到市場空間……八成女性不化妝,找台灣達人教學

商機有多大?台灣最大的美妝社群網站風尚數位科技(Fashion Guide,以下簡稱FG)董事長謝攸升分析,就算是上海這樣的一級城市,女性化妝的比率也不超過兩成,顯示出成長空間還相當大。「因為中國大部分的女性 都還不會化妝跟保養,當你什麼都不會的時候,你(需)要的是誰告訴你好用、你就去買,」於是,在台灣播出上千集美妝節目《女人我最大》中,由牛爾、小凱等 達人老師介紹美容保養手法與知識的模式,就被FG搬去了中國。鎖定美妝、護膚兩大愛用者的女性上班族,就成了FG最大的爆發力來源。

名人品牌加上台灣特色,以及國際大品牌的相互幫襯,讓FG在這個全球美妝大品牌齊聚的一級戰區裡,只花了兩年就建立「中國第一」的奇蹟,還讓兩大國際美妝 集團萊雅(L'Oréal,中國稱「歐萊雅」)與寶僑家品(P&G,中國稱「寶潔」)得靠它幫忙行銷。

二○○八年,FG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女性社群網站,但謝攸升看到台灣市場即將面臨瓶頸,而中國市場正在起飛,因此決定到中國闖蕩。在台灣經營網站十餘年的 經驗告訴謝攸升:「一定要建立品牌,」而且「做媒體一定要做到第一名」,才能被受眾與廣告商看見。但面對偌大的中國,怎樣才能做到第一名?

謝攸升決定移植台灣獨特的成功模式:電視美妝節目。而且有名人老師的品牌加持後,名人效應在中國特別有效,也讓FG找到一條捷徑。

入口網站撒網……拍千支網路教學影片,免費供點閱

電視當然是建立品牌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但想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三十多個衛星電視台中擁有一個節目,談何容易。「我們整整找了一年(○八年底到○九年), 湖南、浙江、江蘇、上海東方衛視、廣東、廣西等前十名的電視台都拜訪過了,就是找不到電視台跟我們合作,」謝攸升平靜的回憶。電視台總說:「你們的創意很 好,但我不一定要做這樣的節目。」

不斷在電視台踢鐵板的同時,謝攸升也沒閒著。FG砸下新台幣兩千多萬元,拍攝五、六百支十分鐘以內的美妝教學影片,免費提供給QQ、新浪等中國主要入口網 站使用,三年下來已累積一千多支。影片中,FG的商標與達人老師反覆出現,網民每點擊一次,就對FG的印象深刻一些,「我們統計過,這些影片在中國每個月 約有一億次的點擊率,」謝攸升說,這數字是台灣的一百倍以上。

電視衝知名度……移植《女人我最大》模式,收視第一

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二年,一向鎖定男性收視戶的湖北衛視台為了拉抬營運績效,從台灣電視圈挖角高手改造整個節目帶,FG以《女人我最大》原始製作團隊為班底 的美妝節目,也終於有機會在湖北衛視播出。

二○○九年底FG的節目開播,不到三個月,收視率就竄升到湖北電視台的前三名,還一度在全中國四百多個生活服務類節目中名列第九,僅次於天氣預報等節目。 這下不僅FG一炮而紅,湖北台的女性廣告收入也從原本的「零預算」,一下子跳升到中國前十大榜內。

這樣的成果立刻引起注意,過去拒絕FG的電視台,這下子都回頭來爭取。謝攸升在眾多電視台中,毫不遲疑的選擇了上海東方衛視。打蛇打七寸,由上海發散出去 的華東地區是中國美妝市場重鎮,光是上海一地的全國占比就高達一二%。

以二○一○年FG節目中介紹中國品牌「美麗加芬」的產品為例,播出當月該品牌在湖北的營收跳升三倍,全國增長率也有兩成。轉戰上海東方台後,FG的置入行 銷對象也從中國品牌,升格到萊雅與寶僑家品等國際品牌;它們是目前囊括中國護膚市場的前兩大品牌。

打響品牌名氣……製作費兩年燒掉兩億,當行銷預算

FG不論是湖北台的《美人我最大》,還是上海東方台的《就是愛漂亮》,都是中國美妝節目的收視率冠軍,自然也是廣告主的首選。二○一○年FG的電視廣告收 入(包含節目中置入行銷費)約是新台幣四千萬元;二○一一年三月轉戰上海東方台後,短短九個月就將近九千萬元。不過二○一一年FG在電視領域仍將虧損,中 國電視節目雖然受眾廣大,但時段費用與製作費也很高,兩年下來已經燒掉二億二千多萬元。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做節目?謝攸升說,這應該看成是「FG的行銷廣告預算」。任何品牌到中國打知名度,每年都要花至少一億元做廣告,不然沒效果。台灣精品 品牌協會秘書長張蕙娟估計,一個新品牌的建立約需要三年才能有初步成效;FG在中國的發展正是如此。

不同的是,其他品牌的行銷費用難以回收,但FG透過在上海東方台一年播出一百五十八個小時的節目,一邊建立品牌、還一邊賺廣告費,第三年損益平衡之後, 「FG在中國還是繼續打branding(品牌),但是我的行銷費用變成零了;第四年開始,我甚至還能把前幾年的費用賺回來,影響力還持續增加。這個策略 最核心的重點就在於此,」謝攸升一語道破關鍵點。

拿著電視與網路的亮麗成績單,FG二○一一年開始與藥妝、大賣場與便利商店等三大實體通路合作,透過五百多個門市,小規模的販售FG所代理的二十多個美妝 品牌。「做媒體只是一個踏板而已,目的還是商品的銷售,」謝攸升明白指出。幾個月下來,實體通路營收已有新台幣三千多萬元,對於二○一二年,謝攸升大膽開 出「兩億元」目標,「二○一一年只是試水溫,二○一二年將全力衝刺,」他自信的說。

為了在中國打品牌,FG幾乎把在前幾年在台灣賺到的錢全砸進去了,二○一一年藉由增資引進兩個通路新股東,一邊儲備銀彈、一邊布局銷售通路,加上原有的全 家便利商店、大潤發等集團股東,通路已準備就緒。打響了品牌,即將進入收割期,美妝市場過去在中國幾乎沒有台灣品牌的聲音,FG開出一條不同的路,未來能 否取得在平台、通路、自有品牌三贏的局面,將是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1

線上音樂新人王 五年讓iTunes跳腳

2013-12-09  TCW
 
 

 

「要活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切變免費!」五年前,瑞典創業家丹尼爾.艾克(Daniel Ek)如此對索尼、華納、環球,以及EMI四大唱片巨頭說,也開啟了線上音樂帝國Spotify的發展之路。

合法+智能魅力用戶還有付費與否選擇權

線上音樂從二一年蘋果(Apple)推出線上音樂商店iTunes開始發展,iTunes把CD拆開來賣,改變音樂販售模式,成為全球最大線上零售業者。

但是,Spotify創造另一種模式,你可以完全免費享受兩千萬首歌,但必須忍受廣告;如果你想要「純音樂」的收聽空間,只要付一筆月費,就不受廣告干擾。

除了免費,它獨特的演算法就像一個暗地觀察你行為的機器人,從中分析你的喜好,並主動推薦歌曲給你。「聽了陳綺貞,它就推薦我張懸、戴佩妮同樣小清新的歌。」體會過Spotify的「聰明」,知名部落客「電腦玩物」站長黃鍾毅說,它的推薦是有邏輯的,不是只推薦當下的流行歌。

因為免費和智能,Spotify在二八年上線,短短五年內就吸引了全球二千四百萬名用戶,更讓蘋果擔憂iTunes已經過時,在今年六月發表iTunes Radio,希望扳回一城。

如今,它在線上音樂的地位,等同搜尋引擎界的Google。《時代》雜誌稱它是改變世界的新創公司之一,而《富比世》雜誌則讚譽創辦人丹尼爾是「全球音樂產業最重要的人物」。

然而,這個新興的音樂帝國,卻讓人又愛又恨,愛者如投資銀行高盛、可口可樂等公司,捧著上億美元登門投資。可是,它獨特的分成方式,使音樂人的收入取決於歌曲被收聽次數,這非常不利新人歌手,畢竟大眾口味還是主流。知名搖滾樂團「電台司令」(Radiohead)主唱還把自己的專輯下架抵制。

可是這些風波並無損Spotify全球擴張速度,只是讓人更見識到它的威力而已。九月二十四日,它揮軍台灣,也意味這隻音樂怪獸在席捲歐美市場後,開拔到華語市場,一個占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市場。

為了攻下這個灘頭堡,專責行銷的Spotify副總裁愛琳(Erin Clift)頻繁在亞洲出差,十一月中密訪台灣,她抽空接受本刊專訪,談及Spotify在全球快速擴張的秘密,她說:「合法、免費,以及分享。」

版權+時間障礙虧損尚難補,後還有追兵

免費,在網路世界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網路上「賣」合法音樂,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根據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RIT)統計,全台灣有八百萬人在享受音樂,卻只有一八%的消費者使用合法數位音樂,估計超過六百五十萬人聽取非法音樂。

丹尼爾說服唱片公司把音樂變免費,是讓用戶免費收聽,但是,Spotify背後可是要付出代價的——高昂版權費。它一年必須付出所有收入的七成給音樂版權所有人,包括藝人、唱片公司、發行公司、詞曲創作人等,最近三年,它付出的版權費已逾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

除了大把鈔票,音樂版權的談判也是一個冗長的過程。「要把它說清楚,一個下午都講不完,」RIT執行長李瑞斌指出,要取得一首歌的版權,至少要和四種權利人交涉,「尤其是國際大廠,光是律師看合約往來就要好幾個月。」

取得華語音樂的版權,正是Spotify當前要務,而它早在今年初已經布局。專營獨立音樂平台的iNDIEVOX執行長吳柏蒼透露,今年初Spotify就和他們洽談了,儘管Spotify現行華語歌曲還不多,但未來會陸續增加。

免費的代價不小,儘管貴為串流音樂之王,但Spotify仍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金額逐年增加,因為只有五百萬會員願意一年支付約新台幣一千八百元,成為訂閱會員,另一千九百萬人寧願忍受一點廣告干擾,也要守住荷包。

公司還在燒錢,市場上卻追兵不斷,包括蘋果和Google兩大巨頭都加入戰局,讓Spotify很緊張,正積極開拓日韓市場,企圖讓自己變得更大來抵禦敵手。

Spotify開創了一個新商業模式,但網路世界的生存法則很殘酷,你永遠不知道敵人何時把你幹掉。看來,它現在還沒有辦法同時兼顧壯大與獲利兩件事,只能先選擇前者。

【延伸閱讀】串流音樂(Streaming Music)

近年新興的網路音樂播放方式,相較傳統方式由用戶下載檔案並儲存到硬碟,如從蘋果iTunes下載音樂到iPod。優點:直接在線上收聽,不用等待下載時間,也不需要準備隨身碟來儲存。缺點:串流音樂要確保上網速度夠快,才能保有一定的收聽品質。

【延伸閱讀】音樂平台新生Spotify,用戶數快速崛起——3大數位音樂平台比較

Spotify發源地:瑞典成立時間:2006年收聽方式:串流免/付費:月付149元無限暢聽用戶數:2,400萬2012年營收:170.32億元(新台幣):獲利來源:付費用戶、廣告

iTunes發源地:美國成立時間:2001年收聽方式:下載免/付費:一首歌20或30元用戶數:5.75億2012年營收:1,271.5億元(新台幣):獲利來源:用戶下載

KKBOX發源地:台灣成立時間:2004年收聽方式:串流免/付費:月付149元無限暢聽用戶數:1,000萬2012年營收:20億元(新台幣)獲利來源:付費用戶、廣告

整理: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76

精準醫療成本高 科學家計劃十年讓六成病人用得起

在美國提出抗癌“登月計劃”後,中國科學家也提出“10年內實現60%腫瘤消失,60%病人用得起”的目標。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16國際精準醫療學術及產業論壇”上,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國家精準醫療計劃負責人阿龍·切哈諾沃表示,在個體化醫療新時代,患者的治療方案應該量身定制,“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藥物更加精準,把不確定的範圍縮小,掌握患者的發病機制,又將夠推動新藥研發。”

作為生物醫藥的發展趨勢,精準醫療已經吸引了各國在此大力布局。

2015年初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2015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提出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2016年3月8日,我國“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2016年項目指南正式公布,實施周期為2016年—2020年。這被認為是精準醫療國家戰略部署揭曉。

攻克癌癥成為各國精準醫療計劃的中心,今年初美國提出抗癌“登月計劃”。

中國並不是全球患癌比例最高國家,但由於人口基數大,2015年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相當於平均每天有1.2萬人新患癌癥,有7500人死於癌癥。

基於新一代CAR-T在內的多項精準醫療技術,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錢其軍提出抗癌“白澤計劃”——10年內實現60%腫瘤消失,60%病人用得起。

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上海市目前唯一的市級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已布局細胞治療、細胞凍存、基因檢測等業務,在腫瘤免疫治療等領域內的12項核心技術進入國家專利局保密審核程序。

“精準醫療時代,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癥治療的顛覆性技術。”錢其軍說。

精準醫療正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大量的資本和科研力量進入。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周宏斌說,2015年精準醫療全球市場規模約60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15%以上,是整體醫藥行業增速的3倍以上。“腫瘤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是中國精準醫療產業最大的市場部分。”

目前,精準醫療產業領域率先爆發的是基因測序,這也是精準醫療的基礎和入口。從早期的生育生殖檢測,到目前的腫瘤診斷,技術的不斷突破升級帶動市場規模增長。

在這個領域,除了華大基因以外,貝瑞和康、諾和致源、安諾優達,以及達安基因、迪安診斷等上市公司也參與其中,在基因測序領域的中下遊進行競爭。

而測序上遊的測序儀器和試劑,則幾乎被Illumina(NASDAQ:ILMN)、Life Technologies兩大國外巨頭壟斷。

目前,君聯資本在精準醫療領域累計投資了約2億美元(含人民幣),前期項目主要聚焦在基因測序和診斷領域,近兩年開始布局個性化新藥研發、免疫治療技術領域,如2014年投資創新藥公司信達生物、2016年投資上海細胞治療集團。

周宏斌表示,2015年全球約50%的腫瘤臨床實驗和免疫治療相關,並且可以和化療、放療、靶向療法、基因技術等“搭檔”探索聯合治療。

近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報告稱,全球癌癥免疫治療市場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61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193.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4.0%。癌癥的發病率增加以及醫療開支不斷上升推動市場的增長。

作為癌癥免疫療法中的主力軍,PD-L1/PD-1抗體已經展現了良好的市場前景。今年上半年,百時美施貴寶的PD-1抗體Opdivo銷售額達15.44億美元,增長853.09%。而在2015年,Opdivo全年銷售收入為9.42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也吸引了眾多國內藥企的積極參與,包括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等研發藥企,以及恒瑞醫藥、複星醫藥等傳統藥企也在布局。

此前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曾表示,該公司研發的PD-1單抗已進入I期臨床試驗,主要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前數據顯示有更顯著的療效,有望成為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在腫瘤免疫療法中,細胞治療也備受關註。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16日,全球正在進行的CAR-T臨床試驗有173項,中國開展的CAR-T臨床試驗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共計30項,涉及24個靶點,僅次於美國。

周宏斌認為,基因診斷、免疫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基於細胞免疫治療的聯合療法”可能徹底改變癌癥治療,是具有重大投資價值的人類突破性技術。

不過,今年5月國家衛計委叫停“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周宏斌認為,政策的不確定性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使得擁有技術領先性和臨床資源的公司更有機會構築壁壘。

但是,阿龍·切哈諾沃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精準醫療的成本很高,如何讓精準醫療覆蓋到需要的患者,需要科學界、企業界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錢其軍介紹說,Opdivo(PD-1抗體)+Yervoy(CTLA-4抗體)組合使用的話,第一年花費大約25.6萬美元,第二年單獨使用Opdivo,花費大約15萬美元;如果使用默沙東的Tecentriq (PD-L1抗體),每年花費大約15萬美元。

“多種抗體聯合應用將大幅度提高療效,但也將明顯提高價格及產生嚴重並發癥。”錢其軍說,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患者能承受的價格應該在10萬元以內,價格過高就無法大規模推廣。

顯然,預期的市場藍海,依然取決於技術突破的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07

陸奇,一年讓百度市值逼近千億美金的男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8/166964.shtml

陸奇,一年讓百度市值逼近千億美金的男人
接招接招

陸奇,一年讓百度市值逼近千億美金的男人

AI不僅是百度的風口,其實也是中國的風口。

來源 | 接招(ID:itakethat)

作者 | 方浩

無限接近千億美金公司,是過去一年百度的常態。

陸奇入職半年的時候,李彥宏坐著基於百度Apollo1.0無人駕駛系統的汽車駛向五環;入職一年的時候,百度在CES上推出Apollo2.0版本,並基於自主研發的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推出raven H、raven R及raven Q三款智能硬件產品……一年時間,無論是在底層技術平臺建構,還是場景化產品落地,百度都走在了業內前面。

timg (5)

肯定不能說這一切都歸功於陸奇。陸奇入職時的百度,AI已經成為百度的「立命之本」、無人駕駛項目也已運行三年、傳統搜索業務借助信息流開始煥發第二春……賽道已經被廠長鋪好,資源已經各就各位,就差合適的司機了。

合適不僅跟人有關,更與時機有關。 如果陸奇早入職一年,讓他去和美團、餓了麽拼外賣,他會來嗎?就算來,他有勝算嗎? 陸奇說,2016年底回國工作是當時所有選擇中最好的選擇,問題只是在於:選哪家公司、哪個生態。

據說騰訊、滴滴等巨頭都邀請過陸奇,做搜索出身的陸奇選擇了做搜索起家的百度,但顯然,他看中的不是百度的過去,而是未來。如果李彥宏問他:你是想改變世界,還是想在西雅圖看一輩子陰雨天?陸奇想到的「改變世界」肯定不會是搜索。換句話說,陸奇押註的不僅是百度的未來,也是自己的未來。巧合的是,這兩個未來在一個頻道上,這就是AI。

timg (3)

陸奇說:「百度是在All in AI。」不了解百度過去的人,不會理解這個判斷有多沈重。過去十年,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被動地試錯試錯再試錯。從試水電商(有啊、MALL)、到搶占移動端入口(收購91)、再到跟風O2O(團購+外賣),百度一直在做自己核心能力之外的事情。 BAT中,A和T都實現了核心業務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跨越,只有百度沒有。

不是百度核心業務做的不好,而是時代變了,需求變了,場景變了。與以往招攬其他頂級高管不同的是,陸奇的到來,李彥宏首先送上了兩份大禮:先是撤銷備受爭議的百度醫療事業部,接著讓百度外賣與餓了麽合並。前者一直是百度「惡名」的導火索,後者是百度戰略失焦之後的歷史包袱。

外界可以把這兩件事看成是陸奇上任之後燒的火,但如果沒有李彥宏的深度反思,特別是對AI戰略的極度渴望,就沒有今天百度在人工智能戰場的清晰形象,更沒有今天的市值。All in首先不是擁抱未來,而是切斷過去。這需要陸奇來做,更需要李彥宏來斷。

當一家公司的戰略出現重大轉移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跨越非連續性。 之前百度試圖通過跟隨策略來跨越,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現在AI不僅是百度的新戰略,幾乎是每一家互聯網新老巨頭的戰略,所以不存在誰跟隨誰的問題,只存在誰的跨越更有邏輯感。

過去一年,百度股價和市值之所以能夠暴漲,除了在Apollo和DuerOS兩個人工智能底層系統上的一路高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百度借助AI讓其傳統業務煥發生機,而不是一刀兩斷。

根據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當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34.89億元(約合35.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人民幣79.48億元(約合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信息流業務以第三季度業績為基準的年化收入超過10億美元,達到百度移動業務一個新的里程碑。

從2016年底開始,百度借助人工智能個性化推薦,徹底打通了之前傳統搜索業務與移動內容分發之間的割裂。今年如果信息流業務收入達到預期,就相當於2016年今日頭條的收入規模,這對百度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增量盤子,而且就來自最核心的業務。

所以, AI戰略不僅釋放了百度未來的想象空間,也點燃起了百度過去的主營業務。 從這個角度看,陸奇的這一年,不僅僅是與百度的過去告別,也是讓百度的未來和過去實現鏈接的一年。通俗地說,就是百度既有了貌美如花的技能,也把賺錢養家的本事留下來了,並且本事還越來越大。這就是跨越非連續性的邏輯感。

timg (4)

百度從創業到實現盈利,花了足足五年時間。可以想見,要想在AI上獲得規模化的真金白銀,百度花的時間只會更長。陸奇說,「人生是一場不停的、無情的戰鬥。」這其實講的是耐心。百度過去走的彎路,都是在與時間為敵:別人做什麽我就做什麽,完全被牽著鼻子走。而現在敢於把Apollo和DuerOS作為開放平臺無條件給任何合作夥伴,這是對時間的耐心。

陸奇說:「人才、技術、資本和市場是科技行業的幾大基本要素,很顯然,如今的中國擁有這些。」最關鍵的是,中國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數據:14億人口、11億智能手機、近8億互聯網用戶、2億輛汽車。AI不僅是百度的風口,其實也是中國的風口。

AI百度陸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43

高盛新掌門蘇德巍: 十年讓投行銷售業績增加七成 | 人物

美國東部時間7月17日晚間,高盛集團對外公布一項重磅消息,63歲的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C. Blankfein)將辭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的職務,董事會已經任命蘇德巍(David M. Solomon)接替他的兩個職位。

這項人事變動成為華爾街最為重磅的人事變動之一,也是高盛十多年來首次由銀行家而非交易員出身的人來領導。

從1999年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高盛後,蘇德巍就成為高盛的一員猛將,主要管理杠桿化融資團隊。2006至2016年期間蘇德巍擔任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領導業內聲望極高的投行業務長達十年之久,並於2016年被任命為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在蘇德巍領導的十年間,高盛投行業務銷售業績增加近70%。

蘇德巍還曾擔任融資組全球主管,負責公司面向企業客戶的全部資本市場及衍生產品。加入高盛至今近20年,蘇德巍終於成功登頂,成為這個擁有近150年歷史的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證券和投資管理公司的領導者。與從大宗商品交易員起步的貝蘭克梵不同,加入高盛之前,蘇德巍曾在Irving信托公司、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以及貝爾斯登擔任各種職務。

蘇德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能有機會領導高盛,我深感榮幸。我感謝貝蘭克梵和董事會對我的信任。我對成長的機會感到興奮,也知道我們的客戶服務和團隊合作文化對我們的成功是多麽重要。”

貝蘭克梵將於2018年9月30日正式辭去首席執行長一職,並將在年底從高盛退休,擔任董事會主席。退休後,貝蘭克梵將接受高級董事長的頭銜,而蘇德巍將於2018年10月1日加入公司董事會。蘇德巍接手高盛後的挑戰不小,貝蘭克梵領導下的高盛獲得9年來最佳半年報成績,蘇德巍接手後不僅要延續公司在交易和咨詢方面的歷史優勢,還要開發新生業務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外界預計,他或將延續2016年底提出的“三年增加50億美元收入”的計劃。

“多面手”銀行家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蘇德巍,那就是“多元”。 這位加入高盛近20年的“帝國新帥”,不僅是個曾將投行業務銷售業績提升70%的神手,還是集DJ、瑜伽、葡萄酒、滑雪等興趣於一身的多面手。上班時雷厲風行,行事果決卻又不失幽默,私底下的蘇德巍更是興趣廣泛。

他是一位非常健談的銀行家,據蘇德巍曾經的同事透露,他經常出席高盛的大小會議,下班後也經常與大家小聚,正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一家銀行在客戶、員工和公眾面前建立一個積極和包容的形象有多麽重要。他在推動高盛的多元化、改善青年銀行家工作條件等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比如,他試圖將高盛轉變為一個能夠確保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公司,並要求在招聘時增加更多女性員工,呼籲增加投行高層中女性高管比例,並提倡華爾街的女性員工應與男性員工同工同薪。私募巨頭黑石的資深執行股東Bennett Goodman曾評價蘇德巍是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直接和坦率的人。“你可以百分百確定他會怎麽想就怎麽說,哪怕這些話不是你喜歡聽到的。”

現年56歲的蘇德巍在脫下西裝後還是一名小有名氣的DJ,“花名”D-Sol。D-Sol在Spotify上的月活聽眾人數達到40多萬,今年6月初,他還發布了首支電子舞曲單曲Don’t stop。記者瀏覽這位CEO的社交網站Instagram發現,蘇德巍以D-Sol身份受到的活動邀約並不少。在蘇德巍的業余時間里,他時而會出現在紐約或邁阿密等地的夜店,成為當晚帶動氣氛的指揮者,除慕名而來的華爾街和金融圈的人士外,還有不少忠實粉絲。從他在社交網站上傳的視頻可以發現,有D-Sol在的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火爆,人們沈浸在D-Sol打造的充滿節奏的空間里,享受夜晚忘掉煩惱。有趣的是,雖然最後Spotify未選擇承銷商而直接上市,在爭取流媒體音樂平臺Spotify的IPO承銷權時,蘇德巍曾以自己的電音DJ身份做賣點,希望可以替高盛成功爭取到IPO承銷商身份。

蘇德巍還通過自己的音樂為慈善事業做出貢獻,其4月10日在社交網站Instgram上發表的一則狀態顯示,他以DJ身份受邀參加某機構戒癮主題活動,他評論感謝該機構提高了人們對毒癮的認識,為消除毒癮對家庭造成的破壞做出了巨大貢獻,並稱自己為能參與這項重要事業而感到自豪。若你正好身在紐約,或許有最大的機會遇上這位金融圈首屈一指的“舵手”為你現場打碟。

此外,蘇德巍不僅是葡萄酒收藏家、滑雪愛好者、沖浪愛好者,平日里也會帶著女兒一起做瑜伽,與瑜伽服品牌Lululemon談生意時,他穿著該品牌的夾克和長褲與西裝革履的對手坐在一起,輕松拿下Lululemon的 IPO 承銷權。

“蘇德巍始終相信,在工作之余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會讓生活得以平衡,並有助於更好的職業發展。”高盛發言人希沃特(Jake Siewert)曾說。

值得註意的是,貝蘭克梵和蘇德巍有些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愛音樂,雖年過半百卻對流行音樂頗有研究。貝蘭克梵曾經和說唱音樂巨星50 Cent碰面,當時兩個人討論了些“業務上的事”。他不僅表示50 Cent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向外界強調歌星的名字的正確讀法是“fitty”,不是數字50的“fifty”。貝蘭克梵認為自己是個和流行文化為伍的人,並透露自己保留了一整個記事本的流行歌曲和電視插曲,還在女兒17歲時帶著她一起去聽Lady Gaga的演唱會。

貝蘭克梵也註重員工的感受。記者Pressler還曾寫道,貝蘭克梵隨時準備著一些笑話,在情緒緊張的時候這些笑話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跟他工作很有樂趣。高盛的一位前任高管曾對外媒表示:“貝蘭克梵真的是一個非常通人情的人。”

消息公布後,貝蘭克梵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可能會遵循大家的建議,給自己休個幾星期的假。他笑稱:“有一件事是我盼著去做的,那就是自由自在地發布推文。”貝蘭克梵認為,在短短的推文里要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是一種挑戰。

登頂之路

2016年末,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席科恩離開高盛,蘇德巍和哈維·施瓦茨晉升為聯席總裁,而後二者又成為聯席首席運營官,成為新任CEO的最強競爭對手。早在數月前外媒就有報道貝蘭克梵即將卸任的消息,蘇德巍與施瓦茨誰將成為貝蘭克梵接班人的猜測在業內不曾停止。施瓦茨曾擔任高盛首席財務官,領導了交易業務的全勝時代。蘇德巍被提升為聯席總裁後,與施瓦茨一起向董事會提出,將投行業務覆蓋至達拉斯和西雅圖等城市,進一步挖掘潛在客戶提高覆蓋率。

但是,據外媒報道,施瓦茨將於今年從高盛退休,因此外界早有傳言蘇德巍會成為唯一的掌門候選人。2018年3月,蘇德巍被任命為獨立總裁,聯席總裁主席施瓦茨則宣布辭職,結束了與蘇德巍長達15個月的競爭。官網的職員信息顯示,在正式出任CEO前蘇德巍的職務已經是唯一的首席運營官和總裁。

就在上個月他到訪中國時表示,高盛來華開展業務已經有20多年,會繼續致力於在華持續增長。此外蘇德巍稱:“中國高層的信號很明確,中國要繼續開放市場,如何激勵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這包括開放市場、開放金融系統和金融市場化改革,這對中國是大有裨益的,中國正在朝著這個方向推進。”

此外,他表示,高盛相信中國將擴大金融市場開放,這是高盛持續向中國投資的原因之一。中國將從開放市場中獲益,外國企業也會繼續從中國市場獲得新機遇。他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對開放進程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此外,蘇德巍還宣布蔡衛以合夥人身份加入高盛,正式成為中國投行部門聯席主管。考慮到蔡衛曾牽頭參與包括複星、廣汽等內地大型企業的融資交易,並有私募投資經驗,此項任命也被解讀為高盛進一步在華拓展投行業務的一步棋。

為了能更得心應手地指揮團隊,外界預測高盛的核心圈或將因此做出改變,圍繞著蘇德巍的新核心圈人員或將從原相關工作團隊中調派或提拔,包括投行業務部聯席主管沃爾德倫、萊姆考,TMT銀行業務聯席主管迪斯等6人或將在未來成為核心人物,隨蘇德巍一起披荊斬棘。

今年秋天,貝蘭克梵正式卸任CEO,這也將是高盛自2006年以來首次更換核心領導層。在這期間,貝蘭克梵帶領高盛度過了金融危機,他在其中收獲了不少親信並由此組成核心團隊,其中不乏有人曾與大宗商品交易公司J. Aron & Co.的CEO並肩作戰,而貝蘭克梵的職業生涯,就是在1980年代初從J.Aron做貴金屬銷售起步的。

蘇德巍的核心管理團隊則將與他的前任有所不同,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位新任的高盛總裁掌管投行部門的10年間曾在其麾下任職。

眾所周知,蘇德巍曾是一名投資銀行家,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高位,然後跳槽到了高盛(Goldman Sachs)。誰會晉升、誰會降職、誰會走人、誰又在等待晉升的第一梯隊,蘇德巍對外閉口不言。而就目前20多位高管的名單,結合外媒Business Insider與數位高盛內部人員交談後獲取的信息來看,蘇德巍上任後高盛高管們或被分為四大類:蘇德巍的內部核心圈人物(innercircle)、他此前管理團隊中的部分關鍵成員、面臨不確定未來的高管們、一些貝蘭克梵的親信。

據外媒報道,蘇德巍已經開始著手調整一線班子成員,不僅可能減弱高盛傳統的管理委員會的權力,偏向給予創造利潤的業務條線高管更大話語權,還考慮效仿摩根大通等美國大型機構組織“投資人日”活動,給股東和公司高管更多交流的機會。

任重道遠

在宣布人事變動的當晚,高盛集團公布二季度的財報,然而,市場似乎沒有為財報買賬,高盛股價不僅未在季報刺激下大漲,反之在當日盤中一度下跌2%,創下6月25日以來的最大跌幅。此次投行業務有亮眼表現,公司季度投行業務收入達到20.45億美元,總比上漲18.2%,遠超市場預期的18.4億美元。從歷史來看,十年前高盛的自營交易的利潤遠超同業競爭對手,金融危機後該業務逐漸陷入瓶頸,蘇德巍領導的投行部門成了最“吸金”的部門,他帶領的投行業務在十年間達到銷售業績增長70%、業績翻番的好成績,在金融危機後有效填補了交易業務的短缺,提振公司業績。

公司銀行業務表現強勁,不僅二季度利潤同比大增44%,主要數據也皆高於市場預期。每股收益5.98美元,高於4.66美元預期;凈營收為94億美元,同比增長19.2%,高於市場預期的87.6億美元。固定收入(FICC)、貨幣和大宗商品的表現尤其強勁,收入同去年二季度相比增加45%,此前,貝蘭克梵也因近年來形勢困難但仍堅守這條業務線而備受指責,現今固收收入雖然表現亮眼,卻總不及十年前的三分之一。

貝蘭克梵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次高盛得以獲得9年來最佳半年報成績得益於主要業務的穩健表現。“在良好的經濟背景下,以及擁有深厚的客戶關系,高盛有充分的準備做好投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並繼續創造利潤增長。” 貝蘭克梵稱。然而外媒表示,由於全行業的交易放緩和對風險承擔的限制,高盛尚未恢複金融危機後的盈利能力。對於此次財報業績超預期但是股票下跌的現象,分析師認為主要是股票交易營收不及預期和增長不可持續兩個原因。

也有分析師認為是營收的提振還有薪水占比下降的原因。上半年薪酬占比指標降至39%,創十年來最低水平,而實際上薪酬是高盛最大的支出項,且通常在每年上半年會撥出一大筆款項用於派發員工的年終獎金,此次節流自然也提振了業績和每股收益。首席財務官Marty Chavez將此歸因於公司對盈利能力的重視。此外,高盛因訴訟和監管支出更多資金,使其非薪酬支出同比激增24%至266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

如此看,蘇德巍接手高盛後的挑戰不小,不僅要延續公司在交易和咨詢方面的歷史優勢,還要開發新生業務尋找新的增長動力。高盛的股價今年一直落後於競爭對手,下跌10%。雖然此次財報亮眼,但在股票交易收入方面,相較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競爭對手兩位數的增長依舊有上升空間。外界預計,蘇德巍或將延續2016年底提出的“三年增加50億美元首日”的計劃,並在達拉斯、西雅圖等美國中型城市拓展投行業務,拓展在線借貸業務馬庫斯(Marcus)的業務範圍,將品牌傳播到信用卡、抵押貸款、汽車貸款、人壽和醫療保險等領域。值得註意的是,貝蘭克梵此前提出向商業客戶發放更多貸款,以及直接向消費者發放貸款的模式,該模式也將由蘇德巍來全面執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