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數十年來最嚴重“護士荒”:高福利仍難招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1/1155586.html

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爆出幾十年來最嚴重“護士荒”,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型醫院均面臨人手不足,即使大幅調升人工和簽約獎金,甚至推出代還學債、免費住宿等豐厚福利,依然是一人難求,只能靠輸入外勞或臨時工填補空缺。不少較小型醫院更因為相關的龐大開支,陷入經營危機。

西弗吉尼亞州最大型醫院“查爾斯頓地區醫療中心”,今年動用了1200萬美元招聘被稱為“走訪護士”(travel nurse,即不在某家固定醫院工作的護士——編者註)的臨時護士,以解燃眉之急,金額比3年前增加一倍,醫院赤字亦因此暴增至4,000萬美元。

為了吸納新手,院方也向護士生承諾,只要畢業後在醫院工作兩年,便可得到學費補貼。

本月剛退休的醫院首席護士長穆爾指,他從業40年來,從沒有見過這麽嚴重的“護士荒”,但認為“請一名走訪護士,總好過少一張病床”。

不少醫院都和查爾斯頓地區醫療中心一樣,寧願花錢高薪請人,也不想犧牲病人利益。人力資源顧問估計,美國醫療界走訪護士開支今年將達到48億美元,是3年前的兩倍。

美國以往也發生過“護士荒”,但如今更嚴重,勞工數據局估計到2024年,全美將有超過100萬護士空缺。

護士荒的主因是嬰兒潮一代年事漸高,令護理需求大增,同時卻有大批資深護士退休;此外,護士學位嚴重不足,也導致業界青黃不接。傳統大型醫院工作較辛苦,不少護士轉投工時較彈性的小型診所或保險公司診所。

護士荒對病人利益構成直接影響,今年8月一項研究指,醫院如果註冊護士人手不足,病人在一般手術後死亡的風險較高。

來源:中國新聞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29

茶葉公司改名區塊鏈 蹭上熱點股價仍難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1/1182119.html

387266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最近什麽概念最火?毫無疑問是區塊鏈。一位互聯網公司高層甚至在朋友圈吐槽:“吃個飯,五桌有四桌都在聊區塊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區塊鏈概念炒作近日在A股越演越熱,部分相關概念股數個交易日連續漲停。

不過,對於區塊鏈概念,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卻是冰火兩重天的狀態。早在2016年12月,港股市場的坪山茶葉就宣布改名為區塊鏈集團(00364,HK),但即便是改了當下如此火熱的名字,公司的股價還是只有0.016港元。

改名難成救命稻草

對於區塊鏈集團來說,改名要從一年多以前說起。早在2016年12月份,坪山茶業便宣布,建議將公司名稱“坪山茶業”改為“區塊鏈集團”,對於改名的理由,公司表示更改名稱將能反映公司的未來策略,且新名稱將能塑造耳目一新的企業形象及身份。

然而,改名一個“洋氣”的名字並沒有改變區塊鏈集團的窘境。

在2017年9月,區塊鏈集團獲寶鉅證券經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發出的根據《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發出的申請,其內容是區塊鏈集團可能因無力償還及未能支付債務而被清盤。根據上述申請,區塊鏈集團未能支付約172萬美元及2.43億港元的款項。

其次,在2017年12月,區塊鏈集團的發行新股以募資償還債務的計劃又遭泡湯。在2017年12月5日,區塊鏈集團表示,公司將以每股0.03港元的價格發行股份以募集資金1.37億港元以償還債務。而就在當月19日,區塊鏈集團就宣布上述新股認購協議中止。

最後,區塊鏈集團的基本面情況也不理想,公司2012至2016財年連續五年虧損總額達28.56億港元。區塊鏈集團目前從事的是茶葉業務,主要從事鐵觀音的種植、生產、加工及銷售。

而區塊鏈集團的股價此前幾年也是震蕩下行,截至2018年1月11日,股價收盤僅0.016港元,公司市值也只有3.73億港元。不過在1月11日A股區塊鏈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區塊鏈集團股價還上漲了23%。

爆炒起於美股市場

近日A股市場中,多家公司發布公告將自己與區塊鏈概念扯上關系,而其股價也紛紛漲停。不過,此輪區塊鏈概念股炒作並非開始於A股,此前在美股市場就已有大幅炒作。

中概股的人人網此前也因為涉及區塊鏈的消息刺激,其股價在2018年1月2日和3日里暴漲近八成,不過隨後幾天又大跌了33.46%。

老牌膠卷企業柯達也宣布自己涉足區塊鏈業務,並在兩個交易日股價暴漲兩倍多。此外,一家專門為北美、南美和非洲地區的金融機構和交易平臺提供結構化貿易融資解決方案和實物商品融資解決方案的獨立的金融和科技公司Longfin,在上市後的兩天時間里,股價從每股9.76美元漲至最高的142.82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86

澳門青年 呻要家人助上車指供應不足 樓價回落仍難負擔

1 : GS(14)@2016-06-06 03:15:16

■澳門樓價經過兩年的深度調整,近月開始有回穩上揚的趨勢。



【海外樓市】澳門與香港一樣有樓價堅離地的問題,即使過去兩年澳門樓價由高位回落約45%,仍然處於超過一般市民負擔能力的水平,記者到澳門直擊,發現澳門年輕人對買樓感到無力,有意見認為沒有家人的幫助,基本上無法上車,「屋企人都要幫手先畀到首期」。受訪的澳門人坦言,不期望政府能夠幫助市民上車,「澳門人好沉默,唔似香港人敢出嚟抗議」。記者:溫潤潔 陳新政攝影:黃耀興


今年30歲的梁先生從事文職工作,他認為澳門樓價的確好貴,就算近年回落仍然對市民上車無幫助:「澳門樓價跌咗幫助唔大,五年前開始已經有升嘅迹象慢慢升上去,都係畀人炒。」



冀政府遏地產商炒樓

梁先生表示自己兩年前花了300多萬元買了一個單位,都是要靠家人幫助才能上車:「屋企幫手畀首期,而家供樓係人工三分一,都好犀利。」他認為澳門供應其實不足,加上有外勞,更令到整個澳門不夠屋住,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出手:「出啲政策限制地產商唔可以炒樓,好似外國咁都會保障番啲市民,唔會話畀啲地產商任意去炒樓。對政府不滿都有嘅,但因為澳門人比較沉默,唔似香港人會示威咁,小型示威都有嘅,但冇乜作用。」朱先生今年40多歲,十年前已經在澳門置業,「買咗樓好耐,而家升到十倍以外。點解澳門樓咁貴,因為人多、樓少,賭場開咗人工高咗,租客多咗。人工高咗,租樓嘅人多咗,冇地方住就要買。」27歲的張先生更指自己根本冇可能買到樓:「咁貴點睇啫?」



4月成交價量俱升

澳門樓市由2004至2014年,經歷黃金十年,惟博彩毛收入由2013年高峯期3,618億元,降至2015年2,318億元,跌幅約36%,拖累期內物業交投縮減。參考澳門財政局資產轉移印花稅住宅單位統計,2014年4月高位平均實用呎價達12,225元,至今年3月實用呎價報6,758元,累跌幅度約45%。經過兩年深度調整,4月市況明顯反彈,優質物業成交帶動下,新報實用呎價7,316元,按月回升約8%。成交宗數有1,087宗成交,按月大幅增加84%,為近兩年來首次單月錄得逾千宗,價量俱升,扭轉弱勢局面。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5月博彩毛收入183.89億元,按月上升6%,連同首4個月735.17億元,合共919.06億元,利嘉閣澳門地產區域董事馮偉航估計,今年博彩毛收入約2,000億元,未必超越去年,但樓價升跌亦取決供求,現有成交支持,趨向正面發展,冀望全年樓價上升5%至8%。


■梁先生

【澳門居民心聲】

梁先生:「本身30歲,覺得澳門樓價好貴,基本兩萬蚊(月薪)樓下都好難買得起囉,都要靠屋企人幫先有機會買到,就算樓價跌咗都幫助唔大。」


■張先生


張先生:「27歲都冇可能買到樓,一定要父母幫手先得,就算近期推出澳門政府經濟房屋(等同香港居屋)也不一定有份,因排完仲要抽籤。」


■朱先生


朱先生:「今年40幾歲,十年前已經喺澳門置業,覺得澳門樓貴得離譜,因為人多、樓少,賭場開咗人工高咗,租客多咗。冇地方住就要買㗎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5/1964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08

荃灣劏舖蝕70%仍難售出

1 : GS(14)@2017-12-04 04:44:54

【本報訊】劏場前景堪虞,荃灣地皇廣場一個劏舖8月拍賣開價118萬元,較買入價低逾七成仍流拍,本月底再拍,開價微調至116萬元,但以開價賣出機會微,因貼實隔籬的雙號舖今年年中僅以30萬元賣出,勁蝕92.5%。荃灣地皇廣場2樓一個單號舖,建築84方呎,委託黃開基拍賣行本月29日拍賣,開價116萬元,較8月份拍賣開價118萬元,微減2萬元。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業主2012年12月以407.6萬元買入,若以開價賣出,料蝕291.6萬元或71.5%。資料顯示,地皇廣場今年錄8宗二手成交,全部蝕讓,每宗輸錢由227萬元至438.6萬元,蝕幅由74%至92.5%。蝕得最多是上述拍賣舖位隔籬的雙號舖,7月底僅以30萬元沽出,原業主2012年以400萬元買入,賬面蝕370萬,舖位狂瀉92.5%。

葵涌商廈全層2,278萬沽

此外,美聯工商助理營業董事陳樂民表示,葵涌維京科技商業中心A座18樓全層,面積約4,790方呎,成交價2,278萬元,呎價約4,756元。對正樓下全層,9月以2,020萬元易手,呎價約4,358元,呎價兩個月升近一成。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27/20227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725

縱知有問題 仍難罷買

1 : GS(14)@2018-03-19 05:00:01

投資並不是只有買入和賣出股票那一瞬間。近年流行「負責任投資」的概念,意即投資者作為公司股東,有責任持續監察公司的情況,並在股東大會中以選票影響公司的收購、發行新股等等重大決定。大部份的機構投資者均有自己的投票準則、公司治理及代理投票團隊,專門處理股東大會投票事宜,但他們在不同基金公司的話語權各有不同,David Smith指,「我們的做法是由基金經理作最終投票決定,因為理論上他們是最了解公司的人,知道公司實際情況和需要」。

三大指數公司表態反對

David Smith解釋,公司治理的原則,理應早在基金公司成為公司股東之前就需要考慮,「例如我作為公司治理主管,同時亦是投資團隊的成員之一,在團隊揀股份時,我亦左右基金的投資決定」。那麼多公司有管治問題,豈不是常常有很多爭論?「很多時是大家提出意見,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例如我就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一間公司,再由所有人一起作決定」。雖然機構投資者群起反對「同股不同權」,但現實中卻沒有幾家基金公司會罷買「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股份,主要原因當然是不少近年當紅的科網股,例如Google和最近上市的聊天手機應用公司Snap等都採用多重股權架構,基金經理為追表現,無論股權架構如何不公平都要跟買。去年底指數公司加入戰團,表明不支持上司公司採用多重股權架構(見表)。



三大指數公司的聲明,被視為投資者對抗特權階級標誌性的一步,至少其他基金不用為了追指數指標而「焗買」,但要真正做到「用腳投票」、完全拒絕這類不同股權架構公司,短期內似乎不會發生了。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5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