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身險2017年度監管會議本月27、28日舉行

第一財經記者2月19日從業內獨家獲悉,2017年人身險行業的年度監管工作會議將於2月27日、28日兩天舉行。

據了解,2017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已於1月12日舉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出席並講話;而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座談會已於2月14日舉行,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出席並講話。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人身險業務同比增長36.51%。其中,人身險公司普通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451.65億元,同比增長55.34%,占人身險公司全部業務的48.18%,同比上升5.76個百分點;健康險業務占人身險業務的18.18%,同比上升3.38個百分點,結構有所優化。

2016年,人身險公司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89.90萬億元,同比增長40.35%。人身險業務死傷醫療給付461.23億元,同比增長23.28%,滿期給付3647.56億元,同比增長31.26%;年金給付751.83億元,同比增長25.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60

銀保監會:不留死角對所有在售人身險產品進行全面清查

5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全面徹底,不留死角地對行業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清理,並將各公司已備案但不使用的“儲備”產品和已停售但計劃重新銷售的產品列入核查清理範圍確保核查清理無遺漏。

以下為通知全文: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

銀保監辦發〔2018〕19號

各人身保險公司: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持續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管理行為,防範人身保險產品風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全面規範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行為,不斷優化人身保險負債結構,提高行業產品供給質量,切實防控負債風險為總體目標,通過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險公司在售存量產品,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以夯實人身保險公司產品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合規經營意識為根本,加快轉變行業發展方式,不斷滿足消費者多樣化保險產品需求,努力形成長、中、短期限結構合理,風險保障功能、長期儲蓄功能協同高質量發展的人身保險負債結構新局面。

二、工作原則

(一)依法合規、明確標準。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要求,對照行業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詳見附件1),切實查擺行業在售存量產品問題。

(二)全面徹底 、不留死角。對行業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清理,並將各公司已備案但不使用的“儲備”產品和已停售但計劃重新銷售的產品列入核查清理範圍確保核查清理無遺漏。

(三)務實高效 、標本兼治。各公司要將本次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作為全面校準產品經營理念、全面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全面提升產品供給質量的重要契機,實事求是、註重實效,對發現的產品問題立查立改,既要整改查找出來的產品設計問題,也要深入查改產品經營理念、制度機制等方面的問題不足。

三、工作重點

(一)嚴查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在產品定名、設計分類、保額設定、萬能賬戶實際結算利率確定、分紅險利益演示、投資連結保險單位價格確定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通過變相提供生存金快速返還、減少基本保額等方式規避監管規定等。

(二)嚴查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違背保險基本原理,異化產品設計形態,通過責任設定、精算假設、現金價值計算等方式將產品“長險短做”“名實不符 ”,擾亂市場秩序等。

(三)嚴查罔顧公平合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不公平、不合理,通過延長等待期、降低保額等手段代替核保,變相削弱保障責任,通過設定不合理的理賠條件惜賠、拒賠,侵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破壞行業形象等。

(四)嚴查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 ”產品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基礎,隨意約定保險責任、保險金額,追求營銷效果,炒噱頭、蹭熱點,定價假設隨意調整,數據造假,嚴重偏離經營實際等。

四、工作安排

(一)自查整改。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各公司應當按照通知要求,認真對照核查重點和負面清單,對公司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自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有效整改。各公司應當就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和整改落實情況形成專項工作報告,並填寫《人身保險公司產品自查情況表》(詳見附件2)作為報告附件,於2018年6月30日前報送我會。

(二)監管核查。我會將結合各公司自查整改情況,采取重點核查和監管抽查形式,對各公司在售存量產品從嚴核查,絕不放過一個問題產品。同時,我會將重點選取自查發現問題少、整改力度弱的公司和保費占比高、日常監管反饋問題多,以及社會關註度高、易引發炒作的產品進行全面核查。

(三)監管處理。我會將結合公司自查整改和監管核查情況,對產品專項核查清理情況向行業進行通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公司自查認真、整改徹底且未導致嚴重後果的,可以依法減輕或免予處理;對監管核查發現的自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嚴肅從重處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產品,嚴格依法責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公司申報新的產品。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做好專項清理工作。各公司應當充分認識本次產品核查清理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由公司總經理牽頭負總責,安排專人負責具體工作開展,層層抓落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

(二)強化責任,切實把整改工作做細做實。各公司向我會報送的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和整改落實情況專項工作報告應當如實、準確、全面反映公司自查發現的產品問題和整改情況,整改內容要具體有效,杜絕假話、空話,做到產品個個有核查,問題條條有整改。

(三)久久為功,切實提高產品管理能力。各公司應當充分認識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是做好產品管理乃至人身保險經營的根本源動力,充分利用本次專項核查清理工作成果,認真總結以往產品管理的經驗教訓,深入剖析深層次原因,加強產品研究分析,不斷完善產品管理的長效機制,提升產品管理水平。

2018年4月28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19

人身險迎嚴格排查!銀保監會稱不放過任何問題產品

監管部門再出手,整頓人身險行業亂象,人身險產品將面臨最嚴排查。

5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銀保監會表示,為了全面規範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行為,不斷優化人身保險負債結構,提高行業產品供給質量,切實防控負債風險為總體目標,通過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險公司在售存量產品,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嚴監管政策不斷落地,針對人身險的銷售亂象,去年末,原保監會就組織開展了關於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的專項行動,整治重點包括銷售亂象、渠道亂象、產品亂象、非法經營共四方面問題。

不留死角

“此次清理整頓後,產品數量會有一定程度的調整,數量會減少,把不規範的清理掉,使消費者得到應有的保障。”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保險產品太多了,上千種,並且不斷的在更新換代,這是保險行業獨有的現象。”為何出現此種情況?朱銘來認為,在產品開發時就應該有一個嚴格的篩選標準。從整個行業去規範,保障性產品最基本的要求、標準條款、標準測算,都應公開透明,發揮人身保險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回歸保險本源。

此前,一些平臺為了博眼球、炒噱頭、蹭熱點,追求營銷效果,銷售開發設計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基礎的產品。

這種銷售亂象,成為了此次排查的重點之一。另外,針對部分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在產品定名、設計分類、保額設定、萬能賬戶實際結算利率確定、分紅險利益演示、投資連結保險單位價格確定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銀保監會也將重拳整治。

銀保監會表示,專項清查要嚴查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的行為;二是,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的行為;三是,罔顧公平合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四是,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 ”產品的行為。

根據《通知》,此次專項清查將嚴格依照《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要求,對照行業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切實查擺行業在售存量產品問題。

在人身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中,共52條細則,涵蓋產品條款、產品責任、產品費率厘定、產品精算假設、產品申報使用管理五個方面。

在產品條款設計方面,此前的多種行業亂象均將列入。例如,條款中的重要釋義不符合消費者通常理解,“癌癥”釋義中未包括原位癌責任等。再比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產品,在被保險人身故後,不全額給付身故保險金,要按條款約定標準分期給付生存金給保單受益人,變相增加身故保險金給付條件等。

銀保監會指出,此次專項清查工作,將對行業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清理,並將各公司已備案但不使用的“儲備”產品和已停售但計劃重新銷售的產品列入核查清理範圍,確保核查清理無遺漏。

自查之後,產品還將面臨監管核查和處理。《通知》顯示,銀保監會將結合各公司自查整改情況,采取重點核查和監管抽查形式,對各公司在售存量產品從嚴核查,絕不放過一個問題產品。同時,銀保監會將重點選取自查發現問題少、整改力度弱的公司和保費占比高、日常監管反饋問題多,以及社會關註度高、易引發炒作的產品進行全面核查。

銀保監會表示,對公司自查認真、整改徹底且未導致嚴重後果的,可以依法減輕或免予處理;對監管核查發現的自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嚴肅從重處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產品,嚴格依法責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公司申報新的產品。

偏離保險本源是核查重點

“此次核查的最核心內容還是沖著嚴查偏離保險本源的情況。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這個點上。” 朱銘來稱。

去年,原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2017】134號文),引發保險市場極大震動。134號文規定,年金險應重長期和積累,突出保險的強制儲蓄功能,降低前期的靈活性。另外,萬能險、投連險只能作為一個獨立險種銷售,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

此次專項整治也將年金保險產品長險短做等偏離保險本源的問題,作為了排查重點對象。

在產品責任設計上,負面清單包括:年金保險產品長險短做,通過生存金快速返還形式,將消費者所交保費大量快速返還,把長期年金保險實際做成短期產品;年金保險產品設計異化,第一年末現金價值即超過已交保費,同時條款設計靈活的加、減保額功能,實現類萬能型保險自由進行賬戶部分領取功能,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在設計產品時,按照傳統壽險做法,保額應該有一個非常高的風險保障的成分,但現在最大的問題,中長期的壽險產品,究竟風險保額成分占比多重、儲蓄成分占比如何,很多消費者是不清楚的。”朱銘來表示。

他認為,對於風險保障占保費的比例,監管部門應該有一個嚴格的限制。自134號文件出臺後,一些保險公司進行了產品調整,但有些調整也只是簡單的由短期變成長期,按照規定拉長期限,“最核心的應該是風險保障問題,在所有保費成分中,保障成分如何得到最有效的測算,值得思考。”

去年以來,強監管鼓點密集敲響,對於行業亂象,監管部門以“組合拳”形式從各個方面圍追堵截。

去年末《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售投保人為自然人的保險產品時,必須實施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通過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采集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方式,記錄和保存保險銷售過程關鍵環節,實現銷售行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詢、問題責任可確認。

朱銘來表示,除了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外,末端銷售治理以及產品研發設計都是消費者保護的重點。

“末端的治理非常重要。一些保險公司會從營銷的角度誤導消費者。保險銷售全程錄音的規定,可以讓銷售人員有基本的規則。哪些東西必須要對消費者說清楚,把有可能誤導的地方、關系到消費者利益的部分解釋清楚,要有一個嚴格的規範。”朱銘來認為,除了營銷誤導外,最核心的還是產品的研發,如果產品本身就存在原因,末端銷售問題產品,就一定會存在誤導的情況。

會排雷“百萬醫療險”

近幾年,百萬醫療險因為價格低、高保額成為“網紅”產品。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都推出了百萬醫療險產品,每款產品推出都引起了眾多消費者關註。例如,眾安保險、平安健康、安聯財險、泰康人壽、華夏人壽等。

百萬醫療險的產品特點是,消費者只需要投保幾百元,即可獲得一百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的醫療險保額,保單有效期為1年。

根據此次負面清單內容,市場上大批人身險產品將面臨篩查,“網紅”百萬醫療險產品也同樣面臨自查,成為監管部門此次核查排雷的重點之一。

銀保監會表示,在產品費率厘定上,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為追求營銷噱頭,在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定價基礎的情況下,盲目設定高額給付限額,並在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誇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短期個人健康保險產品,費率浮動範圍超過基準費率30%的限額等,這些情況都被列入負面清單。

“在此次核查中,把過去比較含糊、不是很明確的條款進一步明確、完善。過去,很多是從營銷的角度,例如給人一個類似保障續保的東西,但實際上是擦邊球的方式,這次是一個進一步的完善。” 朱銘來稱。

按照監管規定,百萬醫療險產品均為短期健康險產品,這些產品是不具備保證續保的條款功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61

【銀保監會】整頓人身保險市場 “長險短做”等將被嚴查

銀保監會近日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對行業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清理,並將各公司已備案但不使用的“儲備”產品和已停售但計劃重新銷售的產品列入核查清理範圍。

近年來,保險產品創新不斷,但有個別公司打著創新旗號,推出一些不符合保險原理的產品,或是“長險短做”規避監管,損害了被保險人合法權益和保險業形象。

據介紹,專項核查清理聚焦四項重點工作:一是嚴查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在產品定名、設計分類、保額設定、萬能賬戶實際結算利率確定、分紅險利益演示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以及通過變相提供生存金快速返還、減少基本保額等方式規避監管等行為。

二是嚴查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違背保險基本原理,異化產品設計形態,通過責任設定、精算假設、現金價值計算等方式將產品“長險短做”,擾亂市場秩序等。

三是嚴查罔顧公平合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不公平、不合理,通過延長等待期、降低保額等手段代替核保,變相削弱保障責任,通過設定不合理的理賠條件惜賠、拒賠等。

四是嚴查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產品的行為。重點核查清理各公司產品開發設計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基礎,隨意約定保險責任、保險金額,追求營銷效果,炒噱頭、蹭熱點等。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產品,將依法責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對監管核查發現的自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嚴肅從重處理,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公司申報新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88

警突改口 人身保護林榮基

1 : GS(14)@2016-07-09 06:21:44

【本報訊】警方連日未提人身保護林榮基,昨日態度終軟化。署理警務處處長黃志雄表示,警方調查後發現其中一輛跟蹤車輛實由傳媒租用,但如果林榮基願意,警方會給予人身保護。林榮基相信警方並非24小時保護他,但相信自己未來3個月都會安全;又指自己是被4人貼身跟蹤,才認為人身安全受威脅,警方指傳媒追訪是混淆了不同事件。



指跟蹤車輛屬傳媒


警方多日來形容林榮基情況安全,毋須特別保護,只向林作出安全指導,「有需要時打999」。民主黨議員涂謹申表示,警方昨改變態度,在與林榮基錄口供時,忽然有一高級警司加入會面,並稱警方會向林提供保護。林榮基認為原則上可接受,與警方達成初步口頭協議,具體細節有待商討,相信短期內可成事。署理警務處處長黃志雄昨早聯同特首見記者時表示,經調查後發現林榮基指跟蹤他的車輛,其實由傳媒租用,目擊證人亦表示不覺得有不尋常之處,現階段看來林的說法與警方調查所得,有不相符的地方,但留意到林向傳媒表示關注人身安全,故警方願意向他提出人身保護。林榮基昨稍後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說,警方願意提供保護,相信不會是24小時的貼身保護,只會在其出入地點派人遠距離監視,他相信未來3個月自己的安全不成問題。對於黃志雄指跟蹤車輛屬傳媒租用,林榮基認為警方有所混淆,指該傳媒車輛是跟蹤接載自己的涂謹申。《明報》昨日刊登林榮基專訪,引述林形容跟蹤者看似是內地人,林又指在6月中返港至今,已經被跟蹤至少6次,他直指情況日漸惡化,做法有如黑社會,已達到毫無顧忌的地步,擔心突然被人如李波般「夾上去」。其中令他最擔心自身安危的一次,發生在6月29日,他在返回荔景藏身地點期間被跟蹤,4名大漢,「跟到好貼」,他經後門大閘進入大廈範圍,「佢哋追到埋身時個閘閂咗……我啱啱入咗大閘,所以捉我唔到」,其中一個身形較高大男子站在閘外監視他,其後各人四散,其中一人乘電單車離開。林表明,如果仍覺得人身安全受威脅會考慮移居台灣,選擇台灣是因為自己曾多次到台灣出差,環境較熟悉,台灣圖書市場亦較豐富,但現時尚未「逼到埋身」,毋須急於離開,因為始終不捨得土生土長的香港。■記者馬志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7/19684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22

憂人身威脅持續一世 朱凱廸擬舉家搬入立會美國會關注港選舉恐嚇事件

1 : GS(14)@2016-09-11 05:21:15

■朱凱廸昨出席電台節目後,由警員護送乘專車離開。易仰民攝



【本報訊】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疑因介入土地爭議遭死亡恐嚇,今日連續第3天接受警方人身保護。他昨日坦言擔心人身威脅可能持續「一世」,無選擇下或舉家遷入立法會大樓以保安全。另一名候任議員尹兆堅亦透露,曾因被恐嚇4度報警求助,但不獲理會,他要求警方嚴肅處理。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CECC)昨發聲明表示,關注本港連串選舉恐嚇事件。 記者:袁楚雙



朱凱廸上周四(8日)高調報警指他與家人受到死亡恐嚇,估計原因與介入元朗橫洲公屋、協助被逼遷的村民有關。警方前日起(9日)向朱提供人身保護,他昨在警方護送下去電台做訪問及到荃灣及屯門謝票。記者目測警方至少安排了兩輛房車及5名便衣警員貼身護送其出入,以及在遠處觀察。有傳媒報道指,新界北重案組前晚於區內舉行大規模反黑行動,據稱警方初步認為事件涉及鄉事派或黑社會,正循兩方面調查。受警方保護的朱凱廸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目前感覺安全,過去兩天已再無收到威脅訊息。他引述警方指會積極調查,希望主動消除威脅而非被動地不停避險,但目前不建議他和妻女上班上學。他坦言近日心情複雜,自己當選但工黨李卓人落馬,之後又遭恐嚇,並認為被恐嚇狀態日後會重現,「可能係一世,除非唔講嘢」。有心理準備往後不可恢復正常生活。


「我越成功 威脅越大」

現時朱氏一家每日都更換住處,他說會考慮舉家入住感覺相對安全的立法會大樓,但這是迫不得已的想法,自己也不希望走到此步,並自嘲:「我唔係斯諾登,又唔係阿桑奇。」他慨嘆香港社會若容許民選議員因政見相異而要改變生活方式,是十分恐怖的事。朱凱廸預期本港政治對立只會越見尖銳,因挑戰既得利益者,對方必然有反彈,「我越成功,威脅越大」。他預料今屆立法會也要面對政治暴力,但未料暴力來得如此急促,「有啲措手不及」。他強調不會以暴易暴,而是想壯大民主運動,以民主力量制暴。他重申從無接獲特首梁振英的電話,但批評梁將不入流的黑社會力量引入,構成現時的政治暴力。



■尹兆堅表示為保安全,已安排妻兒暫居別處。

尹兆堅4度報警無下文

同在新界西勝出選舉的民主黨尹兆堅透露,未知是否因沾手丁權政策,由選舉開始至今一直收到恐嚇,包括刀片恐嚇信、他與家人被跟蹤、選舉車被淋火水等,競選團隊由9月2日至6日期間4度報警均無下文,為保安全他已安排妻兒暫居別處。尹兆堅形容軍裝警員態度敷衍了事,反問是否每次都要召集記者去到灣仔警總報案才獲受理,促請警方嚴肅處理及向他提供保護。警方回覆指案件已分別轉由葵青區重案組及屯門警區重案組調查,指對每宗報案均會認真及專業地處理。是次選舉風波尚有自由黨周永勤被迫退選及有參選人被篩出選舉,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昨日發聲明表達關注,委員會主席史密夫(Christopher Smith)更特別批評港府在選前「似乎隨意地取消參選人資格」,稱美國國會將持續監察香港的民主進程、落實自治及各種自由保障。史密夫重申立法會選舉體現香港維持自由自主的重要象徵,結果反映港人不滿北京粗暴干預,若國家主席習近平了解當前形勢及時修正,明年特首選舉將是北京以新方針管治香港的試金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1/19767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554

圖查舉報人身分 巴克萊CEO罰薪

1 : GS(14)@2017-04-12 07:31:19

【明報專訊】巴克萊行政總裁Jes Staley被指在高層匿名投訴後,試圖確定舉報人的身分,正接受監管機構調查。巴克萊承認,英國兩家監管機構——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和審慎監管局(PRA)正調查Staley及銀行,去年試圖確定撰寫投訴信的舉報人身分時是否涉及失當。巴克萊稱,將懲處Staley,大幅削減其薪酬。

英兩監管機構調查

Staley昨表示,已向巴克萊董事會道歉,並接受此事是他個人行為錯誤,將接受一切懲處。他又表示,巴克萊的舉報機制,是保護巴克萊的公司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確保所有同事能充分利用。巴克萊董事會認為Staley「誠實但錯誤地」尋求舉報者的身分,不符合適當的企業治理要求。Staley沒有確定舉報人身分,董事會已接受Staley道歉。Staley將收到董事會的書面警告,預計其薪酬將顯著下降。不過,Staley將在下月的股東大會再獲延任。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16&issue=20170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16

遭股東控告欺詐 Uber創辦人斥「人身攻擊」

1 : GS(14)@2017-08-19 18:54:23

【明報專訊】醜聞纏身的全球最大召車平台優步(Uber),股東之間的權鬥愈演愈烈。面對優步主要股東Benchmark Capital興訟,控告其涉嫌欺詐、違約、違背信託責任,優步聯合創辦人兼前行政總裁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反擊,向法院提交文件,斥Benchmark「公然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目的是把他逐出董事局。

風投機構罕有控告持股企業

Benchmark早在2011年向優步投資,目前擁有13%股權,其持有的股份價值約80億美元。Benchmark早前向特拉華州的法院興訟,指控卡蘭尼克隱藏有問題的商業行為,對優步董事會構成欺詐,並指其即使辭任行政總裁之職,仍干預新行政總裁的遴選,要求將卡蘭尼克從董事會免職,並空出他實際控制的3個董事會席位。卡蘭尼克6月辭任行政總裁後,仍擔任該公司董事。Benchmark目前控制一個董事席位。這訴訟罕見,因為風投機構很少採取行動,打擊他們所支持的企業家。

卡蘭尼克:目的逐我出董事局

卡蘭尼克已向法院提交文件,爭取通過仲裁解決。卡蘭尼克的文件表示,Benchmark趁優步傳出負面消息,密謀將他逐出優步的管理層職位。文件稱,在卡蘭尼克的母親葬禮後不久,Benchmark即威脅卡蘭尼克辭職,否則將發起公開行動向其施壓,做法可恥。這場官司只是優步近期遭遇的一系列打擊的最新一項,優步之前傳出性騷擾、涉嫌盜竊商業機密等,負面消息頻繁。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63&issue=20170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