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跌市誰之過?
1 :
GS(14)@2012-05-21 23:58:35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521/91975
股市大跌,是誰之過?簡而言之,是過去大半年市場對既有問題採取視而不見態度,更甚是不斷發表非理性樂觀言論。無疑,往往事後才會孔明,幾星期前無論花旗、摩通等大行,力陳5月市況樂觀,呼籲Don't Sell in May,結果又重演去年情況。形勢比人強,傳統智慧再勝一仗,該死唔使病,亦不要再賴今晚出場的秋官。
截至上周三的一星期,區內股市走資為今年之最多,當中以中資股情況最明顯。有人歸咎大行拿區內市場發洩,當我們是提款機。但鬧大戶之前,請先問一句,賺錢獲利,是否人之常情、正常不過呢?
歐元兌美元儘管仍低於1.30水平,但上星期幾次股市大跌後,歐元某程度上似有承托,似乎要再重複去年的「班資回國」一幕。
曾幾何時,市場人士認定希臘問題不足為患,但連續兩輪拯救後,市場已變得失去耐性。希臘走,豈不是不明朗問題一掃而空?不要忘記,希臘有賴債不還的絕招。那麼以德國為首的歐盟,難道定會向希臘讓步?首先,德國僅為面子但沒義務。其次市場已看穿任何善意舉動,其實只是拖延時間。
故希臘去與留,市場似乎不會受落,於是一早做定防火牆,盡快把資金調回歐洲,多購些具備抵押功能的債券,以應付流動性一旦出現問題時「有渣拿」。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胸太大之過?泫雅逼爆上圍包唔晒
1 :
GS(14)@2016-08-20 11:41:50韓國性感女神「馬舞女」泫雅一向被公認擁有魔鬼身材,有前有後,係唔少男仔嘅夢中女神。不過女神狀態好唔穩定,一時受水腫影響,成個人暴脹不少,有時影自拍又搞到身材勁縮水,令粉絲要高呼「胸在哪?」而近日單飛回歸嘅泫雅自然狀態大勇,佢昨早現身KBS電視台進行音樂節目綵排,泫雅雖然唔係着得好性感,但係着住白色短Tee嘅泫雅,外面就着多件吊帶背心裙,好似內衣外穿咁。泫雅見到粉絲都好友善係咁揮手,不過唔知係唔係動作太大,佢件吊帶明顯包唔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20/19743783
Webb:創板改革走錯方向 批李小加操之過急 籲監管權全歸證監
1 :
GS(14)@2017-06-21 07:41:08【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上周五推出改革創業板與設立創新板的諮詢方案,擬開放「同股不同權」限制並鼓勵內地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市場對此意見不一,其中港交所前非執董、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炮轟港交所的改革方向「完全錯誤」,更質疑港交所主席李小加是因怕上市架構諮詢塵埃落定後失去對上市條例的修訂權,才會操之過急爭權急推新政。
明報記者 廖毅然、尉奕陽
港交所上周宣布改革諮詢方案,擬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准入及轉主板門檻,同時設立創新初板與創新主板,擬吸引「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並對內地與海外上市企業審批開綠燈,似有與A股爭奪中概股歸屬之意。Webb在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港交所徹底走錯方向,並再一次反映其在監管與盈利問題上的利益衝突。
太多板令投資者困惑 應整合主板創板
Webb表示,由於尚未定案的上市架構諮詢提議,將設立一個「上市政策委員會」(LPC)負責未來修訂上市條例,故李小加此番明顯是「操之過急」(jump the gun),試圖在尚未失去相關權力前推出諮詢方案,惟創新板並未獲得證監會甚至是上市委員會的背書,呼籲證監會應盡早公布上市架構諮詢結果。他續稱,設立多個上市板只會增加投資者困惑,市場不需要兩個創新板,而是應將主板與創業板整合,落實統一制度,並將監管權交予證監會。
陳家強:持開放態度
雖然Webb極力反對新板,港府財金官員對此卻持開放態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表示,設立新板可從開放態度看待,市場發展需要過程,雖無人知會否成功但可以一試,若推出後發現問題可以再修改,但他亦稱每個市場的創業板要做到對中小創科企業有用、有規模皆非易事。
經歷「大時代」後股災的港交所去年純利按年跌近三成,同時亦面臨成交不足、內地上市公司來港數量下滑等問題。對於此次上市方案改革,美銀美林則發表報告唱好,認為若方案最終成行,可助港交所成交量在未來4年內提升一成並增加收入,4創新主板將成為未來成功的關鍵。惟該行亦指無法保證成功,港交所將面對深交所競爭及上市公司質素欠佳等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46&issue=20170620
AI犯錯誰之過?
1 :
GS(14)@2018-03-19 04:11:16【明報專訊】在國際象棋、圍棋、金融市場交易等領域,AI已有與人腦匹敵或超越人腦的運算能力。當前幾乎所有從事AI研究的科學家都認為,機器最終將在不同領域取代人類,一切只是遲早問題。不過部分分析認為,AI很大程度也受到編程的限制,因此AI也可能犯錯。AI在應用中,往往需要利用數據訓練演算法。如果輸入的數據代表性不足,甚至存在偏差,AI的運算就可能出錯。倘AI作出錯誤的決策並帶來不良的後果,誰應該為此負責?是AI、AI開發者,還是採用AI的企業?人類和AI的角色和責任將如何界定?
受編程限制 關鍵一環宜人類審查
一般來說,AI的決策是根據編程和自我學習,人類的角色就是設計部門,確保AI在學習和決策過程的質量。有法律界的觀點認為,人類在應用AI的預測結果時應態度謹慎,在重要領域不應將AI的運算結果,視為必然的決策依據,人為審查也是關鍵的一環。
和其他技術一樣,AI產品也有事故和產品責任的問題,但要分清是人為操作不當,還是AI的缺陷並不容易,舉證尤其困難。倘AI的錯誤造成不良後果,相關的法律責任可能由AI產品的生產者承擔。倘AI產品的人工智能系統由他人提供,AI開發者可能要承擔責任。如果技術開發者主動設立有問題的算法規則,其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較大。如果AI是採用深度學習等算法,由系統自身探索,並形成演算規則,開發者的責任也相對較小。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82&issue=2018031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