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舍棄利潤堅定投入O2O,值不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31/152590.shtml
導讀 : 百度舍掉巨額利潤,全力投入O2O,壓制和制衡競爭對手,但戰爭遠未結束,可以預見的是,百度接下來必然還會持續犧牲利潤持續投入O2O市場。
百度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百度總營收為183.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而凈利潤則比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6.7%,為人民幣28.41億元。那麽,我們不禁想問,百度究竟將錢都花在哪兒了?百度舍掉巨額利潤,全力投入O2O真的值得嗎?下個季度,李彥宏是否還敢這麽“任性”?不妨來分析解讀一下:
百度的錢到底花在哪了?值不值得?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第三季度財報當中的支出明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帶寬和內容成本方面,百度並沒有比往年投入更多,而與去年同期相比,百度在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研發支出和股權獎勵等方面的支出明顯增加,在用戶促銷的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方面,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2%,而在研發支出方面,更是上升了46.9%。而這可能也是造成百度凈利潤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百度利潤下滑的原因,更可以清晰的看到百度在O2O戰略方面的具體戰術。

第一,大力促銷提升平臺交易額,搶奪競爭對手市場份額。財報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百度交易服務的總交易額(GMV)為人民幣6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我們知道,在2015年6月底,李彥宏在出席百度糯米的一場戰略發布會時,首次透露了百度要投入200億全力支持百度糯米決戰O2O戰場。自那之後,百度糯米就開始圍繞著大學校園和二三線城市,對競爭對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攻戰,而在高額的用戶補貼下,百度糯米搶了美團網、大眾點評網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了平臺服務的交易額,也間接促使了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的合並。
第二,加強平臺技術能力,讓O2O競爭回歸技術。財報顯示,在2015年第三季度,百度支出26.9億元用於招募技術研發人員,這要比去年同期增長46.9%。實際上,百度一直都是技術驅動型的互聯網公司,對於技術方面的投入一直都在持續,但在一個季度內增加如此多的費用用於研發,還是比較罕見的。不過,這可能與百度當前所處在的關鍵時期有很大的關系。目前百度正在全力進攻O2O市場,一方面投入巨大的促銷成本去尋求增長交易額,另一方面交易額指數級的增長對於平臺本身也是巨大的考驗,這就意味著作為O2O平臺需要有足夠強的技術實力,至少要在技術方面做到超越競爭對手,而讓O2O平臺之間的競爭回歸到技術層面競爭,百度的勝算也就更大。
第三,激勵和留住人才,喚起員工鬥誌。財報還顯示,百度在第三季度股權激勵方面的支出達到了4億多元,這要比去年同期,在百度在股權獎勵支出方面最近幾個季度已經連續增長,這也證明了在O2O決戰之際,對於優秀人才和核心骨幹進行股票獎勵,一方面反映百度對於人才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能激勵起員工的鬥誌,更加重要的是,能夠防止競爭對手進行挖角,以便為即將到來的O2O決戰做最萬全的準備。
實際上,在O2O市場,百度算是一個後來者,此前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都在與O2O市場一脈相承的團購市場打拼多年,而百度在全資收購糯米網之後才正式開始自己的O2O征程。這就意味著,百度必須在服務體驗上更勝一籌,才有可能從競爭對手手中搶走更多的市場份額,而一方面通過促銷大量提升交易額反攻對方陣地,另一方面則通過技術研發和人心穩固加強自身平臺的實力,這正是李彥宏給百度制定O2O戰術。
重金投入O2O,百度未來是否依然如此堅決?
另一方面,我們不禁想問,在股價持續走低和利潤減少的雙重壓力下,接下來百度還敢持續投入嗎?答案是肯定的,理由也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百度擁有充足的現金流。根據百度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百度目前仍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值為人民幣701.44億。充足現金是百度目前敢於持續投入到O2O大戰的保證,特別是相對於目前已經抱團的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來說,更是底氣十足。 並且目前來看,百度在第三季度花在促銷方面僅為57億元,僅僅200億當中的1/4的費用,便換回119%的平臺交易額增長,並引起行業的震動,而一旦百度糯米繼續按照李彥宏的200億計劃繼續下去,很可能後續還會引起O2O行業的變化。
第二,百度具有強大的造血能力。最關鍵的是,盡管在O2O市場上一擲千金,跟所有的O2O平臺不同,百度自身仍有強大的造血能力。本季度營收為183.8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8.41億元。可以預見的是,百度在接下來的財報營收並不會減少,畢竟目前百度在國內的PC和移動搜索市場方面的優勢明顯。特別是在代表未來用戶習慣的移動搜索方面,百度更是優勢明顯。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止到2015年9月,百度移動搜索業務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6.43億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6%。這是百度營收的基礎。
第三,堅定投入已引起O2O行業巨變。在百度投入200億決戰O2O的“高壓”下,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這兩家原本誌在獨立上市的公司,不得不選擇“聯姻”,通過合並的方式來共同抵禦百度在O2O市場上的攻城略地。在百度O2O方面這樣的不計成本的投入面前,將很可能使得市場快速的形成寡頭市場,從而結束此前一片亂戰的局面。
實際上,在百度堅決投入O2O大戰的情況下,不僅僅間接導致了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的合並,而且前幾天百度還主導了攜程網和去哪兒網的“合並”,在這次合並案當中,百度成為最大贏家,通過去哪兒網的45%的股份換取攜程網25%,成為了旅遊O2O行業老大攜程的最大股東,而經歷這一次資本操作,百度已經將旅遊O2O市場的半壁江山納入到了自己的O2O宏偉版圖。在酒店、機票預訂等諸多方面,力壓其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新美大”,從而使得百度在百度外賣、百度糯米、百度地圖等之外,又多了一個掣肘競爭對手的陣地。
綜上來看,百度舍棄的利潤不僅僅花在了當下提升平臺交易額的促銷上,而且還花在了提升未來競爭力的技術研發方面,與此同時更是直接促使了O2O行業發生巨變,在壓制和制衡競爭對手方面,其200億大手筆扶持百度糯米發展的戰略已經初見成效,而這使得百度距離成為O2O行業的寡頭更近了一步。不過戰爭遠未結束,可以預見的是,百度接下來必然還會持續犧牲利潤持續投入O2O市場,甚至還會更加激進,在繼續蠶食競爭對手市場同時,在平臺交易額方面很可能還會有一個更大飛躍。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李東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一文不值的Yahoo
我們來看一條最簡單的算術題,如果你的公司市值有300億,但是你又恰巧持有其他的公司的股權,而人家的股票市值又有300幾億喎,咁將呢條數減去你公司的市值,咁咪變成負數?
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活生生的畸屎,主人翁就是目前全球至廢的互聯網公司Yahoo雅虎。
這家20年歷史的公司,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雅虎的股價一度達到過475美元的歷史高位。但Google和Facebook等新的廣告管道很快就取代了門戶,雅虎的廣告成本越來越高。為了嘗試扭轉這個局面,雅虎曾經先後更換了數位 CEO,也包括2007 年雅虎請回創始人楊致遠擔任 CEO。他拒絕了微軟 440 億美元的收購提議,認為雅虎完全可能在互聯網廣告上高速成長。隨後金融危機爆發,結果他錯了,在2008年離職。目前的Blondie三年前接班,但公司的情況只是越變越廢。
股價得番30蚊,市值只得300億左右。
目前,雅虎還持有15%的阿里巴巴股票。按照Baba的市值估算,這一部分的價值就接近295億美元。
此外,雅虎手裡還有35.5%的雅虎日本公司股份。雖然都叫雅虎,但與軟銀的合作,使雅虎日本成了一份跟母公司關係不太大的獨立業務、並且一直在賺錢。目前,雅虎持有的這一部分股票,價值也超過了 70億美元。295 + 70 =多少?唔係仲要拿計算機呀嘛?
如果減掉Baba和日本雅虎的股票,今天雅虎主業的市值是負數。
那到底是拋棄自己起家的門戶生意,守著阿里巴巴的股票收息過日子,或者將巴巴的股票拋出去,繼續努力重振手上的業務,來個逆轉?
現任那個金髮妹CEO,曾經受到媒體歡迎,在Google創業時期就是元老工程師,被獵之後,一直諗辦法令雅虎變得更潮,可是此姝本身也不是網絡廣告專家,又欠缺Charisma,開會時連望人也不敢,喜歡用大量數據做決策,是典型的宅女,領導三年,束手無策,用了20億美元去一個在亞洲冇人用的微型網誌平臺Tumblr。幾年發展後,它並沒有在新市場甩開競爭對手,Youtube和Instagram的廣告潛力正被發掘出來。台灣雅虎那個CEO,什麼蓮仲出色過佢。雅虎香港仲衰,不值一提。
嚴格來說,這間公司真的無得救了,未來的下場只有兩種,一就是靚女CEO被迫下臺,搵大波蓮上去,二就是被賣掉,將手中阿里及雅虎日本的股票都留著,然後把一直在掙紮的核心業務,比如網路廣告賣了,或者Both。
如果把持有的阿裡股票拆分出去,公司的股東們要繳納九十億美元的稅款,這就是雅虎面臨的現實困境。
自從被 Google 打敗,雅虎再也沒能成為某個互聯網服務領域的第一名。它什麼都做,但什麼都沒有做到最好。人才、產品、移動、搜索、股價全部仆街。
剛剛去世的資深媒體人David Carr 2012 年在《New York Times》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致 CEO的問題:雅虎是什麼?」對我來說,Yahoo是垃圾,我有一個Yahoo.com的電郵,過去5年只用來收Junk Mail。
被深交所問詢的樂視影業98億估值到底值不值? 明星突擊入股該如何評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356.html
耗時近一年半的樂視影業註入樂視網(300104.SZ)的長跑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接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在5月6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41.37元人民幣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元人民幣,共計作價98億元人民幣,購入樂視影業全部股權。

也正是樂視網為樂視影業開出的98億的估值成為深交所5月12日深夜發布的問詢函中關註的焦點。
高估值、高利潤承諾引質疑
深交所在上述問詢函中稱,樂視影業近年來增幅較大,由2013年的15.5億元增加至本次收購的98億元。樂視影業2014、2015年度扣除標的公司2014、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44萬元和1.36億元,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利潤分別不低於5.2億元、7.3億元、10.4億元,業績承諾金額均遠高於報告期水平。
因此,深交所要求樂視網結合近期市場可比交易、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情況,補充披露本次交易評估增值率、市盈率水平的合理性。同時,需要結合公司目前經營業績、業務拓展情況、核心競爭力及可持續性、市場可比交易的業績預測情況對比等,補充披露本次交易業績承諾金額的可持續性。
對於深交所的問詢,樂視影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並沒有給出明確回應,只是表示“這幾天集團(樂視網)會有公開回應”。
作為A股市場曾經最受追捧的明星資產之一,在2013年~2014年是上市公司集團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的瘋狂時期,影視公司一度不斷刷新一夜暴富的神話。
即使到了2015年,上市公司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的熱潮基本已經過去,影視公司收購知名藝人自己開的影視公司在價錢上也從不手軟。
影視公司並購項目估值過高疑問一直是業內關註的焦點。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華誼兄弟以7.56億元收購東陽浩瀚70%的股權,後者股東主要是李晨、angelababy等,隨後又以1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70%的股權。2016年3月,暴風科技宣布收購吳奇隆和劉詩詩擔任股東的稻草熊影業的60%股權,交易金額為10.8億元,當時暴風科技也接到了來自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今年4月,深交所還曾發出關註函,問詢唐德影視擬收購範冰冰名下的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51%的股份。深交所指出,其估值在短期內增幅巨大,要求唐德影視在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時,重點對愛美神的估值情況進行分析說明,並進行重大風險提示。
樂視影業估值偏高但尚處合理範圍
對於樂視影業估值由2013年的15.5億元增加至本次收購的98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有些偏高,但尚在合理範圍內,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樂視披露的信息準確並且能夠實現業績承諾的基礎上。
有著多年影視產業投資經驗的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表示,目前,在文化產業並購中,對並購標的的估值一般是以當年利潤的15倍或者未來3年利潤平均數的10倍。但這主要集中在手遊、廣告傳媒等公司,對於文化產業中目前炙手可熱的影視公司而言,估值要略高於文化產業的平均估值,一般在當年利潤的15~20倍。樂視網在公告中對2016年做出了利潤不低於5.2億元的承諾,按照樂視影業目前98億元的估值,相當於當年凈利潤的18.84倍。黃歷認為算是比較高的估值,但尚處在合理範圍之內。

不過,關鍵是,樂視影業今年能否實現5.2億元凈利潤?
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指出,樂視影業2014年、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44萬元和1.36億元,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利潤分別不低於5.2 億元、7.3億元、10.4億元,業績承諾金額均遠高於報告期水平。
對此,黃歷認為,不同於傳統制造業的公司,影視公司在業績增長上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很可能大幅增長也可能大幅下跌,不過,隨著近年來電影保底發行、收益權預售等影視內容收入形式的出現,讓影視公司可以相對更準確判斷預期收益,一般而言,目前市場對於一些影視項目的估值主要依據四要素,IP(知識產權)、創作團隊(編劇、導演、制片人等)、發行(發行公司及發行渠道)、明星(是否有重量級明星加盟),如果這四點均有出色的表現,一些資本方或提前開出相應的價格購買收益權或者發行相應的金融產品保底,這也讓影視公司在投資項目時候更有底氣,也有更好的收益保障。如果樂視影業對今年利潤承諾的確是按照手上持有的項目並且從那四個要素來測算的,那樂視影業實現5.2億元以上凈利潤還是有可能的,估值98億也就可以被市場認可。
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也表示,樂視影業這幾年在影視市場表現搶眼,增長較快,這次98億估值也獲得了不少投資方的認可,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去年為了穩定樂視網股價,也是把樂視影業搬出來,並承諾將來會讓樂視影業資產註入樂視網才穩住樂視網股價的。
明星和名導演能值多少錢?
除了用並購當年的凈利潤來考核影視公司的市盈率,對於以藝人和影視作品為重要指標的影視公司而言,網羅了一些知名導演和藝人的確是影視公司估值的加分項。

而張藝謀和郭敬明在樂視影業的發展初期作用舉足輕重。
2013年8月,樂視影業宣布完成A輪2億融資,當時的估值是15.5億元。
作為該輪的主投方,深創投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劉綱曾表示在張藝謀加盟之前,他們對樂視影業的估值大約在七、八億元,正是張藝謀的加盟,深創投才給出了15.5億元的估值。
一年後的2014年9月,樂視影業正式對外宣布完成額度為3.4億元的B輪融資,包括恒泰資本等多家投資方參投。融資完成後,樂視影業估值達48億元。
“劉綱是賺到了,(他)現在肯定不會覺得貴了。”樂視影業CEO張昭當時這樣告訴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
而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4部電影一共拿了下近18億的票房,一時間也成為樂視影業的“活招牌”。
“票房是投資的十倍,是我們做互聯網電影公司追求的目標,《小時代》的投資回報率遠高於此。”在張昭看來,《小時代》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在一定層面上,郭敬明不是一個導演,而是成功的產品經理,《小時代》是這個產品經理做出來的電影產品。
作為回報,張藝謀和郭敬明也成為樂視影業這次造富故事中受益最大的兩個明星投資人。
根據樂視網此前發布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顯示,郭敬明這次交易對價總額5856萬元。除了張藝謀和郭敬明,樂視影業這次註入樂視網的方案還帶了一長串明星股東,其中孫紅雷這次交易對價總額為2810萬元,孫儷工作室的2810萬元,馮紹峰的1405萬元,黃曉明的703萬元,李小璐的703萬元。
而這些導演、演員持股成本普遍較低的問題也是這一次深交所關註的範圍。
深交所在上述重組問詢函中指出,2014年、2015年,樂視影業引入了眾多制片人、導演、演員,其獲取標的公司股份的價格相較於本次收購價格較低,深交所要求樂視網說明,樂視影業與這些制片人、導演、演員是否簽訂了業績承諾或補償協議,是否有競業禁止或者其它合作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從樂視影業的作品儲備來看,張藝謀和郭敬明對樂視影業的影響力還在持續。
在2016年,除了已上映的三部影片,樂視影業還參與了10個電影項目,其中被看好的包括:李仁港的《盜墓筆記》、郭敬明的《爵跡》以及張藝謀的《長城》等。
明星價值難評判?
對於樂視影業讓大量明星突擊入股,彭侃表示此事在影視行業很常見,包括影視圈老大哥們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均有明星入股,影視公司讓明星入股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跟明星形成一定的綁定關系。“中國影視市場還是非常依賴明星的市場,影視明星價值正在被市場不斷放大,這也導致明星在與影視公司談合作的時候,開出的條件越來越高。而從影視公司角度來看,一旦形成了綁定關系,日後的合作也會更方便。這是之所以願意讓明星以低於市場價入股的最基本理由。”彭侃表示。
不僅如此,明星入股上市公司還可以讓上市或者準上市公司可以在股市上“講故事”,對股民來說一家影視公司如果有明星股東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至於該以多少價格讓明星入股,這個目前還是很難有公允的價值評估體系,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黃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受到明星個人、影視公司以及市場趨勢多重因素影響。從明星個人角度看,明星是目前影視項目四大要素(IP、創作團隊、發行、明星)之一,明星在影視項目或者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很多影視公司的項目就是圍繞明星定制的,加上明星可以帶來很多優質的項目和投資權,明星這些年的話語權已經越來越高,在談判中的籌碼也是水戰船高,但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而從影視公司角度來看,不同的影視公司對明星的需求有時不一樣,同樣一個明星,對於發展比較成熟的影視公司如華誼兄弟來說,如果要轉讓股權的話,不會以很低的價格讓明星入股,如果是一個初創的僅僅是手里有很多資金的公司而言,他們會給明星開很豐厚的條件,以吸引明星入股。並且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不同明星的價值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很難評估。
因此,對於樂視影業讓明星以低於市場價格突擊入股的做法,黃歷表示,目前來看,只要上市公司關聯方盡到及時透明披露信息的義務,以及一旦出事故也有很好的問責機制,就很難說存在問題,也不應該去制止這種行為,價格高或低,股票市場會給出相應的判斷,也會反映在股價上。
不過,彭侃提醒,由於明星的價值存在很大的變數或不確定性,一個明星未來可能繼續走上坡路,也可能走下坡路,或可能會突然爆出吸毒等醜聞導致被雪藏甚至退出演藝圈,因此影視公司讓明星低價入股的做法存在較大風險,投資者對於這類做法須警惕。而樂視影業讓多位明星入股,某種程度上也分散了這方面的風險。
從七年前的22億追加至如今的254億,陳發樹入股雲南白藥這買賣究竟值不值?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363&summary=
從七年前的22億追加至如今的254億,陳發樹入股雲南白藥這買賣究竟值不值?
2017年4月20日,雲南白藥(000538)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白藥控股”)已完成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改選,原紫金礦業(601899)總裁王建華、新華都集團總裁陳春花分別當選為白藥控股董事長、董事。
伴隨著白藥控股董監高的正式入座,備受市場關註的“雲南白藥”混改大戲宣告收尾。這意味著,跨越7年時間,陳發樹入主雲南白藥之夢終得如願。
七年曲折入主,刷新混改尺度
陳發樹和雲南白藥的淵源,始於2009年,其間故事可謂一波三折。
收購股權。2009年9月,在相關部門“煙草企業退出非煙投資”的安排下,時為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的紅塔集團將其所持的12.32%雲南白藥股權轉讓給陳發樹。並且,陳發樹在協議簽署後的5個工作日內已將全款22億元一次性支付給紅塔集團,紅塔集團也在當年12月向其母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呈報了審批股權轉讓的請示。
交易被否。但在此後兩年間,中國煙草總公司的批複遲遲未見,上述已成交的股權未能如願過戶。2011年5月,中國煙草總公司以“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由正式否決了該項交易。
起訴未果。2011年12月,陳發樹將紅塔集團告上法庭。當月底,雲南省高院一審判決認為,雲南白藥上述《股權轉讓協議》未獲得國資管理部門批準,因此不支持陳發樹要求紅塔集團履行前述協議的請求。
不服判決結果的陳發樹再次於2013年2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最高法院認定,駁回陳發樹追討股權等訴訟請求,紅塔集團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陳發樹返還22億元本金及利息。雖說陳發樹最終拿回了22億元本金及760萬元利息,但與雲南白藥股權擦肩而過。
二級市場買入。此後,陳發樹本人以及旗下的新華都集團相繼在二級市場增持雲南白藥股份。截至2015年二季度,新華都集團位列雲南白藥前10大股東名單,陳發樹合計持股一度進入雲南白藥第4大股東之列。
增資入股。2016年12月30日,雲南白藥公告稱,經雲南省政府批準,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與白藥控股三方簽訂了股權合作協議,新華都通過增資253.7億元取得白藥控股50%股權。也就是說,上述交易完成之後,新華都與雲南省國資委在白藥控股層面的持股平分秋色。
由於陳發樹個人在二級市場持有雲南白藥0.86%股份,新華都集團也在二級市場持有該公司3.39%股權。上述增資過後,陳發樹以直接及間接控制雲南白藥25.01%的股份,一舉超越雲南省國資委對雲南白藥間接所持有的20.76%。上述“混改”動作刷新了國內新一輪國企改制的“尺度”,一度引發市場關註。
陳發樹上位雲南白藥,歷經7年曲折。這一筆買賣,從7年的22億元追加至如今的253.7億元。那麽,陳發樹為什麽對雲南白藥如此情有獨鐘?陳發樹做這買賣值得嗎?
估值高,回報期長:陳發樹買貴了!
豪擲253.7億元巨資,取得上市公司雲南白藥的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的50%股權,陳發樹的魄力之大,令外界頗為側目。這一場景,較之數年前身為福建首富的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股權訴訟糾紛敗訴,也算得上是扳回一局。不過,這終究是一筆生意。我們不妨先計算一下陳發樹入股白藥控股的投入-產出情況。
公告披露稱,2016年12月30日,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及白藥控股簽署《股權合作協議》,陳發樹以253.7億元增資取得白藥控股50%股份。這一股權轉讓交易信息透露出:一白藥控股的整體估值達到了507.4億元;二,陳發樹以253.7億元間接取得了雲南白藥20.76%的股份,這意味著陳發樹認可了雲南白藥的股權估值高達1222.06億元。
但事實上,上述股權轉讓停牌之時,雲南白藥的總市值為721億元。也就是說,陳發樹的出價比雲南白藥停牌前貴了501.06億元。陳發樹買貴了!
從投資收益看,陳發樹的投資利益大概以兩種形式兌現。
一是雲南白藥的分紅收益。透過上述持股關系,雲南白藥紅利的41.52%將分至白藥控股,陳發樹將取得其中的一半。
二是白藥控股的股權價值增值。也即,倘若通過資本運作,提升白藥控股的股權價值,實現白藥控股的整體上市,陳發樹所持的白藥控股利益也將成為上市公司利益,如此可實現上述投資的逐步減持、退出。同理,股權也可轉讓出售退出。
不過,白藥控股更像是為持有雲南白藥而專門設立的上層控股平臺,並非經營實體。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白藥控股總資產為288.06億元,凈資產158.56億元;營業收入105.36億元,凈利潤13.97億元。同期的雲南白藥總資產為214.74億元,凈資產141.96億元;營業收入104.52億元,凈利潤13.88億元。
由於白藥控股財報由上市公司雲南白藥合並而成,上述數據對比表明,剔除上市公司雲南白藥板塊的資產,截至2016年上半年,白藥控股的之外資產僅有73.32億元,之外的凈資產僅有16.6億元;白藥控股僅有0.84億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僅有0.09億元。
如此可見,白藥控股的資產體量規模較小,經營狀況頗為慘淡。進一步地說,由於白藥控股自身的基本面較差,陳發樹想要通過其整體上市,實現股權投資的退出、兌現白藥控股的股權增值,這一過程想必會相當漫長。
既然如此,陳發樹入股白藥控股的最直接投資收益應該體現在雲南白藥的分紅。隨著經營業績改善,雲南白藥的分紅情況勢必進一步提升。這意味著,雲南白藥的業績效益能否做上去,直接決定陳發樹的投資收益狀況。
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雲南白藥的分紅頻率很高。自1993年上市以來,雲南白藥已實施23次分紅,僅有1998年未進行分紅。但即便如此,雲南白藥也難稱得上是“現金奶牛”。Wind數據顯示,雲南白藥歷年分紅合計27.59億元,歷年分紅率僅有16.95%。參照雲南白藥當時731億元市值估算,陳發樹253.7億元的出資至少高過當時市值的101.95億元。倘若以過往的分紅比例估算,陳發樹的投資回報周期也同樣相當漫長。
綜上可見,從純粹的財務投資評估,陳發樹入局白藥控股算不上是一項明智的決策。
連續7年的追逐,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看好,眾所周知。不過,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持股比例25.01%,並未超過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的30%紅線。換句話說,陳發樹顯然可以在二級市場以更低的成本增持取得上述股份。Wind數據顯示,眾多機構投資者,如平安人壽持有雲南白藥9.36%、重陽投資持有其2.21%,均通過二級市場持有雲南白藥股份,舉牌上位者大有人在。陳發樹入局雲南白藥並未借道二級市場,而是開出高價增資其上層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用意何在呢?
主業衰落下的轉型賭局
新華都集團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其總資產176.91億元,凈資產81.68億元;營業收入31.12億元,凈利潤6.17億元。新財富500富人榜的最新統計顯示,陳發樹的個人財富為269.2億元。這意味著,入股白藥控股所掏的253.7億元資金,已接近陳發樹的全副身家。
雖說雲南白藥主業突出,基本面良好,股價堅挺,乃是A股市場人盡皆知的優質股票,但陳發樹傾註全部家當投資於此,其投資邏輯令人費解。
為尋找答案,我們先梳理一番陳發樹起家和投資的歷程。
陳發樹早年在福建廈門經營百貨零售業發家,此後業務遍及福建各地,晉級閩南知名企業家。1997年開始,陳發樹逐步將旗下業務擴展至房地產、酒店、工程等領域。此後,陳發樹成立了新華都集團,構建起一個以零售業務為核心業務的多元化產業集團。
2000年8月,陳發樹通過旗下的新華都投資入股了當時並不“紅火”的紫金礦業。不曾想到的是,這次機緣巧合的投資,使陳發樹的個人財富、社會聲望劇增,直至躍升成為福建首富。數據顯示,2000-2003年,紫金礦業經營情況快速改善,營業收入從2.96億元增長到5億元,凈利潤也從0.48億元增長至1.52億元。該公司於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後,通過頻繁的轉增、拆股等一系列運作,陳發樹持有紫金礦業的股份增加到21.78億股,最高之時達到25.93億股。
大約10年時間,陳發樹最初以0.38億元入股紫金礦業,股份市值一度增值超過130億元。並且,陳發樹還通過頻繁的現金分紅從紫金礦業取得巨額利益。
或許是在紫金礦業的資本經營中嘗到了甜頭,陳發樹的投資經營理念也日漸發生轉變。在新華都集團的零售商業板塊之外,陳發樹從此開辟了另一條資本經營的創富渠道。2009年開始,陳發樹通過減持紫金礦業股份的資金,持續收購青島啤酒(600600)、雲南白藥(000538)等優質的上市公司股份。2009年,陳發樹以2.35億美元買入青島啤酒7%股份。
粗略估算,通過減持青島啤酒H股,陳發樹至少獲利15億港元。按照雲南白藥2009年-2010年的轉增數據評估,陳發樹當時以22億元買入紅塔集團所持有的雲南白藥12.32%股份得以通行,其投資收益也將增值超過100%。
歸納來看,陳發樹投資的上述公司具有兩個共同特點。
一是上述公司均具有較高或者較頻繁的分紅。這意味著,在股權增值的同時,陳發樹可獲得可觀的現金收益。如,2009年開始的3年時間里,陳發樹通過其持有的青島啤酒0.92億股股份累計獲得5.4億元的稅前分紅。
二是,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入主上市公司,以第二或者第三大股東的身份,確保後續股份減持的靈活及便利。
陳發樹如今的財富版圖鮮明地分為兩塊:一是產業資本,以新華都股份(002264)為核心零售商業板塊;二是以優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為主業的資本經營板塊。
兩大板塊資產大致形成產融互動的格局,並且陳發樹通過產業資本與資本經營兩大板塊的資產挪騰、優化配置,使得個人財富獲得極大化。數據顯示,新華都集團目前持有白藥控股50%、雲南白藥3.39%、紫金礦業3.41%股份。
在資本經營板塊,陳發樹通過優質上市公司的股份投資,使之財富急劇放大。該板塊的造富速度遠超產業資本。數據顯示,新華都股份2016年營業收入為67.1億元,凈利潤0.54億元,公司總市值63.4億元。由於新華都集團持有新華都股份38.49%,也就是說,陳發樹在新華都股份所持有的財富不超過24.5億元。這意味著,資本經營板塊為陳發樹約200億元的個人財富貢獻了大部分。這不難理解,陳發樹近年對資本經營興致勃勃、樂此不彼。
財報數據顯示,陳發樹旗下的零售商業板塊新華都股份,近年經營每況愈下。新華都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從2010年的40.95%一直滑落至2015年的-7.54%;近年幾年的凈利潤水平也起伏不定,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從2010年的29.22%下滑至2015年的-4.59%(表1)。同行數據的對比也顯示,新華都與永輝超市(601933)的差距在逐年拉大。

動態考察發現,新華都股份江河日下的跡象早在2012年即已露出端倪。隨著實體零售行業的雕零,該趨勢近5年時間里並未扭轉。由於零售商貿板塊的資產前途堪憂,從陳發樹的角度而言,將自己的“雞蛋”更多挪騰於資本運營的“籃子”里也是情理之中,這是自身財富極大化的必然選擇。
說到這里,我們大致可窺知陳發樹加碼入主白藥控股的投資邏輯。2008年,新華都股份在A股上市,該公司其時的業績頗為輝煌。彼時,陳發樹以22億元投資雲南白藥動力或因嘗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沿襲於前期資本經營的思路,以財務投資者角色入局。不過,伴隨著新華都集團旗下零售板塊業務的快速衰落,陳發樹的財富經營急需謀求轉型,加速將旗下資產配置於雲南白藥之上。
2009年,陳發樹以22億元購買雲南白藥12.32%股權之時,每股價格約為33.54元。從7年前的22億元追加至7年後的253.7億元,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股價估值已經達到117.52元/股。此時,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誌在必得,顯然已不是停留在早期的財務投資定位,在資本經營收益的誘惑之外,更夾雜著其謀求戰略轉型的“逼不得已”。
時過境遷,兩次投資之於陳發樹的戰略意義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增資入股白藥控股的布局,應承擔著陳發樹個人財富增值、謀求戰略轉型等更深遠的意義及使命,甚至不乏以上述巨額投資換取雲南省政府對新華都商業發展的支持、開辟雲南地區商業機會的可能。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發樹傾盡家財投置於雲南白藥之上,更像是一場轉型的背水一戰。那麽,陳發樹將這麽多“雞蛋”挪騰到雲南白藥這個“籃子”里,靠譜嗎?
投資值不值,取決於兩點
如前文所述,這筆投資值不值,關鍵還在於雲南白藥的業績效益能否做上去。那麽,陳發樹的入局對雲南白藥經營業績的改進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呢?這將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陳發樹在雲南白藥的話語權,二是新華都在經營方面的加持能力。
先來看第一點。完成對白藥控股的增資之後,陳發樹以直接及間接控制雲南白藥25.01%的股份,超過雲南省國資委4.25%股份。陳發樹成為雲南白藥實質上的第一大股東,分量很重。雲南白藥在公告中稱,“本次控股股東引進戰略投資者,有助於公司進一步調整體制,激活機制,建立市場化的公司治理體系……”。公告的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民營企業家陳發樹的入局,雲南白藥寄予了厚望。
從持股結構來看,白藥控股持有雲南白藥41.25%股份,屬於雲南白藥控股股東。新華都與雲南國資委在白藥控股層面的持股份額各占半壁江山。不過,持股數量的旗鼓相當,未必意味著新華都能與雲南國資委平起平坐。
國有資本的強勢,早在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博弈過程中已有先例。2009年9月,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股權轉讓完成後,股權遲遲不能過戶。雖說陳發樹方面已履行了股權轉讓協議的全部義務、付清了全部22億元的股權轉讓款,但該項交易最終被股權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中國煙草總公司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否決。在後續的陳發樹與國有資本的訴訟大戰中,陳發樹連番失利,最終鎩羽而歸。該案件一度引發工商界、法律界的討論。
有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的種種鏡鑒,新一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流失仍然是難以逾越的敏感話題。這或導致國有資本作為國企經營管理的主導、控股地位難以改變。
事實上,自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最新一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推行3年時間,一批混改項目已順利落地,多家國有企業改制變身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不過,其中未見國有資本主動讓位民營資本掌舵之先例。
2014年2月,中國石化(600028)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該項目號稱“最大的國企混改”。當年9月,中石化銷售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增資協議,由全體投資者共計持有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在該案例中,中國石化持有其銷售公司70.01%股權,維持對絕對控股。
2017年4月,中國聯通(600050)公告稱其混改方案正在籌劃並推進。有傳言稱,中國聯通擬發行A股至少融資300億元,新股東占A股股本比例可能不過是20%。國家已批複的20多家國企混改,包括中鐵總公司、中糧集團、中鹽集團。不過由於上述國企均屬於鐵路交通、商品、金融、民航等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其混改應當都會保持國有資本的控制地位。
雲南白藥雖不屬於上述敏感行業,但其長期處在雲南國資的控制之下,而且屬於當地老牌企業,歷史悠久,標桿性強,雲南國資或不會輕易將其交由他人全權打理。產權層面的主動權,勢必會決定經營層面的影響力。雖說陳發樹在明面上已持有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相當的股份,但其在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經營管理層面當中的影響力,可能不免會受到制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等文件,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邏輯頗為明了。其意義在於引入非公有制經濟,進行公司治理、管理體制及機制轉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國企的資產回報率、改善國有資產效率,讓國企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參與競爭。
因此,從另一角度上說,對於本身業績優良的雲南白藥,陳發樹進入之後,能否對其績效改進發揮實質作用,將最終決定這場混改的成敗。在這一局中,新華都集團總裁陳春花或將成為關鍵一子。
陳春花,被外界稱為集教授、企業家、作家於一體的女性,其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出版學術專著及文學作品多部。2013年5月,受劉永好家族之邀,陳春花出任新希望(000876)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輔佐劉永好之女劉暢接班。
不過,陳春花與劉暢搭檔主政的3年間,新希望的經營業績未令股東們滿意。數據顯示,新希望的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693.95億元,滑落至2015年的615.2億元,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77.89億元,同比下降5.79%。雖說新希望同期的凈利潤從2013年的18.99億元增至2015年的22.11億元,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14.31億元,同比增長23.53%。不過,新希望的利潤主要源自對民生銀行(600016)的投資收益,主營業務貢獻利潤頗為有限。
2016年5月,卸任新希望全部職務之後,陳春花低調轉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如今的雲南白藥市值近880億元,營業規模近230億元,凈利潤30.93億元。作為醫藥行業“菜鳥”的新華都,與雲南白藥的體量、資源及實力對比頗為懸殊。陳春花將如何操盤這間“百年老店”,值得關註。(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茅臺到底值不值1萬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6/166920.shtml
茅臺到底值不值1萬億?
1月15日,貴州茅臺股價開盤一路高走,盤中股價最高至798元,總市值突破10000億大關。
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作者 | 嚴凱
19天前,當袁仁國當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慷慨陳詞時,坐在臺下的經銷商們恐怕不會想到,貴州茅臺的萬億市值竟然這麽快就到來。
1月15日,貴州茅臺股價開盤一路高走,盤中股價最高至798元,總市值突破10000億大關。最終,貴州茅臺收盤價為785.37元/股,市值為9865.82億元。
時間若回到去年年初,沒有幾個人能想到,這家偏安於赤水河畔的白酒企業的市值能夠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不到5000億,躥升到1萬億。
2017年4月10,這是貴州茅臺的一個關鍵時間點。這天,該公司的市值上升到4949億元,折合約718億美元,力壓717億美元市值的全球酒王帝亞吉歐,成為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白酒王”。
此後,茅臺股價一路狂飆升。去年10月26日,貴州茅臺股價突破600元/股;11月16日,股價突破700元/股。如今,茅臺的萬億市值更是將帝亞吉歐狂甩出3500億元左右。
茅臺真的值萬億市值嗎?一些批評者稱,與曾經的“白酒王” 帝亞吉歐相比,貴州茅臺95%的銷售額來自國內市場,而帝亞吉歐1/3來自北美,1/4來自歐洲,收入來源更加平衡。
作為茅臺董事長,袁仁國曾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茅臺9000億元市值神話”這個問題時表示,價格是價值的體現,價格高不高實際體現了價值。
“茅臺堅持工藝,促進質量,不賣新酒。為什麽茅臺酒質量好?當年生產的酒要五年以後才銷售,當年銷售的酒是五年以前生產的。”袁仁國說。
萬億市值
去年12月28日,國酒茅臺2017年度全國經銷商聯誼大會在茅臺會議中心大禮堂舉行,千余人齊聚一堂。
在大禮堂內,高掛著“擁抱新時代,強化終端建設”、“踐行新使命,推進營銷跨越”的橫幅。“去年行情實在是太好了,所以今年的聯誼會比往年更high。”一位參加此次聯誼會的經銷商稱.
當天早上,茅臺還宣布,2017年,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實現營收600億以上,同比增長50%左右;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58%左右;上交稅收244億元,同比增長40%。
袁仁國稱,茅臺集團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3800億元、利稅超2900億元、上繳稅金超1400億元、實現利潤超1900億元。
過去一年,茅臺股價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不斷創出新高。在去年年初,茅臺的股價僅334.28元/股。到4月份,市值突破5000億元;8月份,市值破6000億元;11月份,接近9000億元。
“當時我們覺得市值要突破萬億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沒想到在年前(春節)就實現了,真的是太快了。”上述經銷商說。
從9000億到萬億,這背後的推手自然是袁仁國。對於當前茅臺酒價,袁仁國在聯誼會上表示:“絕不把市場守小了,絕不把國酒茅臺的品牌形象守丟了。”
為此,茅臺集團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上調各種產品供貨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為18%左右。調價的消息很快起了作用,此後的19天,貴州茅臺的股價持續上漲,最終在今天突破了1萬億的門檻。
1萬億是什麽概念?
貴州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貴州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34億元。這就意味著,貴州茅臺的市值相當於貴州省GDP的85%。與貴州省前三季度9500億元的GDP相比,貴州茅臺的萬億市值已超過500億元。
與此同時,在已經公布了去年前三季度GDP的全國省份中,貴州茅臺的市值已經超過了包括貴州在內的9個地區的前三季度的GDP總量。
截至目前,貴州一共有28家上市公司(包括香港上市的中國優質能源),合計市值為1.26萬億元。這意味著,貴州茅臺一家的市值,占據了80%。
同行業相比,貴州茅臺的萬億市值,大約相當於3個五糧液、5個洋河股份、10個瀘州老窖。而這個市值也使得茅臺在全球排名第66位,超過IBM和LV,在全球飲料行業亦可排名第4。
茅臺的未來
袁仁國在茅臺工作了42年,親證了茅臺從一家地方國有小廠到現在市值近8000億元的全球第一酒企。但他生性低調,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酒廠,很少外出。
筆者曾於去年10月底參觀過茅臺酒廠。隨著茅臺市值的飆漲,前來茅臺參觀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為了方便參觀,茅臺特意開辟了一條參觀通道,隔著玻璃能夠清楚的看到茅臺的整個包裝過程。
上述茅臺經銷商稱,茅臺也曾經陷入過困境。他所說的困境指的是“八項規定”出臺之後,公款消費沈寂,致使茅臺酒的銷售慘淡。“2016年以前,茅臺酒的銷售都不好,經銷商都不怎麽賺錢。”上述經銷商稱。
事實上,茅臺的崛起,離不開袁仁國大刀闊斧搭建的經銷商網絡。20年前,茅臺的經銷商僅有146家。
如今,茅臺的營銷網絡發展到現國內經銷商、專賣店等客戶2000多家,營銷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城市和30%以上的縣級城市。
盡管貴州茅臺的市值遠遠甩出帝亞吉歐,但相對於後者而言,茅臺的銷售過於集中在國內市場,這成為業界詬病茅臺的一個原因。
有支持者也稱,從全球範圍來看,茅臺酒的價格,離世界上最昂貴的酒精飲料的價格還差很遠。
以拉菲紅酒為例,作為法國波爾多五大名莊之一的拉菲酒莊出品的紅酒,即使是普通年份出產的紅酒售價也能達到1萬元人民幣左右。
除了拉菲,嘯鷹酒莊出產的嘯鷹赤霞珠幹紅葡萄酒平均每瓶售價為2556美元;沙德酒窖出產的老斯巴克貝克托福喀龍園赤霞珠幹紅葡萄酒平均每瓶售價769美元;而一瓶1978年裝瓶的大摩50年威士忌售價可以達到11000美元。
事實上,國際化一直是袁仁國極為看重的戰略。在電影《戰狼》中,吳京在片中“植入”過茅臺酒。後來,袁仁國和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還特意發了一封感謝信,感謝吳京對國酒的宣傳推廣。
2017年,茅臺在海外發展了14家試銷商,海外經銷商總量突破100家,覆蓋五大洲66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茅臺的未來,李保芳表示,2018年茅臺的經銷商計劃將不增不減,茅臺酒的增量主要用於調整結構,具體在四個方面:海外市場、電商渠道、生肖紀念酒高附加值產品。
“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發酵,中高端白酒仍將保持‘量效齊升’的趨勢,明年乃至更長時間內,茅臺市場仍有很大空間,還大有文章可做。”李保芳稱。此前,袁仁國曾透露,2018年的增量部分,主要用於出口上,用於國家“一帶一路”出口上。
而在電商渠道方面,在去年“雙十一”之前的一個月,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造訪了茅臺集團,並從袁仁國手中接過了贈送的定制酒。一周後,袁仁國回訪了京東,宣布茅臺與京東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在袁仁國看來,作為傳統白酒企業,擁抱電商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也是茅臺的未來方向之一。此次造訪京東,便體現出了茅臺擁抱電商的決心。
事實上,袁仁國對電商並不陌生。早在2000年茅臺股份上市時,袁仁國就搭建起了一個電商營銷網絡,這個營銷網絡在茅臺內部便叫“茅臺電商”。
除了京東,茅臺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更為緊密。從今年開始,基於阿里技術的支持,茅臺在新零售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例如,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技術幫助茅臺解決防偽和溯源的問題。
而阿里雲則為茅臺提供了新零售解決方案:從制酒制曲、酒庫勾兌、包裝生產等質量管理,到倉儲物流、門店銷售、消費者購買等供應鏈管理,全國2800多個門店實現線上交易、就近派送。
袁仁國的目標是,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建設大數據茅臺,加強與消費者的無縫連接,形成茅臺全球化的制造、交易、互動全產業鏈,多元化拓展等大數據平臺,讓茅臺的優質數據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數據資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
[本文作者嚴凱,中國企業家雜誌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茅臺
白酒王
袁仁國
贊(...)
分享到:
燒一個Birkin坐月子值不值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麽~~
到了一發胖就會被懷疑是不是有了的年紀,面對爸媽的殷切期望,是時候先發制人,研究下生娃後的合理規劃(技多不壓身嘛)。之前算過香港養個娃的成本簡直是闊怕;但更頭痛的問題是香港,一點都不生娃friendly。
作為中西合璧、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產假竟然只有10個星期,而且連個月子中心都沒有。要在這麽短的時間里,完成卸貨、坐月子、帶娃等一系列艱巨任務,不得不佩服香港老母親的效率!!!

在香港坐月子,不少都是請個菲傭,喊上自己親媽或婆婆,有條件的再請個月嫂來家里一起湊娃。香港的月嫂又主要分日更、夜更及24小時住家這三種,在香港坐月子的朋友總結了下以下體驗:
只請日更or夜更:價格約2萬港幣,月嫂在,親媽笑嘻嘻,但月嫂一下班、或者突然請個假、炒你魷魚,那就只剩:親媽兩行淚!

請日更加夜更:日更及夜更的不會剛好cover24小時,更怕兩個月嫂一臺戲,月子比辦公室政治還難搞。不知道自己腦子進了什麽水,請了兩個月嫂,不推薦。
請24小時:管全天當然是很好,但是金牌月嫂動輒八萬、十萬,不是大戶人家、沒司機接送還不一定請的來,親媽再次流下兩行熱淚~~
雖然月嫂貴,但無數過來人的血淚告訴我,省啥都不能省月嫂,一定要好好坐月子。坐月子調理得當,媽媽的身體不僅可以得到恢複,還能超越孕前狀態;但如果月子沒坐好,很可能就會落下病根。
把坐月子發展成產業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當時經濟騰飛,消費也變高了,灣灣出現了不少月子中心,其數量十年間增長4.66倍,新入住人數達到7.46萬 人。

寵妻狂魔傑倫小公舉,在昆淩一胎的時候,整整包下了月子中心的一層,讓老婆安靜地坐月子。再次證明娃都是自己家的好,而老公都是別人家的好。


近些年中國內地的月子中心也發展起來了,2014年北上廣深月子中心的滲透率達到了6%,人均消費5萬人民幣。現在香港沒有月子中心,但港村的媽媽可以去大灣區坐月子呀。

八過,不少男隊友聽到2014年月子中心的均價,肯定要捂著錢包問:為什麽月子中心要花這麽多錢!!!這是要怎麽坐月子???

去月子中心坐月子,最主要要兼顧媽媽的產後修複、初生兒護理、學習帶好娃,順便還能減少月子期間的各種家庭矛盾。現在國內的月子中心還沒有相關的法規和準入制度,月子中心的環境、標準、服務水平都有較大差異,比較主流的月子中心經營模式分以下四種,各有利弊。

看到這里,我覺得要找家大灣區月子中心探探店。之前很多香港的媽媽生完寶寶,都選擇深圳坐月子,導致深圳月子中心的價格蹭蹭上升。剛做完月子的媽媽表示,稍微好一點的深圳月子中心都是10萬人民幣起!
逆向思維,蝸牛妹把目光投向一橋之隔的珠海,交通上雖然麻煩了一點點,但一對比就顯得性價比很高了。

坐月子基本面靠啥:硬件設施跟母嬰用品
不看不知道,現在國內坐月子就跟去五星級酒店做SPA一樣,環境好的沒話說。


這家月子中心位於五星級服務酒店23樓,必須刷卡才能到達,平時不會有閑雜人等出現,很有隱私。

坐月子最講究要休息好、心情好,這間月子房型的都很好,面積比香港舒服的不要太多,75平米起,最大能到223平米!家屬可以陪住,又有獨立廚房,生活很方便。


喜歡靜的可以選擇山景房間。喜歡曬太陽的可以選擇海景房,擡眼就能看到澳門塔~~

除了房間硬件100分外,超五星月子中心基本可以做到帶娃即住,嬰幼兒產品全部都有。


各種細節考慮也非常周到,有孕婦專用牙刷牙膏,姨媽巾等。

母子永遠在一起
不同於一些月子中心將寶寶集中托管,因為珠海月子房間的面積都足夠大,所以媽媽和寶寶在整個月子期間都會在一個房間呢。

如果你是希望母乳的媽媽,這一點太重要了。第一可以減少媽媽來回走動的去餵奶的次數,第二可以隨時在寶寶需要吃奶時候餵奶,第三可以增加媽媽跟寶寶之間的互動,第四還方便嬰兒早教課的開展,第五也更方便跟護士小姐姐練習照顧寶寶的技能。
有些媽媽就要問:那萬一我家娃不乖一直哭,那我的月子豈不是藥丸?
並不會!每個媽媽跟寶寶,都有兩個護士24小時輪班照顧哦。寶寶每天的體溫、呼吸、脈搏、體重、眼耳鼻喉口腔的清潔護理,是護士小姐姐每天都會做的日常。

除此之外,小姐姐也會觀察寶寶的黃疸;給寶寶洗澡;做臍帶護理;協助媽媽餵奶及拍嗝;幫寶寶做臀部護理;還會幫寶寶更換睡姿,讓寶寶睡出個漂亮的頭型等等。

超強輔助護士小姐姐行不行呢
護士小姐姐們都是由貝康護理學院統一培訓和輸出的,每個護士小姐姐都是經過了500人的篩選、3輪面試、兩個月的理論、3個月的實操,每個小姐姐都有護士資格及ACI母嬰護理師資格證的。好想家里隊友也能這麽優秀的持證上崗!

這既保證了小姐姐們的護理水平,新手爸媽也能跟小姐姐們學習第一手育兒經驗,順便又省去了奶奶外婆帶娃跟年輕一代的觀念沖突問題,簡直完美!
當然此刻,我聽到男隊友很疑惑地又舉起了手:這麽多事都讓護士做完了,那你們在月子中心幹嘛?
冊那,餵奶加產後修複了解一下!月子期間,媽媽每三小時就要給你親娃餵一次奶加拍嗝,自己還要加緊休息和產後修複呢。

成為老母親前,誰還不是個水靈的小姑涼,誰不希望自己能火速瘦身,收獲一片:你一定懷了個假孕,娃是從超市買回來的吧
無奈香港產假這麽少,但月子里又這麽多事,第一次當媽沒經驗,由專業團隊照顧會減少很多不適及焦慮感。
你不是一個人在坐月子
在家坐月子是月嫂一對二,但超五星月子中心,人員配比可是6:1啊。月子期間你會見到產科、兒科及中醫,確保大人小孩的健康狀況,中醫還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向營養師建議夥食。
除此之外,你還能參加各類育兒課程,上上產後修複瑜伽。

參加芭莎藝術療養,比如學做個母乳香皂。

有些封建的月子習俗說坐月子時候不能洗頭洗澡,這種事如果來月子中心肯定不會出現,防脫發洗發水跟大風草,讓你在月子期間也是美美噠。
我想要瘦瘦瘦啊啊啊
很多媽媽最關心的是如何快速瘦身,隆重介紹——Jamu BODY產後理療,90分鐘的理療時間,能幫媽媽開奶按摩、驅風;理療還會兼顧媽媽的腰部、腹部、臀部及盆骨,加上傳說中的古法紮肚,可有效使子宮歸位,幫助媽媽恢複產前身形。

Jamu的產後理療也是很多香港明星、豪門媳婦禦用的產後修複術,比如徐子淇、謝安琪、胡杏兒等大牌明星都是Jamu的忠實擁躉。包你以最好的狀態出關!

月子餐好吃麽
而月子餐就更贊了。雖然本少女還是未孕,但我能代你們嘗嘗月子餐啊。月子中心會根據中醫及營養師的意見,每天為媽媽做六頓飯,餐餐不重複,我吃的是接近晚餐的一頓。菜式豐富,營養均衡,有湯有蔬菜有肉還有水果,吃的我很開心。

一天的探店感受還挺好的,有個專業團隊幫你好好坐月子,能省去很多焦慮,也能讓自己人生的新階段開始的更容易。那麽這家超五星的月子中心到底叫啥在哪呢?
給大家墻裂安利位於珠海的聖貝拉母嬰護理中心。聖貝拉母嬰護理中心是2016年成立的,珠海店是他們的首家旗艦店,位於珠海CBD,是珠海現在唯一一家超五星的月子會所。從珠港澳大橋走,一小時左右就能到香港了,對比同品質的深圳月子中心,性價比簡直超群。

從香港帶初生兒回大灣區流程也超簡易,回鄉證護照聖貝拉都會有專業人員在香港幫助辦理,一周內就可以取證美美的去珠海坐月子了。如果選擇尊貴女王套餐,聖貝拉還安排專車兩地接送服務。

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價錢,超五星的月子中心會不會很貴呢?

聖貝拉提供5個等級的月子套餐,現在以上所有套餐均可享受8折優惠,理療項目8.8折(不含jamu),家屬還可以免費使用健身房。
如果對聖貝拉母嬰護理中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預約探店~~還可以添加微信saintbella了解更多哦。
地址:珠海市香洲區灣仔銀灣路1663號華發行政公寓 23F
電話:0756-6990996
除了珠海店,聖貝拉在北京、杭州跟成都也都有分店,有需要的媽媽也可以去探探店呦~~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謝謝老板呦呦呦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贊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梁思浩回巢插樂易玲梁梓禧不值斥「做人有修養」
1 :
GS(14)@2016-03-17 14:52:53梁思浩和無綫恩怨始於12年前,2004年無綫大裁員,他是第一批無得留低的藝人,雙方其後一直沒有合作,惟日前梁思浩忽然在網上留言,預告將會在無綫出現,提到他最憎恨的人,更明示該人是傳聞在無綫已失勢的樂易玲。雖然貼文一出不少網民都撐他,但與他曾在nowTV主持節目、去年更傳過因被梁思浩搶節目料而不和的梁梓禧(前名:梁奕倫)對其一番言論卻似乎有不同看法,昨日更疑在facebook暗寸他。梁思浩日前在網上貼文:「破冰之旅。已經12年冇出現TVB螢光幕上,其實我跟TVB一直無仇無怨,也不憎恨TVB,只是一直憎恨一個恃勢欺人整容大媽高層,12年來很多無綫藝人也因為這個整容大媽離開TVB(我是敢言又不怕惡勢力的人),12年後的今天終於破冰了!謝謝為我破冰之人@玄學大師李居明!今次跟覓雪合作也超級開心,三月底TVB見。」
■梁思浩指自己憎恨一個恃勢欺人整容大媽高層,矛頭直指樂易玲。資料圖片
■梁思浩當年被裁離無綫,即開記者會鬧爆樂易玲。
■梁梓禧昨日在facebook撰文,似暗寸梁思浩沒有修養。資料圖片
不欲做同類
不過,梁梓禧則唱反調,昨午在facebook寫道:「做人有修養,比一切名與利更重要。慶幸我在34歲起便懂得學習這課題。是與不是,少說話多做事,做好自己便夠了。趁着別人失勢,用差不多開名方式去踐踏對方這行為,真的很可怕。我從來不羨慕人發達,店舖要有多少間分店,因我知道個人修養才是最最最值錢。共勉。」《蘋果》即時致電梁梓禧,問他是否批評梁思浩,他則笑言:「我用來提醒自己,冇特別回應,如果我再講得多,咪變咗同一類人?」另一方面,《蘋果》致電梁思浩求證口中「整容大媽」是否樂易玲時,但亦封口表示不回應。採訪:李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7/19532373
入行21年零獎項 網民戥不值滕麗名被推做視后:想唔到咁遠
1 :
GS(14)@2016-07-12 22:06:26■40歲的滕麗名近日在《一屋老友記》中演技獲網民大讚,揚言要力撐她做視后。
無綫之前播映內地劇《瑯琊榜》收視插水,惟有急推收視福將歐陽震華(Bobby)與胡定欣主演的新劇《一屋老友記》救亡。然而,不少網民卻戥有份演出的滕麗名不值,因現年40歲的阿滕,95年無綫訓練班出身,曾是無綫力捧花旦,主演過的《陀槍師姐》系列最深入民心,她在《一屋老友記》劇中演技明顯比主角胡定欣出色,雖然胡定欣去年憑《鬼同你OT》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贏得最佳女主角,但無奈阿滕於《一》劇只淪配角,難怪網民為阿滕感到不值,揚言要力推阿滕做視后。
■阿滕期望將來可以跟歐陽震華演情侶。劇照
■新劇中配角滕麗名演技比主角胡定欣出色,令不少網民為她不值。劇照
已完成部頭合約
其實在無綫而言,「非親生」仔女攞獎機會一向較低,而阿滕上周六與羅蘭接受新城電台訪問時,透露自己跟無綫部頭合約已經完成,只是合約仍未到期,雖然還未傾約,但她亦會繼續拍劇,揚言渴望跟Bobby演情侶,不禁令人聯想她會否想借續約換獎。
■前年阿滕跟朱建崑結婚,升呢人妻。
■魏駿傑與滕麗名拍拖9年最終分手,不少人均認為是男方走寶。
「唔可以話抵唔抵」
記者前日致電阿滕,對於從未在萬千星輝頒獎禮中獲獎的她,被網民力撐做視后,阿滕說:「啊,呢啲太遠喇,幻想唔到咁遠嘅嘢。其實TVB好戲嘅人有好多,每個人有唔同嘅際遇,都唔可以話抵唔抵嘅。要珍惜自己擁有嘅嘢,我哋對呢個行業喜愛先可以拍到咁耐,廿年來我冇離開過電視,冇呢種熱誠同愛唔會拍到。」不少網民為她只做配角感不值,記者問她可覺得無綫對她不好時,阿滕說:「唔可以話TVB對我唔好,始終佢養到我咁大,所有嘢都係佢畀我,我可以喺大陸拍劇都係因為《陀槍師姐》,凡事都有好多面。」對於網民留言力撐,阿滕坦言開心:「呢啲係我哋嘅精神食糧,其實冇預計觀眾嘅反應,拍嘅時候最緊要自己開心,同班演員又好有默契,應該要原班人馬再拍多次,乜嘢題材都好。」採訪:何慧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2/19690639
內地封殺 港勢成ICO集資重鎮 用途狹窄隨時一文不值 業界籲小心風險
1 :
GS(14)@2017-10-08 21:55:35【明報專訊】虛擬經濟日益發達,其中「首次代幣發行」(ICO)更快速崛起,並在今年夏天席捲全球。有統計顯示,目前全球共有153個ICO融資項目,今年ICO集資額近23.45億美元(約181.98億港元,見圖),較去年全年勁升23.33倍。有發行ICO的負責人指香港監管環境寬鬆,在中國封殺ICO之下,香港將成為ICO發行集中地之一。但投資者須要留意,ICO發行的代幣只可在發行人的平台上使用,一旦平台經營不善而倒閉,投資者買入的代幣將變成一文不值。
明報記者 李哲毅
根據ICO數據網站CoinSchedule統計顯示,由年初至今為止約9個月期間,全球ICO的數量或集資額增長迅速,目前全球共有153個ICO項目,較去年全年的ICO總數升近2.3倍,已籌集近23.45億美元,遠遠超越去年全年的46宗及9638.99萬美元(約5.52億港元)的集資額。值得留意的是,平均每個ICO項目可籌得1532.88萬美元(約1.2億港元),遠高於企業到港交所創業板掛牌所得的資金,可見這種新世代的融資方法,無論在市場規模及吸金力均以驚人速度增長。
港創企ICO 5日籌14億
目前全球最大的ICO項目是來自美國三藩市的初創企業Protocol Labs,在2014年創立,主力從事網絡私隱保安,今年8月7日集團為旗下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數據儲存業務進行ICO,發行代幣Filecoin,這次ICO在今年9月7日結束,不足一個月時間已籌得約2.57億美元(約20.05億港元),成為歷年ICO集資之冠。本港亦有初創企業推出ICO,從事區塊鏈技術的Block.one推出EOS代幣,ICO推出後5日已經籌得1.85億美元(約14.43億港元),打入了歷年ICO集資規模的第三位。
集資對象遍全球 易吸金
香港初創企業Bitspark亦即將推出ICO,發售代幣Zephyr Token,以集資發展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匯款平台。創辦人George Harrap表示,ICO融資比起傳統方式更靈活,他解釋,ICO主要成本是網絡系統搭建費用,整個ICO過程包括集資系統、售賣平台、宣傳推廣均是在網上進行,免除大量人力及財務費用,降低了創科企業融資門檻。Harrap表示,有別於傳統上市集資,ICO的集資對象是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及用家,亦更易吸納大量資金。
代幣不涉股權 類似「預售門票」
Harrap續稱,ICO可以吸引投資者在購買代幣後,繼續使用平台,刺激項目保持增長。他解釋,代幣不涉及股權,而是類似「預售門票」,或者是Kickstarter上的眾籌項目,投資者有機會得到實物獎勵(平台上的使用權),當項目成功推出,而且用戶愈來愈多的時候,服務需求增加,將帶動代幣升值,投資者便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套現,賺取回報。
雖然數碼代幣回報可觀,但Harrap提醒,由於代幣只適用於特定項目,若ICO項目開發失敗,代幣便會一文不值,投資者需充分留意相關風險。值得留意是,傳統IPO上市集資前須發布詳細的招股書,列出公司商業模式、過去財務表現、及市場研究等,但ICO項目只設有簡單白皮書,沒有原型產品予投資者參考,且部分ICO創企均在BVI註冊,若出現詐騙,投資者難以追討損失,故風險較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32&issue=20171006
百億舖王黎永滔:再升有限可勁跌 港樓不值博
1 :
GS(14)@2019-05-16 08:10:21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918&issue=20190516
【明報專訊】近日不論一二手樓市均價量齊升,樓價直撲去年8月歷史高位,不少人已深信港樓「有買貴、無買錯」,但有「百億舖王」之稱的資深物業投資者黎永滔卻有不同看法。他預測,美國經濟在未來5年繼續向好,除了令總統特朗普有籌碼繼續藉貿易戰向中國施壓外,估計明年第四季總統大選後,聯儲局會再次加息,港息亦會跟隨上揚,拖累樓價掉頭下跌,甚至認為下跌空間達30%至40%。
上期本欄專訪安泓投資研究總監馬偉信,他指聯儲局貨幣政策或轉向鷹派,可能促使資金從本港流走,再次令樓價調整,故他對港樓謹慎,指領展(0823)及冠君(2778)等房託更有投資價值;結果過去一星期新盤銷情已略為減慢,而領展及冠君股價分別上升1.3%(曾創新高)及僅跌1.9%。
高手所見略同,有「百億舖王」之稱的黎永滔近日接受專訪,同樣對香港熾熱的樓市提出警告,認為擬置業者目前不應低估中美貿易戰的風險,「在去年底我已預測中美貿易戰不會這樣容易搞掂,原因是中美是次不單屬經濟角力,而且亦已上升到政治層面,美國唯一目的便是打壓我們中國,你看華為被封殺就知道,這是一項政治任務,不止有經濟層面的考慮,也有政治目的」。
料美經濟中長期俏 特朗普續向華施壓
黎永滔分析,美國上季經濟按年增長3.2%,而且上月失業率跌至3.6%近50年低位,可見美國經濟基調向好,是次經濟擴張周期料可再持續至少5年,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未來一段時間料會繼續向中國施壓,中長期為本港股市及樓市帶來挑戰。
特朗普前周日宣布向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至25%後,恒指過去一個多星期已從高位回落近2000點,港股對中美貿易戰升溫的潛在影響已有所反映,惟近日樓市氣氛仍然熾熱;黎永滔提出另一個擬置業者不可忽視的變數——息口走勢,「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價大漲小回屢創新高,很大原因是港息維持在低位,資金無出路,小部分轉投股市,大部分投資物業,令樓價易升難跌;但日後一旦息口上升,樓價便會下跌」。
明年總統大選後 聯儲局料再加息
黎永滔認為,港息低企只屬暫時現象,當聯儲局在明年第四季總統大選後會再次加息,港息始終要跟隨向上,「雖然近月特朗普多次要求聯儲局減息,但我相信他只是給壓力該央行繼續維持低息環境,為他競選連任取得籌碼而已。按常理來說,經濟向好便會產生通脹,息口便會向上,美國也不能扭轉此經濟定律,故我估計明年第四季總統大選後,聯儲局便會再次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渣打及富邦昨日分別宣布提高港元及美元定期存款利率,而經富邦由港元兌換為美元後,1個月及3個月10萬元或以上美元定存息率分別為3.73厘及3.45厘,可見港美息口的確再次有趨升壓力。
黎永滔認為,投資者可以參考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加息周期對本港樓價的影響。記者翻查彭博數據,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1994年2月至1995年7月期間由3厘加至6厘,期內樓價先升後跌,由高位回落近三成;聯儲局在1999年6月再次啟動加息周期,聯儲基金利率由4.75厘攀升至6.5厘,樓價至2000年12月加息周期結束前亦下跌逾兩成。
黎永滔強調,目前市場風高浪急,會以保守態度應對,不會太進取,「現時住宅樓價無疑處於高位,我不是說樓價不可以再升,而是上升空間不大,下跌空間卻好大,對嗎?你會否為了這麼小的上升空間仍去博呢?我便不會了,始終我們已持有不少物業。退一步來說,就算你無貨在手亦不一定要急於入市,因為你目前這個時間去博,是在高位去攞少少利潤,即使日後高位沽貨可能賺8%至10%,但下跌空間卻高達30%至40%,入市與否你要自己取捨……凡事都會物極必反,沒有任何資產價格可以永遠上升,樓價亦始終會下跌,問題是到底是1年後、2年後或3年後開始跌浪而已」。
投資物業首重時機 其次地點
既然目前並非買樓的好時機,黎永滔認為普通市民即使現有自住需要,若沒有「第二注錢」可在低位溝貨,應該暫時租樓住,不一定要買樓,「假如你有1000萬元流動資產,目前拿500萬元去買樓,我覺得沒問題,因為即使樓價日後下跌三至四成,你可在低位買多一兩個單位拉勻成本價。但如果你只有500萬元身家,一擲落去買樓便無晒,我建議你不要心急買樓,來日方長,因為在高位瞓身買樓後可能令你一世人也不舒服,在1997年有些人高位買灝景灣後便患上抑鬱症衰足10年」。
黎永滔總結說,雖然本港樓價長期睇升,但期間的波動亦不容忽視,如何把握升跌周期作適當部署十分重要。例如是次記者在黎永滔的灣仔辦公室做訪問,該地皮原先由廣州市經濟開發區在1996年以1.9億元買入,經歷金融風暴及SARS後蝕讓,由黎永滔在2004年以2800萬元接手,再斥資6500萬元重建為酒店及寫字樓,目前該項目估值達11億元,他由此分享投資物業置勝之道,「我經常也說,投資物業最重要時把握時機(Timing),之後便是地點(Location),你看我們這裏的地點多好,全海景」。
上月3.5億買赤柱住宅 擬重建獨立屋
雖然黎永滔在是次專訪中表示對本港樓市審慎,但他在上月卻斥3.5億元向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購入赤柱大潭道10A至10C號住宅項目連地皮。黎永滔解釋,內地頂級富豪湧港置業屬大勢所趨,故本港獨立屋嚴重供不應求,上述物業現由3個複式單位組成,他擬斥資1億元重建為一幢獨立屋再出售,估計仍然有利可圖。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9-05-16 08:10:4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511&issue=20190516
【明報專訊】在本月1日至4日的勞動節黃金周長假期,內地訪港旅客近100萬人次,按年勁升近40%,外界一般估計會為本港零售業帶來支持,惟化妝品零售商莎莎(0178)早前公布期內同店銷售同比下跌4.8%,大失市場所望。而黎永滔在本港旅客消費熱點擁有不少一線地舖,包括現由Bossini租用、他已簽約以每月120萬元轉租予大型化妝品店的亞皆老街28至30號舖。
他接受專訪時分析,隨着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等跨境基建落成,近月內地訪港旅客明顯增加,帶旺本港零售業,化妝品店及藥房更尤其受惠,「這有賴我們香港商人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有信譽地做生意,內地人要買正貨,就要來香港買,不似在內地即使買個蘋果也擔心是假貨」。故他預測,今年一線地區旺舖租金可從谷底回升5%至10%。
化妝品仍增長 莎莎績差因競爭加劇
至於莎莎黃金周同店銷售下跌,黎永滔認為是莎莎市佔率下跌所致,「以前莎莎幾乎是獨市生意,但目前市場已開設不少與莎莎同類型的化妝品店,變相令莎莎多了競爭對手,結果是莎莎的生意被分薄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