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清美國企業在海外“藏”了多少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074
去年美國主要跨國企業轉移到海外的利潤增加了2060億美元,IBM,蘋果、微軟等跨國公司通過轉移收入以躲避向美國政府繳納高額稅收。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匯總的307家跨國企業的財務數據,這些美國大公司轉移到境外的利潤總計達到1.95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11.8%。
其中微軟、蘋果、IBM在2013年轉移到美國海外的利潤達到375億美元,三家公司總共同比增長了18.2%。
(點擊放大)
盡管全球大多數國家試圖削減企業所得稅,防止企業把收入轉移到“避稅天堂”國家。但是美國國會遲遲沒有做出改革稅法的決定。
這麽做的結果就是,美國企業過去幾年不斷把利潤轉移到境外分支機構。
合理避稅
在彭博新聞社的“避稅榜單”中,通用電氣以1100億美元居首,之後依次是微軟的764億美元,輝瑞制藥690億美元,默克制藥571億美元,和蘋果的544億美元。
轉移利潤的現象在美國科技公司中大規模普遍存在,許多公司把專利和知識產權轉移到低稅率國家。
據2013年美國國會調研報告,2008年美國跨國企業報告43%的國際收入來自百慕大、愛爾蘭、盧森堡、荷蘭和瑞士這些低稅率國家,而這個比重是這些公司在這些國家投資和員工數量比率的5倍多。
這份報告稱,美國政府因此每年的稅收損失估計在300-900億美元之間。
過去3年中,微軟海外利潤翻了兩倍多,蘋果則翻了四倍。同期谷歌的海外利潤增長了一倍多,從175億美元增長到389億美元。
這些公司和他們的辯護者說,海外利潤增長是因為美國較為分散的稅制,這為企業提供了分散式的稅收解決方案。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他們寧可把利潤留在海外而不轉入美國境內,如果在美國國內有現金需求,美國企業會選擇在國內借款。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在2013年的國會聽證中說,他的企業不使用“避稅把戲”,並支持可能導致公司稅收負擔增長的稅制改革。
微軟公司全球稅收副總裁Bill Sample在2012年9月曾表示,“微軟的納稅行遵循其業務結構,作為一個全球性公司為了競爭和成長,需要在海外市場運營。”
民主黨眾議員 Lloyd Doggett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說:
“如果你在上海和聖安東尼奧間做選擇,前者你幾乎不需要納稅,後者要25-35%的稅收,這當然鼓勵你把工作搬到海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