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制造業的終極歸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473
造電腦不如賣咖啡——聽起來像是句玩笑話,但這卻是在PC制造業真實發生的殘酷現實。還記得上一個從這個修羅場中逃離的是誰嗎?LG?現在可以忘了它了,更重量級的逃兵出現了。2月4日,日經新聞報道了索尼公司意欲退出PC制造業的消息,索尼將旗下連年虧損的Vaio電腦部門以4.9億美元的價格出手給了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投資基金。
據Gartner和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以惠普為首的PC廠商們的銷售額下降了10%。曾占據PC業王者寶座多年的惠普公司幾乎停止了所有擴張市場份額的商業活動,拱手讓出最大生產商的頭銜,走得毫不留戀。而同樣處於第一梯隊的戴爾公司則計劃裁員2000至1.5萬人,但因戴爾已經私有化,具體的數字我們不得而知。
現在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是聯想集團,不過惠普和戴爾仍舊占據著二三把交椅,市場份額分別為16.2%和11.6%。只是這個情況又能持續多久呢?
惠普先行一步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石器時代並非因為缺少石頭而終結。”,用在現在的PC行業里尤為合適——如果PC的時代將要過去,那也一定不是因為缺少PC生產商導致的。在惠普CEO Meg Whitman的眼里,平板電腦或許就是那個將會取而代之的“青銅器”。
而現在的惠普也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著,公司最新的產品應用的是安卓操作系統而非Windows。同時,惠普還試圖在Chromebook筆記本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就不斷有傳言稱惠普將要整體剝離其PC業務,不過至今為止這還只是傳言而已。
戴爾著眼雲端
惠普和戴爾兩家公司的雲服務器銷售量都十分可觀,而該優勢在短時間內則難以被撼動,同時兩家公司也在雲技術的硬件設備上不斷革新,在即將到來的大信息時代中占得先機。
最近戴爾公司的推出了一種微型電腦,其大小只相當於遙控器,只要連接顯示器就可以像普通電腦一樣工作。此舉意在解決其PC業務利潤過低的困境,畢竟私有化也許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PC業“適”者生存
這個“適”的意思並非適應,而是合適。只有最合適的公司才有可能在利潤率不過2-3%的PC行業中幸存下來。銷售硬件的收入其實並非來源於硬件本身,而是源自其附帶的軟件或者服務項目,也就是所謂的“木馬策略”,這也是惠普和戴爾公司的優勢所在,他們先一步跟上了IBM的腳步。而隨著總體銷量的萎縮,未來PC行業的洗牌不可避免。
而最終的洗牌將何時來臨則取決於惠普和戴爾兩家巨頭的日程表,一旦戴爾開始徹底轉移業務重心,或是惠普剝離了旗下PC部門,則動蕩便將一觸即發。而隨著電腦商品化的進程加快,美國企業將逐漸離開這個行業,轉向其他利潤更高的領域。而PC行業則將被擁有成本優勢的中國及臺灣企業所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