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夜店上市規範後還能好玩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42.html
香港夜店上市,亮瞎了大陸的一眾老帽。這家號稱“香港最大的會所式娛樂場所”Magnum在這次上市營銷中確實是賺足了眼球。他們向投資者進行推介的見面會也是在自己的夜店里舉辦的。DJ打碟的地方被布置成了公司高管團隊就座的演講臺,有模特在推介會門口向前來的投資者發放招股說明書等相關資料,香色藝俱佳。但是成為公眾公司確實更容易被監管機構關註,也許警署會更頻繁地光顧其夜店進行合規檢查,還會好玩嗎?小編表示擔心,看看本文作者百樂門小艷紅的理性分析:誰都可以上市,妓院也行上市這件事長期以來在很多A股投資者心目中都是很“神聖”的,所以有段時間聽到網絡上有許多人大呼小叫為什麽瓜子、撲克、足浴都能上市,有種憤憤不平的感覺。其實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正當營生,讓這些公司上市融資,成為受更多監管的公眾公司,沒什麽不好。不過談到賭場、夜店、妓院上市,任何人都難以保持絕對的清醒。即使在投行圈子里,當大家談到香港夜店上市的時候,也總是不由自主地跑題。研究Magnum的招股說明書時,投資銀行家們也都喜歡津津樂道那些與夜店相關的花邊新聞,以專業討論之名。譬如目標客戶定位到底是成熟的銀行家還是愛瘋愛鬧的年輕人,譬如夜店涉黃被查,譬如賣酒的毛利率高達80%,譬如入會費是不是太高,等等。這家號稱“香港最大的會所式娛樂場所”Magnum在這次上市營銷中確實是賺足了眼球。他們向投資者進行推介的見面會也是在自己的夜店里舉辦的。DJ打碟的地方被布置成了公司高管團隊就座的演講臺,有模特在推介會門口向前來的投資者發放招股說明書等相關資料。推介會進行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盡情享用免費的酒水,趁著微醺,向管理團隊了解下公司的經營情況,簡直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完美詮釋。夜店上市,不為融資為營銷可是Magnum上市究竟為了哪般呢?看看它的招股書就可以發現,公司資產負債率為0,也即公司沒有任何銀行借款。公司上市開支總計為2800萬港幣,而公司2013財年的凈利潤也只有2803萬港幣,換句話說,公司本次上市的開銷已經和上一財年全年的凈利潤持平。而本次IPO能募集到的資金也只有一個多億,根據公司昨天(2014年1月22日)公布的發售價及分配結果公司,公司上市所得到的募集資金凈額只有9970萬港幣。花了兩千多萬港幣的上市費用,只能融資不到一個億港幣,非常的不經濟。公司融資的主要用途是開一家新夜店,大約花費5000萬港幣,如果算算賬,公司把用於上市的2800萬省下來,已經可以開半個店了。考慮到公司沒有任何銀行借款,從其他渠道再融資幾千萬來開店完全不成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說,Magnum上市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融資。不為了融資為什麽要上市?從最近大家的熱烈討論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來,這次上市無疑是Magnum一次最為成功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光是夜店一族更願意光顧這家公司旗下的夜店,連從來都不去夜店的人也開始關註這家公司。很多計劃到香港旅遊的大陸遊客可能也要把Magnum做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添加到自己的旅行攻略上。要是今後的香港旅遊指南上都加上一句“香港第一家上市的夜店”來為Magnum做推廣,我們完全可以預見到這次上市營銷的巨大影響力。類似的案例在香港市場也不是沒有,比如同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米蘭站,2011年上市融資金額也只有一個多億港幣,但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上市背後的瘋狂關於Magnum上市的另一個猜想是說,這家公司上市乃是為了在港股市場上“造殼”。熟悉香港股市的人可能會知道,現在“殼公司”資源在香港市場上的價格也炒得非常貴,大約要3億港幣以上。尤其是內地股市暫停IPO之後,中國公司缺乏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借殼上港股成了很多中介機構向擬上市公司積極推薦的融資渠道之一。加之香港證監會強化了對IPO上市過程中保薦機構的監管力度,以借殼的方式上市仍在持續火爆中。例如前文提到的米蘭站,這兩年業績不佳,大股東於2013年底提出要出售公司後,股價即刻大漲70%。同理,像Magnum這樣的公司,主業非常容易剝離,如果未來公司業績走低,大股東完全可以在資本市場上把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出售掉。Magnum的老板葉茂林本人也是金融界人士(耀才證券的控股股東),做一次這樣的資本運作設計非常容易。Magnum開始招股之後,激發了香港股民的無限熱情,超額認購倍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559.2倍。實際上公司上市後馬上就面臨著業績下滑的現實問題。公司上市開支中有1760萬港幣將計入2014財年的當期損益中(公司以每年的3月作為一個完整財年的結束月份),占公司2013財年稅前利潤(3410萬港幣)的51.6%。因此,受此上市費用的影響,可以預見到公司2014財年的盈利情況將有顯著的下滑。但招股的火爆程度絲毫沒有因此降低。所以在炒新股這件事上,其實香港股民的瘋狂程度不亞於內地股民。香港投行人士都說首日上市的暴漲幾乎是毫無疑問的,不過,是不是真的有人看好這家公司的長期經營前景,恐怕成熟的股民都不會持積極觀點。不僅很多潛在的風險因素都在招股說明書中做了披露,熟悉香港夜店生態環境的人更是直言這個行業風險太高。上市後,可能就沒那麽帶勁兒了首先,夜店的租金成本以及與租賃相關的風險是一個重要的負面因素。Magnum三家店的租賃合同在2015年中到2016年初陸續到期,不算是長期租賃合同。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房東漲起房租來經常是毫不留情,看到夜店上市名氣大了,大幅提高租金也不是沒有可能。那麽公司的利潤空間勢必降低。如果公司想換個地方另開新店也需要花費大量成本來裝修和宣傳,因此未來的盈利增長非常不確定。此外,公司經營更大的風險來自於政府對夜店行業的嚴格規管。在香港經營夜店需要取得多種批準、牌照和許可證,這些牌照的取得都有一系列嚴格的審查。Magnum也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香港酒牌局新近頒布了新的評估酒牌申請的指引(已於2013年12月1日生效),對發牌透明度和加強監管等有了新的要求,可能嚴格控制可容納人數上限及樓上酒吧的安全,增設酒牌的發牌條件,因此公司未來的經營存在潛在的不確定風險。關於與酒精牌照相關的持續經營風險,我們不妨用澳洲上市的那家著名的妓院日日新星(PlanetPlatinum Limited)目前的遭遇作為Magnum的前車之鑒。作為全球唯一一家上市妓院,日日新星一度名聲大噪。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提供色情服務場所收取房費,另一部分業務則是經營showgirl 酒吧。2011年4年,日日新星被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警方在當地的民事法庭提起訴訟,事由是該公司的showgirl酒吧違反了酒精牌照法令,因此要求取消這家酒吧的酒牌。2011年10月,日日新星因為無法向交易所提供全年的財務報告而被停牌。公司聘請的審計師無法出據審計報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主營業務之一的酒吧生意存在被吊銷酒牌的風險這件事,對編制會計報表所需要的公司“持續經營假設”產生了重大影響。2012年7月31日,公司的股票又開始進行交易。但很快又繼續停牌,直到目前,日日新星仍然因為無法向交易所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而繼續停牌中。對於一家非上市的酒吧或夜店來說,因為酒牌的事情打官司可能對生意經營的影響還有限,公司也許可以另開一家新的酒吧,此外在訴訟判決沒有作出前,公司的酒吧生意還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但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這件事的意義則非同小可。長期停牌對公司的聲譽甚至正常經營都可能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公司的一舉一動更是暴露在公眾和媒體的眼皮底下。因此,對Magnum來說,作為港股第一支夜店股,廣告當然是打響了。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顧客們會因為Magnum是上市公司而認為這家公司經營的夜店更規範、安全、合法,Magnum也可以因此收取比別家店更高的入場費。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成為公眾公司確實更容易被監管機構關註,也許警署會更頻繁地光顧其夜店進行合規檢查,對愛夜蒲人士來說就成了掃興的事。現在,你還覺得夜店上市這事兒有意思嗎?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百樂門小艷紅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