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藥股為何飆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39
去年美國醫藥股的崛起令人記憶猶新,其漲幅之大甚至導致了“醫藥泡沫”一詞的誕生。
經濟學者Ivaylo Ivanhoff在他的博客中這樣評論道:
首先來看看市場的持續走勢,畢竟任何行情的出現都是有因可循的。對醫藥股來說,將它們炒紅的並非是這個老齡化社會中人們想要長壽的本能願望,而是出於另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大眾健康醫療法案。
受益於奧巴馬醫改案,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買得起醫療保險,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患者可以用納稅人的錢購買一些昂貴的藥物,這毫無疑問為許多制藥公司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盡管不會持久,但至少在未來幾年中這個趨勢不會改變。而醫藥股在股市上的表現也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依舊有很多人不願投資醫療保健行業的股票。一直以來,醫療保健股給人的印象就是波動大,行情猛,難預測。在許多年份中,往往市場上最好和最爛的股票都出自醫療保健行業。如果運氣夠好,你能買到像JAZZ公司這樣的股票,它從2009年的每股1美元漲到了現在的150美元。而如果你運氣夠背,也可能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醫藥股股價被腰斬,只因為公司的新藥沒有通過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查。並非每個醫藥股都會是下一個JAZZ,而JAZZ的股價也並非一夜之間翻了150倍。這是一個長達五年的增長過程,期間公司的盈利在不停地增加。
華爾街的大佬們曾說過:“最大的投資機遇往往在你所熟悉的高回報領域之外,而大多數人都不願去嘗試。”。是的,人們都願意投資自己了解的行業或是熟悉的產品,也正是這種方法幫助彼得·林奇發明了以他冠名的投資法則。但問題在於,當人們專註於自己的長項,卻對“安全港”之外的領域漠不關心時,是否已經錯過了許多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難道投資者不應該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騰出一部分,讓給那些表現優異的股票,哪怕你對它一無所知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