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錢荒簡史

來源: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6743746

六月份關於錢荒的第一篇文章,核心觀點就是“如果我國不改變銀行破產制度,不降低銀行準入門檻,基本上錢荒就永遠會是一個噩夢”。這文章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純粹做金融普及用的,所以寫的很隨意,大家也就湊合著看吧,沒太多扯關於外匯大量流入流出對流動性方面的影響什麽的。太深奧一時半會也講不清楚。就談點相對大家能接受也比較簡單的錢荒方面的原因吧。事實上,金融問題,不是一個兩個原因導致的結果的,他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過程,A推動了B,B往往反過來也會推動著A前進,所以很難說什麽是什麽的原因,我們都只是在大量的原因結果中互相尋找因果論而已。真實的金融之間必然是互為因果的關系。正文:很多人問,銀行為什麽會沒錢?大家都知道銀行都是在城市里有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裝修,銀行的員工都是最有錢的人,只有銀行給人錢,怎麽會銀行沒錢呢?所以,都不可思議。事實上,銀行沒錢是經常性的事情,今年還有銀行還不了錢呢?塞浦路斯、希臘、冰島、西班牙都有銀行還不了儲戶的錢,而事實上,我可以說世界上100%的銀行,其實在你們一起去取錢的時候,都給不了你們錢。為什麽呢?我們來看下銀行是怎麽運作的就能明白這個問題。假設銀行拿到一百塊錢,首先要交給人民銀行20塊錢,剩余的80塊,留在銀行的賬戶上。這個80塊錢,對於銀行來說,其實是欠了存錢的人的錢,而且還要支付利息。如果就任其放在賬戶上,銀行只是損失,不但儲戶來要錢的時候要還80塊,還要給利息,如果都這樣,銀行早喝西北風了。還養什麽員工,造什麽大樓啊。那銀行怎麽辦呢。當然是拿了這80塊錢去放貸款了。這80塊錢的貸款利息而且還要高於給儲戶的100塊錢利息才能賺錢。那就是意味著銀行拿了100塊錢存款,必然是需要趕快把貸款放出去,如果不放出去啊,就是虧的。但是,一旦貸款放的太多了,那也不行啊,手上總要留點現金吧,不然的話,萬一存款人都來取錢怎麽辦呢?但是這個現金留多少就成了關鍵問題。留的少了,萬一不夠存款人取錢的話,那就會陷入大麻煩之中。留的多了,那盈利壓力就很大。所以,這個點的平衡很重要。我們講銀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在我看來,安全性比較虛,本質跟流動性是一樣的,因為銀行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來自於流動性。沒有流動性,即使你看上去賺錢了,也一樣死翹翹。舉個例子,有個人買了幾十套房子,看上去資產上億,但是因為欠了人家幾百萬,他可能就死了。人家說怎麽會?當然會了,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他的房子賣不掉,估值上億,跟能賣掉是兩個概念。還有個原因就是本來也賣的掉的,但是市場聽說你要死了,就非要等到你死了再來買,你就活活被逼死了。當年的金信信托不就是如此麽。死了以後,一賣資產,嗨,這家夥死了以後把負債都還完,還多了六十幾個億出來。你妹的。世界就是如此殘酷。沒辦法,所以銀行要在流動性和盈利性兩個里面走鋼絲,選擇個平衡點,既要保證每年能賺更多的錢,還要保證流動性不出問題。就是有存款人來要錢的時候,能給出的出錢。這麽說,其實大家也都明白了。現在說資金緊張,必然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銀行的流動性沒管好唄,有儲戶找銀行還錢,銀行還不了錢了。拍拍腦袋也都能想是什麽原因了吧,就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虧的太多,傾家蕩產了。第二個就是沒虧,但是錢都放出去了,還沒收回來。就這麽兩個可能了。如果第一個,我估計不需要別人來借錢,早就自己解散了。所以只能是第二個。那第二個原因,就挺有意思了,因為銀行貸款的資金,其實本質只是個數字,因為錢貸給了A,A拿到錢,買了東西B、C什麽的,最終B、C拿到錢,還是以存款的形式會回到銀行的賬戶上的,銀行拿到存款之後,繳納20%給央行,還留了80%。怎麽辦呢?繼續放貸款。然後層層疊加,所以,貸款越放,其實市場上錢是越來越多的,並不會少下去。但是這里就出現兩個需要梳理的問題了,第一個問題是銀行的錢和儲戶的錢,其實是兩個概念,什麽意思呢?你說你在銀行有一百萬錢,的確你是有錢,但是這錢因為存在銀行這里,其實是銀行的負債,銀行未必會有一百萬錢在賬上,他都拿出去放貸款了。所以就會出現,你明明有一百萬的錢,但是你去拿的時候,銀行沒錢給你。這里要表達的問題是你的錢,其實不是銀行的錢,是銀行欠你的錢。所以,我們拿M2的數字很高,說市場不缺錢,我覺得不太對。事實上,這個情況就是我們的確有很多錢,但是銀行就是沒錢給你,那銀行的錢去了哪里?很多人說,你自己也說了,銀行放貸款出去,沈澱到資產去了啊。問題是我們仔細想下去,資產最後也只是個數字啊,鋼筋水泥,都只是錢的表現形式,最終並不沈澱貨幣本身。貨幣去了哪里呢?其實前面說了麽,你給銀行100快,銀行交給了央行20塊,80塊放貸款去。然後80塊存到銀行,在交16塊到央行,剩余64放貸款。再存,再放,再存,再放。你們自己想想,到哪里去了?全部到了央行口袋里了。錢最終以貨幣的形式都到了央行手里。所以,理論上,一個極致的情況就是,商業銀行只要把貸款放到極致的話,一點流動性也不預留的話,那麽商業的錢最終都是到了央行手里,大家留著在手里的都只是數字而已。那麽看到這里其實大家明白了,為什麽央行是媽啊,因為你怎麽做,到最後錢都在他手里。那麽講到這里,我們就基本可以推導出一個規律,就是銀行存款增加,放貸就必然增加。放貸增加,帶來存款進一步增加,然後又推動了放貸增加,又帶來存款增加。這個循環玩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銀行的存款不斷增加的同時,銀行的資產也不斷的增加,但是銀行的現金卻在減少,錢荒的背後其實往往表現出市場不缺錢的特征。所以我們現在去看市場,市場缺錢與否很多人在扯M2,M2其實包含了很多儲蓄存款,所以很多人以M2高來說我國市場不缺錢,其實才是個偽命題。高儲蓄率的背後必然帶來銀行的放貸沖動,從而造成銀行流動性的緊缺。看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銀行為什麽缺錢?很多人說是因為銀行把錢放錯了地方,我認為也是扯淡。理論上,無論把錢放在哪里,只要貸款不斷的放,流動性必然是緊張的。這里面不少專業人士會說,不對啊,央行不是規定了存貸比麽?不可能無限放大杠桿啊。這里面就扯出另外一個問題了,啥問題呢?表外業務的問題。啥是表外業務呢?舉個例子吧。有人找你借錢,你有錢,卻被你媽媽管的死死地,不讓你放貸,然後你怎麽辦呢?簡單,因為你是有錢人,所以你身邊都是有錢人,那就隨手拉一個,一個不夠,就拉一群,跟他們說,老子有個兄弟缺錢了,你們給借點。大家看你面子上說,借可以啊,你給擔保不?你因為你媽媽管的緊,擔保也不準,只能說,我不擔保,但是你們丫還不信我麽,借了就是了。大家看看你,再看看你媽媽,覺得都挺牛逼的,不會有事,就借了。他們就這麽一借,得,他們大概也就賺個8%,你到好,就這麽一吆喝,不擔保也不出錢反倒能賺個10%,比他們多了去了。那個高興啊。於是就拼命的做這個業務了。這個業務本質就是拉皮條的業務,因為你啥都沒出啊,也不帶風險啊,他們真出事情了,跟你也沒關系啊。你媽來責問你,你也就說一句,關我屁事。當真是光你屁事麽。當然不是啊,真項目出問題,還不出錢的時候,你難道還真一句話關你屁事麽?如果真能光你屁事的話,那還真到不會出問題了。可是問題是,現實都沒想象的那麽好。真項目出問題的時候,你朋友估計一個個堵著你家門,不讓你出去了。你媽也得救你,除非你真做好了再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混了的地步,否則這個你看上去光你屁事的錢,你還得還。前段時間看報道說,光大得收回90%的貸款,才能實現理財產品的兌付,你妹的。這個業務得做的多大啊。同業市場的問題我前面說了,規模不斷的放貸款,必然意味著銀行的存款也是日益增加的,有很多銀行存款增加了,但是又找不到特別好的地方去放貸,或者短時間不用,就都會放到同業市場里去,什麽是同業市場呢。簡單說就是兄弟姐妹自己間玩借錢的地方,今天我多點,明天我多點,大家互相借,都是一個媽生的,總歸沒問題,本來大家都是在外面借錢的,現在發現原來兄弟姐妹都這麽有錢啊,沒必要外面借啊,成本低,速度快,就這里借吧。於是個別孩子,就開始別的地方也不去借了,就在這里借,今天借大哥200塊,明天去二哥那里借個200還大哥的,反正一年又一年都這麽借下去就是了。弄的最後,大家也都這麽幹了,問題就來了。總的有人去別地方借進來吧。否則都加都借入,誰來借出啊。於是借到後來,發現這個市場都沒錢了,央媽本來平時還扔點錢到這里來的。現在也突然不扔了,於是,一個個開始鬧翻天了,本來民生該還光大的錢,結果沒還,光大也就沒錢還興業了。反正一個欠一個。一個還不了,大家都還不了。也就幾個大哥還好點,因為聽話。一邊是借不進來錢,另外一邊卻是要很長時間才能把錢收回來,資金緊張的問題,就出現了。所謂同業市場的問題其實跟存款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銀行找資金的地方,但是呢,因為儲戶的錢相對穩定,不太會形成擠兌性的風險,但是同業市場的錢,規模大,穩定性也差,並不是隨時都能借到,所以一般的銀行都不會把同業市場的錢當成主要融資的地方,而個別銀行還真就這麽幹了,所以,碰到流動性整體緊張的時候,同業特別會成為出問題的地方,一個頭寸麽有調撥好,就違約了。但是這里的核心其實都是銀行不斷放大杠桿的後果,所以要解決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其實要解決的是貸款為什麽會不斷擴大的問題。為什麽金融機構不斷的想辦法想放貸款?簡單點想,就是想賺錢唄。因為只有不斷的放貸款,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利息收入啊。這麽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他們難道不知道不斷的擴杠桿放貸款,碰到流動性問題怎麽辦?這里面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命題,我國走的是,嚴準入,寬監管的監管路線,什麽叫寬監管呢?說白了,我國的銀行機構的誕生,其實就是個十月懷胎的過程,每個但生下來的金融機構啊,到最後都是央媽的親生兒子,要成為這樣的兒子不容易,既然生下來了,做媽的,基本上就是護犢子一樣的護著了。事實上,所謂的存貸比突破,違規放貸,表外業務表內化,做媽的能不知道麽。都知道,但是都睜只眼,閉只眼,一直就這麽慣著。越慣著,這些紈絝子弟就越來勁,一個個飛揚跋扈,整天正事不幹,就想著調戲良家婦女,偶爾幹點拉皮條的事情。長久以來,銀行就是這麽個認識,很少會把流動性的問題放在心上,事實上,在國外,不少銀行都是死在流動性上,前面說了,哪怕你資產再好,在你出事之後,再好的資產都是個屁,壓根沒人要,估計還不少人就在邊上,等著你死,收你的資產,娶你的老婆,讓你兒子喊他爹,但是中國不會。這個媽太牛逼。怎麽都慣著你。有這個認識之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擴杠桿,哪怕這個媽媽,沒事也喊著,你們啊,給我低調點。在這樣,就打你了。但是事實上,真到了生死存亡,做媽媽的還真必然會出手,所以這次所謂的危機,我第一天就說了沒事,做個家法罷了。打一頓也就了事了。鬼才信,會看著兒子死。事實就是如此。當然這里還有個問題自然就是做媽媽的也不容易,護犢子是一回事,但是怕小孩子死了引來一堆麻煩事情也是實情,銀行的倒閉在市場都是大事情,會引起很大的社會不安,所以,為什麽央行一直在強調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估計這幾年做媽媽的也想明白了,不能在這麽慣著了,否則早晚得出大事情,所以在想辦法先做善後的事情,做好後,估計也就任其自生自滅了吧。如果能做到這一天,我看大量的銀行,會真的把流動性當一回事,否則我看中國的銀行永遠不會有流動性的問題。國家的背書在身後,讓沒人會相信銀行會破產,沒人會來擠兌,你們看,連兄弟借錢都不肯還了,居然外人都只是看看熱鬧,誰也沒想過要去把錢提出來。這是什麽?這就是中國銀行業的集體牛逼之處啊。上面是我的第一個考慮的可能性,就是缺乏對流動性的顧慮,使得銀行業會不斷的放大自己的杠桿,不斷的想實現高利潤的增長,最終使得流動性出現問題。其實這里面還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因為貸款的不斷發放,市場的錢越來越多啊,就會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貨幣流動性泛濫,說白了就是銀行想盡辦法放貸款,誕生出了兩個很有意思的邏輯,第一個是錢追著項目走,事實上,很多時候,金融是零和遊戲,很多人肯定不認同,但是我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理論上資金的投入最終是要靠實體產生收益來歸還資金利息的,實體產生收益的可能性是資金投入的最終來源,但是我們其實往往能發現,資金的投入量遠遠大於實體能創造的效益,尤其是社會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回到最後都到了擊鼓傳花的遊戲里去。這個時候,資金是不斷疊加利息的,卻沒有地方產生收益,於是資金到最後就是零和遊戲,高於經濟增長部分的資金投入到最後就是零和遊戲。大量的資金要放出去,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投入到了這種遊戲中去,因為根本沒有那麽多項目需要來借錢。很多人這里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麽那麽多錢不去投向小企業呢?你不是要放錢麽,怎麽不投呢?這里就是資本的兩個特性了,第一個特性是風險評價特性的不確定下的高收益追逐特性。同樣都不具備風險明確評價依據的情況洗啊,資本首先是選擇高收益的項目。第二個特性就是所有的銀行都著急放貸款的情況下,一般都選擇大體量的項目盡快越早實現項目投放,而小企業都不具備這兩個特性,使得資金泛濫的情況下,都投向了大體量和高收益的項目。所以在錢追著項目走的情況下,你們會發現,反而小企業其實是更拿不到錢的。悖論就出現了。我們現在說我們要倒逼著把錢流向小企業,事實上,如果小企業不賺錢,你把資金逼也逼不回去,傻逼才去投虧錢的企業。但是如果我們分析小企業為什麽不賺錢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把資金從這種追逐遊戲中脫離出來其實到是的確可以降低小企業的成本的,因為資金每天追逐那些高收益的項目,推動了大量的實體企業的成本的,現在的政策的確不需要把資金回流到實體,讓他們在銀行的體系里安分的呆著,就已經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實體企業成本了。但是這個很難,因為讓銀行每天看著躺了那麽多錢,不拿出去放了,心里就難受啊。於是博弈就是這麽出現的。銀行就是想放貸款賺錢,政府就是要不讓你放。怎麽辦,我看讓整天想著放貸款的銀行死個一家兩家,給個教訓的確是挺好的事情。就看你央行敢不敢了。不過回到這里,我們要深刻反思的其實還有個命題,很重要,是什麽呢?就是商業銀行的逐利性是怎麽養成的,商業銀行猶如一頭吃不飽的恐龍,未必是天性。我自己看了下我們的商業銀行其實有時候也挺為難的,事實上商業銀行的高逐利性跟我國的貨幣發行體制是有很大關聯性的,當然還有跟最近的巴塞爾協議三的出臺也是有很大的關聯度。從當前的幾個情況下,商業銀行陷入的一個困境就是換成誰,成為了商業銀行,其實都會被逼的不得不去放貸。這里面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扯下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