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有你高潮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89971
在3G商用近五年之後,內地三大電訊運營商終於在12月4日獲發4G牌照,從而拿到了啟動4G商用的資格。《網易科技》報導,4日下午,工信部給中國移動(941)發放了TD-LTE牌照,而中國聯通(762)、中國電信(728)均獲發TD-LTEFDD LTE牌照。讀者或會問,是否要炒4G概念,我在發牌當晚的回覆:「我本人就提不起——興趣,建議讀者入市前多觀察市場的高潮持久力?!」今天回看,大家也知結果了!

我們今天先以一篇轉載文章,了解一下中國4G市場的發展方向與戰略格局,本文末段會談談我們的個人看法。

『上周,內地終於頒發4G牌照,大家也預期中移動(941)和蘋果將於本月宣布合作,備受外界矚目。中國為何這麼晚才頒發4G牌照?為什麼只頒發TD制式的牌照?這對內地電訊業競爭格局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就此,我們(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主持劉羽葳)訪問了飛象網CEO項立剛和易方投資總監王華。項立剛曾是工信部主管的《通信世界》雜誌社社長及總編,是內地著名的通訊業評論人。王華曾在多家半導體晶片公司任職,及後轉戰法國巴黎證券擔任聯席董事,目前專注科技股投資。

世界手機的大眾化,起始於俗稱2G的第二代移動通訊技術,以歐式的GSM和美式的CDMA為代表。十多年前,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訊商在繳付了高昂的牌照費後推出了3G,以歐式的WCDMA和美式的CDMA2000為代表。三年前,世界進入4G時代,主要使用WCDMA的升級版FDD-LTE

由於美國的電訊政策缺乏連續性,其3GCDMA2000和準4GWiMAX都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從而逐步退出市場。在4G時代由歐式一家獨大的時候,中國推出自己開發的TD-LTE,挑戰FDD-LTE,成為4G的另一個選擇。

2G時代的通訊技術完全由歐美掌握,中國繳了大量的專利費。因此,作為人口眾多的製造業大國,中國早就認定通訊技術是應該大力扶持發展的關鍵技術。2006年,中國信息產業部決定,以西門子和大唐電訊共同開發的TD-SCDMA作為中國的3G標準,利用中國市場總量的強大優勢,以逐步建立中國在電訊業的知識產權。

出於產業戰略的需要,中國等到TD-SCDMA技術成熟到可以商業應用,遲至五年前北京奧運會才推出3G牌照。也是因為產業戰略的考慮,把TD-SCDMA批給電訊業的龍頭老大中移動,給予中國的本土技術以最用力的商業支持。同時,把WCDMACDMA2000批給相對較弱中國聯通和中國電訊,讓他們用相對領先的技術和中國移動競爭壯大,打破中國移動的壟斷。

現在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12億,其中三分之一是3G,固網用戶則下降到2.7億。中國3G的產業戰略已達到初步效果,中國移動營業額從2008年的4.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2年的5.6億元,中國聯通從1.6億元到2.5億元,中國電訊從1.8億元到2.8億元,後兩者的增長超過了中國移動。此外TD制式已愈見成熟,其4G升級版TD-LTE成為FDD-LTE的有力挑戰者。項立剛說,雖然現在TD-LTE只覆蓋幾百萬人,但已經有十幾個國家開始部署了TD-LTE,如日本軟銀,美國最大的電訊商Verizon,還有中東一些國家。運營商的數量增加,還有如愛立信和諾基亞等設備製造商,都在努力做混合制網絡同時支持FDD-LTETD-LTE,使TD-LTE已經不再是孤立的技術標準。

FDDTD的比較

項立剛解釋說,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頻分雙工)技術同時使用兩條不同頻率,就像修了兩條不同方向的車道,接收和發送兩方的聲音。TDTime Division,時分雙工)技術則只用一條頻率,相當於只修一個車道,一會向南走,一會向北走。因為電子傳送速度較快,用戶感知不到時間的差異。理論上,FDD技術因為使用兩條頻率,上傳和下載互不干擾,傳輸效果會較好。TD技術要採取交通管制,容易受干擾,但只要用FDD一半的頻率寬度,資源利用的效率高。2G時代手機的主要用途是通話,因此上傳量和下載量差不多,FDD抗干擾性強的優勢比較突出。而使用4G的主要目的是互聯網,下載量遠遠大過上傳量,此時TD技術在網絡傳輸方面的優勢就很明顯,因此TD4G時代屬於領先技術,得到青睞是很自然的。

中國當時選擇開發TD技術,順應了手機互聯網運用的潮流,是很有遠見的。當然由於歷史原因,TD技術不如FDD技術成熟穩定。但隨着其技術優勢不斷被認可,採用的電訊商愈來愈多,TD技術可以很快趕上FDD技術,有可能在5G時代與FDD技術平分秋色。

4G時代的中國電訊戰略

但既然TD技術已存在,為何工信部直到上周才發牌?項立剛認為,早前中國遲遲不發4G牌照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出於國內市場發展的考慮,希望給中國聯通和中國電訊更多趕上中國移動的時間。中國電訊市場中,移動一家獨大,在4G技術方面所做的準備也很多。如果國家很早發出4G牌照,中國移動就會得到先機,擠壓聯通和電信的發展空間。

此外,王華亦認為,WTO也不允許中國這樣做。他說,國家是站在更高的戰略角度看待4G牌照,政府不僅希望在中國夥伴國家如非洲等地發展TD-LTE,也希望在日本和美國這些先進國家推廣TD-LTE。中國本身的市場容量巨大,一旦在國內發放TD-LTE的牌照,來自中國市場的龐大採購量會令整條產業鏈上各方面的成本降低,為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這次只發TD牌照,且同時發給三家,是因為聯通和電信已經成長起來,也應該承擔推動TD發展的責任。中國政府的目的是集三家之力,進一步推動TD的發展。項和王都認為中國也會發FDD牌照。雖然由於中國市場巨大,中移動就有7億用戶,可以只發TD牌照。但政治上而言,這會令外國主要以FDD為標準的網絡設備、手機和芯片製造商損失或以百億美元計的生意,引起貿易上的摩擦。

此外FDD技術相對成熟,漫遊也較為方便,也是聯通3G使用的WCDMA標準的自然提升,運營商比較願意使用。所以FDD牌照一定會發,只是發牌時間是一種政治博弈。過早發FDD牌照,聯通和電信就不會有積極性建設TD網絡。項立剛預計,雖然這次4G發牌對中國移動支持最大,未來會有其他政策抑制中國移動,如電信補貼、利潤要求、用戶量的要求甚至反壟斷等。

中移動是最大受益者

項立剛認為,4G牌照發出後,中移動優勢逐漸明顯。因為中移動從3G時就開始部署TD格式的電訊網絡基建,已建成2萬個基站,並啟動了超過100個城市、20萬個基站的採購和招標工作。而聯通和電信由於牌照的不確定性,基建投資比較遲疑。此外,由於TD-SCDMA的技術不如WCDMA成熟,中移動的3G網絡比較差,大量用戶使用2G,令中移動的2G網絡不堪重負,甚至也降低了中移動2G通話的語音質量。

這次的4G牌照對於中移動而言可謂「雪中送炭」,中移動急需將其用戶遷移到4G。為了維持網絡穩定性,目前中移動的解決方案是通話仍然使用2G網絡,而上網則使用4G。項立剛個人預計到明年年底,中移動會實現4G網絡承載通話。

4G牌照頒發同時,蘋果與中移動的合作也備受投資者矚目。項立剛預計,本月18日中移動將正式推出蘋果手機。3G時期,由於蘋果手機不支持TD-SCDMA,移動用戶購買蘋果手機無法得到像聯通用戶那樣的話費補貼,也只能使用移動的2G網絡。他說,目前iPhone硬件只要做微小改動便可支持雙制式,與移動合作已經沒有技術障礙。中移動也會採用補貼購機的方式,這會吸引更多用戶使用蘋果手機。

眾所周知,蘋果對運營商的要求非常苛刻。運營商補貼購機中,蘋果拿走了很大部分利潤,因此很多投資者也特別關注中移動和蘋果的合作條款。不過,王華就認為,蘋果CEO庫克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不似喬布斯行事強硬。為了保住蘋果地位,庫克對世界最大的通訊商中移動要求,可能不會如對其他運營商一樣的條件苛刻。

中國4G市場展望

項立剛預計,整個4G網絡建設市場規模是每年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移動投入大概是2500億元,而聯通和電信加起來會是500600億元。因為聯通3G使用的WCDMA網絡已經可以達到42M,和4G相差不大,所以聯通不會急於大規模建設4G。王華也表示,聯通的WCDMA制式升級相對比較簡單,目前的重點是進一步補充完善其3G網絡,只在重點地區建設4G網絡。而中電信3G使用的是美國的CDMA2000,現在都已被逐步淘汰,因此中電信不能升級現有的3G網絡到4G,處境最為尷尬,只能重新建設4G網絡。他認為中電信可能會因為FDD制式比較成熟,而更傾向建設FDD制式網絡。

項立剛認為,4G會提振中國手機銷量再多增長15%,手機市場也會由此重新洗牌。如中興、華為與酷派這些內地品牌,已經在海外大量銷售4G手機,積累了較多技術及經驗。而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手機廠商未有4G經驗,容易處於不利地位。

項立剛說,4G牌照會使收費下降,但由於運營商與市場會有博弈過程,下降速度不會很快。2G時期,一個基站只能容納2M的流量,難以承受過多的使用人數。運營商不得不用高價限制使用,否則網絡會崩潰。3G時期,一個基站平均可以承受60M流量,而4G時平均一個基站可以承受600M流量,因此資費有降價的空間。但他認為,未來中移動的盈利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難以有高速增長。

至於4G之後的5G技術,全球也在紛紛研製。早前華為宣布投入6億美元進行研發,不過項立剛認為5G真正實行至少要在六至七年以後。』刊於129

我們認為,相對其他概念,4G概念已經是熟到爛的蘋果,這個早在過去兩年被市場炒了N轉的概念,到底還有多少未被發掘空間讓遲來的投資者獲利?事實上,中國移動此前已率先在廣州、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推出了4G試商用服務,或反映基本網絡覆蓋的完成度並不低;再看看網絡設備股對4G發牌的反應,確確實實是反高潮。

然而,考慮到中國進入商用4G年代,將可為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帶來實質盈利增長;例如,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近日就表示,1000元人民幣以下的4G終端,有望成為2014年下半年的主流機型,而終端製造或代工股的反應,又確實是相對地好。因此,我們會在市場對4G概念進一步冷淡後,嘗試按個別相關企業的盈利增長力,進行中線投資。但這最需要的是耐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