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場沒有煞車的標局,上頭坐著6位老闆,搭了雲霄飛車就往上衝;可怕的是,車上沒人知道軌道的盡頭在哪裡?也沒人曉得這輛列車要帶著他們往哪去? 坐在上頭的他們,有的機關算盡卻落居下風,有的固守城池反成贏家。 到底千億元賭局背後,6位老闆在玩什麼? 4G來了,終於台灣人的上網權益受到了重視,連非洲安哥拉、菲律賓都走在台灣前面開通4G服務,台灣的「科技島」美名,顯得格外諷刺。 只是原本只要三五九億元的4G門票,不料,卻成了一場千億元的生死競爭遊戲。在誰也不認輸,以致失去理性的瘋狂競賽中,有誰是最終清醒的贏家? 瘋狂失速的金錢競賽 時間:二○一三年十月三十日,星期三,近正午。台北市濟南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NCC)的大樓裡,六組競標團隊都瞪大眼睛緊盯著電腦螢幕。數字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動了,經過四十天、三九三回合的競標硝煙,這是前所未有難得的平靜。 「結束了嗎?」大家心中都這麼懷疑,誰也不敢相信戰爭終於落幕。競標室裡一片靜默,直到有人開口:「結束了,總算結束了。」這句話劃破凝結的空氣,才讓大家回過神來,忍不住拍手叫好。 這時間,是歷史性的一刻。台灣4G電信時代的玩家,已經大勢底定。 同一時間,也宣告台灣未來十七年的電信版圖,將有新一輪的洗牌。只不過,這歷史性的一刻,將來台灣電信史上也會同時記載,這是一場瘋狂失速的金錢競賽。 瘋狂一:總投標金額高出底標八百多億元。 電腦螢幕裡,總投標金額停在一一八六.五億元,遠遠超出NCC總底價三九五億元,溢價幅度達二○○%。即使業內人士事先估計,大概也是五百億元左右,沒想到結果跌破一缸子人的眼鏡。 瘋狂二:台灣4G市場硬生生擠進六家。 若把這次釋出共十二個地段、一三五兆赫的頻譜畫成一張大餅,假設電信三雄順利吃下三十五兆赫(每家可拿的最高頻譜),等於只剩下三十兆赫讓新進業者瓜分。按照NCC預估,4G最佳的業態是三雄再加一家業者,四家分庭抗禮。沒想到最後,硬是擠進六家,成了三大三小的局面瘋狂三:遠傳、台灣大機關算盡,卻堆高標金。 如果就投標金額與底標換算溢價率,遠傳與台灣大都用高達百分之七百多的溢價率踩進對方地盤。這個溢價率幾乎等同最好的,由中華電標下的「帝王段」。兩家業者為了互踩原有地盤,不惜砸錢堆高標金,可惜機關算盡,花大錢卻討不到便宜。 輸的恐懼,已經全面主宰這個戰場,競標室裡彌漫著不理性的情緒,當競標金額每天以三十億元的增幅往上跳,業者們莫不心跳加速,只能猛烈攻擊回防。 「這對三大電信商來說,就是一場生存戰爭,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繼續把標金往上加。」一名在競標室前線搶標人員說,縱使無奈,卻是最血淋淋的現實。 落後的恐慌蔓延,4G發照急就章而在4G執照結標的隔兩天,「這幾乎是政府逼大家蒙著眼睛上賭桌,(標金)都喊假的。」電信業裡的一名高層接受︽今周刊︾採訪時忍不住開炮。 失控,是怎麼開始的?首先,就是NCC設下的遊戲規則。 「他們(指NCC)被罵怕了,只想著要趕快把執照發出去,配套要怎麼做,都沒想清楚。」一名電信業的總經理嘆了口氣,當年3G發照,台灣走在世界的前頭,4G發照卻排在後面,全世界九十三個國家都已經有4G服務,台灣卻遠遠被拋在後頭。 NCC想要盡快發照,又要增加市場競爭,「NCC原本設定『N+1』的業者可以拿到4G執照,從台灣的市場主要由三大電信商掌握來看,三加一就是四家。」深具通訊專長的太穎法律事務所律師謝穎青搖了搖頭,從送件審查到進入競標,原本設定的四家變成了七家業者,資格審查都是全數過關。 競標者眾,有七家業者,釋標頻譜少,只有一三五兆赫,「價格建立在供給、需求的消長,供給少、需求多,競標業者當然只能砸錢進去標。」資策會通訊中心主任張奇說。 況且,NCC將競標規則設計成拍賣會,大家都能不斷往上加碼,卻沒有煞車設計,無法停損的狀況下,讓標金不斷往上飆,就算業者想停,都停不下來。 由於4G共有三種頻段,切割成十二塊頻譜,每塊頻譜的頻寬為十到十五兆赫,每家業者最少要標到十兆赫,最多只能拿到三十五兆赫,最複雜的是,十二塊頻譜裡頭,有七塊是租約尚未到期,只有五塊是空房。 就像是一棟三層樓,有十二個房間的公寓要進行都更,七戶裡頭現在都住了人,得等到二○一七、一八年租約到期,才會陸續搬走,沒住人的五戶,一買到手的業者,馬上就能搬進去住。 對競標的團隊來說,邏輯很簡單,樓層較高、視野較好,價錢也較高,就像是技術最成熟的一八○○兆赫的C頻段,是各家業者最想搶下的頻段,共有五張;其次,則是近年美國、大陸業者積極推動的七○○兆赫,也就是A頻段,有四張;再來才是九○○兆赫的B頻段,有三張。 十二戶裡,又以視野最好、又沒人住的C5最受歡迎,堪稱「帝王段」,是各家爭搶的目標。於是,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正要把台灣電信業推向深淵。 九月三日,早上九點,遊戲開始! 「對於三大電信商來說,第一要務就是守住我們既有的城池。」競標手說,以中華電為例,策略相當清楚就是要拿下目前正在使用的B2與C2,如果有人想進來搶標,中華電都會立刻加價,將對方踢出去,絕對不讓別人有得逞機會。 生存戰爭 輸了就沒得玩「如果能標到現有頻譜,等於自己就是原住戶,不用等租約到期,馬上就能都更。」這對三大電信業者來說,是最有利、也能最快讓4G開台的方式。 再來,競標第二要務,就是要拿下戰略高地。「對於我們來說,C5當然是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中華電內部人士說,C5是技術最成熟,又能馬上進駐搶得開台先機,自然成為各家攻擊的目標。就連鴻海也曾覬覦,因此,競標第一回合,C5馬上就有人出價,甚至密集追價,競標第一天就開出溢價幅度三五%的標金。 除了C5帝王段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戰略高地,就是拿下連續兩個頻段,讓頻寬達到二○兆赫,在4G裡達到最快的速度。「就像你買到相連的兩戶再打通,是相同的意思。」競標手說。 能攻也得能守,「在進攻之餘,如果能讓對手多付錢才買下原有頻譜,也是防守漂亮的一招。」競標手說,他們一方面想著如何確立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還要想著如何讓對手失去優勢。 在NCC設計的競標遊戲規則裡,每家業者手上都必須要有最少十兆赫的頻段,,每次加價幅度只能在三至七%,但手上暫時得標頻段總和若超過上限三十五兆赫,就等同無效標,就像玩二十一點,超過二十一點就爆掉。 中華電固守城池不擾敵 反成最大贏家隨著每二十分鐘結束一回合競標的速度推進,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戰情也開始白熱化,競標到第六天,總標金來到三七一.一億元,已經逼近NCC預估的三九五億元。 投資金額開始超出預期,終於有人受不了了,決定退出戰局,他們是新建。「新光集團在PHS有過教訓,他們太清楚電信業的投資與回收是兩碼子事,標到第六天,他們知道再這樣標下去,只是錢坑,只能設下停損點。」業內人士說。 可是,新建的退出並沒有讓競標回歸理性,反而激化所有競標者,「三大龍頭覺得,標金再加上去,勢必會逼退其他競爭者,對手能少一個是一個,甚至讓競標提前結束。」業內人士不諱言,在新建退出後,三大龍頭加深了決心要清理戰場,連續三天總標金以逾六十億元的速度飆升,其中一天增加幅度還高達三五%,等同一天就多了近一百億元。 十月七日一早九點,競標進入第二十四天,來到第二三一回合,情況詭譎,有人發動了攻擊。 這天,第一回合的標金開出來,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居然一口氣就加了五.二%,想搶C5的企圖非常明顯。」競標室裡的人無不繃緊神經,各家的競標手都忙著把訊息傳回總部,因為這時C5的標金已經來到二一五億元,遠比底標多出六倍。 這是中華電事先鎖定的目標,他們的企圖就是一定要拿到手。沒有太多遲疑,一個小時後,馬上把價格加了上去,競標室的電腦數字一跳,標金從二一五億元上升到了二二一.四五億元,只是,緊繃的情緒沒有緩解,第二十五天,又有人出手了。 「這次更狠,一口氣就加價了六.一一%。」業內人士說,每次加價最多只能加到七%,這家業者一次就加到六.一一%,幾乎要逼中華電把到手的肥肉給吐出來。 「光是一個C5的標金就高達二三五億元,真的沒有幾家業者玩得起。」即使C5是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但投資成本超過兩百億元,要如何向股東交代,讓中華電主管一想到就頭皮發麻。 隨著總標金從七百億元、八百億元,一路衝破九百億元,標照成本早就遠遠超出業者的預估;但對三大電信業者來說,如果能在4G標到好頻譜,又能削弱對手競爭力,那才叫雙贏。 台灣大錯判情勢 牽制不成落下風於是,台灣大發動了更凌厲的攻勢,目標直指遠傳,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遠傳付出更高的標金,他們看中遠傳勢必想留下既有頻譜C1,因此就不斷加價,逼遠傳追價。 雙方一路從一三三.六億元往上喊,「我們搞不懂台灣大在想什麼,台灣大如果能在既有的C3、C4拿下連續頻譜,可以達到速度最快,但他們卻一直來攻我們。」遠傳內部人士透露,誰都不想移頻,也都想保留既有頻譜,加快開台速度。 台灣大的步步進逼,終將逼得遠傳反撲,「既然他們想要C1,那我們就讓給台灣大。」台灣大沒想到遠傳會出這招,被反將一軍。由於台灣大之前已經先標下頻寬達十五兆赫的A4頻譜,加上C1的頻寬也是十五兆赫,等同於台灣大手上頻寬已達三十兆赫,倘若再標其他頻譜,就超過三十五兆赫的限制,等同出局,對遠傳祭出騷擾策略,沒想到拿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競標第三十九天,也是十月三十日,就在第三九三回合,競標正式畫上句點,中華電信守住既有頻段,又拿到帝王段C5,成了最大贏家;遠傳標下連續頻段,讓頻寬可達最高速,算是標得很好;台灣大則只拿到兩張頻段,跌破市場眼鏡。 至於另外三家業者,則以鴻海的國碁算標得不錯,在七百兆赫、九百兆赫都有收穫;亞太則拿下七百兆赫的A1;頂新旗下的台灣之星算是最出乎意料,只標到九百兆赫的B1,還得等到二○一八年才能開台,是標得最不好的一家。 當台灣4G標金超過九百億元時,學界、消基會響起一片喊停聲,就是擔憂標金過高的後遺症,恐怕會不利於台灣4G發展;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標金恐怕也將讓4G資費往上升。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就認為,「電信服務的好壞,是會影響到一個國家整體產業發展,電信發照不應該只看一次標金帶來的經濟效益。」張奇則提出不同的觀點,從3G看4G,當年3G發照,電信商每兆赫可創造的年營收約五.三五億元,以使用年限十七年來算,等於可創造營收九十.九五億元,如果手上頻寬超過十兆赫,就有九百億元,換算電信業利潤率約一三%,每年可賺進約一一七億元。再對照4G釋出一三五兆赫,每兆赫標金成本約八.七九億元,再加上建置成本後,這樣的價格或許不算貴。 標金創新高 但代價也慘痛? 不過,若以目前電信商每年還要繳交頻率使用費與普及服務費給NCC,這筆成本就至少十億元,在在都壓縮了電信商的獲利空間,「我們能做的,當然是想辦法在加值服務上把錢賺回來。」一名電信商的總經理不諱言。 「台灣電信業從推出『吃到飽』服務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步入紅海,一個市場一旦變成紅海,就不可能再回頭。」身為一家電信商總經理,如何在4G搶到更多行動上網的客戶,甚至讓這些客戶付出更多錢,那是讓公司生存下去不得不的手段。 相對的,NCC想要用增加玩家,進而提高市場競爭,讓消費者享有更好服務的期待,能否成真,已經沒有人敢講。 一場沒有煞車的賽局,讓台灣4G釋照標出天價,擔心網路發展落人後的恐慌,與業者怕輸的恐懼,兩相作用下,導致這場史無前例的荒謬標局,4G倉卒上路的結果,只怕消費者沒能享受到高速網路,就先讓台灣電信業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一場沒有煞車的競標 為了急著在今年底完成4G執照,NCC一方面要引進新業者增加市場競爭,一方面又希望4G標金能夠即時入國庫,解決財政預算燃眉之急,倉卒行事造就了這場沒有煞車的競標。 遊戲規則 1. 每家業者最少手上要標得10兆赫,最多可標到35兆赫。 2. 標金追價在3至7%,超過就無效。 3. 無效出價達三次者,立刻出局。 4. 連續兩回合沒人出價,競標就結束。 起標 9/3 標價金額 201億元刺殺 9/9 標價金額 274億元 「標金範圍和預期中落差太大」,新建黯然退出。 過熱 10/5 標價金額 512億元 張善政:「合理4G頻譜拍賣金額,以不超過底價50%為主,目前各業者競標狀況『坦白講,過熱了』。」撐不住 10/11 標價金額 886億元 標金近千億元,加碼、收手意見分歧,台灣之星團隊分裂,李大程人馬全退出。 失速 10/18 標價金額 1007億元 標金飆破千億元,鴻海澄清:「價格不是鴻海炒高的,鴻海沒有棄權的意思,也沒有要拱高價格。」瘋狂 10/30 標價金額 1186.5億元 歷經393回合,標金總額創天價,終於讓4G競標畫上休止符。 資料來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整理:楊政諭 4G「都更」 6家老闆在搶什麼? 一八○○兆赫 台灣大 C1 舊房客 遠傳2G(合約到期2017/6)中華 C2 舊房客 中華電(合約到期2017/6)遠傳 C3 舊房客 遠傳2G(合約到期2017/6)遠傳 C4 舊房客 台灣大(合約到期2017/6) 中華信 C5 九○○兆赫 台灣之星(頂新) B1 舊房客 亞太(合約到期2018年)中華電 B2 舊房客 中華信(合約到期2017/6)國碁(鴻海) B3 舊房客 中華電、遠傳、台灣大(合約到期2017/6) 七○○兆赫 亞太 A1 遠傳 A2 國碁 A3 台灣大 A4 一次搞懂電信頻段 為何1800兆赫最搶手?700兆赫也有好價錢? 目前技術、系統最成熟為1800兆赫的C頻段,波長短、適用手機多,成為三大電信商的兵家必爭之地,砸再多錢也要守下來。 其次才是700兆赫的A頻段,標到手就可馬上入住,也有好價錢。 最後才是900兆赫的B頻段,因為相關設備與供應鏈相對不完備,適用手機也較少,勢必得推出客製手機。 標到瘋狂,多付7倍錢也要拿到手! ——各頻段溢價率 頻譜 (頻寬兆赫) 底標 (億元) 最終標價 (億元) 溢價(%) 得標業者 700兆赫 A1(10) 46 64.15 39 亞太A2(10) 46 68.10 48 遠傳A3(10) 46 68.10 18 國碁A4(15) 69 104.85 52 台灣大 900兆赫 B1(10) 16 36.55 128 台灣之星B2(10) 21 33.20 58 中華電B3(10) 21 23.70 13 國碁 1800兆赫 C1 22 185.25 742 台灣大C2(10) 14 100.70 619 中華電C3(10) 14 127.90 814遠傳C4(10) 14 117.15 737 遠傳C5(30) 30 256.85 756 中華電合計(135) 359 1186.50 231 資料來源:NCC 整理:楊政諭 一位競標手的告白: 這場競賽,財政部是最大贏家我是一個競標手,40天、393回合,1186.5億元的天價標金,在我們手上標出來。標金數字停止的那一刻,有些不可置信,終於結束了。 有些人不解,遊戲規則怎麼會這樣訂,但我們電信業者都心知肚明,政府有預算缺口的壓力,為什麼NCC要求11月底要競標結束、標金要在12月31日前繳齊?答案很簡單,如此標金才能趕上注入國庫,為明年的預算缺口做解套。 短視 一切都是為了補足政府預算缺口? 原本NCC評估,4G釋照差不多能進帳四百億元,還說了要賣中華電信的2%持股,補足另外的400億元,才能讓NCC籌足被分配到的800億元缺口。當所有事情都只往釋照帶來的一次性經濟效益看,很多事自然也會被忽略。 標金高不見得會有高資費,這麼多家業者做4G,資費也不可能會高。但是,目前台灣電信業的利潤率約10%,4G時代之後,台灣電信業變成紅海市場,真的對消費者就好嗎? 在市場競爭壓力變大,我們沒辦法從每位消費者的資費上去回收,就會從更多地方去偷,加值服務、覆蓋率……等,都有地方可以動手腳,因為行動網路有沒有到4G速度,其實多數的消費者不會知道,大家現在說4G上網速度最快可以達到100MB,卻沒人告訴消費者,那只是實驗室裡的數字。 當標金從700億、800億、900億元,一路衝上去,坐在競標室裡,我們沒有太多選擇,只能不斷打電話回去總部,預算追加再追加。 最後4G釋照標出天價,是利是弊?沒人說得準。就像標得最好的中華電信,人前笑的開心,人後擔憂投資成本太高會傷毛利,只能自嘲,至少1186.5億元入帳後,政府應該不會要再賣他們的股票了。 這一場競賽,財政部才是最大贏家。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政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