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蘋果的股票到底怎麼樣?最近,有位資深分析師用兩種很受歡迎的方法對蘋果的總體價值做了一次評估。
他就是移動領域調研公司Asymco的科技業分析師Horace Dediu。Dediu已過不惑之年,側重研究蘋果公司。
這次,他首先用蘋果過去12個月的每股收益計算市盈率,得到蘋果市盈率為13.3倍。
蘋果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的競爭對手谷歌市盈率為29倍,微軟為13.7倍,三星為11倍。而亞馬遜達到1270倍。
Dediu認為,蘋果的市盈率體現出,投資者如果購買1股蘋果股票,預計需要13.3年才能讓投資收益與初期投資成本持平。
13.3年以後,這1股的所有收益都會視為盈利。
不過,Dediu指出,市盈率其實並不能很好地體現企業的真正價值,
公司可以轉移收入(蘋果和微軟就是這麼做的),也可以把收益用來投資(亞馬遜這麼幹)。
要不然就得上報納稅了。
因此,Dediu認為,企業的價值與自由現金流之比(EV/FCF)是估計企業整體價值更靠譜的指標。
首先,Dediu明白企業價值不是「一種觀點,而是事實」。在計算價值時要把債務算在內,但「不計衡量過往業績的那些現金」。
同樣地,自由現金流只能包括扣除資本支出之後的營業現金流量。
以上兩種比率應該能讓投資者瞭解一家公司業績怎樣,可Dediu提醒,這些比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欺騙性」。
如果一家公司儘可能將持現規模減少到最小,申報時將所有的自由現金流都作為收益,那麼上述兩個比率的結果就是相同的。
可蘋果的市盈率和EV/FCF比率有天壤之別。Deidu稱,蘋果的EV/FCF只有7.54,幾乎是市盈率的一半。
換句話說,市場在暗示,
現在投資蘋果的股票實際上只要7年半左右就能回本,不需要等13年。
這也就讓蘋果的投資價值遙遙領先於谷歌、微軟、三星和亞馬遜。
那為什麼蘋果的市場估值還這麼讓人迷惑不解?
Dediu指出,投資者可能會因為蘋果轉移收入而選擇拋售其股票,
蘋果在轉移大部分iPhone的營業收入時,我們就碰到過類似的困惑情形。
下圖可見蘋果11月的交易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