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o6ws.html這兩天一直在寫《GDP增速與股市回報率》的第二稿。
越寫發現需要補充的東西的越多。深感過去宏觀層面上的思考做的還是太粗糙了。
而當經濟體的高速工業化告一段落的時候,GDP的增速則開始放緩,日本、韓國、德國、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GDP增速的放緩有著以下幾大效應:
1、隨著高速工業化的完成,GDP增速的放緩,會導致實際工資增速的放緩,甚至實際工資的下降,反映於宏觀指標上,是勞動收入佔GDP的比重的下降。
2、隨著高速工業化的完成,GDP增速的放緩,經濟體中的製造業佔比會下降,第三產業的佔比則會上升。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會降低經濟體對於資本開支的需求,從而導致投資增速的放慢。反映於宏觀指標上,是投資佔GDP比重的下降。
3、隨著高速工業化的完成,GDP增速的放緩,經濟體資本開支的需求下降,經濟體的利率水平也會隨之下降。這會導致股市估值水平的上升。
4、隨著高速工業化的完成,GDP增速的放緩,製造業的衰退,經濟體的外貿順差也開始下降,金融賬戶的順差開始上升。
還有一個未經證實的猜想是,GDP的放緩會導致產能集中度的提高,但是這個沒法從宏觀層面上看了,只能從個別的行業看,所以暫時擱置了。
日本、美國和德國的這幾年的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即隨著GDP增速的放緩,勞動收入在GDP中所佔份額一直在縮小。而公司留存收益和稅後淨利潤的佔比則在增高,這或許也是美國和德國股市上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動因所在吧。
藍領最美好的時光,還是高速工業化結束之前的那段時光了,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勞動力需求,而製造業的生產率進步則使得實際工資的增加成為可能。這也正是中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了。
但是如果進入慢速增長期,日子就沒那麼舒服了。中速增長期還是挺舒服的。
日本為什麼出了問題,其根本應該還是在於周轉率上了,被美國抬高的日圓,使得日本企業的出口一直被壓制,但是其國內市場一直還是有限,這使得其周轉率在高估的日元之下很難上去。
GDP和日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是密切相關的,日本GDP的低增長率實際反映的是日本企業在堅挺日元下出口的艱難。相比較之下,德國的周轉率有1.8,而日本的則只有1左右了。
再加上中國的崛起,使得日本在低端產業上逐步撤退,高端產業的周轉率本身更不容易那麼快了。周轉率沒法上去,就只能靠著淨利潤率來撐了,但是想把淨利潤率做高,要麼做高毛利率,要麼把人工成本壓下去,但是日本的人工成本已經在90年代之後就沒怎麼動了,甚至還有所下降,想要繼續壓縮,怕也是難了。
於是整個企業層面上的ROE都不太行。
宏觀層面上,實際上股市的市值是和GDP也是相關的,總的來說,公司的淨利潤也是GDP的一部分,它的高低取決於兩個一因素,一個是GDP的高低,即總的蛋糕的大小,另一個是淨利潤在GDP中的比重,即公司在蛋糕中分多少。第三個則是公司在淨利潤分配中的地位了。
這三者之中,日本企業利潤在GDP中的佔比還是上的,因為勞動者收入在下去,但是GDP的大蛋糕沒上來,整個企業的淨利潤還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