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90後談經濟(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0/90_29.html#more
上回講到止凡跟兩位90後談及港鐵的營運模式,今日繼續當日的討論內容。除了談到港鐵,當時香港還有不少討論香港兩家電力公司加價的報導,於是我又問他們有什麼意見。

很奇怪,他們對報章經常討論的「利潤管制」都不太瞭解,可能家中電費都不需要他們費心,所以沒有多留意電費的變化,更不會留意電力公司加價的理據及其運作模式。

其實不只電力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會計算公司內的每項投資計劃的回報,港鐵如是,電力公司也是。計算過後,如果不值得投資的話,公司都不是「開善堂」的,投資計劃不化算就一定不會「去馬」,這是人之常情。

正常的情況之下,少至建造一條小電線,計劃亦要計算清楚回報效益才決定去做。如果是電力公司,其投資又怎會是小項目呢?發電廠、舖設電纜、變壓器及配電網等,投資額動不動過千億。這樣的投資項目,如果風險值很高,回報又不穩定,隨時又會有無限多的競爭者拉抵電費,建電廠的地又隨時會被收回,電網設備又經常破壞,試問誰會拿千億投資這樣的項目呢?

回報率不穩定,不如拿千億穩當地買入指數基金或債券,收息的回報及穩定性更勝投資電力公司。所以政府在80年代利用「利潤管制」的模式跟兩家電力公司簽下專營權。當時是13.5%的准許回報,即電力公司投資了多少的話,她們就可以按投資額的13.5%作回報指標,不足這回報的話就能加電價至足夠為止。13.5%很高吧,記得當年的利率是20釐過外呢,其實13.5%在當時是算偏低的了。

還有,如果遊戲規則改變得太密,自然增加不少投資風險,總之,當時政府跟兩電的談判是平等互利的,應該不是誰高於誰、利益輸送、官商勾結之類。

然而,這樣的合約亦有另一好處,就是保證兩電不會吝嗇向設備的投資,從而能保持香港發電系統的可靠性,相信香港電力系統的穩定度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你看美、加大停電的精彩,今天還在用60年代的電網技術,實在跟其電網合約有關,弄至誰都不想投資去改善輸電網所至。

2008年,政府跟兩電談判後把利潤率減至9.99%,當然不少市民還覺得這樣的利潤率太高,世上哪有保證賺錢的公司呢?怎會不停加電價而市民又沒有法子呢?政府到底搞什麼呢?為何傾出這樣不平等條款呢?跟前篇的概念一樣,反對是可以的,但先要瞭解全局,瞭解遊戲玩法,瞭解後還是不滿的絕對可以反對。

如果你是千億投資者,做什麼行業都可以,應該政府發展時需要你多於你需要政府,只要條件不太好,相信你都不會投資於某生意之上,所以每個談判都要知己知彼。兩電今天的情況是這樣的環境所演化出來的結果,是否公平?值得深思,思考這些問題,對兩位90後很有益。跟他們還有討論股票,有機會再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