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浪潮(1):手機錢包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799

「手機錢包」是金管局及銀行業界銳意開發的新功能,現時香港有490萬智能手機用戶,隨着流動網絡愈見普及,透過手機付費的商機亦隨之而生,就如賽馬會的iPhone App,三個月的投注額已突破一億元,達到雙位數字的增幅,可見香港的流動付款交易亦非常蓬勃,可以買戲票、吃飯、團購。未來信用卡、會員積分卡、優惠券及收據都將被手機銀包取代。

財政預算案提及過要發展電子貨幣:

儲值電子支付工具與零售支付系統

59. 過去十年,香港銀行設立的網上銀行帳戶數目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二,現在已超過八百萬個。經網上銀行處理的交易額平均每月約四萬億港元,市民透過新興的網上及電子支付平台購物及結帳愈來愈普遍。發展電子支付工具與零售支付系統,可以提高企業特別是零售業收付過程的效率,帶動本地企業開拓環球銷售網絡及其他輔助行業,包括電子交易服務、電腦系統等的發展。我們現正研究修訂法例,訂立及實施儲值電子貨幣牌照制度,並賦權金管局監管相關的零售支付系統,建立健全的規管制度。

去年金融管理局就手機錢包作出專題研究:

非接觸式流動支付服務的發展
http://www.hkma.gov.hk/media/chi/publications-and-research/quarterly-bulletin/qb201209/fa1.pdf

20130312A

20130312B

20130312C

金管局去年開始鼓勵本港金融業要積極研究手提電話的流動支付平台,繼滙豐、恒生推出手機信用卡付款服務後,有傳銀通亦將建立打通30多間銀行的手機錢包平台。另外本港企業ASAP TP研發的手機錢包App「nova.m」,亦試圖分一杯羹。

手機錢包透過「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進行。恆生銀行使用Master Card平台,但需要配備有NFC晶片的Samsung和Sony手機(例如Galaxy SIII及Sony Xperia S等),將信用卡資料儲存於手機SIM卡內;而匯豐使用Visa Card平台,並提供外置的NFC智能機套,透過Visa pay Wave終端機交易,但暫時只支援iPhone手機。Nova.m則兼容iPhone與Google Android系統,除可以信用卡付款,更可同時儲積分、兌換優惠券。

系統優點

Nova.m可以利用定位技術將優惠券自動送到用戶手機上,付款時直接打折;用戶可在App上儲存商戶傳送的收據,隨時查看開支;從零售商的角度,可提供實時的市場數據分析,更快得知優惠成效。保安方面交易平台已通過Visa或萬事達卡認證,符合業界資料安全標準PCI-DSS 2.0,並且如PayPal般,將所有交易資料都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上。如遺失手機,可在nova.m網站上啟動「遠方鎖定錢包」功能。加上應用萬事達卡的PayPass技術,加密交易數據,防止手機被未經許可的讀卡器讀取資料。

由於推行手機錢包牽涉的銀行、電訊商、信用卡公司、手機品牌眾多,要業界統一全部平台和方案較為困難。比如滙豐和恒生分別推出流動支付服務,但用戶系統和信用卡類別都不同,甚至支援的智能手機品牌亦有限制,所以未必人人可即時使用,而市傳即將推出手機錢包平台的銀通,將會使用甚麼系統規格,仍然是未知之數。這種系統上的混亂,事實上亦是金管局目前最頭痛的問題。

從幾年來八達通火速普及,可見人們已習慣方便的支付方式,例如巴士、小巴都有絕大部份的覆蓋率,的士以八達通支付亦已開始推行,甚至推廣至深圳及華南地區。尤其是對於涉及大筆小金額現金交易消費市場,無論從消費者或商戶的角 度,都具有無可抗拒的優勢。

手機錢包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打破地域及貨幣的界限,一如網上證券交易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股票,理論上只要有統一平台,甚至公幹旅遊都可以使用。可是由於銀行及信用咭市場分割,比如本地銀行櫃員機分為匯恆及銀通兩大陣營,信用咭支付則分為主流的Visa、Master、銀聯,以及American Express、Diners Club、JCB等,基於商業利益不易妥協出統一的平台。可行的出路是透過金融體系以外的中介體來統一平台,現時本港有繳費靈(PPS)及八達通兩大系統。
繳費靈是由易辦事與香港電訊成立,1993年開始提供以音頻電話提供繳費服務,1999年設立互聯網繳費服務,現時可繳交部份公用事業、銀行、電訊公司、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的賬單。繳費靈亦可以安排最多30天前的預設繳賬;還有海外匯款服務,可支賬至指定海外Visa扣賬卡或信用卡。

八達通是由港鐵、城巴、九巴、新巴及新世界第一渡輪持有,1997年推出,短短三個月便已發出300萬張,佔當時全港人口接近一半;原初只是用作支付公共交通工具,1999年擴展到非公共交通的零售服務以及自動增值服務,2003年取代公共泊車付款器,以至於到公共泳池、體育館付款,到現在八達通除了支付功能外,更成為一些私人屋苑的出入門禁系統(Entry Control),甚至可控制升降機開啟的樓層,可見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除了本地的支付中介體可能進入手機錢包市場外,網上支付平台如eBay旗下的Pay Pal,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也可能進入實體市場。雖然他們在本港的滲透率遠遠不及繳費靈和八達通,但他們的強項在互聯網及海外市場,可以打破地域及貨幣的界限。

在市場未統一化之前,現有的實體中介體及網上平台都有機會搶佔先機,分別只是對於實體中介體來說,現有系統已經佔領了一大部份市場份額,建立多一個系統對於擴展業務的幫助不大;但是對於網上平台來說,手機錢包不失為由網上登陸實體經濟的途徑,他們有較大誘因投放鉅資在手機錢包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