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威通信300億借殼背後

2013-10-21  NM
 
 

 

信威通信急於上市,是要在4G時代來臨之際搶佔市場先機◎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10月17日,中創信測(600485.

SH)迎來了第十個漲停板,成交價暫時定格在21.93元,成交額持續地量,顯示盤口穩固。

中創信測的漲停板何時結束?現在仍不得而知。

9月27日,中創信測發佈重組預案,擬以8.60元 / 股的價格,向信威通信除新疆光大外的股東發行約31.26億股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信威通信96.53% 股權,交易總價約268.88億元。

同時,公司擬以不低於7.74元 / 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40億元。

重組前,中創信測總股本為1.38億股,以停牌前夕8月16日收盤價8.45元/ 股計算,市值僅為11.75億元。而其此次收購的信威通信,截至2013年6月30 日資產總額達79.81億元,預計2013年全年淨利潤可達33.6億元。

308.8億元資產和資金,注入約11.75億元的盤子,這是 A 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借殼上市案。

信威通信的全稱是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三年前,這家公司因虧損重重而被大唐集團科技產業集團(下稱大唐集團) “拋棄” 。短短三年間,信威通信如何扭虧為盈並擁有不菲資產?“答案是——信威變了,人變了。 ”信威通信一位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如今的信威通信,是讓合適的技術找到了合適的市場。 ”

搶4G時機

“借殼上市確實考慮到時間問題。 ”信威通信一位高管向財新記者透露,信威通信從2011年起就開始籌劃上市,本來朝IPO 方向努力,但基於各種因素一直未成功。現在,如果進行 IPO 排隊,輪到信威通信估計得兩年後了, “信威通信等不起” 。

自去年10月下旬浙江世寶 IPO 後,證監會一直緊閉 IPO 閘門。據金融服務公司同花順統計,目前正在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已經達到774家,其中83家已通過發審會。而今年以來,終止審核的企業有274家,其中不少都是主動撤銷IPO申請。

這位高管稱,信威通信一要在4G 時代來臨之際搶佔市場先機,二要大規模拓展海外市場,現在正是亟需資本支持的時候,慢了一步,可能就錯過了4G及海外市場的窗口期。他透露,信威通信的目標是找一個市值並不大、內部股權及債務關係不太複雜的殼,談了好幾家都不如意,最後選中了中創信測。

“中創信測主營業務是通信網監測 維護系統及通信網測試儀器儀表研製、開發、銷售,正好是信威通信的下游產業,借它的殼都用不著資產置出,其業務、人員可以直接併入信威通信。 ”上述高管介紹, “當然,中創信測的市值較小、內部關係不那麼複雜也是選中它的原因,它是一個比較乾淨的殼,且在儀表、監測領域份額最大。 ”財報顯示,2012年,中創信測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5億元,同比下降8.69%;利潤總額虧損4066萬元,同比由盈利轉虧;總資產約為6億元,其中負債約1.5億元。 “整體來看,這是一筆各取所需的交易,估值也比較合理。 ”德國電信國際咨詢公司高級咨詢顧問孟曉川分析,中創信測近幾年業績下滑得厲害,正好可以借此轉型;信威通信則能拓寬融資渠道,在4G 時代來臨之際大規模發展業務,擴大國內外市場。至於估值,若按信威通信2013年約33.6億元的淨利潤計,96.53% 股權對應的淨利潤為32.43億元,以交易價268.88億元換算,PE 為8.29倍, “現在二級市場通信行業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上,這次借殼交易的估值並不算高” 。

一位證券行業研究員則認為,盡管從借殼交易看,信威通信按收益法評估整體估值達到278.55億元,但這一估值包含了專利、品牌等無形資產,並非實實在在的現金流。信威通信目前的業務盤子並不大,資金實力有限,要想趕上G 時機大規模拓展市場,仍需大量的外部融資輸血,這也是信威通信近兩年頻繁引入投資者、急於上市且緊接著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的原因。根據財報,截至2013年上半年,信威通信總資產約 9.81億元,其中負債總額約為35.49億元。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9.9億元,淨利潤16.8億元,與同為通信設備商的華為、中興千億級別資產相距甚遠。

此次交易仍需等待證監會核准。交易完成後,信威通信董事長王靖將持有中創信測11.97億股,占中創信測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31.66%,掌握重組後新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市場的質疑

盡管複牌後中創信測一路漲停,且並無太多大單乘勢拋售,顯示投資者信心穩定。但諸多市場人士仍對這只挾300億整體估值、2013年上半年淨利潤率高達84.42% 的“牛股”感到疑惑。尤其在通信業界,信威通信知名度不高,很多資深人士都只模糊知曉其做過大靈通,搞過專網,在老股東大唐集團手里甚至一度虧損得半死不活,現在如此“烏雞 變鳳凰” ,著實令人驚訝。

“按照公開資料,信威通信的主要業務在專網和海外市場,主打的McWill 技術是一種類似 WiMax、WiF 的非主流無線接入技術,它怎麼去和成熟的 LTE 或3G 技術拼呢?”華為一位內部人士說, “華為、中興、阿朗等老牌設備商早已涉足專網市場,海外市場更是拓展方向,客戶為什麼不選擇這些大企業,而去找信威通信呢?”但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司先秀告訴財新記者,從技術角度,McWill 雖 不是最先進的技術,但在專網領域確實有一些優勢:首先,McWill 技術完全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外使用範圍都很小,保密性較好,適合不同行業的專網需求,且其可從底層平台靈活更改,深度定制產品;其次,它的頻段低,覆蓋範圍廣,能夠在一定情況下減少基站數量,整體性價比較高;再次,McWill 技術現有應用案例,比如大慶油田專網等,顯示穩定性較好。

“從商業化角度,McWill 的產業鏈不夠完善,包括芯片、軟件、終端、基站等,似乎只有信威通信一家在做,因產業鏈不完善未形成規模效應,硬件及配套產品價格較高。不過,相較于價格,一些特殊行業可能更注重安全性,所以它還是有一定市場。 ”司先秀說。

通信業界的質疑集中在技術層面,而資本市場的質疑更多地針對其財務狀況。宏源證券研究員顧海波認為,市場普遍質疑信威通信公佈的業務發展狀況不透明,譬如專網市場、海外市場各自的營收及占比都沒公佈,無法判斷這家公司的真實情況及未來走勢。

高利潤、高增長是市場質疑的焦點。

顧海波認為,今年上半年信威通信淨利潤高達16.8億元,淨利潤率約為84.4%;相比之下,中興通訊同期淨利潤不過3.1 億元,淨利潤率約為0.82%。同時,信威通信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淨利潤分別是0.38億、5.5億、24億元,平均增速超過40%,尤其2012年增長率高達336%。這到底是怎麼結算的?如此高利潤、高增長是否有操縱之嫌?即使高利潤、高增長是真實的,但這樣的業績對未來的發展有沒有參考性?

“信威通信的技術及產品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不需向他人交專利費,且信威通信的業務重點在於軟件和核心網,其他無線接入、硬件設備、工程服務則交由合作伙伴完成,自然利潤高。 ”上述信威通信高管解釋稱,至於業績的高增長,主要是烏克蘭等大訂單 的突破,信威通信採用的是買方信貸模式,貨一出海關即可結算。

德國電信國際咨詢公司咨詢總監方紅剛指出,買方信貸模式意味著信威通信需要為海外運營商提供擔保,其海外客戶的市場規模都不大、經濟實力也有限,一旦這些國家的運營商無法還款,信威通信就可能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

還令市場擔心的是信威通信的未來發展空間。顧海波說,受限于 Mcwil 技術,信威通信的市場主要是東南亞、亞非拉等地區的一些不發達小國。如今信威通信聲稱已進入了30多個國家,剩下的類似小國還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就像在問華為,你們已經進入了150多個國家,剩下的國家還有多少呢?其實,把這些既有市場做好就不錯了,我們可以在既有市場上不斷推出新業務。 ”這位信威通信高管說。

信威起源

信威通信的名字最初源於 Cwill。按照大唐移動高級技術顧問李世鶴的說法,“信威”二字當年取自 “在電信領域揚我中華國威”的深意。

李世鶴曾任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大唐集團子公司)副總裁和首席科學家,曾帶領團隊研發TD-SCDMA 無線傳輸技術,並使之被國際電聯(ITU)接受,成為國際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的三大標準之一。李世鶴在負責起草和完善標準的同時,還主持開發了全套 TD-SCDMA 系統設備樣機的任務,被稱為 “中國3G之父” 。他受大唐集團委派成為信威通信的首任董事長,與總裁陳衛搭班。

陳衛是 Cwill 的創始人。Cwill 是1995年成立于美國得州的一家通信設備公司,意為 Chinese wireless local loop (中國的本地無線環路) ,其兩位創始人都是中國出身,一位是斯坦福大學博士、國際頂尖的智能天線專家徐廣涵,一位是美國伍斯特理工大學博士、專攻信號處理及芯片設計的陳衛。

“上世紀90年代初,GSM、CDMA 爭市場主導權。從技術層面比較,CDMA 其實要比 GSM 先進些,但專利費很貴,這使中國很為難。時任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的周寰在美國遇到了徐廣涵、陳衛,看到徐廣涵研發的智能天線技術,提出希望與他們合作,以提升中國電信技術水平。於是徐廣涵、陳衛帶 領團隊開始研發SCDMA 技術。 ”上述信威通信高管介紹。

1995年11月,大唐集團旗下北京凱通達電信高科技總公司(下稱凱通達)與 Cwill 聯合成立北京信威,註冊資本200萬美元,其中凱通達以貨幣資金120 萬美元、技術折價10萬美元出資,占股65%; Cwill 則以貨幣資金40萬美元、技術折價30萬美元出資,占股35%。

“北京信威成立之後,徐廣涵、陳衛率隊在中國研發的 SCDMA 核心專利全部放入其中。Cwill 持有的部分SCDMA 美國註冊專利,北京信威于2006年耗資500萬美元買了回來。至此,SCDMA 全部專利完整盡歸北京信威。 ”信威通信高管說。

1997年,基於 SCDMA 技術的產品開始推向市場,一炮打響,訂單紛遝而來,1999年訂單額就已達到2億元。

2001年,大慶油田把專網訂單交給了信威通信。後來中國網通主推的“大靈通”無線市話業務,即利用 SCDMA 技術開發,在全國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06個縣市大規模使用,2013年“大靈通”在市場退市。

“那時移動電話不發達,大靈通無論從資費還是用戶體驗上都不錯,再加上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南北競爭態勢,SCDMA 本應大有可為。可惜當時的管理層思路不開放,把好好的一個市場搞死了。 ”信威通信高管回憶稱,2003 年,華為曾找到信威談合作,希望入股信威,然後雙方一起做產品、打市場,預計年銷售額可以超過500億元。大唐與陳衛卻拒絕了華為,希望自己搞一套“小而全”的體系,從芯片到終端,差不多每個環節都自己做,最終精力不濟,疲於奔命,產品規模商用的時間延後了兩三年,直到2007年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競合協議簽署及後來的3G 發牌,大靈通即成明日黃花。

在 SCDMA 基礎之上,徐廣涵提出引入時分多址(TDMA)技術,研發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即 TD-SCDMA,得到當時已轉任大唐集團董事長的周寰大力支持。1999年,北京信威向 ITU 提交了 TD-SCDMA 技術初稿,終與WCDMA、CDMA2000一道列入全球3G 主流標準。 “TD-SCDMA 核心專利共有14項,信威擁有其中最核心的六項。若按ITU的規定,信威可以像高通一樣按比例收取專利費,但為支持 TD- SCDMA 產業發展,我們沒有收,這是貢獻給國家的一筆財富。 ”這位信威通信高管說, “這6項核心專利同樣是TD- LTE的核心專利。 ”按 照 大 唐 集 團 戰 略 安 排,TD- SCDMA 產業化全部交由大唐移動做,信威通信再失依憑。在這種情況下,徐廣涵從2004年開始率隊研發基於SCDMA 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即McWill) 。

McWill 研發需要不斷投入,而SCDMA 市場已然消逝,TD-SCDMA 市場又不能染指。2006年,信威發生內亂,與大股東大唐集團理念不合的創始人陳衛被免去總裁一職,隨即IPO 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從2007年開始,信威通信連續三年虧損,在市場上漸漸 落寞。據信威通信一位內部人士介紹,業績最糟糕的時候,400人的公司虧損 了逾4億元,連辦公樓都出租了一部分給百度公司。

為甩掉財務包袱,大唐集團于2010 年轉讓所持的大部分股份,北京信威改製為信威通信,變身民營企業,投資人王靖接盤。

方紅剛認為,不能因為大唐集團旗下的北京信威做得不好,就否定現在的信威通信。 “過去可能是公司機制、內部協調、管理者等綜合因素造成的,而一個好的管理者、一套好的管理模式能夠極大地改變一家公司。 ”

掌舵人王靖

王靖出任信威通信董事長兼總裁後,信威居然奇跡般地起死回生,短短一年就走出了虧損泥潭。

王靖,圓臉,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出生于1972年12月,今年剛41歲,比信威通信的很多高管都要年輕,其背景在坊間傳聞中頗為神秘。

“他常住在位於中關村軟件園的信威大廈辦公室。 ”上述信威通信內部人士透露,王靖在辦公室里辟出來一間很小的房子,還在牆上掛了一幅書法,上書 “自得園”三字。只要在北京,他幾乎都住在這裡,白天忙信威通信的事,晚上處理來自香港、美國的事務。 “我們都笑稱公司不用打卡,反正誰來得早,誰走得晚,他一眼就能看見。 ”據信威通信一位高管回憶,信威通信的小股東博納德投資公司在2010年時主動找到了王靖,希望他能夠接盤。王靖通過博納德注資1.308億元,獲得信威通信8800萬股,占股比例達到41%,成為信威通信的實際控制人,並上位公司董事長。

王靖在對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複中稱,當年他接盤信威通信,是考慮 到 信 威 通 信 擁 有 SCDMA\TD- SCDMA\McWill 三項無線通信技術標 准,是中國自主創新企業的代表, “我不希望這些創新、技術就此消亡,堅信這些技術有更好的市場空間和發展” 。

“我覺得一開始王靖也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他當時就讓我們仔細地捋訂單,哪些訂單賺錢就把業務重點放在哪裡,後來才慢慢梳理出專網市場、特種市場及海外市場三大方向。 ”上述信威通信內部人士說。王靖一力促成的柬埔寨訂單令信威通信起死回生。2010年至2011年,就是靠著柬埔寨提供的4.6億美元合同,信威通信還清了負債,緩過 了一口氣。之後業務逐步向好。

不過,在王靖看來,單獨的一筆訂單可以讓企業活過來,卻不能讓企業變得足夠大。 “他覺得一家公司必須要將自己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聯繫在一起,才能走得更遠,於是提出了報效國家的理念。 ”信威通信高管說。

走進信威大廈大廳,迎面就是 “八榮八恥”等宣傳語錄。大會議室的背景牆是紅底黃字的 “報效國家” 巨幅字幕。

每天早晨,公司廣播里會播《解放軍進 行曲》 ,下午播放的則是 《打靶歸來》 。

信威大廈一樓的展覽大廳里,掛滿了多位國家領導人視察的照片。

王靖的管理方式直接而嚴格。據信威通信內部人士介紹,信威通信的管理架構完全扁平化,王靖常常直接給員 工交代工作。他和員工見面一般就兩句話——“這件事你能不能幹?” “這件事什麼時間幹完?”能幹的人就上,不能幹的人就下。王靖來後,信威通信里的一些只拿錢不幹活的人逐漸消失,原來的幾名副總裁被裁掉。

王靖馭下也很有些軍隊色彩,一方面很注意照顧員工的個人生活,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完全不留情面,不管是誰,沒做好工作,他當面就會大罵, “高管們其實都有點怕他” 。王靖的個人作風以及信威通信在特種行業的風生水起,讓外界不禁揣測他是否有軍方和高幹背景。對此,王靖曾出面澄清,聲稱自己出身于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

除擁有信威通信36.97% 的股權,王靖還有更多的投資業務。6月14日,王靖旗下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HKND 集團)獲得尼加拉瓜運河發展項目獨家商業協議,計劃耗資400億美元開鑿一條全長286公里、橫貫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作為回報,HKND 集團擁有50年運河及周邊地區的經營權,之後還可再續約50年。

此外,王靖還經營著北京冠威體育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大洋新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

這些公司多數為王靖百分百控股或控股99%,主要分佈在運河、航空、石油、體育項目等領域。 “這些都是我的個人投資,與信威通信沒有關係。 ”王靖表示。

一位通信行業資深人士認為,信威通信的業務其實與王靖個人投資領域有互補性,信威通信可以借著王靖的影響力深入航天、石油、礦業等行業市場,王靖則能借信威通信發現新的投資機會,譬如運河項目就是信威通信為尼加拉瓜建網後碰撞出來的機會。

未明的未來

王靖接盤後,信威通信的業務全面轉向特種行業通信市場、行業專網市場、海外市場三大方向。

特種行業通信市場概指涉及國防、軍事、公共安全等具有國家保密性質的領域。特種市場利潤豐厚,業內曾流傳“特種市場入場難,一踏進去吃十年” 。而進入特種市場需要關鍵的兩個因素——資質和訂單。

據上述信威通信高管介紹, 2010年,信威通信獲得了武器裝備承制資格、國家二級保密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 可證,並且通過了國軍標質量體系認證 現場審查,具備了向特種行業銷售產品的資質。

他透露,信威通信已參與了特種市場大量的平台系統測試,並且已經為一些部門提供試驗網;未來,除根據特定用戶的需求提供深度定制化產品,信威通信還將開發符合特種通信行業基礎通信需求的“底層通信平台” 。

據業內人士估測,特種市場試驗網的規模較大,現在已知的實驗網單筆訂單都達到了5000萬元左右。在特種市場信息化領域,真正做系統的玩家主要是中興、大唐、信威三家,參照以往市場水平,信威樂觀估計自己每年可拿到百億規模的訂單。

因特種行業通信市場的私密性質,這一業務的具體細節注定難以向公衆披露。信威通信高管對財新記者稱, “現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2015年信威通信估計可以在特種市場迎來豐收。未來特種市場業務將會獨立于上市公司之外運作。 ”行業專網市場則是信威通信的老本行,早在2001年,北京信威就開始為大慶石油部署覆蓋2400平方公里的SCDMA 無線通信專網。只不過,現在的信威通信,已將行業專網的範圍由石油拓展到政府、煤炭、電力、航空、鐵路等多個領域。

“其中,政府是我們最基本的客戶。

我們幫助政府部門搭建一套完整的、安全性能好的專網系統,未來還將嘗試專 網運營,並依托政府專網進入更多的行業,譬如交通。 ”這位高管透露,在政府專網市場,信威通信已在北京、江蘇等地多個城市獲得訂單,並已經為一些城市建好專網,年內就會投入使用。

無論是特種市場,還是專網市場,信威通信最大的依憑是其自主知識產權。據信威通信另一位內部人士介紹,信威通信掌握著SCDMA\TD- SCDMA\McWill 的全套源代碼,安全性較其他標準高,且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從底層修改設計。在各國越來越重視信息安全的今天,這無疑是信威通信的一大優勢。

此外,工信部為 McWill 專門分配了1785MHz-1805MHz 總共20M 的應用頻譜,Mcwill 的專網產品統一按該頻 段設計,不需像其他設備商那樣,還在試圖將用于公網的3G 技術改成適合特種市場或行業市場的專網技術。

至於海外市場,信威通信現在走的是華為、中興的早期模式,在一些尚未獲得信任的地方自己去做運營商,在證明設備的可行性之後獲取更多訂單。

此外,信威通信也像華為、中興一樣,提供買方信貸,以增加自身業務的競爭力。

目前,信威通信已在海外30多個國家銷售產品與服務,並在柬埔寨、烏克蘭等國獲得公衆電信運營牌照。

“在公網市場,McWill 並不是最好的技術,但性價比較高。 ”信威通信內部人士稱,McWill 技術一是不用交專利費,二是專屬頻譜價格低,且符合一些特定經濟、人口等條件下國家的使用需求。

“改製之後,信威通信為自己的技術找到了合適的市場,也許它的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但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最適合的。 ”孟曉川認為。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信威通信高管表示,信威未來的發展路徑是,在堅持特種行業通信市場、行業專網市場、海外市場三大方向的基礎上,全面轉向運營,並依托運營進入移動領域,開展多種增值業務。

孟曉川認為,未來,信威通信仍需要考慮業務發展的區域和客戶規模,畢竟現在它主要側重亞非拉小國,且運營商規模都很小;同時,信威通信還需要考慮McWill 技術的後續演進及創新,這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