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onan的投資筆記:從散戶到分析師 陶然

http://xueqiu.com/8043349831/25821488
他在學校的那些故事,聽起來並不是個特別努力上進的青年,甚至有點兒「不靠譜」的氣息。可他作為個人投資者的那段經歷中,表現出的毅力,勤奮和求知慾,遠遠超越了大部分老股民和機構投資者。

@Conan的投資筆記 ,這個ID在雪球發佈過一系列影視行業的分析調研,特別對光線傳媒的分析文章,讓他在圈內開始受到關注。

除了愛調研,他還愛聊動漫,愛看球,他說,不管看什麼東西都愛自己寫寫報告,電腦文件夾裡分門別類,從投資到動漫,甚至還有李宗盛新歌的分析報告。

動漫是他少年時的理想,大學時就讀的汽車工程專業在四年時間並沒有激發他多少興趣,還留下了不少掛科的記錄。2006年,央視一檔真人秀節目走紅——《贏在中國》,這個講創業的節目激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那時候年紀小,什麼都不懂,看過的東西很少,看了一點點東西可能就覺得那是整個世界」,也許這句自白可以用來解釋他當年對這檔節目的痴狂——大四跟著節目海選跑了一整年。

這段經歷也許會讓人覺得他有些偏執,但自此之後,Conan開始對商業產生興趣,並且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開始翻看投資類書籍。商業世界給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美好的,讓他萌生了出國讀經濟的想法。可惜掛科記錄讓他的申請之路看起來幾乎不可能成功。而這個時期,他也開始通過實踐去觸摸經濟:進入股市,大量閱讀,慢慢地學會怎麼看上市公司年報,怎麼去公司調研。

最終他想明白了,或者說想到了自我平衡的方法,「我看了一些國外大學的課程,當時我調研了四五個月,我判斷出去讀書可能還不如調研的學習環境好」。於是,他勸說父母把留學的幾十萬塊錢給了他。這幾十萬留學基金,成了他專職投資的原始資本。

關注Conan的人,多少對他接下來的人生故事有所瞭解。一年七八十家公司的調研量,對影視行業特別是光線傳媒的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不僅使他成為雪球粉絲過萬的「大V」,也成了圈內受人認可的影視行業觀察者。而最新的消息是,Conan已經從個人投資者,轉型成為一名私募分析師。

一個沒有任何專業知識背景的普通青年,是如何在調研和投資中不斷升級,趕上了甚至超越了機構投資者?

調研的故事

Q: 從你剛開始調研公司到現在大概有多久了?

Conan:差不多三年,剛開始買股票的時候,也不懂。以為只有很專業的,持股量很大的投資者才能去調研。那時候看到機構投資者去調研,很羨慕。後來就開始琢磨有哪些渠道是他們可以去,我可以蹭的,後來發現參加股東會成本也不高,就慢慢去得多了。

Q:剛開始買股票的時候就想去調研?那個時候為什麼會覺得調研很重要?
Conan:剛開始自己看書的時候,發現投資大師們都很重視調研。像彼得林奇就對調研很重視,提調研提得很多。巴菲特不提調研,但他可以跟管理層吃飯,這個效果可能比調研還好吧。看了這些書就覺得,調研肯定比純看資料要好,所以剛開始就有這個想法。

Q:第一次調研是哪家公司?
Conan:萬通地產,印象特別深。我去的那次股東大會人特少,也就四五個人。當時對馮侖還是很崇拜的,因為人少,他就跟我聊了聊,問我在幹什麼工作,我說自己炒股票,他就說挺好,對我做這件事挺肯定。這對推動我繼續下去影響很大,所以後來就開始有意識找一些公司去調研。

Q:馮侖具體怎麼跟你說的?
Conan:他說你這樣做挺好,大意就說這事不能太急,慢慢來。當時我確實很喜歡他,聽他這麼說,對我肯定作用很大。因為那時候我覺得自己跟機構分析師差距很大,聽他講了之後,我覺得自己有機會跟機構投資人平起平坐。

Q:為什麼選擇去萬通地產?
Conan:其實主要是想見見馮侖真人,就是很樸素的想法,粉絲的心態吧。

Q:去了萬通開始有意識去調研之後,一年大概去多少家公司?
Conan:一年七八十家吧,而且去之前我會儘可能查所有的資料,然後再跟人交流,就可以很快切入到年報上沒有的東西。另外調研完,不管多晚,我都會當天整理好,哪怕十點回來,我也會當天整理完。那時候養成的習慣對我幫助挺大的。

Q:什麼時候開始把投資當成職業來做的?
Conan:其實剛畢業的時候就想出國。畢業之後,我在新東方也工作了一段時間,就是在留學部門。中間跟美國大學也有些交流,我問了問他們的課程,覺得含金量一般。那個時候我已經調研了四五個月,我判斷出去上學還不如我現在(做調研)的學習環境好。而且我的學習成績也申請不到獎學金,自己掏這麼多錢出去留學,對我們家負擔也不小。
所以我就跟我們家商量,要不你們把這(出國的)錢給我,我去參加股東會,學學東西。他們其實也不是很理解股東會是什麼,覺得炒股票是年紀很大的人才幹的事。當時我也磨了很久,跟父母很深入得聊。如果沒有當時他們給我的四五十萬,我肯定也沒法保證後來的調研量。

Q:剛開始去調研主要是想學東西?
Conan:一開始一兩年,完全是學習的心態。有公司可以去的我就去,我的投資跟調研剛開始是分離的,但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看,去了很多公司,從那些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到了10年末的時候,覺得這樣調研開始重複了,也聽不到新的東西,就選了兩家公司深入分析,其中一個是探路者。當時那一個月看的東西都跟探路者有關,還上大眾點評查,畫了各個省門店的分佈圖,後來開交流會就去了一次。那次的交流質量,就明顯感覺跟機構分析師之間的水平縮小了很多。
那次之後,就覺得事前準備對調研質量很重要,而且探路者是第一個我調研完之後覺得可以買的公司,從這之後調研和投資的結合度就比較高了。

Q:你應該說是沒有專業背景的,自己學習投資主要是通過閱讀嗎?
Conan:一開始連怎麼看上市公司報告都不知道,後來知道怎麼看公司報告,怎麼找分析師報告。這樣的狀態也持續有一兩年。
有一件事情,是我接觸的個人投資者不會做,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我平時寫報告,而且量比較大。美邦是我研究的第一家公司,那個報告有七八十頁。這個過程我覺得很重要,不寫的話很容易忘。做完整理分類之後,也對跟人交流調研有好處。

Q: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水平還不錯?
Conan:有時候去調研,管理層的答案我大概能猜得差不多。或者很多事情分析師還要來問我,然後會直接把我說的東西寫在報告裡。

Q:為什麼專業投資者還不如你?
Conan:分析師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工作。分析師能幹這個工作,可能是因為學歷背景很出色,但他們不一定很喜歡這個工作。而我非常確定我特別喜歡這個工作,而且這喜歡跟錢沒有關係,主要是我對做研究這件事興趣特別大。
還有就是,分析師平常工作可能目標切換快。而我就可以集中目標,我覺得目標集中對調研質量特別關鍵。
另外我的準備工作量也很大。像是去光線調研之前,我之前有兩三年都在看影視行業,也認真看過華誼兄弟。並不像有些人想的,以為我剛看了一兩個月影視傳媒,就寫了光線的報告。

Q:第一次去光線調研是什麼時候?
Conan:12年7月,當時給光線董秘王牮打了電話,她問了問我的情況,然後告訴我光線要開一個會,說我可以過去。去之前我也是做了很多準備。

Q:你具體怎麼準備,注重看公司的哪些方面?
Conan:公司歷史會重點看。我自己會記錄公司的重要事件,記得比較細,還會記錄報導媒體是哪家。還有領導人是怎麼成長起來的也會看,當時王長田的微博我全都看了。有些人覺得這跟研究公司沒什麼關係,譬如他自己寫的詩歌,但其實這些都可以看出管理層是什麼性格。

Q: (光線董秘)王牮約你吃飯這件事,是不是讓很多業內人士開始關注你?
Conan:嗯,我以前就喜歡寫長文章,寫出來肯定希望業內的人看。也在博客寫過,但沒人看,看的人也不會認真看,感覺你很厲害就點贊,就是那個「不明覺厲」吧。
而在雪球上,這些上市公司的人真的會看。後來我也問過王牮, 她也說經常上(雪球)來看。有一次她在我文章下面評論我,說一起吃飯。因為評論是所有人全都能看到的,大家就覺得我好像還挺厲害的,從那以後再出去就比較容易了。

Q:你在研究股票的過程裡,是有意識地得向機構投資者靠攏?
Conan:嗯,當時很想去私募基金上班。我就想,如果想去私募基金,那就要想辦法拉近跟他們水平之間的距離。調研這個事情,我覺得就是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區別很大的一個地方,看資料大家差不多,但是調研差很多。

Q: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有去私募的想法?做了哪些準備?
Conan:去調研不到一年的時候就有去私募的想法。當時上網找私募的電話,北京的私募基本全找了。我就挨個打電話過去說我是個人投資者,經常去調研,想跟你們聊聊。只有格雷投資張可興願意見我。
當時是他們的投資總監馮立輝接的電話,他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我覺得他的研究水平很好,他也特別喜歡做這個工作,他人生中好像所有時間都跟這個事有關係。我覺得自己這一點跟馮總類似,譬如看書的量。像我們家影視相關的書,至少七八十本。
他們對我還是很關鍵的,就是讓我明白自己跟專業投資者的水平有多大差距,能碰見他們我覺得運氣挺不錯的,因為那時候見人很難,他們對我很重要。

Q:後面怎麼去的神農?
Conan:光線去年開股東會的時候,陳宇去了,當時人很多,他不熟路想逛逛,他以為我是工作人員,讓我帶他逛。我就給他介紹總裁在哪辦公,董秘在哪辦公,公司最漂亮的女生在哪兒,當時他就覺得這人挺神的。之後在朗姿股東會我們也一起見過。後來我就問他能不能去你們公司聊聊,他說沒問題。
陳總有一點挺好的,他剛開始見我的時候就說,你以後的水平肯定會比我好,你要想辦法繼續提高水平。他不像有些私募覺得自己水平比你高很多,導致推薦成功率很低。
而且我現在可以看自己喜歡的行業,去了神農之後我光看動漫就看了半年。投資風格來說,我跟陳總可能不是最匹配。但是跟陳總聊天,我們能有很多共同話題,不僅僅只是投資本身。

Q:你現在怎麼看調研對投資的作用?
Conan:雪球上有些人覺得調研的作用沒有那麼大,但我覺得這個跟準備有關係。然後我覺得很多人不那麼重視這個事情,我剛開始去調研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後來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就越來越少。我一去可能呆四五個小時,什麼都聊,其他人可能一兩個小時就想走了。
還有個很重要的是,去上市公司調研,除了跟管理層聊,跟一線業務人員聊也挺重要的,能聊出來不少東西。
如果你是平常上班,業餘做做投資,不去調研可以。但是想成為一個專業的投資者,不去調研我覺得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