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紙媒衰落,是媒體好時代的開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506.html

這是中國媒體的好時代還是壞時代?

近一兩年來,很多人都在感嘆傳統媒體的衰落。《新聞週刊》停止紙質出版,一些對紙質文字有特殊情懷的人痛心疾首地哭訴紙媒已死;百年老報《華盛頓郵報》以2.5億美元被「賤賣」,比網媒《赫芬頓郵報》的3.15億美元還低,一些愛懷唸過去美好時代的人覺得不公。中國這邊,傳統媒體領域經常傳出的消息是知名媒體人離職轉型、黨報或體制內媒體合併整合。

傳統媒體衰落是業界共識,但新媒體是否有出路各方卻沒有達成一致。四大門戶網站裡面,被業界嘲諷一文不值的至少有兩家,它們甚至都已經失去了新媒體的標籤;新興的「科技博客」虎嗅網和鈦媒體風頭很盛,但說到營收盈利這個話題時也難免沉重,未來能否健康發展下去存疑。

昨天鈦媒體的趙何娟美女寫了篇傳播很廣的文章《關於新媒體,也許我們都錯了》,她可以說「一切以傳統的媒體思維去運作互聯網的思路,皆是錯的」,但即便把「公司人」和「公司」玩到極致,鈦媒體也不敢說自己找到了出路。業界噴子三表兄調侃到「這篇文章都在轉都說好,有人說說好在哪麼?別上來全是:何娟我支持你,妹子加油」。新媒體們也都在徬徨,有融資的虎嗅網和鈦媒體也一樣。

普哥對鈦媒體們的前景持謹慎態度,但十分贊成趙何娟美女的這個觀點:「媒體百年一遇的大變革驟降,這是媒體人參與和改寫歷史的最好時代,不是最壞」。上週六的沙龍上牛文文在回顧創業家傳媒5週年時也說到「真心覺得這五年以來是文化人和媒體人自己搞的好時代」,並且這個好時代才剛剛開始。牛文文說這樣的話有他的底氣,因為過去五年創業家傳媒確實做得相當不錯。

普哥也相信媒體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紙媒也可以被拋棄,甚至以後大多數網媒也會被淘汰,但媒體本身並沒有衰落。相比以前少數媒體靠壟斷輿論舒服度日,普哥更喜歡現在群雄逐鹿的悲慘狀況;新華社、人民日報、CCTV的話語權走弱,這恰恰是媒體的好時代。這個媒體的好時代還不夠好,原因在於體制依然在限制;但遲早,誰該被扔進歷史堆,誰會贏得真正的公信力,時間會證明這是媒體的好時代。

做媒體,內容是否依然為王?

在上週六的沙龍上,媒體圈的連續創業者何力老師的演講主題是《內容重新為王》,何力老師提到:過去在一個壟斷和封閉、且傳播效率不是很高的技術條件下,當時的內容和當時的商業模式和收益相符合,但肯定不符合現在的要求;但不管大家對媒體行業、傳統媒體多麼悲觀,現在是不是又到了一個新的技術條件下可以使優質內容的價值重新得到呈現的臨界點? 何力老師自己對這個疑問持較為肯定的看法,認為「一些優質內容重新在市場上重新獲取地位的條件正在逐漸成熟」。

普哥同意何力老師的觀點,認為無論什麼時代好內容都是稀缺的,現在依然是內容為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媒體的發展創造了很多技術通道和條件,當一個技術帶動的一個新的傳播條件或一個渠道來勢洶洶的時候,內容價值會受到一定限制;但當傳播條件和渠道趨於相對穩定的時候,內容的價值必然會被重新重視。以科技財經媒體領域為例,真正能生產好內容的寫手或自媒體數量不是太多,各大平台渠道就正在爭奪優質寫手資源。

當然,現今不太重視知識產權的大環境下,優質內容的價值會打折扣。很多平台和渠道免費獲取優質內容,不付出成本的同時,還特意淡化原作者的痕跡,這是中國媒體行業的毛病。優質內容的生產者不一定獲得價值回報,但這不妨礙優質內容是各大平台和渠道的競爭核心。互聯網既能有利於強勢渠道的形成,也能打破渠道的壟斷;信息過剩的時代,更細分、更專業的高質量內容可以通過新技術快速找到它的用戶,傳統門戶網站的衰落是更好的內容為為王時代。

而實際上,門戶網站已經開始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連i天下網商都願意為優秀文章支付稿費。同樣在週六的沙龍上,創業家傳媒的牛文文談到他們已經建立了1000萬的基金,會重新在內容上下大功夫。

傳統盈利模式陷入困境,能否探索出新型盈利模式?

普哥非常尊敬的媒體人朱學東老師在週六的沙龍上多次強調自己是要做一本有思想、有尊嚴、有價值、有盈利的雜誌。在前面三點上,朱學東老師得心應手,做得相當不錯;但盈利無論是對《南風窗》還是《中國週刊》都是個更難的問題。傳統媒體一般採取的是內容——廣告的簡單商業模式,但隨著內容生產和分銷渠道的多元化,壟斷優勢失去後這種商業模式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復存在,盈利也就越來越難。

傳統媒體在盈利上的陷入困境,甚至現新媒體們在盈利問題上也十分徬徨,但新型的盈利模式遲早會出現並成為行業標竿。和內容——廣告這樣簡單的鏈條不同,上週六的沙龍上創業家傳媒的牛文文把盈利路徑分為四個階段或層次,分別是:內容——用戶——關係——盈利。優質的內容是基礎,但它的作用不應該是去直接變現,而是通過它找到和服務好自己的用戶,經過篩選,會有一定比例的用戶可以發展成更深的關係,當這種關係達到一定的緊密度,盈利的方式就可以多種多樣,培訓、會員、甚至電商都可以是變現的方式。

普哥認為,現在大多數媒體(不論新舊)不夠專注和專業,這是他們只能靠兩層(內容——廣告)而採取不了四層(內容——用戶——關係——盈利)盈利模式的原因。追逐熱點噱頭,不能提供穩定的高質量內容,這導致它們無法找到自己真正的用戶,更遑論和用戶建立起真正的關係;只懂媒體運營而不深入研究行業,這樣的媒體和媒體人注定只能浮在表面,盈利或變現方式單一;而專業、專注的媒體或媒體人,可選的方式會更多更好。普哥所在的品途網,聲勢沒有很多熱鬧的媒體大,但在O2O這個細分領域建立起了專業度,已經能通過行業培訓及諮詢變現。同樣在上週六的沙龍上,牛文文特意提到了曾航(原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長期專注移動互聯網,現在在某知名公司任戰略總監,比一般的媒體人實現了更好的盈利變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