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細數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九大品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423.html

作者:張華

刷了這麼多年的牙,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中華是外國牌子,黑人才是國貨,快來看看,究竟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

一、中華牙膏

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廠的前身中國化學工業社始建於1912年。1922年這裡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支牙膏──三星牙膏,為中國牙膏工業奠定了基礎。1967年,中國化學工業社改製為上海牙膏廠。1954年誕生「中華」牙膏。

60年代中期,在技術革新的推動下,」中華」在膏體、香型、包裝、品質上有了較大改進。

70年代到80年代「中華」迎來自誕生以來第一黃金時代,在質量上有了長足發展,同時推出新品,將中華推向強有力的市場地位。1994年1月,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中華牙膏曾是上海白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商標品牌,於1994年將「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

聯合利華集團是由荷蘭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國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於 1929年合併而成。總部設於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分別負責食品及洗劑用品事業的經營。在全球75個國家設有龐大事業網絡,擁有500家子公司,員工總數近30萬人,是全球第二大消費用品製造商, 年營業額超過美金400億元,是全世界獲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2010年5月17日,*ST白貓發佈最新公告稱,因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3年虧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自2010年5月25日起暫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肯定的是,在1994年聯合利華取得中華牙膏經營權的16年後,白貓退市的既定事實撕掉了中國牙膏市場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白貓公司無形資產評估值合計為1.39億元。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事後透露,租賃給聯合利華使用的「中華」牙膏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經估算為1.33億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白貓股份淨資產評估值為3.09億元。顯然,經評估,「中華」的品牌價值佔去了公司無形資產中的絕大部分,並佔到公司淨資產的四成以上。去年年報顯示,聯合利華付出的租賃費高達2607.3萬元,是*ST白貓的主要收入來源。聯合利華集團自2001年起開始投巨資建設中華牙膏品牌。近年來,中華牙膏每年為聯合利華貢獻1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始終在15%左右。

而與此同時,白貓股份卻要靠商標許可收入支撐其財務運作。據瞭解,國際上收購一個品牌通常的價格是其年銷售額的1-3倍。2009年,聯合利華的「中華」商標使用費為2829萬元,佔其銷售額的2.5%,由此推算,「中華」牙膏的年銷售額已超過11億元人民幣。而中華牙膏商標品牌價值則在11億至33億之間。

二、雙匯

雙彙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目前總資產約60多億元,員工4萬多人,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年屠宰生豬能力1500萬頭、年銷售冷鮮肉及肉製品200多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彙集團總部位於」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在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6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諮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但不被大多人瞭解的是,目前雙匯已是高盛的資本運作了。2006年5月,高盛擊敗其他投資者,共計獲得雙匯發展 60.72%的股權(股改後稀釋為51.46%),這是高盛第一個控股併購。 08年,高盛又投資2—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購了10多家養殖廠。

看著逐漸發展起來的雙匯放心肉專賣店,看著雙匯不斷攀高的市場佔有率,很明顯不是這個行業的幸事。

三、金龍魚

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然而大多數國人都不知道,一直以為購買金龍魚油是在支持國貨品牌。

金龍魚」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隸屬郭兄弟集團下的糧油集團的旗艦公司。嘉裡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下屬的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額投資的營銷策劃及管理公司.

郭兄弟集團由郭鶴年先生於1949年在馬來西亞創立,已發展成為亞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之一,集團成員包括太平洋航運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嘉裡建設、嘉裡飲料、南華早報等等。

1974年,郭兄弟集團在香港成立了嘉裡控股有限公司,從此「嘉裡」成為郭兄弟集團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廣泛業務的標誌。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屬下的嘉裡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糧油生產企業的專業性投資公司.

1990年,嘉裡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油脂生產廠——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它是中國較早大規模生產精煉油脂和小包裝油脂的企業。在隨後不到十年的時間,嘉裡糧油先後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島四大糧油生產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營口等十幾個生產加工點,覆蓋全國市場,構成了非常龐大的糧油食品生產加工體系。

嘉裡糧油在中國生產「金龍魚」、「香滿園」、「元寶」、「胡姬花」、「鯉魚」、「巧廚」、「花旗」和「手標」等16個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其中,「金龍魚」家喻戶曉,是中國食用油的知名品牌!

四、娃哈哈

宗慶後與達能打這場娃哈哈商標的爭奪戰可謂時曠日久,關於民族企業和商業信譽問題引來的討論鋪天蓋地。很多人認為支持娃哈哈商標在宗慶後手裡就是支持民族企業。然而卻不知這樣的理解將那個佔有51%股份的達能置於何地?

娃哈哈與達能之爭的根源在於,還是當年對娃哈哈商標的商標轉讓協議,達能提出將「娃哈哈」商標權轉讓給與其合資公司,因國家商標局不批准未果,雙方改簽一份商標使用合同。合同其中一款稱「中方將來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標在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而這些產品項目已提交給娃哈哈與其合營企業的董事會進行考慮。」即「提交合資公司董事會考慮」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標的前提。也正是這一條款,引發了達能的強行收購風波。

最新消息是法國達能集團和娃哈哈集團30日宣佈,雙方已達成友好和解方案,將終止其現有的合資關係,該方案目前尚須得到中國有關政府部門的批准。達能已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和解協議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序。

五、大寶

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大寶」系列化妝品1985年誕生至今,適應了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已 陸續形成護膚、洗髮、美容修飾、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類100多個品種。2007年美國強生公司旗下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佈,已完成收購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購事項已獲得了所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為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中國日化行業可以說是整體淪陷,大寶做為在日化品這塊領域的民族品牌堅持的比較久,但也在2007年再也堅持不下去。

六、蘇泊爾

中國•蘇泊爾集團,是一家由炊具製造開始創業的多元發展的企業集團。公司始建於1994年8月。十餘年來,產業鏈發展勢頭良好,銷售額逐年上升,2006年銷售收入達40億元,比上年增長56%。集團現有員工6600多人。企業總資產30多億元,可持續發展態勢明顯。2002年國家工商總局認定「蘇泊爾」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6年8月14日,法國SEB集團與蘇泊爾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以股權協議轉讓、定向增發和部分要約收購相結合的方式獲得蘇泊爾不超過61%的股權並展開戰略合作。2008年1月,英國勞埃德國際金融週刊報導:Seb SA表示,公司成功完成了對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Supor Co.)的要約收購,目前持有蘇泊爾52.74%的股權。

七、匯源

2008可口可樂意圖收購匯源案曾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內一片嘩然,認為可口可樂有壟斷之嫌。後來我國商務部正式宣佈,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據悉,這是反壟斷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實施以來首個未獲通過的案例。

然而匯源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

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

也就是說匯源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民企。

八、南孚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系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外經貿部重點扶持的出口企業,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福建省重點企業。在中國市場,南孚連續 13年創鹼錳電池「質量、銷量、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同行領先水平。 而南孚品牌對外宣傳也用的是「民族的力量」。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這其中有什麼內幕呢?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Z F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Z F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

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丁曦明總經理回顧時說:「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我們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談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資,南孚的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激動地說:「摩根士丹利是一隻狼,與它合資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摩根士丹利動作南孚的情況並不好,因此幾番轉手。2003年8月11曰,生產「Mach3」剃鬚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佈,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

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衝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閒置著。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

九、白加黑

白加黑的廣告當年做的是人盡皆知。1996年江蘇啟東蓋天力製藥廠開發「白加黑」,銷售曇花一現。1998年銷量大幅下滑。 2000年東盛集團併購啟東蓋天力製藥廠,「白加黑」易主,當年銷售額從2000萬升至2.9億。

2005年「白加黑」銷量達到4個億,成為東盛科技的最大贏利點。2006年10月東盛科技資金危機,欲變賣「白加黑」自保,拜耳與東盛科技簽訂協議。 2008年7月3日雙方正式交割財產,包括生產線、銷售網絡及銷售隊伍全部賣給拜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