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9-28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nmkx.html
 

 10月2日要交一個關於宏觀審慎監管的文獻綜述,這兩天一直忙著看論文。

   寫一點小筆記,宏觀審慎監管這一理論上的新提法,實際上對應的是實際上監管政策的變革。

   理解宏觀審慎監管,則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國的金融政策的用意所在。

    宏觀審慎監管其實早在1979年就被國際清算銀行的人提出來了,只是這一概念被系統化整理然後有大量文獻出來,還是在2009年之後的事情了。那是金融危機剛剛發生之後。

     傳統上,我們都認為只要管住金融機構就行了。但是事實證明,這一看法是不對的,宏觀上的系統性風險,並不是管住金融機構就可以了。因此我們還需要對整個宏觀風險進行管理。

     目前宏觀審慎監管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和週期相關的,其主要的政策意涵是逆週期的調整,比如在繁榮時期調高保證金率等措施。

     另一個則是cross-section的,即對不同的銀行實施不同的監管措施。目前的一種意見是,對於系統性重要性銀行,應該給予更嚴格的監管要求,更高的資本充足率。這更有利於實現金融穩定。

     這正是中國政府現在在做的事情,管住四大行,至於其他的銀行則管的松多了。這正是符合宏觀審慎監管理念的一個措施,事實上,全部都管住,則會產生突然的信貸緊縮,產生連鎖反應,讓整個經濟崩潰。如果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則也可能導致泡沫,最後也導致經濟崩潰。

    最佳的做法正是宏觀審慎監管論述中所建議的那樣:管住系統性重要性銀行,至於其他的銀行,則管松一點。這樣不至於突然崩盤,而是慢慢崩盤,但是由於系統性重要性銀行管住了,崩盤也是可控的了。

    這也正是中國監管當局在做的事情,事實上,壞賬都是在繁榮時期累積起來的,放任民生等股份制銀行發展,鼓勵民間金融發展,其本質是讓民間資本以及股份制銀行來做接盤俠。風險從國有的四大行中甩出去,而讓那些民間資本接盤。這樣說雖然不太好聽,但是這或許正是政策制定者的本意吧。

      我相信壞賬必然會在那一批民間金融機構中爆發,他們接過了國有銀行投放信貸拉動經濟的重任,進行了大量的高風險投資,當問題最終出現時,也就只有他們來接盤了。

     利國利民,值得鼓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