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制度缺失 企業債難成優秀投資標的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5432521
2013-09-26 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陳嘉禾

最近幾年,隨著一些理財產品的延期支付、債券基金的淨值波動,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債券類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事實上,在成熟市場中,單個企業發行的債券可以有很高的風險,甚至不輸於股票。當然,高風險也就意味著高收益,因此美國債券市場才會有人獲得過「垃圾債券之王」這樣的稱號。

企業債的價格由收益率決定,收益率越高則價格越低。那麼企業債的收益率是由什麼決定?現在的企業債券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整體來說,企業債的收益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礎收益率,即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二是信用利差。

從基礎收益率來看,當前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經過一波急速調整,已經突破了4%,處於歷史收益率水平的中上部。不過,考慮到通脹仍處低位,則4%的基礎收益率是否見頂,債券價格是否見底,仍然難下定論。

另一方面,信用利差是國內債券投資者較少關注的一個問題。在理論上,企業債與國債之間的收益率之差即信用利差,應該和經濟走勢負相關。即經濟越好,信用利差越低,反之越高。在美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信用利差這兩項指標,在長期即呈明顯負相關關係。

但是,國內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認識十分缺乏。這種缺乏是典型市場選擇的結果:公開交易的企業債券直到目前為止,從未出現過實質性違約。這也就導致在國內企業債的信用利差與經濟景氣度、PMI之間,很難找到明顯的負相關性。

那麼國內企業債的信用利差的變動由什麼決定呢?主要由稅收和流動性溢價決定,前者是由國債免稅、企業債收稅造成的,後者是由國債的流動性相對更好,而企業債的資質較不統一所以流動性較差造成的。

舉例來說,如果稅收和流動性帶來的10年期企業債溢價要求是20%,那麼當國債收益率是2%的時候,企業債收益率理論上要達到2.4%,信用利差為0.4%。而當國債收益率是5%的時候,企業債收益率理論上要達到6%,信用利差是1%。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信用利差由稅收和流動性因素而非企業信用風險決定時,信用利差理論上應該和國債收益率呈現高相關性,而非和PMI呈現高負相關性。同時,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債的利差不應受經濟景氣程度影響:這正是多年來國內債券市場數據所展現的。

但是,這種企業債的信用風險有一天終將反映到市場價格中來,建立在制度和市場規則缺失之上的價格壁壘注定難以長久維繫,在經濟下行和體制改革的階段尤其如此。這也就意味著,在基礎收益率仍然存在上行空間的現在,從長期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考慮,企業債仍然難以成為優秀的投資標的。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