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金平被控涉入司法關說,演變為一場可能分裂國民黨的政爭◎ 本刊特派台北實習記者 陳韋宏 記者 唐家婕 文晚上8時,向來是台灣民衆收看連續劇的黃金時段。但9月10 日這一天,政治風暴主角、台立法機構最高負責人王金平返台在機場召開記者會,否認涉案。近十家新聞台現場直播,收視人口竟打敗八點檔,吸引超過200萬人目光。 短短一周, 王金平“關說案”爆發,“法務部長”下台、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三度召開記者會重批、國民黨考紀會開鍘、 “總統府”副秘書長請辭、藍綠大佬出面表態、政論節目激辯,從司法案件演變至政治鬥爭,充滿張力。 “關心”或 “關說” 這場風暴始于9月6日,專職重大刑事案件、及查緝領導人、官員貪瀆行為的台灣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 (下稱“特偵組” )召開記者會表示, “法務部長”曾勇夫、 “高等法院檢察署” (下稱“高檢署” )檢察長陳守煌,涉嫌接受王金平與“立法委員” 、民進黨 “立法院”總召柯建銘的“關說” 。 在講究人情關係的台灣社會, “關說”文化由來已久, “關說”意指官員利用其身分影響執法或行政事項,意思類似于說情。台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形容是“台灣民衆深惡痛絕的行為” 。 “特偵組”指出,柯建銘涉及的一件民間投資案,在 “高等法院”推翻一審裁決改判柯建銘無罪後,後者擔心“高檢署”會上訴,于6月初請托檢察長陳守煌勿上訴,並拜托王金平說情。王金平因而在6月底打電話給 “法務部長”曾勇夫與陳守煌,確認是否指示檢察官林秀濤“勿上訴” 。按公佈的監聽全文,王金平隨後在電話中告訴柯建銘, “勇伯(即曾勇夫)說要處理” “林秀濤是勇伯的人” “勇伯跟我說Ok了”等。 最後,檢察官沒有上訴,柯建銘案在今年7月8日無罪確定; “特偵組”據各項證據認定,王金平、曾勇夫、陳守煌涉及說情。 9月6日晚間,曾勇夫請辭獲准。但強調絕對沒有介入說情事件。檢察官林秀濤、檢察長陳守煌也紛紛喊冤。9月8日,馬英九站上第一線,用詞強烈表示,最高民意機關首長為了最大在野黨黨鞭的司法案件,關說“法務部長”及檢察長, “是侵犯司法獨立最嚴重的一件事,也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 ”他要求王金平儘快返台說明。 是非與人情 9月10日,王金平結束女兒在馬來西亞的婚禮返台,迎接他的是上千位支持者及大陣仗的媒體轉播車。 王金平在機場發表聲明,否認非法說情,一面將矛頭指向“特偵組” ,稱其濫權、違法監聽、侵犯 “憲法”保障人民通訊自由權利,且未審先判、趁他出國提出指控;另一面,他強調自己捍衛民主法治的決心與馬同樣強烈,並對罷免馬、分裂國民黨等傳言一一否認。 王金平的作法得到不少藍營大佬、地方派系要角的聲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公開表示,馬英九 “不該用這種不當的方式羞辱他(王金平) ” 。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形容情勢已如同 “大明皇朝” ,由一手掌握黨政大權者開記者會昭告天下定罪。 綠營也向王金平送暖。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指控,馬英九透過不法的監聽手段,竊取最高民意機構首長的通話記 錄,逾越 “憲法”賦予 “總統”應有的職權。柯建銘則用台灣版“水門案”形容,馬英九是為了殺王金平重掌立法機構、殺曾勇夫重掌檢調系統、殺柯建銘重創民進黨。 台灣媒體民調也顯示,民衆對於馬英九在王金平“嫁女兒”之際突襲,感到不近人情;對於“特偵組”是否有權監聽、並向 “總統”報備也有爭議。馬英九滿意度創下新低,僅在一成五左右,直逼2007年陳水扁貪腐案爆發的10% 滿意度紀錄;相反,對王金平的滿意度超過六成,對於柯建銘是否真的涉入非法說情的討論更是少之又少。 民調還發現,過半數的民衆認為是馬英九為了政治鬥爭介入司法,僅兩成認為是基於維護正義展現魄力。 9月11日早晨,馬英九繼續擺出強硬姿態,在國民黨考紀會開始前召開記 者會喊話,定調王金平已不適任“立法院長” ,若國民黨部不做出嚴正處分,“等於是選擇默許司法尊嚴被繼續的踐踏。 ”隨後,國民黨考紀會委員投票決定,撤銷王金平黨籍,讓王金平面臨喪 失國民黨 “不分區立法委員”和五度蟬聯的 “立法院長”身份。 按台灣的選舉制度, “立法院”由73席 “區域立委” 、6席“原住民立委” 、及34席 “不分區立委”構成。前兩者為直接選舉, “不分區立委”則是按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席次。由於王金平屬於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 ,因此一旦在申訴期後仍確定開除黨籍,他將立即失去“不分區立委”身分,也必須離開“立法院”寶座。 王金平只剩最後一搏,他委托律師提出確認黨籍存在的民事訴訟,請求法院立即禁止 “立法院”注銷他 “立委”資格,在處分裁定前,准許他繼續行使中國國民黨黨員職權。 政治鬥爭? 政治上,馬英九與王金平從國民黨主席大位、 2008年總統候選人提名之爭開始,心結存在已久。 如今,兩人分別掌控台灣的行政與立法。一個是要求清廉改革、積極栽培國民黨新勢力,卻一路顛簸的政治領袖;另一個則是八面玲瓏、藍綠遊刃有餘、地位難以撼動的最高民意機關首長。 72歲的王金平來自高雄,從高中數學老師踏入政壇,轉眼已36年。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三位 “總統” 、11位“行政院長” ,王金平14年的“立法院長”身分屹立不搖。南部派系出生的他講究義氣, “很多候選人都欠他一份情” 。 《天下》雜誌稱, “他在選戰中運用過去累積的人脈、金脈,更是無人能及。 ”與宗教界、地方大佬也有深厚關係,讓他有 “國民黨南霸天”的稱號。 由於身態柔軟、懂得斡旋整合,許多重要法案皆在他任內順利通過;此外,王金平堅持不讓行政部門的警察介入立法機構,當在野黨多次抵制議事、霸佔主席台甚至大打出手時,他強硬反對動用警察權,曾讓部分國民黨人士不滿。 適逢幾項重大法案如兩岸服務與貿易協議、核四公投于 “立法院”難以推動之際,王金平 “關說案”爆發,引起外界政爭的聯想,並認為是馬英九與心腹 “行政院長”江宜樺、 “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研擬的整套 “滅王計劃” 。 “解嚴”後,國民黨曾經歷三次慘烈的鬥爭,並都以分裂收場。1996年,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為首的藍營 新勢力,對陣 “統派”的郝柏村與林洋港,最後李登輝順利成為台灣首屆民選“總統” , “郝林”出走籌組新黨,但數年後逐漸泡沫化,2012年 “立委”選戰 全數落選。 1997年,聲勢扶搖而上的台灣省長宋楚瑜與李登輝關係惡化,最後宋楚瑜在2000年出走參選 “總統” ,國民黨則派出連戰參選,最後藍營票源分散,宋楚瑜僅以30萬票數之差敗給陳水扁。隨後,宋籌組親民黨,聲勢曾一度逼近國民黨,但如今在“立法院”僅剩三席。 第三場政爭,李登輝成了被鬥的對象,黨內將“總統”敗選矛頭指向李,最後開除其黨籍。李登輝帶走黨內本土派勢力,2001年成立台聯黨,正式與國民黨決裂。 事至如今,王金平的“關說案”逐漸演變成第四場國民黨內鬥,馬英九帶領的新勢力,對陣被其亟欲切割的國民黨舊勢力,將從政策推動一路影響到國民黨在2016年大選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