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轉載)中藥材遭遇污染困局 「道地藥材」不再地道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xuz.html
  目前藥材市場上基本已經買不到不用硫磺燻蒸的當歸、黨參等藥材了。這陣子對國內17個藥材市場的調查結果用藥監局長吳湞的話來說是「觸目驚心」,怎麼辦? 
  「藥材好,藥才好」。這不單是一句簡單的廣告語,對於國內中草藥企業而言,更意味著質量和安全。

源頭難題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儘管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但中藥材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甚至在某些品種上變得越來越嚴重。
  「中成藥的療效直接由中藥材決定,而中藥材的品質好壞則由土地、雨水、氣溫等因素共同決定,如果大家擔心西紅柿被打了激素、韭菜用了殺蟲劑,為什麼會覺得同樣生長在土壤裡靠天吃飯的中藥材就有理由安然無恙呢?」昨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
   入秋時節,自北向南,全國有土地耕種範圍內,作為經濟農作物生長在田間地頭的近千種中草藥,已先後進入到各自的成熟收穫期。
  從田間收穫、粗加工,交由收藥的商販或送到附近的交易市場,經過又一輪的挑選和裝揀,運輸至上千公里之外的製藥工廠,一種草藥真正實現其藥用價值的一生才剛剛開啟。
  「中藥材經過必需的炮製工藝,將最大的藥效激發出來並加以保存,然後按照不同用途被製作成不同的產品和劑型,但歸根結底,最關鍵的兩個步驟,一是藥材,二是炮製,先天的藥材因素佔了更大的成分。」上述教授表示。
   而這一點,也正是讓許多中醫界老專家們心焦的關鍵所在。
   來自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我國被進口國拒之門外的中藥產品中60%以上因「綠色壁壘」,我國出口美國、日本、歐盟、韓國和加拿大的食品受阻總計達2298批次,其中,植物源性中藥材受阻85批次,特殊膳食受阻79批次,動物源性中藥材受阻24批次,以上三類產品佔總受阻食品的8.1%。
   受阻原因則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重金屬、農藥/獸藥殘留、化學物質污染、包裝不合格等,其中重金屬及農藥殘留限量超標尤為嚴重。
   事實上,嚴格控制重金屬、農藥殘留,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對重金屬、農藥殘留的控制較晚,這使得出口企業無法從根本上監控中藥的重金屬、農藥殘留,而且很多企業也還沒有掌握國外關於植物藥重金屬、農藥殘留標準數據,以致出口屢屢受挫。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4月起,日本決定繼續執行有關人參等5種中藥材農殘標準,同時計劃對甘草、黃芪等15種中藥材農藥殘留標準進行重新設定;而韓國也公佈了中藥重金屬與農殘許可標準與檢測方法——在中藥材主要出口國不斷提高進口標準的背景下,中國以農戶耕種方式培育的中藥材安全問題再次被敲響警鐘。
   一家NGO組織近日公佈的《中藥材農藥污染調查報告》顯示,通過對全國9個城市(包括香港)的9家連鎖中藥房所售藥材的23種65個樣本進行農藥殘留抽檢,包括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仁堂藥店、云南白藥大藥房有限公司、湖南九芝堂零售連鎖有限公司等藥店購買的65種中藥產品,檢測結果顯示,共有48個樣本檢出農藥殘留,其中26個樣本檢出6種已禁用農藥的殘留,其中包括甲拌磷、克百威、涕滅威等高劇毒農藥,佔總樣本量的40%。
   由於我國對中藥材最大農藥殘留量標準的規定數目非常有限,參照歐盟農藥最大殘留標準發現,部分樣品農藥殘留超標數十甚至數百倍,其中,同仁堂(北京)的三七花中檢出甲基硫菌靈殘留量為51.6毫克/千克,超標500倍。
  「中藥材與化學農業模式下的其他農作物相同,病蟲害的防治嚴重依賴化學農藥的使用,這是導致中藥材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上述報告稱。

「道地藥材」也中招
  「中藥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了防止病蟲害和增加產量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土地農藥和重金屬殘留、藥力下降、毒性增大,一些用了幾百年的(經)驗方收不到療效,很大程度上是源頭的藥材環節出了問題。」上述教授說。
   該教授向記者介紹,更嚴重的是,不只是一般中藥材,近年來,即便是中藥中代表最高品質的「道地藥材」,出現質量不穩定和藥力下降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臨床上一些很有聲望的老名家,也經常會遇到開方療效不如從前,甚至『吃不準』的狀況。」他說。
   中藥文化中一直強調「道地藥材」,即傳統中藥材中具有特定的種質、產區或特定的生產技術和加工方法所生產的中藥材,杭州白菊、四川貝母、淮山藥等「地名+藥名」道地藥材的命名方式,已經成為公認的質量可靠、性能穩定、療效確切的代名詞。
  「和農業作物一樣,中藥材種植也是一個很脆弱的行業,不僅直接受天氣的影響,更依賴當地水土資源,」前述教授表示,「土地面積縮減,工業化帶來的廢水流入土地、廢氣污染空氣,廢渣更是直接埋進土壤,毀了中藥材的根基,種出來的藥材怎麼會和以前一樣?」

標準技術落後
   事實上,由於中藥材農藥和重金屬等問題愈演愈烈,我國借鑑國際種植業經驗,在2002年實施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通過對一些中藥材生產基地認證,嚴格控制農藥使用,保證優質藥材種植和供應。
  「初衷是好的,但是距離國家希望達到的『零農殘』還相差很遠,國家在政策上也沒有充分體現優質品種的鼓勵扶持。」華北某GAP種植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種植中心是國內第二批加入GAP種植基地的,「當時的想法是覺得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提早加入既可以保證產量,也可以提高質量,給自己供貨的同時給別家供貨,一舉兩得,而且當時政策承諾說會考慮在產品定價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上述負責人說。
   但隨後的狀況並不完全符合他的預期,2006年下半年開始,持續的乾旱造成大面積的病蟲害——「農藥用少了根本控制不住,蟲子到處爬。」他說。
   而分片承包給當地農戶種植的部分也因為收益不好,減產很厲害,大家慢慢沒了當初的熱情。
   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對於GAP的描述中,該法規是以「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國際化標準為終端標準,規定了中藥種植、採收、包裝、運輸等環節的質量要求。對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對不同中藥材的種植規模、生長期做出了嚴格限制,還規定中藥材產地應符合國家生態標準,如「藥材的灌溉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等。
   中藥GAP認證的目的在於運用規範化管理和質量監控手段,保護野生資源和生態環境,堅持「最大持續產量」,實現中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這項政策至今已經11年了,效果是有的,但是以往是鼓勵為主,現在的狀況下,有必要強制執行了。」前述專家表示。

   國家藥監局原副局長、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主席任德權介紹,如今國家對中藥企業實施GAP,以鼓勵為主,並不是強制性的。今後需要「扶持優質企業,實現優質優價」,對於不符合GAP規範的企業,即使認證通過了,也要堅決淘汰。

   任德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下一步,對于禁用農藥的生產和流通,監管部門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從源頭上堵住其進入中藥生產的可能性;鼓勵中藥企業和農民對接,按照企業的需求下訂單,從源頭把控材料安全;鼓勵大企業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或者共建共享,形成一兩個貨源基地,以穩定貨源。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近日向本報發來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中藥出口上升勢頭迅猛,出口金額14.91億美元,同比增長22.49%,呈量價齊升態勢,增量來源於提取物和中藥材出口的大幅增長。


   但細究原因不難發現,中藥材近兩年來的國內價格連續上漲,主要是因為國際客戶尤其日韓及東盟客商在去年減少了採購量,導致今年上半年庫存下降,而加大了採購量,同時刺激了價格的進一步上揚。但是,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問題仍然是我國中藥出口和國際化的最大障礙。

   資料顯示,在農藥多殘留分析技術方面,美國FDA的多殘留檢測方法可檢測360多種農藥,德國的方法可檢測325種農藥,加拿大多殘留檢測方法可檢測251種農藥。

   相比之下,我國雖然可以對中藥材中的一些劇毒農藥,如六六六、DDT及部分有機磷類等24種農藥單體進行檢測,但一些在中藥種植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農藥還涉及很少。就涉及的中藥種類而言,我國關於有害殘留物進行相關研究的中藥材種類還不足百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