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家和艾回,都是人販子生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288.html

1:見山

曾聽說一句話:媒體就是人販子,消費當事人,販賣媒體人。

一切行業到最後,都是做人的生意。這話看著腔調十足,道理還是有幾分的。

如果剝掉那些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自怨自艾自我得瑟的外殼後,媒體業其實和娛樂圈差不多,都是賣人。

2:造星

前段時間,我和雷鳴(搜狐新聞客戶端:IT怪獸)聊自媒體,聽到一個案例,很有感觸。

日本有家獨立唱片公司,艾回(AVEX),它被稱作是偶像生產工廠。

艾回有三套法寶,奠定造星大佬的地位。

寶貝一,是旗下叫A-nation的巡演機構。在日本的所有縣城都鋪設有新幹線,大部分新幹線附近有A-nation的舞台,室內或者露天。一個藝人,只要帶著他的單曲巡迴走一遍,一天一個縣,甚至一天三個縣,就能迅速試出來這藝人行不行:該如何修正產品、用戶是否喜歡、是該大力推廣還是冷藏。

寶貝二,是超高效率的製作分發能力。早在2005年的時候,艾回就用上了4G的寬帶,固態硬盤,別人用一週才能趕出來的MV,艾回一天就可以完成,這是一流硬件和高速流程的效果。根據巡演獲得的反饋數據,迅速上線上電視上各種渠道。

寶貝三,是完善的經紀人模式。國內的幾張紙就能打發,他們的合同則要上百頁。路上能不能合影,隨便簽名成不成,都被規定得很細。

 

3:基建

艾回的案例,我最近逢人就講。

科技圈是被媒體過度消費最嚴重的領域。娛樂圈則是媒體路徑走得最通透的領域。

艾回的這個新幹線小舞台模式,多少有點如今自媒體風行的那一點意思:是個人都可以被拉出來溜溜,門檻低,場子多,反饋快。

微信搭的小舞台,一度曾有制霸全國的勢頭,不過在全面「去媒體化」後,效果極佳——我的公共賬號「潘越飛」打開率應聲下滑了一半。

沒了張屠夫,也不能吃帶毛豬。搜狐、網易、百度、360紛紛接棒,都在推自媒體,這些都是好事,小舞台建的越來越多,海選人群基數才能越來越大。

4:機器

回過頭來再看艾回,小舞台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它只是個挑苗子的平台,不是個運作的平台。

所以現在各大網絡巨頭爭做自媒體,看著熱鬧,其實效果一般,微信是佔了個好天時,想再複製基本沒戲。以後自媒體會是標配,僅此。

真正紅起來的,還是需要那個超高效率的製作分發能力。一切的影響力變現,只有在這個階段才成氣候。

可惜,大部分媒體習慣被新聞推著走。你讓他幫忙發發軟文問題不大,你讓他弄清楚啥叫製作啥叫包裝,難如登天。

等到哪一天,隨便一丫頭片子,放進小舞台演上半年自媒體,被證明潛質足矣後放進造星機器,紅燜清蒸爆炒一頓,一年後被稱為互聯網公主,那這機構就算真成事了。

我前幾天招運營的小夥伴們,就是想試著摸石頭,目前還沒過河,僅僅嘗了水溫,牛皮就不吹了。

5:粉絲

同樣是人販子的生意,我剛才說的是賣媒體人,也有賣當事人的。

內容下滑,渠道失利,雜誌的日子越來越難,聽聞某知名雜誌銷量已經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

這幾天鬧得風風火火的《創業家》雜誌,算是轉型步子邁得大的。

微博一轉,黃金萬兩。十萬本雜誌和十萬瓶酒就在微博上送出去了。表面看是逆風飛翔,不顧印刷成本,非要虧錢博眼球。

但在內部的邏輯中,是另外一個解讀:雜誌不是盈利產物,而是粉絲見證物。媒體盈利點在於粉絲經濟的打造,雜誌內容服務於粉絲,雜誌越多就是粉絲越多。

仇勇寫了篇《牛文文:媒體要創造粉絲經濟》發在搜狐新聞客戶端,我喜歡裡面的一句話「我們這個行業整體出了問題就在於,明明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非得要第三方買單。」

一個醫生哪怕只是面對五千名患者,只要用自己的信息服務到了他們,就是價值,何必附庸於腐朽的機構。

誠然,創業家雜誌的改變不容易,但不是最佳形態,因為它依然在用離線的、不好使的固化物提供服務。這裡多少還是有一點文人的情結與執拗。但它的反思,一葉而知秋,依然有價值。

6:深信

其實,無論是艾回的造星模式,還是創業家的粉絲模式,都是深信個體的力量,這是最關鍵的東西。

模仿微信的產品設計,打出自媒體的名頭,都是皮毛。

媒體就該賣人,因人而生,因人而盛。

7:念頭

 最近身邊的很多媒體朋友,都離職轉型了,要麼PR,要麼PM。問是為啥,「累感不愛」。

問過不少在職的媒體朋友,九成都是心懷悲傷,越是資深,越是失望。

別跟我說老媒體還在賺錢,還能養活人。哀莫大於心死,無論表面硬撐的多風光,從業者的失望就是最大的信號:必須改遊戲規則了。

無論是艾回的模式,創業家的變化,還是搜狐的摸索,都是希望殺出條血路,順天時,合地利,得人和。

昨天看到一篇搜狐同事翻譯的文章,叫《新聞業進入黃金時期》,提到了包括「1信息傳遞空前順暢、2優質新聞數量前所未見、3所有記者幾乎可以迅速而直接地接觸到地球上的每個人 4、媒體準確性和「共識知識」多於以往」等十二條觀點(回覆「黃金」可查看全文),有強心針的效果。

媒體依然有其價值,只要順著風小步快跑就好。

我有個被許多人嘲笑的念頭:以後,六十歲的大爺大嬸們,還是能幹媒體的活,有人喜歡,自己也樂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