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urface銷量低迷,微軟轉型受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548.html

8月5日,微軟將Surface Pro根據64GB和128GB型做了不同的降價。降價地區覆蓋五個主要市場。

此前,微軟剛將Surface RT價格下調150美元,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微軟Surface很是坑爹,上季度微軟在Surface RT上出現9億美元減值虧損。微軟表示,Surface平板電腦從發佈以來獲得8.53億美元收入,但Surface RT存貨調整支付了9億美元,為Windows8和Surface打廣告花費了8.98億美元。

8.98億美元的廣告費可謂大手筆,原因是微軟對於Surface寄予厚望:蘋果在平板電腦上如此成功,微軟希望Surface能夠分得一杯羹。

微軟這一判斷當時看似十分正確,在微軟推出Surface前的2011年,筆者採訪很多OEM硬件廠商,比較一致的判斷是「在七寸以下的小屏(智能手機)市場,iOS、安卓兩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微軟沒有機會;在七寸以上的大屏(平板電腦、超級本等)市場,機會屬於微軟。」

這一判斷有兩個理由,一是包括平板電腦上的大屏應用是PC的延伸,微軟在PC端擁有絕對統治地位;二是平板電腦領域蘋果iOS佔據超過95%以上的市場份額,屬於競爭不充分,極度不穩定的市場結構。

微軟也是基於這一理由進軍平板電腦市場。當然,微軟進軍電腦市場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微軟OEM合作夥伴推出的平板電腦大多粗製濫造,市場口碑極差,長此以往,微軟Windows的平板市場就要斷送了。

兩年後往回看,當時的兩個判斷都錯了,一是平板不是PC應用的延伸,而是觸控體驗的大屏化,優勢在iOS與谷歌安卓;二是在市場格局由不穩定的單級向穩定的多級發展過程,機會屬於谷歌安卓,而不是微軟。

不僅坑爹了,還坑了親戚。在Android、iOS的打壓下,微軟surface原本是微軟生態圈中開發商們的希望,現在這一希望落空了。OEM廠商、開發商是微軟生態圈的夥伴,算是微軟的親戚,微軟Surface也坑了他們。

微軟Surface失敗,微軟生態圈中也有人高興,特別是OEM廠商。當微軟決定推出硬件產品Surface時,PC品牌廠商很不高興:這不是和我們搶飯碗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很多PC品牌廠商倒向Android,推出Android平板。

沒撈到錢,還失去了合作夥伴,微軟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PC廠商卻似乎被微軟逼到了正確的道路上,在平板電腦市場,Android正在蠶食iOS的市場空間,一批PC廠商實現快速增長。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本週二發佈的數據,聯想今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上升至150萬台。

在「新PC」市場(即台式機+筆記本+平板市場),佔據12.9%的市場份額,逼近這一市場的老大蘋果,排在三、四、五位的是惠普、三星與戴爾。

微軟為什麼要搞這個坑爹的Surface?微軟希望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戰略卡位,二是由一家軟件公司向一家服務與設備公司轉型。

戰略卡位這一目的算是部分實現了。在平板電腦市場,Surface RT在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之外,獨自創立了一套Windows+ARM的生態系統,鑑於平板電腦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處在高速增長期,且有可能繼續衝擊微軟所在的傳統PC市場,所以微軟必須要在此領域有自己的位置。

去年10月,微軟宣佈向「服務與設備公司」轉型,在這一轉型戰略中,Surface與Xbox是兩大支柱,Xbox是傳統硬件業務,Surface是硬件業務的新希望。Surface折了,微軟向「服務與設備公司」轉型還能繼續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