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志雲穿櫃桶王征搶爛攤無綫亞視鬥混賬

2010-03-18  NM





上週四,在內地地產商王征高調宣 布入主亞視的同時,廉政公署突然展開代號「威遠」的行動,拘捕無綫業務總經理陳志雲,懷疑他利用職權協助其「同性好友」兼助手叢培崑,取得無綫合約及逼藝 員減價演出,連日來有過百藝員助查,震驚全城。

一手炮製《志雲飯局》捧紅自己,去年更入選奧運火炬手的陳志雲,風頭一時無兩,但終因涉嫌 「穿無綫櫃桶底」,而觸怒「六嬸」方逸華,不惜聯同廉署清理門戶,令愛將一夕間成為棄卒。

另一邊廂,亞視「改朝換代」的戲碼亦踏入高潮,準 老闆王征風騷「返工」,股東查懋聲與蔡衍明的「羅生門」官司才展開。兩台高層、股東輪流粉墨登場,炮製電視圈大龍鳳,比任何一套劇集更精彩。

上 週五晚上,被廉署扣留達四十小時的陳志雲,乘坐由司機駕駛的銀灰色七人車離開廉署,迅即被數十名記者包圍。戴着鴨嘴帽及口罩的陳志雲,膠框眼鏡後的雙眼, 憔悴無神。上週三,如常身光頸靚現身錄影新一集《志雲飯局》的陳志雲,仍堅持否認失寵及辭職之說,翌日竟成為廉署的座上賓,更被網友譏笑為《志雲皇家飯 局》。

與陳志雲同時被捕的,還包括當紅節目監製錢國偉、市場及營業部業務拓展主管陳永孫、藝員寧進,以及陳的助手叢培崑。陳志雲及陳永孫涉嫌收受叢培崑利益,助 其奪得無綫綜藝節目的製作合約,另陳志雲更與錢國偉涉嫌向藝員「壓價」,從中賺取差價。消息指,導火線正是去年十月在澳門舉行,由叢培崑旗下公司「思潮」 製作的《翡翠歌星賀台慶》,這個賀台慶節目,由何猷龍旗下的新濠國際贊助,並透過「思潮」與無綫接洽;據知廉署正向新濠方面搜集資料,調查陳志雲是否刻意 安排「思潮」與新濠接洽,令無綫被「思潮」食價。

六嬸清理門戶

協助六嬸「清理門戶」的幕後總指揮,正是去年九月獲擢升為集團 總經理的李寶安。李寶安上位後,陳志雲的權力便逐漸被架空。近月來,陳已沒有參與多個節目部的製作會議,原本由他負責斟洽員工加薪及工會的問題,亦改由李 寶安負責。今年一月,李寶安更突然去信客戶,引用《防止賄賂條例》,強調無綫員工不可代表公司收取任何利益,更表示若客戶發現有人收取利益,應聯絡他本人 或助手。與此同時,無綫方面亦利用傳媒,令「志雲失寵」的消息甚囂塵上。

其實,陳志雲已於今年一月正式請辭,希望五月辭職生效後,可以全身 而退,並向市場放風另覓高就,包括曾經上過《志雲飯局》的城市電訊的王維基,傳聞曾有意聘用陳志雲。但這時廉署早已收到線報,並展開調查。消息指,主動 「放料」予廉署的無綫,其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早前曾約見廉署專員湯顯明,商討事件的處理方法。

至上週四,陳志雲被捕,全城震驚,有備而來的無 綫,反應異常「高調」。除主動向傳媒證實被捕四名員工身份,更派出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做發言人,對傳媒有問必答。反觀○三年,廉署展開「舞影行動」,拘捕 無綫助理製作總監何麗全及《勁歌金曲》監製陳家倫,無綫不但拒絕評論,更在拘捕行動兩日後,才披露二人僅調職,並無暫停職務。是次,無綫即時劃清界線,將 陳志雲等人停職,連陳的網誌亦被刪除,對這位「代言人」不留半分情面。

攬助手惹禍

陳志雲一夕間由天堂跌入地獄,「禍源」正是 他一直極力扶持的助手叢培崑。雖然二人屢次傳出「斷背」緋聞,但陳志雲對叢仍照顧有加,出雙入對。二十八歲的叢培崑,警員出身,離警隊後,○七年成為陳志 雲助手,陪伴出入。泊到好碼頭的叢培崑,野心越來越大,○八年中起開設多間公司「搵真銀」。其中○八年六月成立的訊偉,註冊地址正是陳志雲位於亞皆老街的 住所雅麗居。之後,叢再以「思潮」為名,先後成立廣告製作、娛樂及出版等多間公司,除製作去年舞台版的《志雲飯局》外,更為陳志雲出版多本飲食書籍,以及 承辦《翡翠歌星賀台慶》及《澳門小姐》等無綫大騷。

陳志雲除涉嫌將無綫生意益自己友外,廉署更懷疑有人以陳志雲的名義「拍膊頭」邀請小生花 旦,免費或象徵式收數百至一千元利是出席活動,另一方面卻收取廣告客戶可觀費用,從中謀利,至今已有過百藝員接受廉署問話,包括當紅花旦佘詩曼及楊怡等。

其 實,無綫高層涉嫌「落格自肥」,早有先例。○六年離職後,曾轉投亞視的前總經理費道宜,旗下公司便多次遭無綫入稟追數。當年,有六叔「契仔」之稱的費道 宜,用自己及女友金燕名義,聯同無綫,成立公司新視綫,代理內地廣告,但事後懷疑沒有依約分賬予無綫,鬧上法庭。另外,金燕的內地公司—天視,向無綫買入 《流金歲月》及《有情歲月》等劇集的版權,在內地播放,亦懷疑沒有支付版權費,被無綫告上法庭。方逸華接手無綫後,涉及多條「爛數」的費道宜亦「冇得留 低」。已是無綫高層的陳志雲,對此事的來龍去脈比誰都清楚,可惜未能吸取「前車之鑑」。

節目叫座得勢忘形

曾在訪問中表示「人 生無甚風浪」的陳志雲,政務官出身,後轉職商台,九四獲無綫高薪挖角,事業一直平步青雲,更於○四年升任業務總經理,成為「六嬸」方逸華出掌無綫後的頭號 愛將,出入均將陳帶在身邊。

而陳志雲的揚名作,就是○五年買入韓劇《大長今》,引起全城熱潮,更創下五十點的最高收視,陳志雲開始以「代言 人」身份頻頻接受訪問。○六年,無綫收費台啟播,陳志雲一手策劃新節目《志雲飯局》,親身上陣,訪問城中名人,成為城中熱話,連特首亦是座上客。同年推 出,由陳志雲讀旁白的《向世界出發》,亦叫好叫座,令陳的得寵指數及知名度均直線上升。

沉醉於名氣中的陳志雲,開始「忘形」。○八年陳力主 開拍台慶特備節目《冰天動地》,更親身到北極拍攝外景,由於支出龐大,六嬸並不欣賞,但陳仍一意孤行。此外,電視廣播○九年中期的盈利只有三億三,大跌三 成四,而去年無綫在處理六四新聞、工會問題及唱片版稅等事,俱未如理想,形象受損,令陳志雲逐漸失去六嬸的寵信。

悍將李寶安上位

陳 志雲被捕後,其管轄的業務,已由李寶安接手,新一代無綫「大內總管」之位更加穩固。李寶安作風低調,會計師出身,是行內公認的財務高手。五十四歲的他曾於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達十年,後加入麗新集團,一做十九年。○○、○四年李寶安先後兩次協助負債百億元的麗新系重組,減債逾七十億,脫離負資產,極得已 故主席林百欣信任,視為左右手。林伯的長子林建名說:「李寶安喺麗新時候好做得嘢,林建岳都靠晒佢,佢做會計出身,對數字好敏感!」

李寶安 更曾創下電視界神話,九二年,時為亞視大股東的林百欣,眼見亞視年年燒錢,便欽點李寶安進駐亞視救亡。電視業「初哥」李寶安,奇蹟地將亞視扭虧為盈,其間 亞視打造出一連串人氣節目,包括時事節目《今日睇真D》,當時負責製作該節目的前亞視高級副總裁余詠珊表示,李寶安用一年便掌握電視業運作。「佢好勤力, 每日都睇晒亞視的節目,同我哋做檢討,當時亞視搶到市場三成的觀眾。」

現任亞視股東陳永棋亦對李寶安有「高度評價」,「我識咗佢十幾年,又 打得又識計數,佢幫林伯打理亞視,有錢賺,係亞視最輝煌的年代。」陳永棋說。

○七年二月,李寶安「空降」無綫,出任財務及行政總經理,與負 責節目部的陳志雲及廣告部的鄭善強平起平坐。數口精叻的李寶安,與近年致力「鍊數」節流的「六嬸」方逸華,一拍即合。去年九月,再升任集團總經理,凌駕於 陳志雲等人,繼「叛臣」費道宜及棄將陳志雲之後,成為無綫新一任大內總管。

王征搶爛攤

當無綫捲起一場廉政風暴的同時,本週二 亞視股東蔡衍明入稟控告亞視大股東查氏兄弟違反董事誠信及責任一案則進行預審。蔡衍明在本月四日單方面申請禁制令,禁止亞視部分股權交易活動,當中包括禁 止亞視發行兌換價低於每股 二點四七元的可換股票據,以及禁止查氏行使可換股票據。

由於禁制令可能令查懋聲在這段時間出現潛在損失,故法庭 要求蔡衍明先向法庭支付二千五百萬元保證金,供法庭存檔以作保障。案件將於下月初正式開審。

至於新股東王征,上週四便於北京高調舉行記者 會,與五大國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記者會上王征揚言要「老老實實在香港大埔工業邨,把亞視搞起來」,本週一便坐言起行,坐的士到大埔亞視廠房,出席亞視活 動。

親信入局鴻圖大計

據知這已是王征第三次現身大埔亞視廠房,去年他曾到亞視出席亞洲小姐選舉及到來開會。由於蔡、查二人出 現訴訟,加上王、查股權交易尚未完成,也未向港府遞交股權申請,因此王征拒絕透露入股金額與股權數目,亦只能以「特別嘉賓」及「義工」身份現身亞視活動。 「我的身份尷尬,我的頭未過去(亞視),身體已經過去了,不過那怕將來只有百分之一股權,我認為這義工生活,也是很值得的,永不後悔。」

雖 然在亞視未有名分,但他已委派四名親戚入主亞視董事局做替任董事,當中包括姓盛的,據亞視中人透露,其中兩人是王征的外甥和姪兒。王征對於亞視的發展大 計,謂會跟亞視行政總裁胡競英向內地提交報告,爭取在中港兩地開設普通話頻道。

股東輪流損手離場

自言跟亞視前股東林百欣十分 熟稔的他說,林伯經常向他詢問有關大陸項目的意見,二人不時在林伯長沙灣的辦公室一起吃漢堡包。「林伯在亞視虧了七億,他說他做生意從來未蝕過那麼多的 錢!」

其實不單是林百欣,將亞視股權售予王征的查懋聲,據聞○七年與其他股東注資亞視的八億元,一年多內已經花光。當時查懋聲以電視廣播前 董事總經理費道宜出任亞視行政總裁,費道宜再大手向無綫挖角,電視廣播前董事總經理何定鈞亦倒戈加入亞視做營運總裁,並邀得陳彥行、劉綽琪及王賢誌等藝員 過檔。就連亞視台徽都要重新設計,又豪花四億元增設多條標清及高清頻道。「洗腳唔抹腳」令亞視資金「乾塘」,已投資過千萬的重頭劇,由無綫前金牌監製鄧特 希拍攝,吳啟華及蘇永康主演的《法網群英》等劇集均告爛尾。

就算去年初旺旺主席蔡衍明入股亞視,亞視資金仍然緊絀,去年已裁員二百多人,並 終止廿四小時新聞頻道及上海新聞中心,為解燃眉之急更要多次發行可換股票據集資,甚至一度瀕臨清盤邊緣。

來自紅色家族

今鋪入 股亞視的王征,似乎財雄勢大,亦比以往任何一個亞視股東都要根正苗紅。王征本姓盛,是清朝巨富盛宣懷堂弟盛葵蓀的曾孫。盛宣懷曾創辦首家中國人辦的商業銀 行「中國通商銀行」,又成立首間官辦的北洋大學堂,有「中國近代工業之父」之稱。王征父親盛毓南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後來在蘇北解放區認識八路軍女幹 部王雲飛,結婚後生下王征, 由於當時中國首富的後人投奔革命,並且與八路軍結婚生子非常轟動,為隱藏王征身份,王征遂跟隨母姓。現時王征旗下,在深圳上市的榮豐控股,董事之一便是其 姐姐盛小寧。

王征還有一位後父,就是在抗戰期間歷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的舒同,他在八二年跟王征母親結婚。舒同原為書法家,以創立「舒體」聞 名,曾被毛澤東喻為「馬背書法家」,又有「黨內一支筆」美譽。四九年解放後,舒同出任華東局常委兼社會部長、宣傳部長、軍區政治部主任, 主管意識形態和文教宣傳工作。四九年中共本打算「武力解放」台灣,當時便秘密選中舒同做首任台灣省委書記,後來美國介入兩岸局勢,中共最終未能成功攻打台 灣,舒同才未有上任。

隻身來港炒樓

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專修俄語的王征,九○年放棄正攻讀的碩士學位,隻身來到香港工 作, 曾任香港環宇公司中國部經理,後來成立公司投資地產,自言在一年內大賺二百萬港元。本刊追查他的「戰績」,發現他九七年購入的五個嘉湖山莊,曾賺過百多萬 元,而九九年購入的四個紅磡海逸豪園單位,則共蝕四百多萬,又不見得他投資有道。之後他再投資上海的「動遷房」,聲稱很快累積以億元計的財富。九八年當北 京申奧尚未成功, 他已經在北京投資首個以運動為主題的社區「榮豐2008」,聘請了前奧運冠軍樓雲擔任行政總裁,其後又推出全國第一個針對年輕人市場,以酒店式小單位為綽 頭的樓盤「非常男女」,結果四日內大賣八百個單位,打破北京商品房銷售紀錄。

除了房地產,他曾參股長沙市商業銀行,○四年又以四點五億人民 幣入股北京銀行,到北京銀行上市後減持套現六十億。現任全國政協、全國青聯常委的他,已取得香港身份證,基本上符合政府規定,本地免費電視台要由香港人控 股的要求,他又時時重申買亞視並無官方介入,並強調自己具香港情懷,要將亞視打造成代表香港良心的電視台:「我來香港十九年了,我是典型香港培養的……在 大陸沒人當我是大陸人,都當我是香港人。」似乎想淡化亞視作為另一個中央電視台的味道。

過氣韋公公陳志雲簡歷

年齡:50歲

家 庭:未婚

作風:高調,出名貪靚姿整,曝光率不遜旗下藝員,多次傳出斷背緋聞。

77年:九龍聖芳濟書院預科畢業,考入香港大 學,主修英文系。

81年:以一級榮譽畢業,獲政府取錄任政務主任(AO)。

84年:毛遂自薦應徵港台DJ,開始以藝名韋家晴 開咪,曾主持《每一個晚上》及《晨光第一線》等節目。

87年:派駐英國,參與居英權游說工作,回港後曾任職多個政府部門。

92 年:獲俞琤挖角,辭去影視處副處長職位,轉投商台。

94年:加入無綫任節目部總監

02年:升任業務助理總經理

04 年:升任業務部總經理,經常陪伴方逸華及邵逸夫

出入,有「六嬸」契仔之稱。

06年:無綫生活台啟播,陳志雲為自己度身訂做 《志雲飯局》,以親身訪問城中名人為賣點,藝人陳寶珠、特首曾蔭權及歌星鍾欣桐等均曾為座上客。

08年:獲選為北京奧運香港區火炬傳遞手, 在青馬橋一段傳送聖火,其扭擰跑姿成為網民笑柄。

10年:失寵傳聞甚囂塵上,上週四遭廉政公署拘捕,扣留四十小時後獲釋候查。

新 紮大內總管李寶安簡歷

年齡:54歲

家庭:已婚

作風:低調,財務高手,出手快夾狠。

87年:加入 麗新集團,之前曾於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任職會計師達十年

91年:出任麗新製衣(現稱麗新國際)董事

92年:獲當時亞視大股東 林百欣欽點,出任亞視行政總裁,96年離任

00年:出任豐德麗行政總裁

03年:出任麗豐控股執行董事

07年: 轉投無綫,出任財務及行政總經理

09年:升任集團總經理,凌駕陳志雲

10年:陳志雲被廉署拘捕停職,職務由李寶安接手,取代 陳成為方逸華「頭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2

酒樓大王混賬$2,000萬

2012-1-5  NM




在百樂門、新光、肇順河鮮等廿三 間分店當董事的酒樓大王李國雄,身兼廣東社團總會及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更是肇慶市政協常委,由於名堂響,吸引不少政協成員入股其管理的食肆。

本刊接獲舉報,李國雄涉將酒樓資金私自撥走,單是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他已移走二千多萬元,但股東全不知情,廉署及警方已介入調查。

「我本來不認識李國雄,一齊去肇慶開會(政協),先知佢係新光集團董事。佢張卡片有十幾廿個名堂,又係中總會董,又係廣東社團總會會董……而家仲係特首選 委會商界(第二)的當然委員,有份選特首o架。」一名經營地產的肇慶市政協委員向本刊記者爆料。

這名肇慶政協說,起初以為李國雄是大慈善家:「平日見佢(李國雄)好慷慨,成日請我哋班港澳委員喺佢名下啲酒樓食飯聚餐,又成日捐錢去內地賑災,小至消防 大使,大至四川地震,佢都無托手踭;加上佢係政協常委喎,一定要有番咁上下家底先可以上到去做常委;所以當佢○七年一吹雞,問我哋班政協有無興趣夾份投資 開酒樓,我哋個個都信佢,每人至少夾一百二十萬元,十幾人就咁夾咗一千六百幾萬,開咗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

夠派頭

這位政協眼中的大慈善家、政協常委,正是百樂門宴會廳、肇順河鮮及新光三大酒樓集團共廿三間分店的董事李國雄。人稱酒樓大王的李國雄,據飲食業中人說,六 十年代與父親開白鐵鋪,有時會幫一些酒樓打造不銹鋼廚具及冷氣風喉等維修工程,因而與經營飲食業的胡珠認識。後來白鐵鋪生意不及大工廠,李國雄遂懇求胡珠 帶他入飲食界,並於八○年以數萬元入股創辦新光酒樓,當起董事,自此憑新光酒樓董事身份扶搖直上。他為人闊綽,經常請商界朋友到酒樓食飯,後來更以新光董 事身份,進身為中華總商會的代表成員;更在青島和故鄉肇慶開酒樓。李國雄於九七年當上肇慶市政協,○二年更升為政協常委。由於人面廣、銜頭多,許多人紛紛 埋堆投資。而李國雄除了搞新光,在○七年再發展百樂門宴會廳及肇順河鮮。百樂門和肇順現共有十五間分店,分布港九新界,還有一間在廣州。本刊翻查每間百樂 門及肇順的公司登記,均發現股東雖不同,但都由李國雄擔任常務董事。他雖然是酒樓集團眾多小股東之一,沒有絕對控制權,但他擔任旗下多間酒樓的常務董事, 令他變相對集團有實際控制權,根據集團的公司章程,常務董事更可隨意調動資金。

股東怕事

「初時生意好好,兩三個月後又喺其他區開另一啲百樂門,我見有得賺,咪又舂個頭落去,結果而家投資咗九百萬。」這位肇慶政協續說,「點知佢私下轉走咗錢去 另一些公司,個個嬲到不得了,叫佢還錢,佢又係咁拖;我哋個個有頭有面,又係政協,唔想搞大;但越諗越唔忿氣,覺得佢知我哋唔敢出聲,先隨意挪用公司資 產,搏我哋無佢符。後來有人忍無可忍,去年年中決定報警和廉署。」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股東人數眾多,人人有頭有面,投資後甚少過問酒樓業 務,其中一人是光管大王譚華正之子譚浩瀚,譚華正創辦南華霓虹燈電器廠,也是獅子山獅子會創會會長。記者在特首候選人唐英年的造勢大會上追問譚浩瀚有關百 樂門宴會廳的情況。譚浩瀚起初不願提,但記者再三追問下,終證實一班股東與李國雄搞得極不愉快:「我哋正追緊佢嗰千五萬拎咗去邊度?另外仲有七百萬,佢聲 稱投資咗去其他百樂門。我哋(一班股東)全不知情,佢用董事身份竟隨意撥公司資產去自己公司!」本刊獲得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的財務報告,內 裡顯示公司在一○年三月卅一日前的確有筆一千五百二十四萬九千多元款項,借了給「百樂門飲食集團有限公司」。記者再查公司註冊登記,發現「百樂門飲食集 團」個人董事僅李國雄及其子李德歡兩人,而股東組合與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有所不同,令股東質疑利用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的資金經營自 己無份的其他百樂門宴會廳。

捐錢也充大頭

一班九龍灣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的股東於一○年三月要求李國雄召開四年來首次股東會,其中一位同屬親中組織廣東社團的股東「發哥」說:「大家好嬲, 鬧到拍抬拍櫈,鬧佢私自借走咗啲錢係犯法,佢見風頭火勢先至認,係心急想投資落其他酒樓啫!但大家睇份報告再發現,佢原來每個月抽緊酒樓百分三嘅生意額做 管理費(單以MegaBox百樂門宴會廳○九年五千萬元生意額計算,李國雄從中抽取的管理費達一百五十萬元),話叫做幫大家管理個場。」發哥續說,李國雄 連個人慈善捐款都用百樂門飲食集團荷包找數:「我哋決定派另一核數師去計數,點知爛賬愈揭愈多,佢有好多慈善活動,出就出自己個名,但原來係未問過股東, 用飲食集團啲錢去找數,好似灣仔消防大使、四川賑災等,都是用百樂門飲食集團嘅錢。」「我決定去報警,佢一知就約我見面,話大家都係社團(廣東社團)嘅 人,無謂搞大件事,不如用一半價錢買番我哋股份,一蚊一股,即係廿五萬。點知裡面有一半錢用飲食券支付,即係去百樂門食飯找數嗰啲餐券!」發哥怒道。

新光出事

記者連日追訪李國雄,發現他有司機接送,坐平治出入,甚有派頭。每日在旗下不同酒樓飲茶打躉吃早、午餐。記者上月中趁他巡鋪時查詢他私自調動公司二千多萬 元一事。「好小事啫,搞掂晒啦,做生意嘅嘢,資金轉來轉去好平常,班股東後來明白晒,件事已經平息咗喇。」但股東明白了,又怎會向警方和廉署舉報?「佢哋 都知係一場誤會咋!」李說完匆匆離開。同場與李一起品茗的股東、足總副主席貝鈞奇也承認有糾紛,「大家都係有頭有面嘅人,我希望以和為貴啦,我同雄哥係老 友,同班股東都係好朋友,唔想大家為錢不和,我一早就叫佢啲數要清清楚楚,如果有唔對路就搞掂佢,至於廉署嗰啲事,就無叫我去問話,我唔係咁清楚。」不單 百樂門出事,警方消息透露,新光酒樓的董事去年往黃大仙警署報案,指控李國雄私自挪用集團的四百萬元資產到其他公司,案件已轉介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記者 找新光常務董事總經理胡珠查詢事件,他承認是他報警求助,「我只可以講,哀莫大於心死,係我帶佢(李國雄)入行。嗰四百萬無理由就咁攞咗去,點同股東交 代,我知道有百樂門嘅股東一度以為我係同謀,幾難聽嘅說話都鬧過我,不過我想講,喺新光呢度,我都係受害者,我覺得事件已一發不可收拾,所以要報警處 理。」

政協招商

九十年代中國為求吸引外資商人往國內投資,遂開放全國以至省市、自治區的政治協商會議成員(政協),邀請海外名流商人參與。若投資項目越大,對國家貢獻越 多,更會被推薦成為政治協商會議中的常務委員會成員,負責主持會務。政協亦有世襲制,離世後可將席位傳給子女,但有直屬關係的人不能同時擔任同一個省市的 政協。國家凡有重大政策時例必諮詢一下政協的意見,但僅是諮詢,沒有實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5

基金買賣記錄一盤混賬(2014/6/5) 林本利

2014-06-05  NM
 
 

 

早前在本欄撰寫文章,以親身經驗指出「101」壽險連基金投資的產品「食水深」、投資表現差,保險公司還設下陷阱,令筆者幾乎失去合約屆滿的3.5%紅利。

文章刊出後,有金融界朋友在一個關於商業道德的研討會上,拿筆者的個案作討論。收了多個電郵,又有多位財經日報的專欄作家,指筆者不懂選擇基金,因輸了錢,故此憤怒地作出投訴。既然文章已引起一些回響,就讓筆者在此再作一些補充。

上次提到四月初筆者向保險公司作出投訴,兩天後公司便決定補回3.5%紅利給我,並且以4月1日之後的基金價格作準,金額合共17,000多元。個人已把整筆款項捐給三個慈善機構。

筆者撰文揭露事件,不是因為輸了錢,也不是想「唱衰」整個行業。從大學提早退休後已不用月供公積金,基金投資佔筆者的總投資額不到1%,就算輸清光的影響也微不足道。筆者的家人、教會的會友,以及很多好朋友,也是從事金融和保險業,又怎會故意唱衰行業,影響他們的生計。至於八年前向我推介產品的學生,到今日我們仍是很好的朋友,她本人其實也買了類似產品,而且供款長達20年。

當日認購產品,因花了兩位理大畢業生數小時解釋中介及基金公司如何賺錢,是清楚知道產品「食水深」,亦因他們的誠實和誠意而作出認購決定。預計不到的是八年之後,基金投資回報竟然是負數,違反「長期平均成本」的投資法則:投資回報不單未能抵銷費用,反而令虧損擴大。

其實一直希望到今年四月合約屆滿後,就可以「脫苦海」,無須每月被扣千多元(絕大部分是費用),亦不會向人多談如此「羞家」的投資決定。但上天似乎要筆者遇上「怪事」,藉此揭露金融業的陰暗面,希望行業能作出改進。特別是基金公司喜愛以過去五年的往績作為銷售亮點,以2009年全球股市低位作起點去誇耀往績,很容易誤導小市民入市認購。

筆者除了要求保險公司補回3.5%紅利外,還要求公司提供過去八年的買賣記錄資料(公司每年只發年結單,沒有買賣記錄),讓筆者明白何以投資28萬元,最後只餘下不足19萬元,損失9萬多元。以為保險公司很容易從電腦下載基金買賣資料,沒料到過了數個星期才收到有關資料。仔細查看這些買賣記錄,發覺是一盤混賬。

保險公司所提供的資料,頭一年尚算清楚,明顯見到公司在每個月初收到供款後,會在下一個月頭三天(1至3日)從基金單位中扣除費用(每月0.3666%)。但一年過後,就出現極不尋常的情況,公司有時在每月9日、10日,甚至26日才扣除上月的費用。筆者認購的兩個基金,其中一個基金一個月內被扣兩次費用,買賣記錄又竟然遺漏了一個月(2008年11月)的資料。

最離譜的是兩個相隔多天的交易日期,基金價格竟然一模一樣,小數後五個位也一樣,或然率差不多是零。筆者上網查核過有關基金價格,得到的資料與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有異。若然保險公司可以自行決定在每月哪一天買賣和扣除費用,基金買賣價格又可以自行編製,投資者又有何保障?

筆者向保險公司提出11點質疑,至今只收到一項回覆,就是補回2008年11月的資料。公司職員說其他事項,還在調查研究中,不知何時可以作答。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9萬多元的損失中有5萬多元是費用,收費如此高,是否應該向客戶提供更準確和更快捷的服務?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306

統賬,欠賬,混賬翻翻養老金20年舊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353

數億中國人如何養老,是世界關註的難題。圖為電影《桃姐》劇照。 (東方IC/圖)

從統賬結合制度的確立,到個人賬戶的去留,中國不止一次站在養老金制度抉擇的十字路口。

中國特色的“統賬結合”養老制度

名詞解釋:

DB:現收現付制。由德國在120年前創立,即政府向企業和職工征繳養老保險金,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應對老齡化時缺乏彈性。

DC:個人賬戶制,又稱基金積累制。為克服DB制的弊端,由世界銀行的一些專家設計,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國家給每個參保人建立個人賬戶,實賬積累自己的養老金,退休後多繳多得。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到資本市場上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好處是更顯公平、更具激勵性、資金效率更高,弊端是運行成本高、共濟性差、資金投資有風險。

NDC:個人名義賬戶制。介乎上述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同時不可繼承。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7國實行。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站在養老金制度抉擇的十字路口。

1991年國務院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養老金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配套,進入頂層設計。

當時全世界有兩種基礎養老金制度,一種是有120年歷史的現收現付制(DB制),籠統來說就是“向現在在工作的人收錢,養現在的老人”;一種是為了克服前者弊端、由世界銀行專家設計的個人賬戶制(DC制),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簡單說就是“每個人自己存錢養自己”。

兩種制度各有利弊,DB制的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當老齡化社會老人越來越多時會出現麻煩。DC制看上去更公平、更具激勵性,但缺乏共濟性,也不能避免受托管理個人賬戶的專業機構投資失誤的風險。智利政府後來不得不建立新的統籌基金,保障低收入人群的老年生活。

在1990年代初的中國,個人賬戶也是有爭議的新生事物。當時負責改革頂層設計的國家體改委受世界銀行的影響,主張應該搞個人賬戶。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勞動部(人社部的前身)則與主張DB制的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接觸較多,反對個人賬戶。為此,時任勞動部長李伯勇數次在會上“頂撞”時任副總理朱镕基。

最後中央決定在社會統籌的基礎上引入個人賬戶,1995年將“統賬結合”制度寫入了中央文件。

隨後,在個人賬戶與統籌繳費的比例上,兩大部委又產生分歧。

體改委認為應該搞占工資總額16%的大個人賬戶;勞動部則主張“大統籌、小賬戶”,理由是大個人賬戶制極易形成個人賬戶空賬,造成巨大的制度風險。據時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建倫回憶,當時體改委和勞動部爭論得非常厲害,“拍桌子、瞪眼睛地爭”。

部委間相持不下,中央也拿不定主意,於是讓各省去搞試點,自行決定個人賬戶大小。

最早建立個人賬戶的城市是深圳特區。據《中國社會保障》雜誌記載,1992年時任深圳市勞動局局長張文超帶隊赴新加坡考察,學習引進了新加坡的公積金個人賬戶制(新加坡的個人賬戶並非只是養老金賬戶,而是集各種社保功能於一體)。深圳當時的設計是統籌基金占比5%,個人賬戶占比16%(個人和企業各繳8%)。

上海後來複制了深圳方案。但采用小個人賬戶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北京。有的地方,個人賬戶更是小到4%。

到1996年時,中央發現勢頭不妙,各地因職工工作調動引發的養老金繳費和計發爭議不斷。“當時到了什麽程度,湖北省和武漢市的賬戶大小都不同,省屬企業和市屬企業之間的職工流動都出問題。”時任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司司長宋曉梧回憶說。

於是國務院決定緊急統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激烈爭論,199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文),將個人賬戶統一為繳費工資的11%(個人8%,企業3%),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部分可繼承。社會統籌部分企業交20%。文件還統一了養老金計發辦法。

宋曉梧參與起草了統賬結合的方案,他還記得當時的爭論之激烈。他個人本不同意在基本養老里搞個人賬戶,認為中國的儲蓄率已經很高,從金融的角度沒必要搞。“有一次會上,有領導批評我說,宋教授,你現在不是教授了,是行政官員,你現在的任務是貫徹中央已經確定的方針政策,而不是發表個人學術觀點。”在調任體改委之前,宋是勞動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至此,中國首創的統賬結合制度在現實中落地,但麻煩才剛剛開始。

取消還是做實個人賬戶

在兩種方向不同的制度之間過渡,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實個人賬戶。凡是從DB制轉向DC制的國家,都面臨這一難題,中國也不例外。

因為以前老職工並沒有為個人賬戶繳費,這部分賬戶是空賬。到1999年底,全國空賬額累計達到1914億元。宋曉梧是最早測算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數額的人之一,2001年時他的課題組測算出如果財政不拿錢補貼,十年之內個人賬戶空賬將達到1萬億元以上。

要做實這些個人賬戶,需要一筆巨大的資產。個人賬戶制樣板國家智利是通過發行長達50年的特別國債,一次性做實了個人賬戶。據宋曉梧介紹,智利為償還這筆債務還變賣了大量銅礦等國有資產。

現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等人在1993年提出,將一部分國有資產看作是由過去的養老基金和醫療基金的積累所形成的,劃撥出來由國有持股機構進行委托經營。這一方案在邏輯上順理成章,因為原來DB制下的老職工沒有建立個人賬戶,他們的這部分養老金被投資變成了國有資產。現在國家決定改制搞個人賬戶,理應變現國有資產彌補老職工的個人賬戶,而不是由新一代職工的個人賬戶去承擔改革的成本。

但在1990年代這一方案因財政緊張、國企困難等理由被否定,代之以提高企業繳費率。彼時官員的整體認識水平,也無法與今日相比。一位知情人士回憶,當時有領導在開會時說,我們有什麽欠賬問題?沒有。

2000年9月,中央財政撥款200億元,並劃撥部分彩票公益金,成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據參與該基金方案起草的宋曉梧介紹,這筆錢原定也是用於逐步做實養老金個人賬戶缺口,做實之後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繼續運作個人賬戶。但後來這筆基金變成了財政儲備基金。

在中國經濟剛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2003年,勞動部曾做過測算,若在2005年對全國企業職工個人賬戶按5%做實,共需要464億元,其中若對中西部21省補助50%,東部7省補助25%,中央財政共需出資167億元。這筆錢約占2005年財政支出的不到1%。當然,該方案並未實施。

國企脫困後,又有學者如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等多次論述劃撥國有資產做實個人賬戶,但一直都沒有實現。“轉軌成本本來應該由國家承擔,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來彌補缺口的責任也不清,只能是繼續寅吃卯糧。”胡繼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由於沒有做實個人賬戶,我國統賬結合制度一開始就實行了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基金混在一起的混賬管理,實際上個人賬戶也被混用,實際就是回到了DB制。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副局長鮑淡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手續都不用辦”,債權債務的會計處理更談不上,“統賬結合變成了統賬混合”。

到1990年代末,關於要不要取消徒有其名的個人賬戶制,爭議重現。

2000年,國務院成立專門調研組,研究個人賬戶的取舍問題。結論是,取消個人賬戶會降低政府信用,即便取消它也解決不了養老金缺口,反而引發新的矛盾。因此,改革的方向不是取消而是做實個人賬戶。

再後來,因個人賬戶難以做實,新的方式——NDC開始進入議事範疇。

據一名與會者回憶,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釣魚臺搞名義賬戶的研討會,邀請勞動部副部長出席,結果一聽會議內容,勞動部參會人員差點提前退出會場以示抗議。原因是勞動部當年反對搞個人賬戶,被中央否決,好不容易把個人賬戶系統建立起來,突然又提出不做實個人賬戶了。“當時他們抗議說,制度不是兒戲。當初搖旗吶喊的是你們,現在要取消的也是你們,當我們做具體工作的人容易啊。”該人士說。

東三省試點失敗

2001年,一場做實個人賬戶的“遼沈戰役”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啟動,隨後吉林和黑龍江也加入試點。

選擇東三省試點,是因為這里的養老金缺口問題最早爆發。據原遼寧省副省長兼財政廳長劉克崮對《中國社會保障》回憶,1999年遼寧一個礦區的領導被退休職工圍困要求兌現養老金,政府最後出動了武警部隊才把他們解救出來。

至2001年6月,遼寧省個人賬戶空賬達到200億元。《中國社會保障》編輯部主任劉洪清介紹,時任勞動部副部長王建倫陪朱镕基去東北考察,朱镕基下到離退休下崗職工居住的窩棚內,看到其拮據的生活禁不住流下眼淚,深感作為國企改革配套的社保體系建設不力。

遼寧試點的具體辦法是縮小個人賬戶規模至8%,做實的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賬管理。資金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補助75%,地方財政補助25%。

2001年,中央財政為試點對遼寧的新增補貼額為7.2億元,2002年增加到14.4億元,此後一直保持不變。數據顯示,至2010年,中央財政因做實個人賬戶對東三省增加補助101.2億元,地方財政增加補助47.9億元。

東三省試點時,關於做實個人賬戶的路徑問題,財政部與勞動部又產生了分歧。勞動部認為,是社會統籌部分的歷史欠賬導致了個人賬戶的挪用和空賬,應該先補社會統籌的歷史欠賬,即“老人”的養老金缺口和“中人”的過渡養老金。而財政部認為,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應該直接補進“中人”的個人賬戶。

後來中央的補貼主要進了“中人”的個人賬戶,地方財政則補了一部分社會統籌的歷史欠賬。但後來發現,統籌部分的歷史欠賬缺口未補,使得已做實的個人賬戶又不得不被挪用。

東三省試點一度看到曙光。遼寧做實的個人賬戶從13億元起步,到2008年達到了430億元。

但隨後老齡化來臨,壓力不斷加大,2013年東三省參保職工撫養比分別達到1.53、1.34和1.07,也就是說,接近一個年輕人養一個退休老人。

另一方面養老金發放水平連年提高,從10年前的人均約七百元上調到約2000元,把財政轉移支付的增幅遠遠甩在後面。

到2010年,遼寧地方財政已經兜不住,國務院迫不得已,特批遼寧向已經做實的個人賬戶“借支”。至今累計已借支700多億元。隨後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也開始挪用個人賬戶,由此,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事實上宣告失敗。

原大連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總經理陳仰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初就不應該把遼寧試點叫“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因為養老金缺口根源在於歷史債務的政府責任不清,把做實個人賬戶作為重點掩蓋了這一問題,而讓財政感覺“你們現在的錢是我給的”,逐漸失去動力。

到2013年,全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空賬已經從2007年的1.1萬億元擴大到了3.1萬億元,而做實個人賬戶規模僅為4154億元。

“我們認為,做實個人賬戶的黃金期已經過去,當時在1997年如果抓住時機的話,17年可能已經有相當大的規模了,現在時機已經過去了。”2014年12月28日,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唐霽松在社科院報告發布會上說。

宋曉梧也認為,在儲蓄率高企、經濟增速放緩的現階段,做實個人賬戶的窗口期“可能真錯過了”。持這一觀點的研究者並不少,在他們看來,如果早年做實了個人賬戶,過去17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或許可以為這筆基金提供豐厚的回報,一舉解決中國的養老金難題。

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幸虧當年沒有做實個人賬戶,“那我們將遇到一場災難,做實的資產都變成了沈沒成本,是巨大的福利浪費和損失”。他說,“中國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長太快,養老金投資體制卻沒有建立起來,資本市場也不成熟,投資效率追不上工資增速。”

他的觀點也不無支持。據2003年底勞動部向國務院呈報的“遼寧省試點情況調研報告”,1993-2003年,企業職工工資年均實際增長率高達9.2%,而2000-2003年遼寧省做實的76.2億元個人賬戶基金的當年收益率僅為2.5%,原因是投資渠道局限於認購國債、銀行協議存款和定期存款等,而“資本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風險較大,基金進入的條件尚不成熟”。

但如果養老金真正實現了基金積累,倒逼投資體制的完善也未可知。“個人賬戶沒有享受到十幾年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是因為賬戶是空的,空賬戶自然沒有市場化。”鮑淡如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