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閒錢理財有資金空轉之嫌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08936.html
動性緊張過後,銀行對資金的「飢渴」正逐步緩解,但是國內眾多上市公司用「閒錢」理財的需求卻大大增加,這其中,一些上市公司使用閒置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有資金空轉之嫌。

隨著6月末國內銀行在流動性緊張時推出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陸續到期,收益率動輒超過7%的瘋狂景像已成過去時。7月末,記者從多家銀行瞭解到,月末推出的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明顯下降,顯示出銀行對資金的「飢渴」已逐步緩解。

銀行回歸淡定並未影響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根據滬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統計,在不到10天裡,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32億元的中短期理財產品,這裡面的主力是上市時間不長的中小板公司,其中不乏漢王科技、姚記撲克、好想你等上市即虧損或上市存爭議公司。

記者發現,儘管7月中下旬以來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回落,但是上市公司購買中短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大部分平均能達到4%以上。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儘管不如6月底賺錢,但這個水平的收益率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仍具吸引力。

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理由,絕大部分上市公司表示是為了提高閒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稱銀行理財產品或類似產品的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本金和收益基本有保障。

雖然上市公司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看似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但如果是上市時間不長的公司,用上市時超額募集的「閒錢」理財,有資金空轉之嫌。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使用的是企業自有資金,而另一些公司使用的則是在上市時從股民手中超額募集到的資金。儘管上市公司超募而來的資金需要放置於專有賬戶中不能亂花,但根據去年以來記者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觀察,由於經濟增速下滑和產業結構調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沒有將超募資金投向計劃外的新項目,最常見的是用其補充流動資金,而在今年流動性緊張推高理財產品收益後,更多公司開始將這部分超募資金轉向「以錢生錢」。

對此,北京一家擔保公司資深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家企業上市時沒有任何成本就能超額募資1億元,隨後用來購買收益率為4%的銀行理財產品,而銀行可以將這筆錢以6%的利率貸給企業或個人,借款方還可以再次購買收益率達到7%的理財產品,這1億元可能很難進入實體經濟,而上市公司和銀行則都能「以錢生錢」,有資金空轉之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