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作多就能更富有?

2013-07-15  TCW
 
 

 

有位經濟學家參訪某個國家,看到當地在蓋運河,他驚訝的發現工地沒有任何機器,所有工人都用鏟子在挖。他問官員為何不用機器。官員回答:「這你就不懂了,這個計畫是要保障工人的工作機會。」該經濟學家回答:「喔,我以為你們是想蓋運河哩!如果要更多工作機會,你何不叫工人用湯匙挖?」

近來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將開放中國大陸的產品服務進口,有些專家說:開放產品服務進口,將打擊國人的工作機會,因此政府不應開放。

這種為保障工作機會,把外國的便宜進口品拒於門外的論調,和用湯匙挖運河來保障工作機會,有什麼不同呢?要保障國人工作機會,乾脆禁止所有國外產品進口,國內產業也全部禁用機器,所有工作全用人力,這樣工作機會就大增了。

現實例子就可看出「保障國人工作機會」的荒謬。許多國家的農業人口曾是勞工就業的主力,但多年來技術進步,農業產量大增,使農業不再需要那麼多勞工。雖然農業勞工減少,但整個經濟沒有更糟,反而以前這些務農的人,以及他們的下一代,創造了農業以外無數其他工作機會,農業的就業機會是減少了,但整個社會卻變更富有了。

若為了保障農業勞工的就業機會,就禁止農業使用新技術與機器來節省人力,農業的工作機會必會大增,但整個社會卻會更窮。假如多年前政府不准農業使用新技術與機器,使得今天農業就業人口和以前一樣多,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為了保障勞工就業,就讓國內產業繼續使用生產力較低或較貴的勞工,把外國用更便宜代價生產出的同樣產品拒於門外,這是同樣愚昧。

不管國外是用更先進技術,或用更少、成本更低、生產力更高的勞工生產出某些產品,若國內產業生產這些東西,須耗用更多或更貴的勞工,這意味著國內生產這些東西是不值得的。每個人的致富之道,永遠是以較低代價取得財貨,史上也從沒見過哪個國家故意維持更貴、更耗時、更費工的生產方法取得財貨來致富的。

「保障國人工作機會」的迷思,來自於把工作機會當成「目的」,事實上,工作只是我們致富的「手段」。若有人把所有財貨免費奉送給我們,這是件天大好事,但正因為天下沒這種好康,我們才要工作換取財貨。

但按照「保障國人工作機會」的邏輯,即使別人免費送給我們財貨,我們也該拒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辛苦工作,然後去交換這些明明別人可免費送給我們的東西。推演下去,有朝一日讓這些鼓吹「保障工作機會」的專家去搞經濟,他們弄出「用湯匙挖運河」這種計畫,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