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投資1間經濟型酒店VS 400萬買民生銀行H股(那個好?) 相對價值
http://xueqiu.com/1124784388/24455413 最近因為腳底做了個小手術,在家休養,閒著沒事寫了這篇文章,希望雪球前輩大哥們指點一下小弟投資思路肓點,自已是新手,希望自已能成為前輩們所說的有緣人,我將不甚感激!!!非常感謝雪球提供那麼好的交流平台,讓我們新手可以來學習;另外非常感謝白雲大哥和老股民大哥無私奉獻,白雲大哥和段永平大哥講述投資風格很一樣,講的都是本質的東西,讓人容易理解,很受啟發!本人向來發言較少,今天也來雪球冒個泡。
自已家人現在經營一家經濟型酒店(風格類似7天,如家),於2011年開業,投資金差不多400萬左右,由於酒店是自已姐夫裝修(一分錢沒賺),原材料家人自已購買,實際上叫別人做工程要多30到40萬,現經營情況良好,(目前盈利情況比下邊表格數據好一點),但考慮到酒店是10年週期,以後的經營也很難把握,在加上人工,租金的遞增,實際估計收入也和表格的數目差不了太多。
由於之前沒有經營酒店經驗,第一家店僥倖業績還可以,身邊有很多朋友都鼓動我們去找地方另開一家,說是要投資,都是比較好的朋友;這樣從去年開始去看了很多地方,都沒看到合適地方,合適經營地方不好找,(但最主要是現在做實業生意激情不足,一心想投資股票)自已之從接觸了段永平投資理念之後就經常把買股票回報率,和自已開店做比較,結果是開店動力不足,投資股票慾望很強!(主要是在現時股票估值情況下);家人也比較信任我,把酒店分紅大部分錢都交給我打理買股票,目前家人也是信仰買股票是買公司,都認同民生銀行比自已開酒店企業生命週期長。所以才寫下了這篇文章做一下對比;希望聽聽高手們的意見?由於本人文化水平很低,採取方法都很老土,都是以做小生意的邏輯寫,(賺了錢沒分就是留在公司,只要公司領導不要挪移),下邊是二個生意的條件:
400萬(人民幣)投資經濟型酒店客房(類似7天和如家風格)
假設條件成立:每年賺150萬,並全部分紅150萬,分紅再投資每年10%復合收益
查看原圖酒店初始投資400萬,租期結束,酒店固定資產拍賣加租房押金估計可回收80萬(這裡拍賣的東西有空調,電器,電梯,總之酒店所有能變現的東西)
10年總收益:分紅1500萬+分紅投資收益1129.2 萬+酒店淨資產處理80萬,總拿到手的=2709.2萬(這些錢都是實在拿到手的)
投資酒店的風險:
1位置的選擇決定了90%勝負!如果酒店位置不好或經營長期虧損,本金永久性虧本,那麼淨資產價值只有5%都不到,(轉讓都不好轉,針對位置,經營不善要好得多,可以通過調整)。
2 酒店合同一般都是10年到15年,在這經營期間有可能你所在位置拆遷,開發商看中地改樓房,這些例子很多(一般會有賠償,但10賠9不足,也花費了很多心血在酒店),如果是部隊租地,那有可能無賠償,部隊合同沒體現賠償,(只體現了假如軍事用地,無條件回收用地,部隊合同就是牛,全中國都一樣)(感覺部隊回收用地的概率要比民生銀行倒閉大很多)
3酒店安全問題:入位客人的安全問題,消防安全問題等…….
投資酒店好處:(經營良好情況下)
一次性投資,現金流好,不欠款,賺了錢不用再投資(這裡指是單一店,如果另開店那是另一回事),資金解凍快,可以再投資,實實在在每月都能分紅,讓人感覺心裡踏實,對於頃向做實業生意的人是好選擇。
投資酒店不好處:單體店如果請經理人去管,就要完全放開手,(請到合適人倒可以,但感覺合適人也不好找,我們店也換了好多個,因為不是星級酒店,規模也小,出不了太高的待遇,自然優秀綜合能力高的人不好找,目前是姐姐在管理,自已沒有參與經營)。如果自已去管理就很瑣碎,也很忙,營銷,客房,前台,公關(指的是當地一些部門,消防,衛生 派出所搞好關係;每年各種證件到期辦理,經常要和不願意打交道的人打交道,有時心裡會很不舒服);還有很多具體經營細節。酒店一年也有幾個月淡季,這幾個月有時也是很愁,淡季出現極端情況要虧本,(事實上身邊同行單體店有很多都是淡季虧本),以前在廣州開酒店都是指望每年廣交會賺點錢來填補淡季,但現在一年不如一年,以前一到廣交會,價錢可以加三倍,(大部分酒店天天爆滿)現在加一倍都很難(特別好的位置加一倍差不多),所有的生意都是供求關係,這就是目前經營的實際情況!
個人對酒店選位置體會:
根據自已經驗:一定要選擇稀缺資源地方,那怕租金貴一點,(因為地段好,房間單價可以高一點,相反開房率也會有保障)這一要求就槍斃了大部分地方不合適做酒店(從收益看),要做酒店好地段也非常不好找,因為平方數大部分要(3000至5000平方)有些好位置代價又太高了,喝茶費之類,老酒店整改,要花二頭錢),所以要耐心找,堅持去找有時就會找到,一般位置又沒信心,知道開了也不賺錢。(這裡有點像股市裡好公司股票總是貴的,要耐心等待,總會有機會)
好地段優越:
1好地段和差地段造酒店的一次性投入是一樣,因為材料和人工是一樣,只是租金費用高低,好地段單價能提高的收益完全能夠覆蓋高出的租金,相對開房率更有保障!通常開店3至6個月就能開始盈利,過渡期很快。酒店這個行業本來就是賣新,如果過渡期太長,酒店設備老化又要開始投入翻新,又要增加投入。
好地段具備的條件:1交通方便,公車多路車能到達,最好有地鐵口。
2人口較多,居民樓密集,辦公樓多,有自已的停車位,(有批發市場附近更好)
3稀缺資源,因為是成熟商圈,別人要再找地方造酒店可能性小,有也是通過整改老酒店,造價成本也會偏高;如果真開了,對方房價也不會低,才不會對自已店衝擊很大。這一點很關鍵!我們親身體會,我們店所在的位置200米內今年就新開了家2家7天酒店(都是老酒店整改,估計成本也不便宜,單價他們就賣得相對較高,對我們還是有一定衝擊,我們明顯沒有去年生意好!我們店屬於稀缺資源地段,根本沒有地方開新店,有也是通過整改,但仍然還是有新競爭對手出現,如果不是稀缺資源地段,那就會更多!
差地段不是(稀缺資源地段)劣勢:
1開店過渡期較長或很長, 開店一年內有可能是虧本,把自已信心都拖垮,如果要轉
讓經營權,也不好轉讓或者很低的價格出讓。
2房間單價過低,開房營率不高,營業金額上不了,盈利能力低,資金機會成本巨大。
3,隨時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可以造酒店的地方很多,成本也和自已差不多,通常會打價格戰,二敗懼傷!像7天和如家一般不會進入不太成熟商圈,會在商圈開始接近成熟進入,這時找地方還是有的,雖然租金會比之前高一點,但過渡期會很快,加上有品牌支持,對單體酒店打擊是非常大;如果你是單體店提前進入這個商圈,雖然租金會便宜一點,但過渡期會很長,好不容易看到生意向好,就馬上進來像7天和如家這種對手,壓力山大,自已的房間因為年限長,開始老化,只能通過調低價格來吸引客人,這要取得好的盈利水平就很難了;很多到最後還是要選擇加盟7天,如家這種酒店,又要另外投資裝修!
這就是沒品牌經濟酒店經營實際情況。很多會選擇這種不成熟商圈開店都是沒有行業經驗或是新進入者,把思維都想在剛開始經營酒店費用不要太高,這樣就能支撐時間長一點,壓力沒那麼大,不理解這個行業的生意模式;我們當時開店前找地方的思維也是這樣,找價格便宜的地方看,郊區,工廠房,都在(1月一平方)20多元,有時看到好的位置要50至60元,就沒底了,感覺費用太高,不敢搞,(只要也是沒經驗,身邊又沒有懂的人可以問),最後幸好有個朋友說了一句最本質的話:「在那裡造酒店的一次性投資都是一樣」,我們一致認為有道理,才往好地段地找,感謝這位朋友!要不然我們現在估計會很忙,忙著找人來轉讓!呵呵!!!
寫了那麼多,突然感覺投資股市和做實體生意其實是一樣,有太多共同地方,股票背後就是實體生意,對我而言,如果有選酒店地址的標準來選擇股票,估計出錯的概率會少很多,希望自已以後在買入股票時多想想這方面。
條件:400萬(人民幣)投資民生H股,假設7元(港幣)匯 0.7924=每股5.5468(人民幣)(可買721136股) 假設以下條件成立:每股收益複合增長10%,每年利潤35%分紅
投資10年期限到:(擁有民生股權數量2022年的淨資產是:(投資本金400萬+未分利潤1195.3萬+分紅再投資收益複合增長10% 1090.5萬元)=2685.8萬
2022年擁有民生股權數量純淨資產(400萬+1195.3萬)=1595.3萬
2022年分紅再投資(複合增長10%)=1090.5萬(這個錢已經放在另一個口袋自由支配,要買車,還是買樓自已打算),這時總淨資產達到2685.8萬
投資民生銀行風險:1金融風暴再次來臨,民生銀行破產,資不抵債(像雷曼兄弟;2多年虧損或不盈利,淨資產減少或沒有提高)
投資民生銀行(好處):相當人家已經把酒店建好,過了過渡期,又已經開始盈利,有強大品牌,不用加盟費,而且盈利能力比自已開店還好,以0.88淨資產就可以擁有,真正做到甩手掌櫃,省心省力,就等分紅,而且企業生命年限有可能30年至100年(這個是非常有可能)
投資民生銀行壞處:要忍受常年股價低迷,(這是買股票的前提,也是很多人不敢買股票的原因,如果自已最終不能克服這一點,那還是老老實實做實體生意),分紅數目沒有自已開店多等….
投資民生銀行的邏輯: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2 有沒有持續賺錢能力 3 賺了錢怎麼分給股東
對於第1是非常信仰,(但由於學習做投資時間非常短,會不會出現中途懷疑了,現在說不準,只能以後才知道,自已才30歲出頭;芒格說過40歲之後才有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對於價值投資這些名詞概念不是特別強,我只知道買入時候能達到自已做實體生意的收益差不多就可以考慮,我自已大概定在15左右%。
2 民生銀行有沒有持續賺錢能力:沒有懷疑過,相信中國會越來越好。
3 賺了錢怎麼分給股東:這一點對於自已敢重倉民生有非常大作用,民生民營企業股權佔比很大,加上像史玉柱,郭廣昌等人代表著中國這個時代最頂尖商人,他們敢投,甚至史玉柱全身家投,我想他們肯定也是相信賺了錢最終能拿回來,這點我相信本質和常識。
4,如果我敢拿投資酒店的錢全部買民生銀行,(只能歸根於常識和信仰)別的什麼都不懂,因為我既不懂宏觀,又不懂微觀,更不可能懂銀行的商業模式(因為個人文化水平很低,從小到大對國家大事,政治,宏觀的東西從不關心,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看段永平大哥寫的東西一下子就很感興趣。)
註明:民生銀行的分紅也是在假設條件內,自已感覺從10年期來看,這個分紅還是有信心達到,假如達不到,相信民生銀行的淨資產會更高;為什麼酒店和民生都要例出再投資10%收益;要體現酒店10年收益,分紅再投資收益要例出;所以民生也例出。(如果不含再投資,投資民生更有優勢)
二個生意數據對比結果
投資酒店10年收益總金額:2709.2萬(10年期已結束,沒有其它盼頭,唯一可能就是續簽,那就得重投入資金裝修,租金大概也會比原來貴)
投資民生銀行10年收益總金額:2685.8萬(呵呵,如果假設條件成立,收益金額差不多,但民生銀行企業生命週期估計會長很多,(可能是20年,也有可能是100年),如果真正投了,我想自已也是相信假設條件會成立。
投資股票經歷:
和大部分散戶一樣,都是在牛市氣氛中入市,2007年2月開戶(那時想法就是大家都在說股票,如果連股票都沒玩過,說出來丟臉呵呵),剛開始就是想拿5000元玩一下,但人總是免不了貪婪,特別是在大盤天天紅的情況,就把做貿易生意的一部分資金投進去,快進快出,偶爾賺了點錢就很是得意,買東西也比較下得了手,(當時買的資金不多,大概在20萬左右)。
隨著大盤天天創新高,到中國石油上市,報紙新聞,股市財經,都在宣傳這個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買這個股票可以養老之類的標語;自已本來也很少看這些節目,但太多地方再講,自然也就經常聽到。自已也感覺中國石油是好公司(現在看不是好價錢呀),當時中國石油48元左右,中石化才27元,中石化也是很賺錢的公司,股票對比了一下,馬上就有想買入中石化(怕買太慢),有了想法立即掛單12000股(27元多買,以前從來沒有分批買);本來是想搞一下短線,沒想到買進去就漲了一點,最高還漲到29元多,看到大盤天天漲,也不捨得賣,就這樣套到11.3的時候全部賣掉,因為做貿易生意要用到錢,這個是我當時單個股票虧得最多的,印像也比較深刻,在這中間,因為虧錢,想博回來,一路投錢進去,最多的時候是做生意的全部錢。(中間操作過的股票有印象是中園遠洋,南方航空,TCL,寶新能源等,自已也沒有完全統計過虧了多少錢,大概50萬以內:當時姐姐也拿了50萬給人代炒,大盤從3000多點炒到6000左右意然也輸了20多萬,哈操作比我還多,(真正印正了段永平2007年坐客波士堂說大部分人不管是牛市熊市都是虧錢的);以前也不知股票有分紅,PE這些指標,呵呵,真正做到不聽不問不學習的懶散戶)
以前買股票的思維:這個股票跌了二三天,估計第四天會漲,就想著買進去漲一點就出來,但經常是進去出不來了,出來都是割肉出來;另外就是找價格比較低的,可以股數買多一點,我本人從來不聽別人買什麼股,除了中石化受到(磚家)的影響,別的都是自已隨便瞎找出來。這樣一直持續到2010年,大盤越跌倉位越輕,一邊割肉出來;即使在2008年李嘉誠在電視上說有閒錢可以買點股票了,自已也好像聽不進去,聽不懂,(主要當時不知那裡是底,不知怎麼給股票估值)
由於2010和朋友去深圳合夥開公司(生產國產山寨手機,方案主要是用展訊),因為經常抄襲步步高OPOP手機外觀,就有時關注段永平,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段永平網易的博客,可以用一見鍾情來形容;(雖然買股票有幾年,但因為自已從來沒有看過K線,技術指標,理論相關東西,腦子對於股票是什麼一直是一片空白),所以非常容易並接受段永平投資理念,在這方面自已是非常幸運的);到現在基本天天要看一下段大哥的博客有沒有更新,我非常慶幸自已有機會看到他寫的東西。
2010年10月份開通了港股和美股,開始按自已接收的理念實踐,剛開始就是找些現金基本接近淨資產,PE低的公司,對公司前景考慮比較少,(當時考慮買入的有碧生源,卡姆丹克,通天酒業等,哈幸好沒買入)慢慢到2012年轉化成買優秀管理層,好公司,價格偏低,PE低,盈利相對確定(自已認為)的股票,感覺自已操作和之前操作完全相反,越跌越買,(難道是自已進步了,開個玩笑)2012年到現在基本都是買盤,很少有賣盤,有個別換股,換認為更低估的股票,這就是我買股票經歷。
個人工作經歷:(大部分潮汕人都是這種經歷)82年生於廣東汕頭農村地區,97年15歲初中沒畢業外出打工,在一家音像光盤公司上班至2003年辭職(3年的倉管員兼搬運工,夏天基本是穿皮衣;1年左右業務員,2年音像連鎖店店長;自已從進入公司開始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去別的地方找工作,自知自明,學歷太低,到那裡都是做同樣的工作;就只有一個信念,好好聽老闆的話,不要給老闆炒掉;心裡暗暗在想,只給這個老闆打工,那天離開就是自已做生意的開始。
2003年開始了自已全國性游擊式小生意,做過的行業有:保鍵品補血口服液,賣過畫,塑料貴金屬貿易,開過廣告公司,在服裝輔料城開過檔口,做過國產山寨手機省代理商,開過生產國產山寨手機公司(應該說是集成商,把所有手機配件採購回來,發給工廠代工,做成成品隨便自已叫個名字,全國招商),呵呵做了那麼多行業,只有塑料貿易做了4,5年,手機加起來做了差不多3年,別的都是幾個月,自從做了手機行業塑料就沒做了,手機生意也於2011年底清盤,2011年家人(自已兄和姐)開了個經濟型酒店至今。(那麼多項目只有塑料金屬貿易,酒店賺錢,其它都是虧本或沒賺,哈哈看來做實體生意風險也是一樣),這就是我個人工作經歷。懇請雪球高手們多給小弟指點指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