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準原油價格在隔日昇至15個月的高點,與此伴隨的是汽油和精煉油價格的走高。儘管市場將此歸咎於埃及政局動盪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的收緊,但這些解釋似乎很難站穩腳跟。
此次油價的大漲更像是交易員們的一次傑作,他們以一種原始的賭場行為竭盡全力的給原油市場造成了長期的扭曲。為了驗證這種理論, Quartz對第一段裡提及的理由進行了驗證。
首先,儘管埃及政局動盪,但蘇伊士運河不大可能關閉。因為,埃及政府每年約從蘇伊士運河獲得50億美元的收入。退一萬步,即使蘇伊士運河關閉,其對全球原油供應量的拖累僅為2%,這僅僅比伊朗受國際制裁後減少的全球原油供應略微多一點點。
其次,對美國來說,供應的收緊並不會帶來大的影響。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美國上週原油庫存下降990萬桶,但美國目前的原油庫存仍位於20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國原油產量也持續增加。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全球原油需求的整體形勢。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國中國的原油進口在上半年出現下降,這是中國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原油進口下降。這一點使得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因為原油需求是中國GDP的預兆性指標之一,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之一。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全球經濟風險溫和、庫存高企且供應穩定,原油價格大漲的理想條件並不存在。不過,這並不構成讓這些交易員們離開「賭場」的理由,那麼交易員們繼續推高WTI油價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眼下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價差正在繼續縮窄,目前已經降至3美元的水平,這是2010年12月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為1.85美元),相比之下,其在2011年9月23日時曾高達29.59美元。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
早在2010年上半年的時候,WTI原油的常規成本是略微高於布倫特原油的,但後來加拿大和美國頁岩油田的原油瞬間湧入美國,而美國輸油管道的調整未能跟上其國內原油供應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庫欣和俄克拉荷馬州地區的原油庫存激增卻不能迅速的送往煉油廠。
庫欣地區WTI原油庫存的飆升就使得交易員們能夠持續將其價格壓低,這也就導致了布倫特/WTI原油價差的走寬。但近幾個月來,建築商們完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輸油管道的建設,這緩解了庫欣地區原油的庫存壓力,輸油管道的瓶頸基本上已經一去不返了。
因此,Price Futures Group的分析師Phil Flynn表示:
隨著WTI原油重新回歸到全球基準原油,WTI原油正在重新建立其主導地位。不過,目前交易員已經把油價推的太高,全球市場的基本面仍要求一個低油價。市場已經失控,而多頭掌握了控制權。
儘管交易員們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但他們的賭注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