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站到別人的肩膀上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4269938
今年上半年接觸了一個項目,估且稱之為C公司吧。

    C公司是做高端設備的,技術門檻很高,在國內能研發這種設備的廠家只有個位數,除C公司外,都是幾十億級、幾百億級甚至幾千億級的大公司。即使放眼國際市場,行業內的玩家也不多。它所在的行業,是一個由多個巨頭把持,小公司望而卻步的行業。

    高技術門檻和巨頭壟斷足以把絕大部分的創業者嚇出這個行業,不過C公司卻是個例外,這與C公司創始人的背景有關。C公司的創始人無一例外地出身於剛才所說的行業內的巨頭公司,我們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創始人的基因,他們的基因就是:掌握了牛B的技術,以平常心看待巨頭。

    後來C公司快速聚攏了一大批技術精英,有不少是從巨頭公司過來的。經過幾年的努力,成功地研發出了他們的產品。他們採用了新的技術,設計了新的框架,使產品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而且為後續的技術演進打下了基礎;巨頭公司的產品由於在市場上有大規模的存量,只能平滑演進,不能推倒重來,所以在先進性上比不上C公司,當然由於多年的積累,在產品序列及最高端的技術上不是C公司能夠比擬的。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在巨頭壟斷的行業裡,他們怎麼做市場?你們的疑慮沒錯,他們還有一個基因:只會技術,不會市場。

    水到橋頭自然直,後來C公司的做法是:既然我只會技術,不會市場,那麼我就只做技術,不做市場。一個人總是因為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才最後做成了什麼,於是它成為了一家專做OEM/ODM的公司。

    再後來,C公司專注於做它的產品,沒怎麼去想市場策略,反而是市場幫他適應出了一套策略。跟它合作的中小規模的公司,用它的產品,避開了巨頭的正面交鋒,在一些細分行業佔領了一些市場;幾家國外的巨頭也開始跟它合作,因為他們發現在技術和成本上與C公司相比都沒有優勢,於是改用C公司的產品去開拓國外市場,也有一部分國內市場。

    所以同樣是做OEM/ODM,C公司有點與眾不同。它用埋頭做技術的方式不斷鞏固它的競爭優勢,並且佔據了合作中的主動,至少是在與中小規模公司的合作中。C公司較廣的合作客戶基礎,也幫助它擺脫了大客戶依賴的風險。

    也許現在評價C公司是否成功為時尚早,但C公司的成長軌跡多少引起我們對「酒好到底怕不怕巷子深」這個問題的思考。C公司有好酒,但它並沒有走出巷子來叫賣,但也不能說它完全在巷子中坐等,它一方面通過與走街串巷的酒販子合作,將它的酒賣出去,另一方面苦修釀酒技藝,做出一流的美酒,讓好酒的人們離不開它的滋味。

    於是我們看到,在深深地巷子裡,身著各異的酒販們排著隊,挑著擔子來買酒,然後又漸漸散去,消失在七胡同八弄堂,再然後城市裡的各個角落,散出濃濃的酒香。

===========================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項目還是受歡迎的,有較高的技術壁壘,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如果C公司按照常規思路努力地去做市場,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在巨頭壟斷的市場裡單槍匹馬衝殺是很艱難的。C公司選擇了專注產品和技術,揚長避短,與適合衝殺的、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夥伴合作,這是它的自知之明,也是它聰明的地方。

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項目。對C公司來說,要高速發展,始終要依賴於巨頭,畢竟在細分市場的業績增長很難有爆髮式增長。在巨頭面前,C公司的主動權要弱很多,C的產品只是補充巨頭龐大的產品線中的一種而已,巨頭會不會花力氣賣C的產品是一個問題。所以C要溫飽,要小康,都沒問題,要成為暴發戶,得看巨頭公司。以國外巨頭在全世界的體量,如果真的推C的產品,那麼瞬間幾億元的訂單也不在話下,只是這種情況並不是C能夠主動掌握的。

C公司前面的路,將會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以OEM/ODM為基礎,先活下去,把基礎做實,借夥伴之手,在行業內積累和沉澱下來,然後慢慢地推出自己的品牌,建設品牌與OEM/ODM一起做,兩條路相互扶持,最終前者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打造出C公司的百年老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