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告訴我,這是一個笑話。三個月前,美國通用汽車宣布與內地企業四川騰中重工機械達成初步協意,出售悍馬(Hummer)汽車業務。當時我以為這是一場公關炒作,誰不知上星期通用汽車和騰中宣布達成最終協議,騰中以一億五千萬美元收購悍馬品牌和生產技術使用權,現等待中國和美國商務部審批。我相信奧巴馬收到這個消息後以不多於一秒的時間說回覆︰「批!我即批!」然後他會高呼一聲︰「Yes!」 香港人對悍馬可能不太熟悉,讓我先作介紹。悍馬在九二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聲名大噪,波斯灣戰爭是一場美國人從電視看到的戰爭,美國人看着美軍大破伊拉克軍,熱血沸騰。美國人對美軍軍用車悍馬(軍方叫 Hum-Vee)特別感興趣,生產這種軍用車的工廠乘勢推出民用版本。九八年通用汽車收購悍馬。悍馬屬於九十年代的產品,它的粗獷、不可一世,代表威風凜凜的美國人,最著名的悍馬車主是「大隻佬」阿諾舒華辛力加。至於悍馬的缺點,包括耗油、車身過大、售價昂貴(悍馬在內地的售價約八十至一百五十萬元人民幣)等;在凡事要贏愛威的九十年代,是細節而已。 踏入講求環保的二十一世紀,悍馬成為通用汽車的包袱。金融海嘯警惕世人要謙卑,悍馬的外形變成貪婪的象徵。悍馬於○九年九月全球出售數量不足五百輛,比去年同期下跌逾六成。悍馬是一件欠缺市場存在價值及前景的產品,它的前路是死路一條。 通用汽車早在○八年已宣布悍馬不屬於核心資產,將會出售或結束。兜兜轉轉找買家,一年也找不到半個,汽車業早已傳出通用汽車打算自行結束悍馬業務。不出一年半載時間,出售悍馬車廠變成出售爛銅爛鐵,騰中這時候出現對通用汽車來說太美妙了。 我們對騰中的認識不深,只知道它是位於四川的非上市企業,從事生產重型機械設備,無生產汽車和經營海外業務的經驗,○八年營業額是十多億元人民幣,盈利不詳。騰中為何要收購悍馬?它看中悍馬什麼優點?它對悍馬有什麼長遠打算?到現時為止,是個謎。 這幾年我對內地企業「走出去」這課題寫了不少文章(相信超過三十篇),從TCL到上汽到平安保險,結論是一致不看好,而事實也證明內地企業在管理文化的差異和跨國架構能力欠奉,「走出去」的全部鎩羽而歸。從這幾年經驗看,「走出去」最大問題,是內地企業解答不到「為什麼要走出去」這重要問題。管理層做一件事之前思路不清,策略本末倒置,加上要做一件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失敗是可以肯定。
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大動力,是不甘心。不甘心是一種心病,在企管上無法醫治。內地企管人不甘心人家掌握貌似不大重要的技術、品牌、銷售渠道等,便能賺取大部分利潤,心病自然產生。 不甘心這問題在內地汽車工業特別嚴重。中國自八十年代初期發展汽車工業,一直依賴外國汽車企業提供技術,內地汽車企業跟海外汽車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希望隨着時間,外資把生產汽車的核心技術逐步轉移到內地企業,長遠可建立一個屬於中國的汽車工業。二十多年過去,從德國到美國到日本的汽車企業,它們空前團結,一律拒絕轉移技術,外資汽車企業緊緊的操控着中國汽車工業,內地合資方至今仍掌握不到生產汽車的技術。 內地汽車企業不甘心的程度,以及「走出去」的衝動,可想而知。近年最受人注視的汽車業「走出去」個案,是五年前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控股權,收購後上汽遇上勞資糾紛,我曾在韓國電視看過韓國警方出動突擊隊攻入工廠的場面。最新情況是雙龍進入破產重組程序,上汽為雙龍的投資撇賬逾四十億元人民幣。 騰中收購悍馬我不想多說,因為這似是笑話。我對中國商務部具體運作全無認識,不過我相信中國政府有很多做實事的官員,他們自會做對事情。還有一點,我留意到今期《財富》雜誌,封面是一個印上中國國旗的紙袋,載着一個地球,標題是「China Buys The World」。內地企管人看到這封面必定令民族情緒沸騰,堅信中國強大是無人可擋的大勢。外國人當然會推波助瀾,把中國抬得更高,中國企業「走出去」浪潮肯定會走向另一高峰。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