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股市的思考碎片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4273599一個多月,沒啥思考也就沒啥可寫。近來股市暴跌中看了眾多童靴關於銀行錢慌的分析,特別是一些業內人士的分析,終於有一些思考可以記錄了。銀行作為經濟轉型期的鏡子,不僅是新舊體系的直觀樣本,更是未來俺們能不能在股市裡賺錢的基礎。
二元曾經寫過為啥不買銀行股,原因在於看不清風險,特別是在實體經濟向下與銀行盈利大幅上升的矛盾。但估值的吸引力,加之近日央媽急剎車下的暴跌考驗和表外業務的風險示警,二元以為可以買入資金效率較高的銀行股,特別有成長空間的中型銀行,例如
$招商銀行(03968)$ 、
$民生銀行(01988)$ 。從價值投資角度,銀行依然不是自己的能力圈,二元依然不懂銀行,只是買高效銀行的邏輯似乎通了。相關思考碎片記錄如下:
碎片一,內地銀行錢慌會不會導致金融危機?不會!內地資本的封閉性決定了央媽完全可以通過水龍頭解決流動性。至於不良貸款,不良率7%才會傷身,20%才會傷命。現在暴露的不良在長三角影子銀行發達地,未來可能是去產能過程中,有沒有3%?會不會有區域小銀行掛了,這個可能,但不會連鎖反應。
碎片二,央媽這個流動急剎車是腦袋發熱?完全預謀!在年中流動趨緊時踩剎車,是計劃內的火上添油,放大下的警示。所謂央媽認錯,可能小看了新一屆政府下的新體系大格局:放權給市場。去槓桿是與過去割裂,未來還會加槓桿,只是方式與方向不同。現在去的是表外業務槓桿和錯配,未來是規範表外業務並以市場化手段加槓桿。於此,不同銀行的效率決定了未來銀行股價必將分化。
碎片三,央媽為啥要踩剎車?米國要退出QE了,全球流動性趨緊,加之表外業務缺乏監管下如火如荼,又與實體經濟脫鉤,所謂空轉。不踩剎車,如何警示?如何讓銀行發熱的腦袋冷卻?如何認清新舊開始交替的形勢?如何搞清資金成本?
碎片四,表外業務的資金去哪裡了?地方債務和房地產!佔一季度的融資30%,增量70%。而上兩項對於經濟的拉動已經弱化,4萬億2.0無效果。加之短貸長投,缺乏監管,影子銀行黑暗中加大了銀行槓桿,風險上升。
碎片五,實體經濟的日子如何?比較難過!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融資成本高。曾經熱門的大投資行業,特別是國企主導的行業,在4萬億及後續刺激下,2012年非金融企業負債率超過130%,其中國有超過100%。加之需求不足,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更加劇了負債率上升。
碎片六,錢能不能擠到實體去?不知道!銀行間的拆解成本上升最終會傳遞至實體,但可能分化。也就是說風險低的企業融資成本可能下降,而風險高的上升,這才是利率市場化。
碎片七,新一屆政府的新體系是啥?放權給市場!企業家成熟了,不再唯利是圖;員工成熟了,跳來跳去瞎折騰;消費者成熟了,自媒體時代;銀行成熟ING,利率市場化;各級政府還沒有成熟,搞業績不僅要和諧還要自己找錢算賬了。
碎片結論:已上市的銀行都死不了,剎車在三季度可能常有,震盪更多。銀行股的走勢將掛鉤資金效率,市場化程度高的銀行就率先獲益,以招商、民生為代表。
新一屆政府施政百日,此次的新舊交替,不僅是人,更是二次改革的開始。回到股市,A股已是底部,至於趴多久?那要等待放權給市場後的活力煥發需要的時間,其中上市公司的盈利改善是觀察點。至於時間點?三中全會後的明年是新經濟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