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6-3 讀書筆記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l7j6.html

   上午隨手翻了翻從felix那裡拿的那本《金融危機、蔓延與遏制——從亞洲到阿根廷》,書是很久以前拿的,也一直沒讀,慚愧。作者是帕德瑪.德賽。此書大概寫作於2002年,估計是作者文章的一個合集了。隨手翻了翻,寫一點筆記。

 

1、金融穩定性與資本項目的開放

   傳統的華盛頓共識認為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應該儘可能的開放資本市場。但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主張,在現實面前屢屢碰壁。在書中,作者將國家分成兩類,一類是中心國家,另一類是外圍國家。

    對於中心國家而言,資本項目的開放能夠更好的促進經濟增長,且其金融穩定性受到資本流動的衝擊並不大。但是對於外圍國家而言,資本項目的開放卻經常會是災難性的。

    其緣由,或許在於外圍國家的金融穩定性較弱的緣故。為什麼會金融穩定會更弱?

    一個原因是其貨幣較為弱勢,關鍵時候,人家不認你的貨幣,沒法像美國佬一樣,用自己印的紙來還錢。

    另一個原因是其金融系統的體質較弱,美帝的金融機構在市場上拚殺了多年,其應對能力相對要比新興市場國家強多了。而新興市場國家則在自身金融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時貿然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其後果,當然很可能會是災難性的。

 

2、債務的另一面

   債務的另一面既可能是不斷增加的產能,也可能是不斷增加的消費。

    在2002年前,美帝的債務的另一面,更多的是企業的產能,從書中我們看到,從1990年到2002年,美帝的私人部門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重,從14%以下,上升到了2002年的近17%。對於一個成熟的發達國家而言,這種上升是令人矚目的。

    但是2002年以後,美帝開始利用房地產市場拉動經濟,住宅價格的上升的財富效應刺激了消費。負債的另一面更多的形成了消費者的賬單。

     最終危機爆發了。

     當然,這是馬後砲了。不過仔細想來,債務的另一面如果是產能,問題倒是可以慢慢的得到解決。因為過度的負債會引發投資的放緩,而且會引發產能的緩慢收縮(通過破產等形式),然後企業如果沒有新增投資,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利潤慢慢把錢還上的。另外,需求還是在慢慢的往上走,過剩的供給,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也就不再過剩了。這個就好比吃撐了,雖然有點難受,但是等一等還是能緩過勁來的。

     但是如果債務的另一面是消費,那麼一旦危機爆發,那麼只能通過消費者節衣縮食來解決。而消費者的節衣縮食是無助於形成新增產能的,反而在短期內會進一步阻礙新增產能的增加。於是,需求下降,而供給也跟著下降。整個經濟將陷入較為痛苦的收縮狀態。這次希臘的危機就是這樣了。

 

3、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書中對韓國的討論提到了三星,當時韓國剛經歷97金融危機,損失慘重,三星的李健熙為了應對三星汽車的倒閉,從自己的私人財產中拿出了23億美元來補虧。

   現在我們還有多少人記得三星曾經還生產過汽車?至少我是不記得了。我們現在只知道三星的手機了。

   從奄奄一息到三星今天的如日中天,2002年的德賽沒想到,我想李健熙自己也沒有想到吧?

   97年到現在不過十來年,韓國早就走出了當年的陰影了。許多看起來不可克服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了。至於2002年的中國,銀行的壞賬問題遠勝於今,十來年後,中國的工行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了。當時看起來如此恐怖的問題,倒也沒有那麼嚇人了。

    今天開始做蘇泊爾,希望這個公司還沒人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