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新工場汪華解讀移動互聯網投資:騰訊也曾命懸一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023.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湯潯芳(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導讀】近期,互聯網界頻頻大手筆。阿里以5.86億美元投資新浪微博,又以2.94億美元入股高德,百度以3.7億美元收購PPS視頻業務。再早之前,百度收購了點心,阿里收了友盟。

移動互聯網初戰未始,投資收購便攔開序幕。

有幸,獨家專訪創新工場創始人汪華,他對移動互聯網投資併購,百度、阿里、騰訊(BAT)的佈局,入口問題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觀點獨到,擲地有聲,頗有啟發。

汪華,美國斯坦福MBA,在谷歌中國商務發展總部工作3年,創建了谷歌中國的優質廣告網絡,一個有著很好的產品嗅覺、感覺的投資人。

BAT各不相同

湯潯芳:移動互聯網開局,騰訊、百度、阿里的併購就不斷,您如何看待這幾家公司的這種行為?

汪華:現在你買一個移動互聯網行業裡最好的東西,有助於擴展用戶,加深對產品、行業的理解,並且把這些好團隊弄過來,有利於佔據位置。現在,這樣的成本只不過是幾千萬美金而已。將來,這些產品如果被落實了,那麼損失的是20%~30%的市場份額。未來的市場份額,與現在的投資額相比,兩個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即便沒被落實,這幾千美元的損失,對大公司來說也不是大事。重要的是提前卡位。

騰訊在國內、國際上都很活躍。在硅谷的時候,我們也接觸了很多天才的團隊,很多都在騰訊。騰訊的收購是圍繞各條業務線的,基本上無線端的各個領域都投。

騰訊投資的邏輯與百度、阿里並不一樣,不僅僅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它們有著各自的業務需求。

阿里與百度,尤其是阿里在移動業務的佈局上就更渴望一些。阿里、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投資與收購目的性不那麼明確,它們更加希望其在互聯網上的優勢複製到移動互聯網上。但是騰訊的收購基本上是奔著移動互聯網這個大主題去的。在移動互聯網上,騰訊做得更好一些。

簡單數一數就知道,無論是哪些移動端的應用,騰訊、百度、阿里三家比起來,在手機上的著名應用,從用戶覆蓋量、忠誠度來看,騰訊的生意更大一些。

湯潯芳:這樣的狀態會影響BAT三家的投資收購取向嗎?

汪華:會。現在,阿里與百度的收購非常積極,並且,阿里的收購是全方位的,並不僅限於電商。所有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社交、應用、門戶、工具,阿里都在投資。百度也一樣。

騰訊也曾命懸一線

湯潯芳:比較騰訊、阿里、百度這三,現在,在移動互聯網上,騰訊由於有了微信而拔得頭籌,緣何騰訊這家公司能出微信?

汪華:騰訊,差一點就很危險,如果沒有微信的話。

騰訊不只是運氣好,跟小馬哥的魄力有關,跟公司架構允許出挑戰者也有關係。

如果騰訊還是手機QQ的團隊一家獨大,還是以做QQ的思路去做手機產品,那麼很可能會被顛覆掉。

如果張小龍沒有出微信,或者做出微信後,QQ團隊把它給捏死了,這種可能性都是有的。新公司的商業模式與老公司是不一樣的,騰訊差一點就沒有達到現在的狀態。

湯潯芳:阿里近期的手筆很大,相繼投資了新浪微博與高德,您怎麼看阿里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投資併購思路?

汪華:阿里有很強的運營執行能力,可以把很多好的公司收購過來與他的體系進行整合。

如果我是馬云的話,我會注意到所有的互聯網上可以改變用戶行為,可以成為替代性入口的產品與公司,不管與電商有沒有關係,能不能嫁接。

微軟也想在移動互聯網上做出成績,但一天到晚收購操作系統就不會有好結果,因為手機上操作系統沒那麼重要。

收購有兩種:一種是戰略收購,一種是業務收購。業務收購還得與自己的業務進行結合,比如,支付寶在手機上的操作業務,與阿里現在的業務緊密結合,那可以收購。但是戰略收購,就需要考慮移動互聯網時代,人的行為方式。

對百度、阿里來說,他們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第一步先要的是自己的位置,關鍵的位置和足夠的用戶量。移動互聯網還沒有到我說的那一步(成熟的那步),現在只有把用戶量和內容做大了,才有機會。

淘寶網是做電子商務的,但現在手機上做電子商務還沒有到那一步,可能,支付會先行一步,其他的沒到那一步。

淘寶現在開始做的話,這個公司的體量又很大,小打小鬧又沒意思。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用戶和核心關鍵位置守住,不然真到了移動互聯網可以做電子商務的那一天,淘寶才開始佈局的話,那麼,他的上游用戶量可能會捆綁在別人手裡。

湯潯芳:對於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動作,您有什麼建議?

汪華:直到去年,百度的危機感是非常低的。在危機感上,百度不如谷歌。

湯潯芳:谷歌推陳出新了很多東西,比如安卓,地圖等。這緣於它強烈的危機感?

汪華:谷歌的危機感很強,它從來不認為有了一個門戶就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那只是滿足人們需求的一個產品形態而已。谷歌在移動端的投入是很多的。

中國與硅谷相比,中國小的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遠比硅谷強100倍,但是大公司受到的競爭就比硅谷小很多。

移動入口分層級

湯潯芳:還是想談談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問題。大家的爭論很多。您覺得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會有哪幾類產品?

汪華:入口的本質是,你做了一個很好的產品與服務,受眾範圍比較廣,使用頻次比較多,用戶粘性比較大,符合這些條件的都是入口。

入口的概念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PC年代,最早,客戶系統是入口,後來是互聯門戶,再後來是谷歌、亞馬遜、eBay等公司,現在Facebook是入口。

小公司試圖在雅虎上做流量,現在有些人在做應用,乾脆連自己的頁面也不要了,把自己完整地存在APP裡,所以入口本身也在發生變化,隨著用戶的使用習慣而變遷。

第二,入口有層級之分,基礎的系統、瀏覽器,再往上有一些應用的入口,如攜程是旅遊的入口,4399是小遊戲的入口。

不同階段能產生一些不同的東西,比如好123,符合當時互聯網用戶使用需要。但是,新的入口出來並不代表一定是取代了老的入口,或者老的入口不行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新入口與老入口也是並存的關係,Facebook也可以從谷歌那裡獲得其合作的流量。

移動互聯網其實投資的第一階段更多的是點心,豌豆莢等底層的東西;第二階段的投資將注重短期價值,這些應用都是用來娛樂、休閒的,搶佔用戶的使用時間,Facebook、騰訊在本質上都是;第三階段,要投的是真正有用的、能把重要的交易決策 、事務處理放在上面,而不是玩的事情。

互聯網上,中國領先世界的地方是利用用戶的慾望、愛恨情仇、發洩不滿、受擁戴等來向用戶收取金錢。如果說,豌豆莢倒流量、陌陌實現價值還是靠這條路,騰訊95%的產品都是從這個方向來賺錢。

對一個產品來說,佔有大量的用戶和用戶時間是基礎,但是怎麼賺錢還需要深入地做下去,真正的滿足用戶需求。

有一件事情其實是互聯網的謬論,用戶量大了就可以穩定地賺錢,世界上用戶量大了卻沒掙錢的業務多了去了。全世界的IM公司都沒有賺錢,但騰訊做到了這點。所以,有大量用戶、大的用戶覆蓋率是有實現掙錢的可能性的,但是需要不斷地開發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注,從一大群用戶當中找出一小群用戶。

湯潯芳:在移動互聯網上,許多人在爭論,未來的應用到底是以網頁形式存在,還是以APP形式存在。您怎麼看?

汪華: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變化。最根本的變化是用戶行為的變化,社會關係的變化。只是技術的變化,對互聯網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

很多人會在技術上犯錯誤,理所當然地認為老的東西會並到新的東西里,但有時候會經常忽略了新的產品使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些公司你覺得他很強,覺得他有一些存在的價值,也想不出任何辦法來突破他,但忽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人們往往不需要他了。

人的根本需求實際上是不變的,但人實現需求的方式經常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錯把實現需求的方式當作人的根本性需求。

這樣的例子很多。以前,很多人覺得無論是互聯網時代,還是手機時代,人還是要看報紙的,所以,把報紙原封不變地搬到網上,甚至手機上去,做的版跟紙上排版一樣。但是微博就不同,但這卻同樣是人的閱讀需求。把電子雜誌搬到網上就是錯誤地把人實現需求的手段置換成人的根本性需求。

湯潯芳:用戶的使用習慣改變需要花費多久?這些改變到什麼時候會形成質變?

汪華:現在的手機屏幕會越來越大,Note1是5吋,Note2是5.5吋 ,Note3是6吋,GALAXY S4跟Note1一樣大,這是一個標準的手機,跟兩年前的超大手機一樣大。

用戶在網上購物,從不習慣到很習慣。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發生改變?

我一直在說,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一直在改變,而不僅僅是技術或者別的什麼。

因為有了技術,人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變,所有的這些可能性裡面,造成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東西就有投資的價值。

天下大變,深水摸魚的可能性就越大。

尚未有得意的投資作品

湯潯芳:創新工場旗下的點心、魔圖精靈賣給了百度,很多業內的人都在說,創新工場還有將旗下的許多項目出售。當時,是什麼樣的考慮將點心、魔圖精靈出售?

汪華:這些公司是否一定要賣?也不一定。實際上,這些公司花錢並不多,並且,它們現在已經有了營收。移動門戶類的東西也一樣,用戶量增長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團隊有意願要賣,還可以再融點錢,增長點用戶。團隊本身也不缺錢,現在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賺錢,並沒有出於生計就一定要把自己賣了。

每個團隊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投資人,我們還是決定支持它們的每一個決定。有的團隊覺得自己幹下去,風險會比較大。現在,創業了兩三年,拿到回報也很不錯。

賣一個公司有很多因素,有時並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基於團隊自己的判斷,團隊的性格以及現實的考慮。

湯潯芳:您現在最得意的投資項目是哪一個?

汪華:沒有什麼最得意的,因為創新工場本身做的就是短期投資。第一,短期投資中,做得最好的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奇蹟般地成為一家上市公司,都要好多年。第二,移動互聯網現在才剛剛開始,雖然有不少的用戶量,但還有大量的新增用戶,各種情況隨時在變。

現在依賴智能手機的就1億多左右,接下來還會新增4、5個億。新增的用戶與已有用戶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就帶有了新機會。

湯潯芳:這樣的大規模收購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前所未有,不少人分析認為,這是BAT在用金錢換取時間。對創業者來說,能夠早一點實現創業的成功。您怎麼看?

汪華:比起硅谷,中國互聯網公司早期的投資與併購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硅谷,早期的天使投資和A輪、B輪投資70%都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退出。但,中國的收購並不是很多。一個創業者能夠成功地將自己的公司賣出去,再發展,這種概率還是太低了。

現在,百度、阿里、騰訊這樣的公司收購多了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互聯網比較成熟了,二是公司本身的態度。

一個公司只有相對比較成熟了,才有收購的意識,並且把收購來的公司進行好的執行。

比如,谷歌收購了很多公司,Youtube、Andriod、AdMob等,這些收購來的公司對它自身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現在,谷歌的很多戰略性產品都是收來的 。

對創業者來說也是件好事,在早期投資時,投資一些產品也是奔著能成為一個好產品或好公司的想法,而不是賣錢。另一方面,也希望收購越多越好,硅谷或美國,有幾十萬的天使投資,如果再算上這些公司在早期階段收購的資金,是一筆很大的資金。這些給創新造成了很好的土壤。

在中國,一起出來創業感覺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在美國,很多年輕人出來創業感覺就像是一種職業。

在硅谷,最好的早期投資人都是上一代的創業者,或者大公司的CEO。這在硅谷已經形成了風氣,讓硅谷成為一個巨大的孵化器。

但是,中國的互聯網歷史比較短,上一代互聯網人都太忙,中國人的觀念和公司的架構也很難讓第一代創業者騰出手來去做早期投資。

但是在硅谷,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找到運營能力很強的職業經理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湯潯芳:在中國,創業的土壤不是很肥沃。移動互聯網是現在的年輕人的機會,正像15年前,互聯網帶來新機會一樣。但現在很多創業者,一做就想做一個大企業,您怎麼看?

汪華:觀念在好轉,大家對創業的概念可能有些偏頗。如果創業,目標就是成為阿里、百度才算是成功的。

創業者要賺錢,要生活,這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世界。這裡的每一句話都包含了賺錢,即使一個創業者是為了錢把自己的公司賣掉,那也是他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所以賺錢也是創業的目的。

互聯網領域理想比較重,創業實現理想與賺錢,這兩者是一半對一半。百度、騰訊、阿里這些公司的出現是基於很大的創業基數。

湯潯芳:現在巨大做了這麼多起收購,對接下來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來說,還有哪些機會?

汪華:機會總是層出不窮的。做了就有,不做就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